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长期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物理特征、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杨永辉
张运红
高翠民
刘昊
潘晓莹
何方
韩伟锋
武继承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圈围对海岸带湿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组分的影响 |
刘君恬
邹维娜
袁琳
王栋
王崚力
褚向乾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秸秆直接还田及炭化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综述 |
时雁
王洋
曹毓凯
|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岩溶石漠化区营造豆科树种纯林及混交林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
郑家琪
陈静文
周晓果
温远光
陈金磊
孙冬婧
周雪梦
邓少虹
许峻模
陈秋海
黄勇杰
王磊
|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生物有机肥联合菌剂施用对新垦水田土壤碳组分、酶活性及碳过程的影响 |
李友杰
陈梓涵
杜佳梅
陈夏妮
张悦
杨奇煜
李子璇
赵明星
张宪翠
李鹏
周巍
张玉良
胡丽华
吴酬飞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5 |
0 |
|
6
|
煤基复混肥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肥力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
石洋
马智敏
陈超
龙青
赵雪淞
|
《安徽农业科学》
|
2025 |
0 |
|
7
|
不同有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对黄瓜连作土壤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
杨囡君
秦涛
决超
|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0
|
|
8
|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冬小麦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
张黛静
刘毅昕
陈慧平
方凌
李春喜
王岚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9
|
去除凋落物和草毡层对寒温带典型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短期影响 |
王军
满秀玲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10
|
林下植被管理对杨树人工林土壤性质及有机碳组成的影响 |
石尚
于水强
喻曼曼
黄越
王国兵
|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1
|
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土壤团聚体中芳香碳比例和土壤养分有效性 |
郭昕宇
赵巍
吴春艳
唐旭
尹昌
孙涛
郭彬
李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不同种类草坪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
左忠会
刘宪斌
刘守美
李艳香
马思媛
和银建
|
《安徽农学通报》
|
2024 |
2
|
|
13
|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理化性状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响应 |
杨宁
杨盛海
徐一斐
刘慧娟
许凌云
杨满元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冰雪灾害对山西太岳山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短期影响 |
吴晓龙
王勇强
彭博
李秋梅
齐学诚
刘颖
周志勇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鄂西喀斯特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
何志腾
夏栋
罗婷
蒋佳媛
赵冰琴
付亮
吴琼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固碳潜力分析 |
王晓月
陈文斌
牛健植
伦小秀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高浓度CO_(2)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
汪若瑶
李媛媛
夏彬
高子惠
赵允格
许明祥
|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南京老山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
鲁惠明
李仁英
刘雨霏
李绍通
杜鸿萱
王孙雨
|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不同火烧强度对滇中云南松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
王毅雯
李小英
朱腾达
吴思政
杨能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红壤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
罗志章
芦美
鲁泽让
赵吉霞
李永梅
范茂攀
|
《江西农业学报》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