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辅料添加对绿穗苋修复镉污染土壤效果影响
1
作者 黄天罡 常会庆 +1 位作者 周芮 王启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以河南某地Cd污染石灰性农田为供试土壤,利用盆栽试验,通过添加猪粪、稻秆和CaCO_(3)3种不同辅料来探究绿穗苋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试验共设10个处理:基础肥料(氮、磷、钾肥料)(CK)、基础肥料分别添加0.5%(RS0.5)、1%(RS1)、3%(RS3... 以河南某地Cd污染石灰性农田为供试土壤,利用盆栽试验,通过添加猪粪、稻秆和CaCO_(3)3种不同辅料来探究绿穗苋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试验共设10个处理:基础肥料(氮、磷、钾肥料)(CK)、基础肥料分别添加0.5%(RS0.5)、1%(RS1)、3%(RS3)猪粪,0.5%(PM0.5)、1%(PM1)、3%(PM3)稻秆,1%(CC1)、3%(CC3)、5%(CC5)CaCO_(3),通过上述处理筛选有利于植物提取Cd的辅料配施方案。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猪粪和稻秆使土壤pH值降低,其中PM3处理下的土壤pH值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显著降低了0.13和0.09,而施加CaCO_(3)处理的土壤pH值均高于CK,增幅为0.89%~4.87%,且2021年除CC1处理外,其余处理均较CK差异显著。随着猪粪和稻秆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碳组分HA、FA的含量以及HA/FA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幅为0.28%~466.53%;添加猪粪和CaCO_(3)处理的绿穗苋Cd含量无显著变化,而施用水稻秸秆促进了绿穗苋对土壤Cd的吸收,与CK相比,PM0.5和PM3处理增加了绿穗苋总Cd积累量,增幅分别为162.77%和16.09%;两年的盆栽试验各处理土壤总Cd含量降幅为0.009~0.109 mg·kg^(-1),且PM0.5处理的绿穗苋提取Cd效果最明显。综上所述,施用0.5%的稻秆可用来强化绿穗苋对石灰性土壤Cd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绿穗苋 植物修复 辅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改良联合低累积水稻修复镉污染农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捷 《绿色科技》 2025年第4期173-179,共7页
本文以粤东某电子废弃物拆解区镉(Cd)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试试验探讨了生石灰、钙镁磷肥和生物有机肥3种改良剂单独和复配处理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有效态Cd的影响,并且筛选出了3种Cd低累积水稻品种(‘深优9516’‘广红3号’和‘晶... 本文以粤东某电子废弃物拆解区镉(Cd)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试试验探讨了生石灰、钙镁磷肥和生物有机肥3种改良剂单独和复配处理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有效态Cd的影响,并且筛选出了3种Cd低累积水稻品种(‘深优9516’‘广红3号’和‘晶两优华占’)。通过田间试验考察土壤改良联合Cd低累积水稻种植措施对中度污染农田修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按照生石灰∶钙镁磷肥∶生物有机肥浓度为300∶300∶1000(kg/亩)时,土壤中重金属Cd有效态含量的降低率能达到79.31%。按照该配比对中度污染土壤进行改良后种植的‘深优9516’‘广红3号’和‘晶两优华占’3种水稻稻谷中重金属Cd含量均能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限值要求,同时3种水稻亩产量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低累积水稻 原位修复 有效态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土壤镉污染排放清单与溯源——以铜冶炼厂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盛溢 薛玮真 +4 位作者 应迪文 吴骏 李晔 史沛丽 赵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62-4474,共13页
以华东地区某铜冶炼厂为例,采用“四大排放途径”函数定量描述Cd通过“废气沉降、废水排放、固废淋滤、跑冒滴漏”进入土壤的通量.结合AERMOD废气沉降模型,计算废气携带的Cd沉降于场地边界内部和外部的分布,明确各途径对场地内土壤Cd污... 以华东地区某铜冶炼厂为例,采用“四大排放途径”函数定量描述Cd通过“废气沉降、废水排放、固废淋滤、跑冒滴漏”进入土壤的通量.结合AERMOD废气沉降模型,计算废气携带的Cd沉降于场地边界内部和外部的分布,明确各途径对场地内土壤Cd污染的贡献.结果表明,企业在2000~2002年在产期间主要通过废气(1411kg,50.05%)和固废淋滤(1327kg,47.05%)排放Cd,而废水及跑冒滴漏途径影响很小(共81.74kg,2.90%).但所排废气中的Cd沉降于场地内的仅0.68kg(0.05%),场地内土壤Cd主要由固废淋滤途径贡献.空间排放清单显示其主要分布于堆料区和废气处理区等生产区域.研究结果对加强冶炼行业的精细化源头管控有重要指导作用,且本文提出的方法可拓展至其他行业和多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废气沉降模型 固废淋滤 空间排放清单 源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里酸改性FeMnNi-LDH对砷镉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 被引量:1
4
作者 何雅馨 魏世强 蒋珍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4-2197,共14页
