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地膜覆盖的土壤生态效应 被引量:128
1
作者 李世清 李东方 +3 位作者 李凤民 白红英 凌莉 王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29,共9页
 在年降水量415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和年降水量632mm的黄土高原南部红油土上,分别以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地膜覆盖(春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30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4个水平;冬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75d...  在年降水量415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和年降水量632mm的黄土高原南部红油土上,分别以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地膜覆盖(春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30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4个水平;冬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75d、覆膜150d和全程覆膜4个水平)和施氮(春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75kg2个水平;冬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225kg2个水平)对土壤水分、温度、氮素有效性、土壤中CO2和N2O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年的春小麦试验中,覆膜对2m深土层的贮水量基本没有影响,但能显著提高0~20cm土层的含水量;覆膜对5cm土层土壤温度的影响呈"U"型变化,即在作物生长前期和后期影响显著,中期影响较小;覆膜后虽然土壤微生物体氮有下降趋势,但由于覆膜能够增加土壤呼吸和有机氮的矿化,从而显著影响收获后0~100cm土层中NO-3-N的累积。从2个施氮水平和底墒平均值看,1999年覆膜30,60d和全程覆膜(126d)处理土层中累积的NO-3-N分别比不覆膜的对照增加-23.0,-10.1和49.7kg/hm2;2000年覆膜30,60d和全程覆膜处理土层中累积的NO-3-N分别比不覆膜的对照增加4.6,-5.0和8.2kg/hm2。可见,全生育期覆膜能够显著增加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中的残留NO-3-N。不同覆膜进程对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中的矿质氮,特别是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农田 生态系统 地膜覆盖 土壤生态效应 黄绵土 年降水量 大田试验 累积量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旱三熟”地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生态效应及生产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龙昌 邹聪明 +4 位作者 张云兰 张赛 张晓雨 周航飞 罗海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80-1890,共11页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旱作农田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季节性干旱多发等问题,以常规平作(T)、垄作(R)、平作+秸秆覆盖(TS)、垄作+秸秆覆盖(RS)、平作+秸秆覆盖+腐熟剂(TSD)、垄作+秸秆覆盖+腐熟剂(RSD)6种措施作为处理...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旱作农田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季节性干旱多发等问题,以常规平作(T)、垄作(R)、平作+秸秆覆盖(TS)、垄作+秸秆覆盖(RS)、平作+秸秆覆盖+腐熟剂(TSD)、垄作+秸秆覆盖+腐熟剂(RSD)6种措施作为处理,连续2年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西南"旱三熟"种植区农田土壤生态要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状况,且对酸性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其中有秸秆覆盖的4个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含量;可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增强作物的抗旱节水能力,各处理0~80 cm土层2年平均贮水量排序为:RSD(258.82 mm)〉TSD(252.40 mm)〉RS(250.19mm)〉TS(246.66 mm)〉R(239.19 mm)〉T(235.87 mm);可降低7月份表层土壤温度,缓解夏季高温对玉米后期生长发育造成的伤害,其中有秸秆覆盖的4个处理对5 cm和10 cm土层温度有显著降低效应;可抑制杂草生长,具有良好的控草效应,其中TS、RS、TSD、RSD处理的杂草高度、密度和生物量均比T和R有极显著下降;可促进蚯蚓的繁殖和生长,使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总体来看,秸秆覆盖措施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并具有增加土壤贮水、调节土壤温度、控制农田杂草和促进蚯蚓生长的作用,垄作和腐熟剂在增加土壤贮水方面有明显效果。保护性耕作模式显著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经济收益。2年系统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排序为:RSD〉RS〉TSD〉TS〉R〉T(CK),总产值和纯收入排序为RS〉RSD〉TSD〉R〉TS〉T(CK)。在各处理中以RSD、RS两种模式的综合效果最好,在西南"旱三熟"种植区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旱三熟 土壤生态效应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官厅水库周边农药类POPs暴露的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铁宇 金广远 +2 位作者 吕永龙 颜丽 胡文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8-53,共6页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北京官厅水库周边2-10km范围内按不同农药类POPs残留量划分4个区域,监测了土壤中主要农药类POPs(HCHs和DDTs)的含量,分析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特征。结果表明,4个区域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最高为北辛堡区,其...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北京官厅水库周边2-10km范围内按不同农药类POPs残留量划分4个区域,监测了土壤中主要农药类POPs(HCHs和DDTs)的含量,分析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特征。结果表明,4个区域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最高为北辛堡区,其次是怀来县区和官厅镇区,最低为延庆县区,平均含量分别为27.59ng.g-1、21.17ng.g-1、9.39ng.g-1和0.86ng.g-1,相应的土壤呼吸强度分别为:0.13μmol.m-2.s-1、0.38μmol.m-2.s-1、0.30μmol.m-2.s-1和0.30μmol.m-2.s-1;土壤脱氢酶活性为56.4μg.g-1.h-1、27.5μg.g-1.h-1、29.6μg.g-1.h-1和50.8μg.g-1.h-1;过氧化氢酶活性为1.07mL.g-1、0.80mL.g-1、0.88mL.g-1和1.10mL.g-1;脲酶活性为197μg.g-1.h-1、172μg.g-1.h-1、129μg.g-1.h-1和181μg.g-1.h-1;磷酸酶活性分别为7.44μg.g-1.h-1、5.75μg.g-1.h-1、5.83μg.g-1.h-1和6.16μg.g-1.h-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野外长期低浓度有机氯农药暴露的情况下,其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有机氯农药残留不同程度的区域上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类POPs 土壤生态效应 土壤呼吸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覆盖对苹果园土壤生态效应和树体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关秋竹 王金政 聂佩显 《中国果树》 2017年第2期58-62,66,共6页
