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土壤污染修复条款的完善:以溯及力问题为切入点
1
作者 郝玟汀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9-14,122,共7页
土壤污染修复责任重点关注的是“污染状态”而非“污染行为”,故而属于非真正溯及既往的溯及类型。由于环境污染归责的无过错责任倾向、土壤污染所涉及的重大公共利益与土壤污染的特殊性,土壤污染修复溯及既往具有正当性。我国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修复责任重点关注的是“污染状态”而非“污染行为”,故而属于非真正溯及既往的溯及类型。由于环境污染归责的无过错责任倾向、土壤污染所涉及的重大公共利益与土壤污染的特殊性,土壤污染修复溯及既往具有正当性。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溯及制度尚不完善,表现为溯及力不清晰、责任减免条款缺失等。在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中,应当明确规定土壤污染修复适用溯及既往,从划定可溯及的时间节点、确定可溯及的责任主体范围、设置溯及既往的免责事由等方面构建中国特色土壤污染修复溯及力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修复责任 非真正溯及既往 环境公益 制度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德土壤污染修复法律制度中责任主体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杨子琪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11,共5页
土壤是构成生态环境的重要要素,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2019年正式施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为确定土壤污染修复的责任主体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德国拥有比较先... 土壤是构成生态环境的重要要素,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2019年正式施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为确定土壤污染修复的责任主体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德国拥有比较先进的土壤污染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立法和实践经验。从责任主体范围、认定责任主体责任内容、多种责任主体竞合的角度将我国与德国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在借鉴德国的土壤治理责任主体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发展状况,就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责任主体的相关制度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修复法律制度 责任主体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法律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3
作者 黄延廷 孙薇乔 《河南农业》 2024年第7期76-76,共1页
农用地土壤污染问题危及舌尖上的安全,威胁整个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是土壤污染修复刻不容缓的关键缘由,也是治理、修复手段成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要点的重要成因。在《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污染领域立法体系下探寻现阶段农用地土壤污染... 农用地土壤污染问题危及舌尖上的安全,威胁整个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是土壤污染修复刻不容缓的关键缘由,也是治理、修复手段成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要点的重要成因。在《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污染领域立法体系下探寻现阶段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修复 生态环境 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防治法 环境污染 农用地 立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技术农业装备分析
4
作者 王祥宇 李明军 蒋若兰 《河北农机》 2024年第5期85-87,共3页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壤污染已成为一项严峻挑战。传统农业装备和技术已难以有效解决土壤污染带来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当前,土壤污染检测、评估及修复面临诸多挑战,如检测手段单一、修复效率...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壤污染已成为一项严峻挑战。传统农业装备和技术已难以有效解决土壤污染带来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当前,土壤污染检测、评估及修复面临诸多挑战,如检测手段单一、修复效率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智能化检测设备、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装备的应用策略,并探讨了智能灌溉系统等农业生产装备的重要性。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和先进装备的应用,旨在提高土壤污染修复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策略的实施将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保护土壤资源、提升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向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技术 农业装备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柠檬酸联合植物对矿山污染土壤的修复 被引量:1
5
作者 卢玢宇 刘武 +5 位作者 张文龙 刘超俊 张子晴 周仲魁 李永强 陈井影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192,共11页
