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壤质量指数与QBS-ar指数的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土壤健康评价
1
作者 池成林 崔嵘 +2 位作者 董立本 王剑南 张吉利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带是国家“三区四带”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分,在火干扰导致的森林土壤退化下,通过综合评估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土壤质量的影响,为科学制定中国生态脆弱区自然恢复过程中土... 【目的】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带是国家“三区四带”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分,在火干扰导致的森林土壤退化下,通过综合评估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土壤质量的影响,为科学制定中国生态脆弱区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提质增效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4年9月,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选择偃松-落叶松林和白桦-落叶松林随机布设处理与对照各10块样地,每块样地面积为10 m×10 m。分别采用土钻法和改良的Berlese-Tullgren干漏斗法提取中型土壤动物,同时测定土壤pH、土壤养分(全碳、全氮、全磷、全钾、全镁、全铝、全硼和全钠)等土壤环境因子,评价与分析火干扰7年后对大兴安岭白桦-落叶松林和偃松-落叶松林土壤质量与主要障碍因子。【结果】2024年9月,分别在偃松-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与白桦-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收集中型土壤动物38 525头和67 012头,均隶属2纲。数据分析表明,火干扰显著提高了偃松-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的土壤全钙和全钠(P <0.05或P <0.001),但对白桦-落叶松林无显著影响。火干扰显著降低了白桦-落叶松林中型土壤动物群的个体数(P <0.05),但对偃松-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无显著影响。火干扰均显著降低了偃松-落叶松林火烧迹地和白桦-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的土壤质量指数(P <0.05),但对两种林型火烧迹地的QBS-ar指数无显著影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林型火烧迹地的土壤质量指数与QBS-ar指数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火干扰降低了大兴安岭森林土壤质量指数和QBS-ar指数。因此,在未来偃松-落叶松林和白桦-落叶松林的自然恢复经营中,应针对土壤障碍因子精准调整土壤改良措施,合理施策以提质增效,加快土壤地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火烧迹地 土壤质量指数 QBS-ar指数 土壤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人工林地土壤质量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
2
作者 田鹏莹 孙慧娟 +4 位作者 薛婧雯 刘梦瑶 李建菲 范国强 张志华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目的]定量评价华北平原人工林地的土壤质量,为该地区土壤质量改善及障碍因素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以不同密度(1111,833,625,555,416株/hm^(2))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24年10月底采集杨树林下0—20 cm土层土壤,对土壤主要... [目的]定量评价华北平原人工林地的土壤质量,为该地区土壤质量改善及障碍因素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以不同密度(1111,833,625,555,416株/hm^(2))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24年10月底采集杨树林下0—20 cm土层土壤,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酶活性进行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出最小数据集(MDS),通过土壤质量指数和障碍因素诊断对华北平原人工林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①基于总数据集的主成分分析,构建了由土壤全碳、蔗糖酶活性、电导率、粉粒和速效磷组成的最小数据集。②不同密度杨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指数排序为:416株/hm^(2)(0.55)>555株/hm^(2)(0.51)>625株/hm^(2)(0.49)>1111株/hm^(2)(0.48)>833株/hm^(2)(0.44)。林分密度显著影响了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碳、全碳和速效养分等。③整个研究区土壤质量障碍以中度、轻度障碍为主,土壤有机碳(15%)和土壤含水量(13%)是影响该研究区土壤质量的最大障碍因素。各密度杨树人工林均面临土壤养分和水分限制型障碍。[结论]杨树人工林密度为416株/hm^(2)时土壤质量最佳,华北平原各杨树人工林均面临土壤养分不足,缺水的情况,该地区应制定科学的施肥灌溉管理措施,同时在人工林生产实践中确定适宜的造林密度,以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综合质量指数 土壤质量评价 评分法 土壤障碍因素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肥料与有机肥配施提升咖啡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评价
3
作者 饶蔚蓝 杨彬 汤利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2-71,共10页
咖啡是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为准确评价新型矿物肥料(主要成分K_(2)SO_(4)·MgSO_(4)·2CaSO_(4)·2H_(2)O)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咖啡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探究咖啡土壤质量提升与优质咖啡增产增效的绿色施肥技术。... 咖啡是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为准确评价新型矿物肥料(主要成分K_(2)SO_(4)·MgSO_(4)·2CaSO_(4)·2H_(2)O)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咖啡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探究咖啡土壤质量提升与优质咖啡增产增效的绿色施肥技术。以连续6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为基础,采用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不施肥(CK)、2种当地常规施肥(硫酸钾型SOP、氯化钾型MOP)、矿物钾型(POLY)、矿物肥料配施有机肥(POF)共5个处理的咖啡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探讨矿物肥料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咖啡土壤肥力质量和咖啡提质增效的作用。