选用腐殖质活性组分富里酸(FA)作为铁锰镍层状双氢氧化物(FeMnNi-LDH)的修饰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稳定层状FA@FeMnNi-LDH复合材料,并运用于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通过小白菜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砷镉复合污染水平及不... 选用腐殖质活性组分富里酸(FA)作为铁锰镍层状双氢氧化物(FeMnNi-LDH)的修饰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稳定层状FA@FeMnNi-LDH复合材料,并运用于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通过小白菜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砷镉复合污染水平及不同初始土壤pH值条件下,复合材料对土壤As(Ⅲ)和Cd(Ⅱ)的钝化效果、各形态含量变化及对小白菜根部和地上部As(Ⅲ)和Cd(Ⅱ)转运、富集系数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A@FeMnNi-LDH复合材料对As和Cd具有显著的同步钝化效果.当复合材料添加量由0%增加到1.0%,促进了土壤非专性吸附态和结晶铁铝氧化物结合态As向专性吸附态、无定型铁铝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As转化,土壤可交换态Cd主要向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d转化;土壤初始pH对As和Cd的钝化效果影响明显,酸性和中性土壤的pH分别增加了1.65和0.64个pH单位,土壤有效态As的降低率分别达到69.74%和63.31%,有效态Cd的降低率分别为60.25%和61.78%;小白菜的鲜重和株高随复合材料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并且复合材料添加量的增加降低了小白菜各部位对As和Cd的转运和富集系数,使小白菜地上部As、Cd的浓度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值.相关性分析显示,非专性吸附态As、可交换态Cd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残渣态As和Cd与土壤pH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小白菜地上部分和根部中As和Cd的含量与土壤残渣态As和Cd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FA@FeMnNi-LDH复合材料能提高土壤pH值,促进土壤As和Cd向残渣态的转化,从而降低土壤As和Cd生物有效性和在小白菜植株中的累积,为土壤中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的同步修复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富里酸(FA) 改性 复合污染土壤 钝化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壳聚糖复合材料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克俭 李忠徽 +3 位作者 姜凌 闫江涛 王显炜 杨雅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炭-壳聚糖复合材料(CBC)对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方法]以黑麦草为供试植物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向酸性低镉土壤、中性高镉土壤和碱性高镉土壤中分别添加0、0.5%、1.0%和3.0%(W/W)的CBC时,土壤pH、全镉含量、有效态镉... [目的]探讨生物炭-壳聚糖复合材料(CBC)对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方法]以黑麦草为供试植物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向酸性低镉土壤、中性高镉土壤和碱性高镉土壤中分别添加0、0.5%、1.0%和3.0%(W/W)的CBC时,土壤pH、全镉含量、有效态镉含量、黑麦草根和茎叶的生物量以及其中的全镉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施用CBC可以提高酸性和中性土壤的pH。随着CBC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降低,当施加量至3.0%时达到显著水平。CBC可以钝化土壤中的镉活性,其钝化效果与土壤污染程度、酸碱性密切相关。随着CBC施加量的增加,黑麦草根和茎叶中镉含量降低,尤其植物地上部分降低效果明显,也证明了CBC对土壤中镉具有钝化作用;黑麦草的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随CBC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小,表明施用CBC能够减弱土壤中的镉向植株体内的迁移,从而达到缓解镉毒害的作用。[结论]CBC可以用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尤其是在污染程度严重的酸性土壤中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壳聚糖复合材料 土壤酸碱性 钝化修复 污染土壤 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梯度提升的湘江流域土壤镉和砷空间分布及驱动机制研究
6
作者 李青竹 邢宇康 +10 位作者 甘杰 邹霖 周康 夏辉 黎凌伟 黄晓凤 万雨函 司梦莹 杨卫春 廖骐 杨志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82-3393,共12页
湘江流域作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典型区域,需用科学方法来实现对土壤镉(Cd)和砷(As)复合污染的精细化管控。本研究采集372个表层土壤样本,基于随机梯度提升(SGB)模型,并结合SHAP算法与地理探测器模型,系统解析Cd、As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 湘江流域作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典型区域,需用科学方法来实现对土壤镉(Cd)和砷(As)复合污染的精细化管控。本研究采集372个表层土壤样本,基于随机梯度提升(SGB)模型,并结合SHAP算法与地理探测器模型,系统解析Cd、As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Cd质量分数均值为1.38 mg/kg,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36.22,呈重度污染;As质量分数均值为16.62 mg/kg,虽整体污染较轻,但存在局部风险。在Cd、As含量预测方面,SGB模型预测决定系数R^(2)最佳,分别为0.69和0.62。Cd、As污染分布与人类活动、自然地理特征紧密关联,整体上形成了“工业点源高风险—农业区及交通河流沿线中高风险—自然山地低风险”的空间分布格局。