以典型铀矿山周边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分析螯合剂与丛枝菌根真菌联合植物对强化修复放射性污染土壤的影响,揭示螯合剂和丛枝菌根真菌联合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特征。结果表明:施加柠檬酸(CA)与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以典型铀矿山周边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分析螯合剂与丛枝菌根真菌联合植物对强化修复放射性污染土壤的影响,揭示螯合剂和丛枝菌根真菌联合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特征。结果表明:施加柠檬酸(CA)与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Gm)对黑麦草-空心菜间作模式下的生长、铀富集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二者联合处理效果最明显;联合修复不仅增强了植物地下部分对放射性核素的固定,同时也降低了土壤中有机质的浓度,增强了放射性核素的附着能力;根际土样、植物灰样的扫描电镜分析和能谱图显示,接种Gm或施加CA对植物修复起到积极作用,以联合修复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 植物间作 螯合剂 丛枝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0
6
作者 陈远其 张煜 陈国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19-1424,共6页
全球土地资源污染严重,石灰由于其在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修复效果及修复机理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有关石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影响... 全球土地资源污染严重,石灰由于其在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修复效果及修复机理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有关石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影响石灰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阐明了石灰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石灰及不同的石灰性物质对土壤重金属修复的效果存在差异。石灰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p H、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等多种机制协同作用对重金属进行吸附、络合等,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受石灰施用量、土壤类型、土壤p H值、重金属污染类型、重金属种类等因素综合影响。在实际修复中,应根据土壤类型和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类型确定石灰或石灰类物质的最佳施用量。由于长期连续施用石灰容易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现象,未来应结合纳米等新技术对石灰及石灰类物质进行改性,加强可以长期连续施用的石灰及石灰类物质的研发,并深化其修复机理的研究,构建石灰与其他修复剂的联合修复体系,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重金属 土壤污染修复 生物有效性 修复机理 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修复土壤DDT污染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月春 付蓉 +1 位作者 莫测辉 李明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6-480,共5页
研究了漆酶在土壤灭菌与否以及在不同施用剂量条件下对土壤DDT污染的修复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土壤灭菌与否和不同施用剂量条件下,漆酶对DDT各组分及DDTs的降解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提高,且在第15天之前提高迅速,到第15天之后至... 研究了漆酶在土壤灭菌与否以及在不同施用剂量条件下对土壤DDT污染的修复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土壤灭菌与否和不同施用剂量条件下,漆酶对DDT各组分及DDTs的降解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提高,且在第15天之前提高迅速,到第15天之后至第25天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DDTs的降解过程符合拟表观一级动力学方程,非灭菌对照处理和灭菌对照处理之间,以及非灭菌加酶处理和灭菌加酶处理之间DDTs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相近,且加酶处理的降解速率常数明显高于对照处理.随着加酶量的增大,DDTs的降解速率常数也呈增大趋势,其中在加酶量为6U·g-1土时其降解速率常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修复 DDT 漆酶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类型与污染浓度对漆酶修复DDT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月春 付蓉 +1 位作者 莫测辉 易筱筠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1-614,共4页
具有难降解、高残留特征的DDT至今在土壤中仍有残留,对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本文采用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土壤和3个污染水平对漆酶修复DDT污染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DDT各组分及总量(DDTs)的... 具有难降解、高残留特征的DDT至今在土壤中仍有残留,对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本文采用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土壤和3个污染水平对漆酶修复DDT污染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DDT各组分及总量(DDTs)的降解率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为水稻土>菜园土>赤红壤,对照处理土壤中DDTs的降解率仅为20%左右,加酶处理土壤中则高达50%~65%。对于不同污染水平的DDT污染土壤,土壤中DDT各组分及DDTs的降解率均随着污染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多数在不同污染水平之间差异显著。对照处理对不同污染水平土壤中DDTs的降解率仅为15%左右,而加酶处理则高达43.60%~5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修复 土壤类型 漆酶 DDT 污染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初加工废水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固定化修复 被引量:2
9