结果表明,矿物肥料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咖啡鲜果经济性状、产量可持续性与产量稳定性,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质量。与常规施肥SOP和MOP处理相比,POLY和POF处理咖啡鲜果产量平均分别提高14.2%和38.22%,而POF处理较POLY处理显著提高17.98%。相较SOP处理,POLY和POF处理的咖啡产量可持续性分别显著提高5.28%和4.80%,产量稳定性分别显著提高52.55%和46.08%。在3种评价方法下,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IFI)均表现为POF>POLY>MOP>SOP>CK,POLY和POF处理较SOP和MOP处理分别提高13.57%~32.15%和34.09%~54.03%。POF处理的内样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的IFI较POLY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5.50%、18.04%、259.17%。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机质及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咖啡鲜果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其解释率分别为9.14%、9.06%、7.98%及7.55%。矿物肥料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及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肥力质量,且在提高咖啡鲜果产量的同时维持较高的产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矿物肥料 有机肥 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内梅罗指数 模糊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指纹图谱结合保留指数法评价不同产地PK型紫苏叶质量
4
作者 陈玲 宋煜 +4 位作者 谭亚杰 高子茵 吴蓉蓉 栾亚军 谭宁华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380-3385,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PK型紫苏叶质量。方法建立药材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考察产地差异,保留指数法鉴定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结果2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77,河北产...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PK型紫苏叶质量。方法建立药材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考察产地差异,保留指数法鉴定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结果2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77,河北产者差异明显,紫苏酮和异白苏烯酮是质量差异标志物。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以单萜类和倍半萜类为主。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系统评价不同产地PK型紫苏叶质量,从而为该药材选用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PK型 产地 质量评价 挥发油 GC-MS指纹图谱 保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期刊学术质量评价——期刊学术质量指数
5
作者 俞立平 胡林瑶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9-64,共6页
期刊学术质量评价对于提升学术影响力、引导科研资源配置至关重要,但期刊学术质量评价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期刊学术质量测度的难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内容的测度思路——期刊学术质量指数JQ。根据经济学投入产出的原理,... 期刊学术质量评价对于提升学术影响力、引导科研资源配置至关重要,但期刊学术质量评价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期刊学术质量测度的难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内容的测度思路——期刊学术质量指数JQ。根据经济学投入产出的原理,对期刊产出和影响进行评价,用计算出的得分减去期刊投入,就得到期刊学术质量指数JQ。以农业经济学科期刊为例开展实证分析,并研究JQ指数与h指数、CI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能长期直接沿用相关指标来评价期刊学术质量;JQ指数是测度期刊学术质量的有效工具;JQ指数与h指数、CI指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评价结果较为可靠,且JQ指数的评价结果更符合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期刊学术质量指数 投入产出分析 线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釜溪河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6
作者 廖瑞雪 鲍林林 +2 位作者 陈杰 佟洪金 史鸿乐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对釜溪河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识别制约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针对性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支撑。2020年11月(秋季)、2021年3月(春季)和2021年8月(夏季)在沱江典型支流釜溪河流域主要水系上下游的7个代表性河段13个... 对釜溪河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识别制约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针对性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支撑。2020年11月(秋季)、2021年3月(春季)和2021年8月(夏季)在沱江典型支流釜溪河流域主要水系上下游的7个代表性河段13个点位进行浮游植物群落和水质、栖息地质量监测,采用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进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从釜溪河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3种,包括绿藻门40种、硅藻门28种、蓝藻门16种、裸藻门12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2种、金藻门2种。