果园地面覆盖是现代果园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管理技术,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微生物种类与数量、调节微生态环境、提高果实品质等优点,同时也具有争肥争水、增加烂根病及鼠害的发生等缺点。综述了不... 果园地面覆盖是现代果园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管理技术,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微生物种类与数量、调节微生态环境、提高果实品质等优点,同时也具有争肥争水、增加烂根病及鼠害的发生等缺点。综述了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苹果园土壤生态效应和树体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果园合理采用地面覆盖方式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地面覆盖 土壤生态效应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覆盖土壤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洋 倪九派 谢德体 《农业工程》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果园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产业,也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果园覆盖具有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温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平衡酸碱度和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正效应,但同时也会产... 果园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产业,也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果园覆盖具有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温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平衡酸碱度和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正效应,但同时也会产生水肥竞争、病虫害增加和烂根发病率提高等负效应。快速提升有机质、增厚熟化土壤、利用农业废弃物控制面源污染和保护环境等将是今后果园覆盖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覆盖 土壤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的土壤生态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平生 王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3,共4页
通过对研究样地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恢复模式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效元素和微生物含量,对红壤丘陵区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恢复地和封禁恢复地的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微... 通过对研究样地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恢复模式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效元素和微生物含量,对红壤丘陵区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恢复地和封禁恢复地的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与对照裸地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人工恢复地土壤有效营养元素含量高于原始裸地和封禁地。人工恢复地的脐橙模式的土壤饱和持水量、有效水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次之。综合分析认为,脐橙模式对改良土壤的效果最佳,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而封禁模式对改良土壤的效果较好,但缺乏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生态恢复模式 土壤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肥施用对土壤生态效应的影响研究热点及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康依洁 吴碧波 +5 位作者 沈春艳 丁济娜 王聪 魏亮 祝贞科 葛体达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5,共8页
为全面了解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现状,该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95—2021年关于矿物肥施用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论文,并利用文献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的年发文数量、文献被引频... 为全面了解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现状,该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95—2021年关于矿物肥施用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论文,并利用文献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的年发文数量、文献被引频次、核心作者与国家(地区)、学科分布及关键词进行分析,追溯探讨了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研究的发展概况及热点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995—2021年间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研究的发文数量不断增加;中国总发文量位居世界第1,但相关研究创新性仍需进一步提高;核心作者组内联系较紧密,中国科学院是发文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涉及环境科学、林学和农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热点集中在土壤养分循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等方向.未来应加强矿物肥对土壤碳循环、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等方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肥 土壤生态效应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免耕水旱轮作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生态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曾家玉 熊楚国 +4 位作者 吴平 罗庆川 万俊英 邹成华 张静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8期34-36,共3页