作者 祝大宇 王俊 +2 位作者 孙宏飞 葛成军 刘颖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97-1304,共8页
橡胶初加工废水产生大量富含高有机质,并具有高粘度、酸性和高有机物等特点。因其处理成本较高且经常存在厌氧处理失效导致后端废水处理不达标、甚至有较多废水直接排出而污染了周边土壤,但目前对于橡胶初加工废水污染土壤的危害及修复... 橡胶初加工废水产生大量富含高有机质,并具有高粘度、酸性和高有机物等特点。因其处理成本较高且经常存在厌氧处理失效导致后端废水处理不达标、甚至有较多废水直接排出而污染了周边土壤,但目前对于橡胶初加工废水污染土壤的危害及修复关注度不够。前期从天然橡胶加工厂附近的受污染土壤中分离和驯化出了一种以芽孢杆菌为优势菌属的高效降解菌群命名为WR-2。WR-2在橡胶初加工废水降解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但在应用上WR-2需要一定的准备期及环境适应期。因此,本研究采用包埋法,以海藻酸钠-木薯渣生物质炭、甘蔗渣、椰糠3种载体材料及1.5%、2%两种材料浓度下进行固定化小球制备实验,同时进行橡胶初加工废水中典型的胶清废水污染土壤的固定化小球模拟修复实验,研究WR-2的包埋固定化基础性能及其生物修复能力。经过6组固定化微球在机械性能和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方面比较发现,2%椰糠改良固定化微球不仅具有较优良的机械性能,在模拟修复实验中对污染土壤的有机质(TOC)降解率高达(96.7%),土壤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在14 d全部降解,且使土壤pH从4.42调节至中性,土壤阴阳离子总数降低并具有良好的微生物活性。2%椰糠固定化小球极大地改善了土壤微观结构及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因此,海藻酸钠2%椰糠作为WR-2的固定化小球制备方式,对优化橡胶初加工废水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能力具有效果优和即时应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初加工废水 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 芽孢杆菌WR-2 海藻酸钠包埋 土壤污染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和海泡石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66
10
作者 朱奇宏 黄道友 +3 位作者 刘国胜 朱光旭 朱捍华 刘胜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研究了稻作和旱作两种种植制度下,施用石灰、海泡石及两种改良剂配施对镉污染土壤pH值、土壤镉形态变化及作物对镉的吸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使稻作条件下的土壤pH提高0.3-1.8个单位,旱作条件下土壤pH提高幅度为0.3-2.0个单位... 研究了稻作和旱作两种种植制度下,施用石灰、海泡石及两种改良剂配施对镉污染土壤pH值、土壤镉形态变化及作物对镉的吸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使稻作条件下的土壤pH提高0.3-1.8个单位,旱作条件下土壤pH提高幅度为0.3-2.0个单位;两种种植制度下,作物有效性较高的酸提取态镉含量显著减少,而作物有效性较低的可还原态和残渣态镉含量显著增加,进而引起了水稻和萝卜对镉的吸收量降低。其中以石灰和海泡石配施的效果最好,单施海泡石次之,单施石灰效果最差,且各处理均随改良剂用量的增加效果增强。虽然,施用改良剂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镉的作物有效性,但对水稻产量和生物量及镉在水稻和萝卜两种作物地上部分的分配规律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海泡石 土壤污染修复 水稻 萝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Cr污染土壤修复发展历程剖析(2001—2015年) 被引量:18
11
作者 朱宇恩 张倩茹 +4 位作者 张维荣 姜凯钦 侯贺斌 李铃 李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9-419,共11页
借助Web of Science,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定量分析了2001—2015年15年间发表的与Cr污染土壤修复相关的文献,研究了Cr污染土壤修复在不同时期(2001—2005、2006—2010、2011—2015年)的发展与演变,对比了不同阶段Cr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 借助Web of Science,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定量分析了2001—2015年15年间发表的与Cr污染土壤修复相关的文献,研究了Cr污染土壤修复在不同时期(2001—2005、2006—2010、2011—2015年)的发展与演变,对比了不同阶段Cr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的异同点。文献计量分析显示,Cr污染土壤修复历程由早期的以电动力修复、生物修复主导的应用可行性研究,逐渐转向土壤淋洗修复、钝化还原修复以及以筛选修复菌种与修复植物为核心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时期,进而向多技术联合修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探索研究阶段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增强。Cr污染土壤修复技术3个阶段的研究内容由少至多,由浅入深,材料功能优化和环境友好化日益成为研究的驱动力。历经数十年发展后,以负载和纳米化为特征的新型修复材料制备及应用将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而修复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地域化适应将是修复技术实际应用中需要突破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CR 污染土壤修复 发展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修复陕北石油污染土壤 被引量:19
12
作者 山宝琴 屈萌萌 +1 位作者 李皎 李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94,共8页