Cd的空间分布主要由降水与工业活动协同驱动,As则受自然因子与人为因子的复杂影响,这种差异表明,土壤重金属镉和砷污染治理需充分考虑多维环境变量交互作用,依据主导驱动因素制定差异化、精细化的分区管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流域 土壤和砷污染 随机梯度提升模型 SHAP算法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坡缕石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钝化修复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崇 刘芬 +4 位作者 陈子毓 达胤臣 伍钧 梁学峰 徐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为探究巯基坡缕石对镉(Cd)–砷(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Cd-As复合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1%、2%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Cd和As有效态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 为探究巯基坡缕石对镉(Cd)–砷(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Cd-As复合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1%、2%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Cd和As有效态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巯基坡缕石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pH,其中2%处理下pH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相比,1%和2%巯基坡缕石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30.2%、60.9%,Cd的有效态含量与毒性特性浸出量分别降低了97.7%~98.3%、77.1%~92.7%,而As的有效性未发生显著变化。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无显著影响,但属水平下Pseudanabaena_NgrPSln22和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85.4%~98.1%、75.3%~78.9%。巯基坡缕石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改变,其中pH和Cd的有效性是显著影响因素。总之,巯基坡缕石不仅能显著降低Cd有效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会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抗病菌丰度和减少固氮菌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坡缕石 砷复合污染土壤 微生物群落 生态功能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石酸与农艺刈割联合辅助象草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兰心 唐棋 +4 位作者 辜娇峰 王德正 周航 曾鹏 廖柏寒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70,共12页
针对重金属镉(Cd)污染耕地,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并配套低生态风险辅助技术边生产边修复,对保持耕地种植属性和区域经济水平意义重大.为研究酒石酸和农艺刈割辅助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植物修复Cd重度污染的效果,在湖南东部地... 针对重金属镉(Cd)污染耕地,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并配套低生态风险辅助技术边生产边修复,对保持耕地种植属性和区域经济水平意义重大.为研究酒石酸和农艺刈割辅助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植物修复Cd重度污染的效果,在湖南东部地区某Cd污染农田开展象草的田间种植试验,分析酒石酸施用(单次施用0、1.25和2.5 mmol/kg)和农艺刈割(0、1和2次)单一或联合处理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象草Cd含量、象草生物量、象草Cd提取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实验田背景值相比,象草种植、酒石酸和刈割处理能够使土壤pH降低0.07~0.47个单位、土壤总Cd含量降低0.62%~39.72%,同时土壤有效态Cd含量增加1.25%~27.25%.②酒石酸施用有利于象草总生物量的增加,刈割则相反,但二者都增加了象草茎Cd含量,尤其是刈割处理,均是最后一茬收获的象草茎Cd含量较前茬更大,最高达8.94 mg/kg.③酒石酸施用量为1.25 mmol/kg且未刈割时,象草地上部位生物量最大,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达99.67 t/hm^(2)(单株达3.80 kg);同时象草地上部位Cd提取量达到最大,单位面积象草地上部Cd提取量达到213.58 g/hm^(2)(单株达8.14 mg).④酒石酸和刈割处理均对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1.25 mmol/kg的酒石酸施用联合刈割2次的处理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β-多样性.研究显示:施加酒石酸和刈割均可提高象草茎和叶的Cd含量,且单一低剂量酒石酸处理下植物Cd提取量最大,同时试验处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在利用象草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污染时,建议施用1.25 mmol/kg的酒石酸提升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土壤 象草 植物修复 酒石酸 刈割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矿物材料调控农田土壤镉污染的机制研究
9
作者 尹献远 张鑫 +1 位作者 徐霄 方慧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7期27-30,共4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土壤镉污染问题在我国南方许多地区成为影响区域粮食安全和公众健康的重要环境问题。该文阐述土壤镉污染的来源和防治必要性,分析土壤镉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阐释利用不同矿物质调节剂防治镉污染的机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土壤镉污染问题在我国南方许多地区成为影响区域粮食安全和公众健康的重要环境问题。该文阐述土壤镉污染的来源和防治必要性,分析土壤镉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阐释利用不同矿物质调节剂防治镉污染的机制,包括氮、钙类材料的营养调节作用,硅、锌、铁等微量元素的协同作用机制,并设计3种矿物质海泡石、膨润土、沸石处理镉污染土壤的比较试验,测试钝化效果,最后提出筛选适宜矿物材料、制定合理施用方案、结合耕作措施的镉污染土壤综合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矿物材料 钝化机制 农业治理 土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和海泡石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67