根据水质状况及栖息地质量划分参照点与受损点,对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度、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等18个浮游植物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硅藻总分类单元数、硅藻比例和硅藻GI指数3个核心生物参数构建釜溪河P-IBI,通过比值法计算PIBI分值并基于4分制法明确健康评价标准。结果表明:由于从上游至下游人类活动影响增强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受损程度逐渐加剧,釜溪河生态系统整体为亚健康状态;其中,釜溪河支流上游河段为非常健康,中下游河段为亚健康-不健康,釜溪河下游干流为不健康-病态;河流健康程度秋季>春季>夏季。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IBI与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显著负相关(P<0.05),与栖息地质量呈正相关(P>0.05),表明P-IBI对釜溪河水质污染和栖息地人为破坏具有一定指示作用。应进一步削减流域污染源、优化水动力条件和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以改善釜溪河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河流健康评价 栖息地质量 釜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土地整治区生态质量评价研究
7
作者 张祥燊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63-68,共6页
为实现土地整治区生态质量的监测评估,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海口市某土地整治区的生态质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过程对于热度和干度的影响要高于对于湿度和绿度的影响;土地整治区内的RSEI呈“V”字型变化,干度的相关度最... 为实现土地整治区生态质量的监测评估,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海口市某土地整治区的生态质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过程对于热度和干度的影响要高于对于湿度和绿度的影响;土地整治区内的RSEI呈“V”字型变化,干度的相关度最高,其次为绿度,再次为热度,相关度最小的为湿度,RSEI的相关度达到了0.842,均超过了任何一个单一指标的相关度,表明RSEI指标更能代表整治区的生态质量变化趋势。土地整治区北部的生态质量要好于南部地区,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会对生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土地整治中期是生态质量最差的时期,土地整治完成后,才能基本恢复至整治前水平;土地整治过后,之前大部分生态等级为良的区域逐渐转变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质量评价 相关度 生态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竹海毛竹林土壤生物肥力质量指标与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丽 罗承德 +3 位作者 雷波 马丹 代斌 高强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3-549,共7页
土壤生物肥力处于土壤肥力的中枢和核心地位。以蜀南竹海核心景区毛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生物因子为评价指标,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因子的空间分布特性以及土壤呼吸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与主成分分... 土壤生物肥力处于土壤肥力的中枢和核心地位。以蜀南竹海核心景区毛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生物因子为评价指标,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因子的空间分布特性以及土壤呼吸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土壤生物肥力指数模型,综合评价该区土壤生物肥力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各项生物肥力指标属中度到强度变异,变程范围1326~2219m,在其变程内,各指标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土壤呼吸速率平均为3.38runol/(m^2·s),林地干扰较严重;在划分的5个生物肥力等级中,三、四两级所占面积最大,达到总面积的65.01%,一级与五级区域所占面积较小,均不足10%,土壤生物肥力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土壤生物肥力质量评价 土壤 土壤生物生物 土壤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绿洲区土壤生物学质量及其综合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包耀贤 肖晶晶 +1 位作者 刘晓威 孙艳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190,共8页
针对乌兰布和绿洲区10类林地和6类农地0~20 cm土层,分析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特征,利用因子分析法并对土壤生物学质量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地类间生物学指标变异系数大(3种微生物数量123%~173%、7种酶活性42%~73%)。相比荒... 针对乌兰布和绿洲区10类林地和6类农地0~20 cm土层,分析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特征,利用因子分析法并对土壤生物学质量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地类间生物学指标变异系数大(3种微生物数量123%~173%、7种酶活性42%~73%)。相比荒漠对照,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平均数量分别高出13.0倍和3.2倍,正效应明显,真菌数量灌木林地平均高出2.7倍,乔木地和农地高出0.8倍(呈负效应)。土壤酶活性高出荒漠对照分别为蔗糖酶4.2倍、脲酶2.0倍、过氧化氢酶2.0倍、碱性磷酸酶2.2倍、纤维素酶2.2倍、多酚氧化酶1.3倍、蛋白酶0.8倍(呈负效应)。筛选出的11个评价指标(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真菌、放线菌、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和物理性黏粒)对SBQI(soil biological quality index)贡献达82%,评价结果科学可靠(R^(2)=0.875);各地类SBQI平均高出对照1.5~2.7倍,97.7%的SBQI<0.5(SBQI≤1),绿洲体系形成30多a来,区域土壤生物质量普遍得以改善,但整体很低;SBQI均值由大到小为:农地(0.31)、乔木地(0.28)、灌木地(0.27);沙枣(0.38)、苜蓿(0.35)、籽瓜(0.34)=番茄(0.34)=小美旱杨(0.34)、沙棘(0.33)、二白杨(0.30)=玉米(0.30)、油葵(0.27)、花葵(0.25)=柽柳(0.25)=沙木蓼(0.25)、花棒(0.24)=柠条(0.24)、霸王(0.23)、新疆杨(0.21)、对照(0.14)。