研究先期筛选了4种陕北乡土植物黄花蒿、艾蒿、柠条和沙打旺,及植物根围匹配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菌种,通过盆栽试验测定AM真菌孢子密度、宿主植物根系菌丝侵染率、植物株高、干重和土壤总石油烃的降解率。旨在... 研究先期筛选了4种陕北乡土植物黄花蒿、艾蒿、柠条和沙打旺,及植物根围匹配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菌种,通过盆栽试验测定AM真菌孢子密度、宿主植物根系菌丝侵染率、植物株高、干重和土壤总石油烃的降解率。旨在研究接种AM真菌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的降解率以及对宿主植物生长的影响,验证菌根修复效果并筛选最佳宿主植物和菌种组合。结果表明,1)AM真菌孢子密度最大值出现在石油浓度0~5000mg/kg土壤,并随污染浓度加大而显著减少,40000mg/kg时达最小值。植物菌根侵染率在土壤被污染的情况下显著高于无污染对照,同时接种AM后孢子密度及菌根侵染率均显著高于未接种;2)植物株高和干重都随石油污染浓度加大而显著降低,接种处理后植物株高平均增加16.77%,植物鲜重平均增加了22.56%;3)植物接种AM真菌后对石油烃降解率明显提高,比不接种平均增加15.35%。其中,柠条-地球囊霉组合的石油烃降解率最高(平均为73.81%);4)相关分析表明,接种AM真菌后石油烃降解率与石油烃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植物株高、干重和真菌孢子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 陕北乡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与降解菌联合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绿扬 陈曦 沈超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9-397,共9页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是土壤中典型的污染物,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 ZVI)可以高效地将高氯代PCBs脱氯成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的低氯代PCBs。本研究从浙江省台州市某电子垃圾拆解场采集了受PCBs污...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是土壤中典型的污染物,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 ZVI)可以高效地将高氯代PCBs脱氯成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的低氯代PCBs。本研究从浙江省台州市某电子垃圾拆解场采集了受PCBs污染的土壤样品,采用nZVI与PCBs降解菌嗜吡啶红球菌(Rhodococcus pyridinovorans)R04开展联合修复研究,考察其对PCB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nZVI与降解菌R04联合处理对土壤中PCBs总量及各氯代PCB同类物的去除效果均优于nZVI或R04单独处理;nZVI与降解菌R04联合处理32 d时,土壤中PCBs去除率达59.4%,高于单独使用nZVI的去除率(46.1%),也显著高于单独使用降解菌R04的去除率(34.4%,P<0.05)。因此,nZVI与降解菌联合修复PCBs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脱氯 纳米零价铁 降解菌 土壤污染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试剂氧化法修复2,4-二氯酚污染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曾华冲 杨利芝 +1 位作者 徐宏勇 刘勇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1-226,共6页
在泥浆体系中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修复2,4-二氯酚(2,4-DCP)污染的土壤。在恒温、避光条件下,研究2,4-DCP在泥浆体系中的解吸作用,并考察过氧化氢、硫酸亚铁、pH值、水土比、磷酸二氢钾、腐殖酸(HA)等因素对2,4-二氯酚去除效率的影响。... 在泥浆体系中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修复2,4-二氯酚(2,4-DCP)污染的土壤。在恒温、避光条件下,研究2,4-DCP在泥浆体系中的解吸作用,并考察过氧化氢、硫酸亚铁、pH值、水土比、磷酸二氢钾、腐殖酸(HA)等因素对2,4-二氯酚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2,4-DCP在泥浆体系中有较高的解吸速率;2,4-DCP的解吸效率与水土比有关,水土比越大,解吸效率越高。研究表明:Fenton试剂氧化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2,4-DCP,过氧化氢和铁的最佳质量比为5:1,最佳pH值范围为2-3;水土比越大,2,4-DCP的去除效果越好;在pH=3时,磷酸二氢钾浓度、腐殖酸投加量和催化剂种类对2,4-DCP的去除效率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化学氧化 2 4-二氯酚 污染土壤修复 泥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盐菌强化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玉楠 韩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3期121-126,共6页
被石油污染的土壤通常所含石油烃成分复杂并且盐碱化、板结化,其有效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油田污染物通常具有石油含量高、成分复杂、矿化度高、可生化性差的特点,给微生物处理法带来一定难度,其关键是选用高效石油烃降解菌... 被石油污染的土壤通常所含石油烃成分复杂并且盐碱化、板结化,其有效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油田污染物通常具有石油含量高、成分复杂、矿化度高、可生化性差的特点,给微生物处理法带来一定难度,其关键是选用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嗜盐菌独特的细胞结构及嗜盐特性使其在油田污染治理中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为此综述了油田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嗜盐菌的特点、分类、嗜盐机制及其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论证嗜盐菌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可行性,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嗜盐菌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化学淋洗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 被引量:29
16
作者 籍国东 周国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3-871,共9页