10
作者 朱奇宏 黄道友 +3 位作者 刘国胜 朱光旭 朱捍华 刘胜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研究了稻作和旱作两种种植制度下,施用石灰、海泡石及两种改良剂配施对镉污染土壤pH值、土壤镉形态变化及作物对镉的吸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使稻作条件下的土壤pH提高0.3-1.8个单位,旱作条件下土壤pH提高幅度为0.3-2.0个单位... 研究了稻作和旱作两种种植制度下,施用石灰、海泡石及两种改良剂配施对镉污染土壤pH值、土壤镉形态变化及作物对镉的吸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使稻作条件下的土壤pH提高0.3-1.8个单位,旱作条件下土壤pH提高幅度为0.3-2.0个单位;两种种植制度下,作物有效性较高的酸提取态镉含量显著减少,而作物有效性较低的可还原态和残渣态镉含量显著增加,进而引起了水稻和萝卜对镉的吸收量降低。其中以石灰和海泡石配施的效果最好,单施海泡石次之,单施石灰效果最差,且各处理均随改良剂用量的增加效果增强。虽然,施用改良剂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镉的作物有效性,但对水稻产量和生物量及镉在水稻和萝卜两种作物地上部分的分配规律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海泡石 土壤污染修复 水稻 萝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栖菜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性质及镉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汪玉瑛 计海洋 +3 位作者 吕豪豪 刘玉学 杨瑞芹 杨生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2-1140,共9页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实际镉(Cd)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Cd化学形态的影响,首先以海洋生物质(羊栖菜)、农林废弃物(水稻秸秆、山核桃壳)为原料制备了三种生物炭,并比较了三种生物炭对水溶液中Cd的吸附效果,从而优选出对Cd吸附最佳的生物炭。通过...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实际镉(Cd)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Cd化学形态的影响,首先以海洋生物质(羊栖菜)、农林废弃物(水稻秸秆、山核桃壳)为原料制备了三种生物炭,并比较了三种生物炭对水溶液中Cd的吸附效果,从而优选出对Cd吸附最佳的生物炭。通过在Cd污染的土壤中施用不同用量的优选生物炭,测定污染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Cd化学形态的变化,初步探讨了生物炭对实际Cd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Cd污染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三种生物炭中羊栖菜炭对重金属Cd的吸附效果最佳。污染土壤添加羊栖菜炭后可以明显提高污染土壤p H、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有机质,且随添加量增加而幅度增大。不同量的羊栖菜炭的施入均有效降低了污染土壤有效态Cd含量,使得土壤重金属Cd由交换态向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综上所述,羊栖菜炭显著降低了土壤重金属Cd的生物有效性和生态毒性,从而显著降低重金属Cd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土壤污染 生物炭 赋存形态 钝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镉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98
12
作者 曾咏梅 毛昆明 李永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60-365,共6页
针对目前的土壤镉污染的问题,总结了土壤中镉污染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和植物体产生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土壤镉污染的整治方法。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危害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3 位作者 廖育林 魏建宏 孙玉桃 汤海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0-434,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对Cd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均能有效促进土壤交换态Cd的稳定,有利于Cd的固定,其中以赤泥对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赤泥处理的水稻增产幅度...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对Cd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均能有效促进土壤交换态Cd的稳定,有利于Cd的固定,其中以赤泥对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赤泥处理的水稻增产幅度较大,为11.41%,海泡石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提高,石灰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不同改良剂均能增加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其中以施赤泥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6.63%、8.59%、6.93%、11.95%、5.42%;不同改良剂处理水稻剑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添加赤泥更能缓解Cd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赤泥 石灰 海泡石 污染土壤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镉污染对不同品种杨树生长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东为 崔建国 +1 位作者 戈素芬 杨成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64,共6页