建议根据研究区实际,有灌溉条件时,应密植杨树类乔木;无灌溉条件时,优推沙枣、沙棘等固氮灌木;农地多种苜蓿等豆科牧草和低矮经济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绿洲区 土地利用 土壤生物 土壤 土壤生物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量化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殷晓露 贺睿博 +3 位作者 王华静 余臻峥 梅磊 马永刚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分析不同层级政策的优势与薄弱之处,为政策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内省市级68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为文本库,采用ROSTCM 6.0软件进行文本挖掘,在此基础上构建PMC指数模型... 目的: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分析不同层级政策的优势与薄弱之处,为政策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内省市级68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为文本库,采用ROSTCM 6.0软件进行文本挖掘,在此基础上构建PMC指数模型,并对样本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10项样本政策PMC指数均值为7.731,其中8项为优秀等级、2项为可接受等级;省级得分普遍高于地市级,在注重宏观规划的同时呈现出明显地域性特征,而地市级政策则蕴含更多针对落地的考量。结论:基于国家级政策的牵引作用,各省市有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架构较为全面,但仍存在优化空间,整体层面应关注公立医院发展的全周期,从视野升级、操作指引方面加强政策纵向的衔接性;省级层面可扩大牵引带动作用,以促进差异化改革持续发力;市级层面需进一步提升系统谋划与布局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质量发展 PMC指数模型 政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江山半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生态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建宇 沈晓龙 +1 位作者 曾鸿滨 王学锋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潮间带是海陆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对人类活动干扰较为敏感。为探究不同人类活动下北部湾江山半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并揭示其底栖生态质量,于2023年秋季(11月)和2024年春季(4月)分别对江山半岛白龙尾和白浪滩2个潮间带断面开展... 潮间带是海陆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对人类活动干扰较为敏感。为探究不同人类活动下北部湾江山半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并揭示其底栖生态质量,于2023年秋季(11月)和2024年春季(4月)分别对江山半岛白龙尾和白浪滩2个潮间带断面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其种类组成、栖息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及生物多样性,并用海洋生物指数(AZTI Marine Biotic Index,AMBI)和多变量海洋生物指数(M-AMBI)对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87种,其中软体动物41种,环节动物21种和节肢动物19种,其他类群动物6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生物量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低于秋季;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结果显示,2个断面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且无共有优势种。AMBI和M-AMBI评估结果表明,虽然白龙尾断面受到的扰动整体略高于白浪滩断面,但总体而言,2个断面的生态质量均处于良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生物 潮间带 生态质量评价 生物指数 北部湾 防城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土壤质量指数法的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卢铁光 杨广林 王立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6-59,共4页
土壤质量是揭示农业生产条件下土壤动态变化的最敏感的指标 ,是土壤综合特性的反映。以富锦市为例 ,通过建立土壤质量变化评价模式 ,来计算该市主要耕作土壤 ,表层耕作层的土壤质量矩阵 ,利用耕作层土壤质量指数的变化来定量分析该市 5 ... 土壤质量是揭示农业生产条件下土壤动态变化的最敏感的指标 ,是土壤综合特性的反映。以富锦市为例 ,通过建立土壤质量变化评价模式 ,来计算该市主要耕作土壤 ,表层耕作层的土壤质量矩阵 ,利用耕作层土壤质量指数的变化来定量分析该市 5 0年农业生产以来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其计算结果为土壤质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 ,土壤发生了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 土壤质量 变化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以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为例 被引量:29
13
作者 吴菲菲 张广安 +1 位作者 张辉 黄鲁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24-129,共6页
专利质量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确定专利质量评价指标和权重,并给出了专利质量评价指数。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对指标进行删减,利用OECD给出的生物技术专利IPC分类号,结合医药特征关键词对专利进行筛选,最终得到... 专利质量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确定专利质量评价指标和权重,并给出了专利质量评价指数。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对指标进行删减,利用OECD给出的生物技术专利IPC分类号,结合医药特征关键词对专利进行筛选,最终得到全国不同省(区、市)生物医药行业专利质量评价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所确定的专利质量指数是有效的,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专利质量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台湾、香港和江苏。最后提出提高专利质量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专利质量 生物技术 专利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新疆棉区土壤质量 被引量:15
14