为探索适合金沙县应用推广的高产、优质、高效、轻简、生态的农田保护性耕作模式,设置了集秸秆还田、稻油水旱轮作连免耕、水稻抛栽或插栽轻简栽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定位试验,4年连续实施结果表明:在采用油菜秸秆还田方式的耕作条件下,... 为探索适合金沙县应用推广的高产、优质、高效、轻简、生态的农田保护性耕作模式,设置了集秸秆还田、稻油水旱轮作连免耕、水稻抛栽或插栽轻简栽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定位试验,4年连续实施结果表明:在采用油菜秸秆还田方式的耕作条件下,油菜、水稻产量均得到明显提高,油菜最高增产达9.28%,水稻最高增产达17.87%;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增加,速效磷降低;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非毛管空隙、土壤含水量、pH值略有升高,土壤固液相比降低;连免耕田病害发生不明显,但虫、草害发生稍有加重。试验结果还表明N、P、K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维持水旱轮作系统的生产力和土壤肥力,实现稻油持续稳产、高产,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水旱轮作 稻油连免耕 产量 土壤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开河灌区引黄入田泥沙的土壤环境效应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玉霞 杨芸 +2 位作者 李妮 刘静 毛伟兵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4,共4页
黄河水含沙量大,使引黄灌区在引水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泥沙,引黄泥沙既是引黄灌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也是重要的、有待深入研究开发的自然资源。本文根据对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土壤调查、分析化验与多年工程测试研究等资料,深... 黄河水含沙量大,使引黄灌区在引水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泥沙,引黄泥沙既是引黄灌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也是重要的、有待深入研究开发的自然资源。本文根据对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土壤调查、分析化验与多年工程测试研究等资料,深入分析了通过远距离输沙与浑水灌溉后,引黄入田泥沙对灌区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及养分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既有利于引黄泥沙处理,又可以稳定和提高引黄灌区土地质量的具体措施。为引黄灌区合理配置水沙资源,解决灌区引黄泥沙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泥沙 土壤生态环境效应 小开河引黄灌区 浑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园间作牧草的生态效益及其管理技术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建军 严力蛟 李全胜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6年第2期54-57,共4页
在浙江省金华地区新垦植的红壤幼龄桔园及盛产成龄桔园进行了间作试验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桔园间作黑麦草或紫云英,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具有延缓秋冬土壤降温和春季土壤升温、减小土壤日温差幅度和冬季保暖、降低水土流失量等生... 在浙江省金华地区新垦植的红壤幼龄桔园及盛产成龄桔园进行了间作试验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桔园间作黑麦草或紫云英,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具有延缓秋冬土壤降温和春季土壤升温、减小土壤日温差幅度和冬季保暖、降低水土流失量等生态效应,但对夏梢生长具有不良的影响;成龄桔园长期间作紫云英也具有提高光能利用率,维持较高的肥料养分效率,明显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产量和改善柑桔外观品质等多种效益。桔园间作牧草应结合柑桔生产的要求,抓住适时拌肥播种、及时收割施肥和适时适量归还土壤3个管理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园 间作 牧草 土壤生态效应 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连作微量元素营养研究 Ⅰ.连作对锌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韩丽梅 邹永久 +3 位作者 鞠会艳 王树起 杨振明 刘金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5-71,共7页
本文通过田间与盆栽对比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土壤与植株锌营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中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锌总体高于正茬,但连作大豆植株吸收积累的锌却低于正茬,这种差异在大豆营养关键期... 本文通过田间与盆栽对比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土壤与植株锌营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中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锌总体高于正茬,但连作大豆植株吸收积累的锌却低于正茬,这种差异在大豆营养关键期“盛花—结荚—鼓粒期”表现极明显。此结果表明连作大豆生育状况差,根系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弱,土壤锌的生物有效性并不高,因此,连作大豆要求有较高的锌供应水平才能满足需要。本研究为合理进行连作大豆锌营养调控、减轻障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 轮作 锌营养 土壤生态效应 锌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连作微量元素营养研究Ⅱ.连作对钼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丽梅 鞠会艳 +3 位作者 邹永久 傅慧兰 阎飞 刘金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本文通过田间与盆栽对比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钼营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连作年限播前土壤有效钼的含量低于正茬。不同生育期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钼的变化趋势和植株钼的积累特征与正茬相似,但含量... 本文通过田间与盆栽对比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钼营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连作年限播前土壤有效钼的含量低于正茬。不同生育期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钼的变化趋势和植株钼的积累特征与正茬相似,但含量低于正茬,且在盛花期土壤有效钼降到钼营养临界值(0.1mg/kg)附近,结荚期低于临界值。结荚期连作大豆土壤和植株钼营养与根瘤固氮、植株氮营养及产量间相关显著或极显著。上述结果说明,连作胁迫导致的钼营养亏缺可能是连作大豆产量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连作大豆土壤有效钼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 钼营养 积累特征 土壤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