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土壤水分自动站土壤水分常数评估 被引量:4
1
作者 成兆金 李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8期3468-3471,3483,共5页
基于山东省120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所测定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值(简称土壤水分常数),采用ARCGIS技术、统计、成果参照对比等方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东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的土壤质地壤土类居多,达75%;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土... 基于山东省120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所测定的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值(简称土壤水分常数),采用ARCGIS技术、统计、成果参照对比等方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东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的土壤质地壤土类居多,达75%;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测定土壤容重0.95~1.93 g/cm3、田间持水量14.1%~40.8%、凋萎湿度1.1%~33.0%。部分台站测定的水分常数存在偏差,尤其凋萎湿度的误差最大,田间持水量误差较小,土壤容重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自动站 土壤水分常数 评估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德地区土壤水分自动站数据质量控制的阈值确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喜英 罗敏 李德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8期109-111,共3页
统计分析常德地区9个土壤水分自动站关于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相对湿度、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逐小时资料,得到各层土壤水分分布特征。根据9个站点地理环境以及四要素分布、变化特点,针对作物地段和固定地段两种不同自动... 统计分析常德地区9个土壤水分自动站关于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相对湿度、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逐小时资料,得到各层土壤水分分布特征。根据9个站点地理环境以及四要素分布、变化特点,针对作物地段和固定地段两种不同自动站,分汛期和非汛期两时段得到适合当地条件的各层土壤水分阈值和质量控制方案。通过质量评估结果的分析,发现有必要分别对固定地段和作物地段站点进行质量控制。土壤水分自动站小时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案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各个要素各层在汛期和非汛期时段可用率很高,均超过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自动站 质量控制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市土壤水分自动站观测数据差异性检验及原因分析
3
作者 吴佳丽 乔延艳 +4 位作者 李若楠 丁全洪 米雷 张鹏 殷宇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3期203-204,共2页
按照《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的检验标准对抚顺市3个土壤水分观测站点的观测数据差异性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发现抚顺市3个站均通过一、二次检验后,正式投入业务运行。自动观测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受时段较差、空间距离、气象自然因素和仪器... 按照《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的检验标准对抚顺市3个土壤水分观测站点的观测数据差异性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发现抚顺市3个站均通过一、二次检验后,正式投入业务运行。自动观测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受时段较差、空间距离、气象自然因素和仪器稳定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自动站 观测数据 差异检验 原因分析 辽宁抚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ZN2型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与人工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解彦维 李泽 杨鹤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7期254-254,256,共2页
2014年6月农安县根据吉林省人影工程建设要求进行自动土壤水分站建设,为评价DZN2型土壤水分监测站监测能力、服务效益和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对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农安县东方红村土壤水分观测站自动站与人工实际观测的土壤体积含水... 2014年6月农安县根据吉林省人影工程建设要求进行自动土壤水分站建设,为评价DZN2型土壤水分监测站监测能力、服务效益和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对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农安县东方红村土壤水分观测站自动站与人工实际观测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对比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差值对比存在一定误差,但DZN2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运行良好,自动与人工观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全部通过相关性检验,一致性表现较好。自动观测资料基本能够代替人工观测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ZN2型土壤水分自动站 人工观测 土壤体积含水率 数据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DAS土壤相对湿度数据不同时空尺度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蕾 郭安红 +3 位作者 何亮 吴门新 赵晓凤 谭方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35-1644,共10页
基于2020—2021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模拟的逐日土壤相对湿度和土壤水分自动站观测的逐小时土壤相对湿度资料,采用多个统计对比指标,在日和月时间尺度、点和区域空间尺度系统性地评估了CLDAS模拟的土壤相对湿度适用性。... 基于2020—2021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模拟的逐日土壤相对湿度和土壤水分自动站观测的逐小时土壤相对湿度资料,采用多个统计对比指标,在日和月时间尺度、点和区域空间尺度系统性地评估了CLDAS模拟的土壤相对湿度适用性。结果表明:CLDAS模拟的土壤相对湿度与观测值具有一致的逐日变化规律;0~10 cm、0~20 cm层次CLDAS模拟值与观测值较为接近,0~50 cm层次模拟值普遍低于观测值;各层次上,CLDAS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普遍大于0.6,均方根误差普遍小于30%。区域尺度上,0~10 cm层次CLDAS模拟值和观测值相关系数为0.78~0.95,以华南最高;均方根误差为5.70%~17.26%,以华东最小;偏差为−6.63%~15.80%,以华中偏差绝对值最小。0~20 cm层次CLDAS模拟值和观测值相关系数为0.78~0.95,以东北和内蒙古最高;均方根误差为4.45%~14.03%,以华东最小;偏差为−5.36%~12.56%,以华东偏差绝对值最小。0~50 cm层次CLDAS模拟值和观测值相关系数为0.68~0.97,以东北最高;均方根误差为4.00%~15.83%,以华东最小;偏差为−9.83%~9.62%,以东北偏差绝对值最小。区域月尺度CLDAS模拟值和观测值整体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在6—10月较高;均方根误差普遍小于15%,华东各个层次逐月均方根误差均较小。总体来看,CLDAS模拟的土壤相对湿度空间上在华东、华中和东北精度最高,时间上在6—10月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相对湿度 CLDAS 土壤水分自动站 气象地理区划 精度评估 时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