作者 茹思博 杨乐 +3 位作者 钱文东 聂彦平 刘艳强 王开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66,共4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新疆棉区9个典型棉田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是影响新疆棉田土壤质量的主要因素,速效磷是其中的限制因子。高产和中产棉田土壤利用强度大,可加强土壤施肥管理,提高...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新疆棉区9个典型棉田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是影响新疆棉田土壤质量的主要因素,速效磷是其中的限制因子。高产和中产棉田土壤利用强度大,可加强土壤施肥管理,提高土壤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棉田 土壤质量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恢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娟 杨满元 杨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75-2883,共9页
在紫色土丘陵恢复区,研究了撂荒地(AL)、紫穗槐-白花草木樨地(AML)、沙地柏+马桑地(SCL)、坡耕地(SFL)和马尾松林地(PFL)5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 cm土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AML与SFL的土壤pH和土壤体积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 在紫色土丘陵恢复区,研究了撂荒地(AL)、紫穗槐-白花草木樨地(AML)、沙地柏+马桑地(SCL)、坡耕地(SFL)和马尾松林地(PFL)5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 cm土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AML与SFL的土壤pH和土壤体积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而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PLFA总量、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大小为AML(或SFL)>SCL(或PFL)>AL(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大小为AML>SFL>SCL(或PFL)>AL(P<0.05)。除速效钾外,土壤各因子间存在密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评价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大小为AML(0.212)>SFL(0.209)>SCL(0.162)>PFL(0.147)>AL(-0.480)。研究表明AML和SFL(坡改梯+植物篱)最有利于恢复区土壤质量恢复,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丘陵恢复区及相似条件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 综合肥力指数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底栖生物指数的辽东湾生态质量状况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蔡文倩 周娟 +3 位作者 林岿璇 王瑜 夏阳 刘录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12,共8页
以2007年7月辽东湾近岸海域获取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和环境参数数据为基础,首次将W-statistic应用于该海域的生态质量状况评价,并结合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结果全面分析其生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大... 以2007年7月辽东湾近岸海域获取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和环境参数数据为基础,首次将W-statistic应用于该海域的生态质量状况评价,并结合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结果全面分析其生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大多数离岸海域取样点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轻度干扰为主,而北部河口区(如大辽河口、双台子河口)则以重度干扰为主,且沿河口区向外有明显的空间梯度。这跟入海河流携带大量的营养盐入湾从而导致河口区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有关。各指数均能较为敏感地响应富营养化的空间梯度变化,且与富营养化指数显著相关;同时,3个指数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能辨析北岸河口区组与近岸海域组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显著性差异,适用于评价辽东湾的生态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底栖生物指数 生态质量状况评价 辽东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典型造林困难地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春雨 廖晓宇 +6 位作者 黄鑫 杨利果 董于 杨喜田 冯志培 郭韶鑫 李喜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0-810,共11页
【目的】准确评估人工造林对困难地土壤质量的影响,为困难地土壤质量的监测与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洛阳市云梦山石质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10、10~20和20~30 cm土层的样本,综合选取11项物理化学评价指标作为全数据集,... 【目的】准确评估人工造林对困难地土壤质量的影响,为困难地土壤质量的监测与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洛阳市云梦山石质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10、10~20和20~30 cm土层的样本,综合选取11项物理化学评价指标作为全数据集,采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筛选确定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构建土壤质量指数对研究区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研究区土壤全氮及全碳的含量极低,平均值分别为0.31和2.61 mg·g^(-1)。2)云梦山地区土壤质量的最小数据集包括土壤pH值、脲酶、碳氮比和总孔隙度。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为0.037~0.604,平均值为0.322。大部分样地的土壤质量指数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0~10 cm土层的土壤质量指数远高于其他土层,10~20与20~30 cm土层的土壤质量指数较为接近。3)最小数据集与全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两者间的线性回归拟合程度较好(R^(2)=0.63),表明构建的最小数据集可以较好反映研究区的土壤质量状况。