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尾巨桉不同连栽代数林地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黄承标
温远光
莫炯松
-
机构
广西大学林学院
-
出处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8-543,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教外司留[1997]832)
广西教育厅资助项目
-
文摘
土壤水文-物理性质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功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巨尾桉人工林不同连栽代数水文_物理性质的研究少见报导。本文于2001—2005年在广西东门林场尾巨桉不同连栽代数(1,2,3代)人工林中进行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①不同代数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增,其递增量为0.0060~0.2804g·cm-3;造林后的土壤容重一般比造林前小0.0043~0.3148g·cm-3;相同土层的多年平均容重显示出3代>1代>2代,但差异不显著。②不同代数土壤总孔隙度的多年平均值一般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造林后土壤总孔隙度随林龄增加有所递减;总孔隙度平均值显示出2和1代略大于3代的规律。③造林后的第4年,不同代数土壤持水量(最大、毛管、田间)比造林前有所增加,以后一般随林龄的增加有所递减;1m土层贮水量的多年平均值变动在833.2~1100.8t·hm-2之间,显示出3代大于1和2代的规律。④不同代数土壤通气度的多年平均值变动在12.5%~24.0%之间,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层次土壤通气度随着代数增加而减小。
-
关键词
尾巨桉
连栽
土壤水文-物理性质
广西东门林场
-
Keywords
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
continuous plantations
soil hydrology-physical properties
Dongmen Forest Farm
Guangxi
-
分类号
S71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桂西北主要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6
- 2
-
-
作者
黄承标
李保平
赖家业
庄嘉
-
机构
广西大学林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8-112,169,共6页
-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文件
桂退发[2003]10号
-
文摘
退耕还林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途径。对桂西北地区12种退耕还林模式3a植被恢复期林地土壤水文-物理性质进行了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深度(0-20cm,20-40cm,40-100cm)的平均土壤容重为0.824-1.256g/cm^3,分别比农作物地增大2.4%~4.4%,其中0~20cm土层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的平均值依次为1.1%~21.3%,52.4%~59.8%和28.3%~35.7%,分别比农作物地下降4.1%~20.7%,其中非毛管孔隙度0-20cm土层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毛管孔隙度的平均值为38.5%~41.3%,比未退耕地增大5.2%~7.6%。(3)1m土层内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依次为43.0%~58.3%,37.0%~48.4%和30.5%~38.2%,分别比农作物地降低1.3%~10.5%,但差异不显著。(4)1m土层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效贮水量为1652.6~2294.3t/hm^2,比农作物地提高1.9%~5.9%,但两者的差异不显著。
-
关键词
退耕还林模式
土壤水文-物理性质
桂西北地区
-
Keywords
pattern of converting cultivated land into forestland
soil hydrolog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y
Northwest Guangxi Province
-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