采用室外盆栽方法,以生长于辽宁省的5种不同杨树品种(分别为辽育1号、938—18、盖杨、辽育3号、小胡杨)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杨树品种在土壤Cd胁迫条件下速生杨树品种对重金属Cd的反应,为Cd污染土壤的树木修复提供依据,并借以推动我... 采用室外盆栽方法,以生长于辽宁省的5种不同杨树品种(分别为辽育1号、938—18、盖杨、辽育3号、小胡杨)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杨树品种在土壤Cd胁迫条件下速生杨树品种对重金属Cd的反应,为Cd污染土壤的树木修复提供依据,并借以推动我国污染土壤树木修复工作的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每一树种各处理之间的苗高、地径并没有显著差异。938—18、盖杨及小胡杨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辽育系列苗木的生物量明显受镉污染的影响,低浓度的Cd污染刺激了苗木生长,高浓度的Cd污染对苗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抑制了苗木的生长。土壤中的Cd污染没有对938—18与小胡杨插穗生根数量造成影响。土壤中的Cd2+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盖杨及辽育3号的生根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土壤污染 生长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源柳无性系对土壤镉污染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薛建永 张文辉 刘新成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1-496,共6页
为了比较不同能源柳无性系对土壤镉抗性的差异,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土壤镉含量5个梯度(0、10、20、40、80 mg.kg-1),以乡土旱柳为对照,对能柳1、能柳2、能柳E、能柳C的扦插幼苗对土壤镉污染的生理生态反应进行了系统测定,分析了不同无性... 为了比较不同能源柳无性系对土壤镉抗性的差异,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土壤镉含量5个梯度(0、10、20、40、80 mg.kg-1),以乡土旱柳为对照,对能柳1、能柳2、能柳E、能柳C的扦插幼苗对土壤镉污染的生理生态反应进行了系统测定,分析了不同无性系的抗性。结果显示,低浓度处理(≤20 mg.kg-1)促进苗木生长,其中能柳2在10 mg.kg-1处理下根和单株生物量增幅最大,可达到对照的132.0%和120.0%;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生长量下降,在最高浓度处理下,能柳C生长量降低最少,根、枝、叶和单株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86.1%、85.3%、82.9%、84.9%,旱柳的枝、叶生物量降低最多,为对照(无镉)的43.8%、45.0%,而能柳1的根、单株生物量降低最多,仅为对照的36.1%、44.4%;随着镉浓度的增加,不同能源柳无性系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和根系活力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CAT活性变化较为平缓;关于SOD活性和根系活力,能柳1、能柳2在20 mg.kg-1时已显著下降,旱柳在40 mg.kg-1时显著下降,而能柳E、能柳C在40 mg.kg-1时才显著下降。采用隶属函数对5个无性系在镉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和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不同无性系对土壤镉污染的抗性顺序为能柳C>能柳2>能柳1>旱柳>能柳E。不同无性系对镉均有抗性,都可在镉污染区推广种植,栽培中,应根据土壤污染和绿化目标,做出适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柳 土壤污染 能源柳抗性 保护酶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氮对镉污染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41
16
作者 刘昭兵 纪雄辉 +4 位作者 田发祥 彭华 吴家梅 石丽红 李永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13-1517,共5页
以石灰作对比,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石灰氮用量对镉污染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量石灰或石灰氮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降低污染土壤中有效态镉质量分数及水稻茎叶和糙米中的镉质量分数。与不施改良剂的对... 以石灰作对比,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石灰氮用量对镉污染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量石灰或石灰氮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降低污染土壤中有效态镉质量分数及水稻茎叶和糙米中的镉质量分数。与不施改良剂的对照相比,石灰施用量达到1 200 kg.hm-2时土壤pH值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态镉质量分数降低12.6%(P<0.05),水稻茎叶和糙米中镉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5.5%(P<0.05)和28.3%(P<0.05);石灰氮施用量达到600 kg.hm-2时,土壤pH值显著高于对照,土壤有效态镉质量分数较对照降低10.9%(P<0.05),水稻茎叶和糙米中镉质量分数分别降低36.8%(P<0.05)和33.0%(P<0.05)。等量条件下(600 kg.hm-2)石灰氮对降低土壤镉有效性及水稻累积镉的效果相对优于石灰处理。因此,石灰氮与石灰一样可用于酸性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改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土壤改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氮 污染土壤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88
17
