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茬麦田土壤温度变化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田奇卓 亓新华 +1 位作者 王俊领 周化南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3期395-398,共4页
通常认为稻茬麦田土壤是湿、凉、板、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麦产量的再提高。为了摸清规律,便于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为稻茬麦产量再提高的科学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两种不同类型麦田的土壤结构及其水、温变化... 通常认为稻茬麦田土壤是湿、凉、板、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麦产量的再提高。为了摸清规律,便于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为稻茬麦产量再提高的科学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两种不同类型麦田的土壤结构及其水、温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现将土壤温度变化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稻茬麦田 土壤温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鹫峰森林多层土壤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嘎拉泰 朱双双 +1 位作者 徐道春 李文彬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6-141,共6页
为实现北京市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多层土壤温度全年的稳定监测,搭建了土壤温度远程监测系统,将收集到的多层土壤温度数据归纳整理,探究多层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春夏两季深层土壤温度低于浅层土壤,1.2 m深处与... 为实现北京市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多层土壤温度全年的稳定监测,搭建了土壤温度远程监测系统,将收集到的多层土壤温度数据归纳整理,探究多层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春夏两季深层土壤温度低于浅层土壤,1.2 m深处与近地表之间有3~10℃的负温差。鹫峰地区森林土壤上下层温度的转换时间在9月底至10月初。因此,森林深层土壤的温度将高于浅层土壤的温度,土壤上下层之间存在正温差,可以为温差发电提供必要的条件。冬季多层土壤的温度较为稳定,且1.2 m深处与近地表之间有7.1~9.5℃的温差,达到全年最大。使用Origin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每个季节多层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以为鹫峰森林土壤温差变化提供参考,并为森林土壤温差发电装置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垂直监测 季节性变化 温差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灾的地气环流形势分类 被引量:6
3
作者 成青燕 汤懋苍 赵红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90-1497,共8页
旱灾与地气环流有很好的相关,根据对近50多年旱灾成因的普查,可将形成旱灾的地气环流形势分成4类:(1)大地冷涡;(2)月(季)际地温的大片负变温区;(3)大震前的大旱(旱震关系);(4)强震地热涡出现之后的地冷涡区。研究发现,大地冷涡因其波长... 旱灾与地气环流有很好的相关,根据对近50多年旱灾成因的普查,可将形成旱灾的地气环流形势分成4类:(1)大地冷涡;(2)月(季)际地温的大片负变温区;(3)大震前的大旱(旱震关系);(4)强震地热涡出现之后的地冷涡区。研究发现,大地冷涡因其波长较长,故移动缓慢,造成的干旱一般均较严重。T′_(32)的月际负变温区一般是表示该地区地下热活动减弱,故可预测下月将少雨;T′_(32)的季际负变温区,同理也可预测下季将少雨。强地震对正常地热活动是一个强干扰,我国的大旱大涝几乎均与强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强地震 地气环流 月(季)际变温 土壤温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