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南沟谷森林土壤水文—物理特性与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建平 袁正科 袁通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74-77,81,共5页
为了研究湘南沟谷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物理特性与水源涵养功能,采取野外挖掘土壤剖面观察、记载测定和室内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21个典型森林群落的土壤剖面进行分析研究,其结果是:林中空气湿润系数(K1.84)>1.5,落叶阔叶林群... 为了研究湘南沟谷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物理特性与水源涵养功能,采取野外挖掘土壤剖面观察、记载测定和室内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21个典型森林群落的土壤剖面进行分析研究,其结果是:林中空气湿润系数(K1.84)>1.5,落叶阔叶林群落土壤结构体破坏率(6.1%)比针叶林杉木群落结构体破坏率(18.9%)低12.8%,土壤容重平均为1.01g/cm3,土壤总孔隙度平均为62.05%、毛管孔隙度平均为50.72%,非毛管孔隙度为11.72%,土壤通气度平均为28.83%;土壤水分特征值的变异系数大小为有效水含量>自然含水量>土壤有效水含量范围>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一次最大土壤有效贮水量平均为863.1t/hm2。研究区内土壤过湿,腐殖质化过程偏长,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61.83g/kg,具有肥力高,质地好,通透性好,持水保土能力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南 沟谷森林 土壤水文-物理特性 水源涵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干旱区枣园人工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马晓燕 王志鑫 +2 位作者 郝康伟 席琳乔 韩路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84-1195,共12页
【目的】探讨人工生草对南疆枣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及其演变特征,为极端干旱区改进果园土壤管理措施与推广生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南疆枣园为研究对象,在枣树行间间作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早熟禾(Poa annua L.)... 【目的】探讨人工生草对南疆枣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及其演变特征,为极端干旱区改进果园土壤管理措施与推广生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南疆枣园为研究对象,在枣树行间间作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早熟禾(Poa annua L.),以清耕为对照(CK),于种植后第3年分别测定0~60 cm土壤容重、颗粒组成、持水量、贮水量、渗透速率与有机质、速效养分等性状,分析生草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1)生草栽培降低土壤容重,改变颗粒组成,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孔隙度与通气度,明显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2)生草栽培提高土壤持水量和贮水量,降低最佳含水量下限和灌溉定额,土壤持水贮水性能及有效性水分供给、涵养水源功能得到显著提升。生草区最大、毛管、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吸持、滞留、饱和贮水量分别较清耕高4.02%、3.54%、3.49%和8.42mm、0.96 mm、9.42 mm,最佳含水量下限、灌溉定额则分别降低2.37 mm、3.84 mm。(3)生草栽培提高枣园土壤入渗性能,水分快速入渗转化为土壤水、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生草区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系数分别较清耕高0.73、0.29、0.32、0.10 mm·min^-1。(4)生草栽培提高枣园土壤品质,生草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清耕高4.10 g·kg^-1、18.48 mg·kg^-1、49.58 mg·kg^-1、61.12 mg·kg^-1。(5)早熟禾对0~20 cm土壤改良效应大于三叶草,其他层次三叶草优于早熟禾,种植三叶草更佳。【结论】人工生草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入渗性能和有机质、养分含量,提升土壤品质。南疆枣园以种植三叶草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园 人工生草 土壤水文物理特性 土壤养分 土壤品质 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被、土壤及其侵蚀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雅楠 杨振奇 郭建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7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土壤物理性能及其土壤侵蚀的影响,为荒漠草原水土流失治理和退化及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为研究区,采用原位监测和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度、中度... [目的]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土壤物理性能及其土壤侵蚀的影响,为荒漠草原水土流失治理和退化及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为研究区,采用原位监测和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度、中度、轻度和无放牧4种不同放牧强度样地的植被群落、土壤物理性质、土壤侵蚀过程开展了研究。[结果](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平均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呈降低趋势,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土壤砂粒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表层土壤(0—10 cm)容重及入渗性能更易受放牧影响。(3)相同降雨强度下,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的侵蚀产沙量随之增加。土壤初渗速率、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土壤砂粒含量是影响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侵蚀特征的关键因素。[结论]放牧显著影响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特征及土壤水文物理性能,因此,建议该区放牧强度控制在中度(2羊单位/hm^(2))及以下,对于受重度放牧破坏的草原区,围栏封育的同时还可适当进行人工补播或利用微生物改良土壤来提升土壤抗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荒漠草原 土壤侵蚀 土壤水文物理特性 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