作者 周建斌 邓丛静 +1 位作者 陈金林 张齐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57-1860,共4页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棉秆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对镉污染土壤上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微孔为主的棉秆炭能够通过吸附或共沉淀作用降低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在轻度镉污染时,棉秆炭处理土壤对镉的...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棉秆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对镉污染土壤上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微孔为主的棉秆炭能够通过吸附或共沉淀作用降低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在轻度镉污染时,棉秆炭处理土壤对镉的吸附速率较快,随着镉污染程度的增加,吸附速率逐渐减慢,吸附量逐渐增加。棉秆炭能够明显降低镉污染土壤上小白菜可食部和根部的镉积累量,可食部镉质量分数降低49.43%~68.29%,根部降低64.14%~77.66%,说明棉秆炭具有修复土壤镉污染,降低蔬菜镉含量的作用,可提高蔬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炭 污染土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料对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246
18
作者 张亚丽 沈其荣 姜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2-218,共7页
通过培养与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对污染土壤中Cd的有效性、各形态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料的施用明显降低了土壤中有效性Cd的含量,其中猪粪效果优于秸秆类;有机肥料的施用促使交换态Cd向松结合有机态、锰氧... 通过培养与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对污染土壤中Cd的有效性、各形态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料的施用明显降低了土壤中有效性Cd的含量,其中猪粪效果优于秸秆类;有机肥料的施用促使交换态Cd向松结合有机态、锰氧化物结合态以转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态Cd和松结合有机态Cd与土壤中有效态Cd、水稻地下部分含Cd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污染土壤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沸石混施对不同污染土壤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3
19
作者 吴岩 杜立宇 +3 位作者 梁成华 张盼 王沛文 郭炜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6-290,共5页
采用室内培养模拟了低(1.0 mg/kg)、高(10 mg/kg)镉污染的土壤,通过向镉污染土壤中添加0.4%,2%,10%的1∶1的生物炭和沸石的混合物,探究了生物炭及沸石混施对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的pH和镉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 采用室内培养模拟了低(1.0 mg/kg)、高(10 mg/kg)镉污染的土壤,通过向镉污染土壤中添加0.4%,2%,10%的1∶1的生物炭和沸石的混合物,探究了生物炭及沸石混施对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的pH和镉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的pH均较CK有所提高,且随钝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低污染土壤pH呈现降低趋势,而高污染土壤pH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培养后期,低污染和高污染土壤在混合物添加量分别为2%和10%时有效态镉降低比例最大,降低比例分别为56.78%和27.33%。各处理土壤随生物炭和沸石混合物添加量的增加交换态镉降低比例逐渐增大,培养后期,低污染土壤的交换态镉较CK分别降低8.35%,13.81%,20.65%,高污染土壤的交换态镉较CK分别降低10.02%,22.34%,33.01%。各处理的钝化剂能够明显的降低交换态镉的含量,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镉的含量,低污染土壤的有机结合态明显高于高污染土壤。由此可见,生物炭与沸石混施能够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为农田土壤修复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沸石 污染土壤 pH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石灰和有机物质对酸性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20
作者 董宁宇 陈中敏 +2 位作者 宋丽娜 郑绍建 何云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0-595,共6页
通过在受铜冶炼厂"三废"污染的镉污染土壤上施用不同水平的石灰和有机物质(泥炭或堆肥),研究了施用石灰和有机物质对降低黑麦草吸收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和有机物质可明显改善黑麦草的生长状况,以至在低水平石灰... 通过在受铜冶炼厂"三废"污染的镉污染土壤上施用不同水平的石灰和有机物质(泥炭或堆肥),研究了施用石灰和有机物质对降低黑麦草吸收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和有机物质可明显改善黑麦草的生长状况,以至在低水平石灰用量时还能表现出提高了黑麦草体内含镉量的现象;施用石灰不仅提高了土壤pH,降低了0.05mol·L-1CaCl2提取的活性镉,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镉在植物体内的分配,使镉在根系的累积增加,导致根系和地上部分含镉量之比明显上升;二种有机物质,堆肥的效果总体上优于泥炭,这与泥炭本身的pH较低有关,但配合施用石灰后效果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在本实验条件下,用土壤pH和0.05mol·L-1CaCl2提取的活性镉均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施用石灰和有机物质对黑麦草吸收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石灰 有机物质 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