对异位化学淋洗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的新技术做了较为全面的概述,介绍了异位化学淋洗的工艺特性,着重评述了异位化学淋洗的作用机理、淋洗试剂选配和影响因素,指出了异位化学淋洗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时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难点,并对其研究和... 对异位化学淋洗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的新技术做了较为全面的概述,介绍了异位化学淋洗的工艺特性,着重评述了异位化学淋洗的作用机理、淋洗试剂选配和影响因素,指出了异位化学淋洗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时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难点,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化学淋洗 表面活性剂 超声化学 石油类污染 污染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技术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红梅 王强 +1 位作者 郭红岩 王晓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07-1110,共4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水相中阴、阳、非表面活性剂和环境友好的有机溶剂乳酸乙酯对芘溶解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效果比乳酸乙酯强。为了确定能否用配体和有机溶剂同时修复土壤复合污染,还研究了有机溶剂跟配体共...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水相中阴、阳、非表面活性剂和环境友好的有机溶剂乳酸乙酯对芘溶解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效果比乳酸乙酯强。为了确定能否用配体和有机溶剂同时修复土壤复合污染,还研究了有机溶剂跟配体共同作用对芘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在乳酸乙酯体系中加入EDDS、EDTA、NTA配体增加了芘的增溶效果。结合已有研究表明的乳酸乙酯可以增加配体对重金属的洗脱效率的结论,理论上在配体中加入有机溶剂可以对土壤进行复合修复。通过在模拟污染土壤中研究各种不同组合对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共同洗脱效果发现,乳酸乙酯跟配体的组合对土壤复合修复达到了相当好的效果,由此可为土壤复合污染提供一个生态安全的修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乳酸乙酯 增溶 土壤复合污染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泡石和菌根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秀敏 杨春霞 闫爱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3-155,159,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向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的土壤中单一或联合添加海泡石和菌根Glomus mosseae、Glomus intraradices对玉米生长及玉米体内重金属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使用海泡石和菌根Glomusintraradices可显著增加玉米地...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向重金属Pb、Zn、Cd复合污染的土壤中单一或联合添加海泡石和菌根Glomus mosseae、Glomus intraradices对玉米生长及玉米体内重金属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使用海泡石和菌根Glomusintraradices可显著增加玉米地上部和根部的生物量;与单一处理相比,联合使用海泡石和两种菌根可使菌根对玉米的侵染率提高44.53%~58.80%。海泡石可有效阻隔土壤中的重金属向植株迁移,从而显著降低玉米体内Pb、Cd、Zn的浓度;而另一方面,两种菌根会促进植株体内Pb、Cd、Zn的富集,因此,可利用这两种菌根和一些非经济性作物来去除土壤中的Pb、Cd、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 玉米 海泡石 菌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不同施用方法对土壤DDT污染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月春 付蓉 +1 位作者 莫测辉 易筱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该文从投加量、分次投加和灭菌等方面,研究了漆酶不同施用方法对其修复土壤DDT污染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DDT各组分(P,P’-DDE除外)及DDT总量(DDTs)的降解率均随着漆酶投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投加量为每克土加酶6U时DDTs... 该文从投加量、分次投加和灭菌等方面,研究了漆酶不同施用方法对其修复土壤DDT污染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DDT各组分(P,P’-DDE除外)及DDT总量(DDTs)的降解率均随着漆酶投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投加量为每克土加酶6U时DDTs的降解率达到50.63%;漆酶两次投加对土壤中DDT各组分及总量的降解率均显著高于一次投加,DDTs的降解率提高11.4%;漆酶处理对于非灭菌土壤和灭菌土壤中DDT总量的降解率几乎相当,但各组分则有显著差异,其中P,P’-DDE、O,P’-DDT和P,P’-DDD在非灭菌土壤中的降解率低于灭菌土壤,而P,P’-DDT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DDT污染修复 漆酶 不同投加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武亚军 韩亚东 +2 位作者 唐欣 陈敏 陈天慧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5-652,共8页
高压旋喷技术近几年开始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对所注入药剂的迁移扩散规律尚不明确,导致工程实践中缺乏可靠依据,同时为克服常规试验测试手段的不足,使用透明土材料开展了污染土修复药剂迁移的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在考虑分子扩散、机械... 高压旋喷技术近几年开始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对所注入药剂的迁移扩散规律尚不明确,导致工程实践中缺乏可靠依据,同时为克服常规试验测试手段的不足,使用透明土材料开展了污染土修复药剂迁移的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在考虑分子扩散、机械弥散、对流等耦合情况下,建立了探究药剂在土壤中迁移特性的对流-弥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透明土试验技术能够直观地显示药剂迁移过程,可以应用于污染土修复药剂迁移特性的研究。在不同土壤压力条件下,存在最佳泥饼高度;相同土壤压力,泥饼高度越高,同一位置处浓度最大值越小;泥饼高度的选取关系到高压旋喷参数的设定,对修复效果及效率有重要影响。药剂的迁移以竖向迁移为主,水平向迁移不明显,因此为保证药剂以较高的浓度迁移至泥饼边缘,应使药剂在泥饼间隙水平方向上分布有较高且均匀的初始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旋喷 污染土壤修复 对流-弥散模型 土壤压力条件 药剂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