【结论】根据土壤质量分级标准,云梦山石质山地土壤质量整体为中等偏低水平,且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降低,因此对深层土壤质量的改良是今后植被恢复和重建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地造林 主成分分析 土壤质量指数 土壤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提升植烟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余顺平 熊于斌 +3 位作者 廖涛 张诗卿 汤利 李少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准确评价连续多年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料对烤烟产量及植烟土壤综合肥力质量的影响,探究植烟土壤质量提升与烤烟绿色优质协同的化肥减量有机替代技术。以长期定位试验的第7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对不... 为准确评价连续多年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料对烤烟产量及植烟土壤综合肥力质量的影响,探究植烟土壤质量提升与烤烟绿色优质协同的化肥减量有机替代技术。以长期定位试验的第7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对不施肥(CK)、当地推荐常规施肥(100%化肥,CF)、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OF)和配施生物有机肥(BIO)4个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随机森林回归分析,探讨各土壤单项肥力指标对烤烟产量的解释度。结果表明,在连续7年化肥减量20%条件下,配施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均能降低烤烟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烤烟经济性状、产量可持续性与稳定性,提高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综合质量。随机森林分析表明,植烟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全氮是影响烤烟产量的决定因素,其解释率分别为19.66%、15.38%、12.07%。在3种评价方法下,植烟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值均表现为BIO>OF>CF>CK,BIO和OF处理较CF处理分别提高23.03%~31.75%和4.92%~7.94%。3种评价方法的IFI值与烤烟相对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内梅罗指数法(0.884)>因子分析法(0.867)>相关系数法(0.747)。因此,连续多年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具有提高植烟土壤综合肥力质量和烤烟产量及质量的持续效应,且以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植烟土壤综合肥力质量评价 内梅罗指数 因子分析法 相关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的岩溶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1
19
作者 焦晓萌 张兵 +3 位作者 高阳 郑铭轩 周岩 况玮婕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0,共7页
本文选取绿度(NDMVI)、湿度(Wet)、石漠化(RDI)和热度(LST)4个指数,构建了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IRSEI),以实现县域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基于2003与2023年的县域尺度遥感影像与其他地理信息数据,通过若干方面定量对比IRSEI与RSEI... 本文选取绿度(NDMVI)、湿度(Wet)、石漠化(RDI)和热度(LST)4个指数,构建了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IRSEI),以实现县域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基于2003与2023年的县域尺度遥感影像与其他地理信息数据,通过若干方面定量对比IRSEI与RSEI指数。结果表明,IRSEI包含了更丰富的山地植被与石漠化状况信息,能够更好地表征和评价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适合作为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定量指标。研究区在2003—2023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退化情况均有发生,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下降了7.46%,生态等级由良变为中等。从空间分布来看,罗平县研究区生态质量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生态环境质量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 岩溶区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绿度指数 石漠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林分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20
作者 卢彦磊 刘建科 +3 位作者 王小勇 张弓乔 惠刚盈 胡艳波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9,共12页
[目的]为科学判断天然林的林分质量状况和经营效果,开展了林分质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方法]依据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林分结构和林分活力2个方面筛选了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年龄结构、树种组成、林分密度、林分长势... [目的]为科学判断天然林的林分质量状况和经营效果,开展了林分质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方法]依据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林分结构和林分活力2个方面筛选了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年龄结构、树种组成、林分密度、林分长势、林分更新、大径林木以及林木健康等9项内容,首先对各项内容赋予具体的评价指标,然后构筑林分质量评价体系,并基于单位圆法构建全新的林分质量综合评价指数(FQ)。[结果]通过对全国4个地区15块样地的天然林质量进行比较,展示该指数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1)研究分析的天然混交林林分质量等级均≥Ⅱ级,其中部分天然混交林林分质量等级为I级;2)天然纯林林分质量等级为Ⅲ级或Ⅳ级;3)天然混交林林分质量显著优于天然纯林。[结论]本研究对所选取天然林的林分质量评价结果与现地观感一致,评价结果直观可靠,符合现实林分的客观实际和普遍规律,可见,本研究提出来的林分质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能科学、公正地评价出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森林类型天然林的质量优劣,同时也为林分质量问题诊断、林分质量精准提升以及森林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林分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