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烧对不同林型下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3
1
作者 胡海清 刘洋 +2 位作者 孙龙 蔡体久 宋立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松岭林区白桦林、落叶松林以及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的当年高强度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无论是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还是贮水能力,0~10cm... 通过对大兴安岭松岭林区白桦林、落叶松林以及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的当年高强度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无论是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还是贮水能力,0~10cm土层土壤都较10~20cm土层土壤优越,火烧没有改变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但相差明显增高。3种林型相比,在对照样地,白桦林土壤通气性优于落叶松林,而在火烧迹地,落叶松林优于白桦林。无论是在对照样地还是火烧迹地,落叶松林土壤的持水量平均值均大于白桦林,而白桦林土壤的平均贮水能力优于落叶松林。总体上看,在研究地区无论是土壤通气性、土壤持水量还是贮水能力,白桦林和落叶松林都较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优越。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相比,火烧对3种林型的影响趋势相同,即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平均孔隙度以及土壤持水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火烧 林地类型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被引量:22
2
作者 高艳鹏 赵廷宁 +3 位作者 骆汉 陈琳 韩愈 王振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66,71,共4页
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植被恢复重建及生态环境建设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密度的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林分的土壤平均密度都低于农田,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土壤密度最... 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植被恢复重建及生态环境建设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密度的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林分的土壤平均密度都低于农田,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土壤密度最小,为1.225 9 g/cm3;土壤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刺槐林分的孔隙度和通气度都大于农田,退耕还林后,土壤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孔隙度最大。刺槐林分土壤持水量都要好于农田,土壤平均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持水性能最好;持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密度为1 600株/hm2的刺槐林土壤饱和蓄水量和非毛管蓄水量最高,分别为558.12和52.45 mm,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土壤表层蓄水能力好于中、下层;密度为1 800株/hm2的刺槐林土壤涵蓄降水量和有效涵蓄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人工刺槐林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区不同林龄柽柳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永涛 李宗泰 +4 位作者 王振猛 杨庆山 王莉莉 王月海 刘德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5-79,共5页
为揭示柽柳人工林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对3种林龄(3、6、8 a)柽柳林地的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持水贮水能力以及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和土层深度均可影响柽柳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其中土壤密... 为揭示柽柳人工林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对3种林龄(3、6、8 a)柽柳林地的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持水贮水能力以及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和土层深度均可影响柽柳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其中土壤密度随林龄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土壤孔隙度、持水量、贮水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指标在3 a与8 a林地间及表层土(0≤土层深度(H)<20 cm)与深层土(40 cm≤H<60 cm)间差异均显著(P<0.05);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在不同林龄林地间由大到小的顺序均表现为8、6、3 a,且8、6 a林地与3 a林地差异显著(P<0.05)。综合来看,随着林龄的增长,柽柳林中凋落物分解与细根生长的作用逐步增强,0 cm≤H<60 cm土壤剖面内的土壤密度、孔隙度、持水性及渗透性得到很大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能力明显提高。因此,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区营造柽柳人工林有利于改善土壤水分物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人工林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土壤渗透速率 滨海盐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两种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8
4
作者 向仰州 徐大平 +2 位作者 杨曾奖 张宁南 郭俊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1,共5页
通过测定和比较分析海南桉树人工林和橡胶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水分物理特性以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桉树林下植物种类共有22种,分属14科20属,橡胶林下植物种类共有25种,分属15科22属。(2)两... 通过测定和比较分析海南桉树人工林和橡胶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水分物理特性以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桉树林下植物种类共有22种,分属14科20属,橡胶林下植物种类共有25种,分属15科22属。(2)两种森林的土壤容重总体表现为表层小于底层,表土层中桉树林的土壤容重均大于橡胶林,而中下层的土壤容重是前者小于后者;土壤总孔隙度均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在表土层中,橡胶林土壤总孔隙度大于桉树人工林,而在底土层中两种林型接近;橡胶林的毛管孔隙度随土层增加呈递减趋势,桉树林是先减小后增加;在表土层,两种林型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橡胶林大于桉树林,在底土层两种林型基本一致。两种森林的土壤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排水能力均为:橡胶林大于桉树林。(3)与橡胶林相比,桉树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物理特性相关性较小,而负相关程度较高;土壤毛管孔隙度、排水能力对桉树林下物种多样性起促进作用,而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起抑制作用;橡胶林物种多样性与毛管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与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排水能力呈负相关。因此,橡胶林下物种多样性、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均优于桉树林,控制两种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大小的土壤水分因子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橡胶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营模式下毛竹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比较 被引量:23
5
作者 丁新新 洪伟 +4 位作者 陈建忠 李键 林晗 陈灿 吴承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78,共5页
通过对建阳市黄坑镇毛竹笋用林、毛竹材用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油桐混交林等5种林分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的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毛竹材用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油桐混交林... 通过对建阳市黄坑镇毛竹笋用林、毛竹材用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油桐混交林等5种林分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的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毛竹材用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油桐混交林,而毛竹笋用林的土壤容重最大。5种经营方式下毛竹林的总孔隙度的范围在50.80V%~69.75V%。表层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平均值呈现出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材用林〉毛竹笋用林〉毛竹油桐混交林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毛竹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河谷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敏 熊东红 +4 位作者 张宝军 张素 杨丹 徐丽 陈廷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5-640,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集水区、沟头和沟床的考察采样及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冲沟不同部位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冲沟不同部位土壤容重差异显著,其大小表现为:集水区>沟床>沟头,分别为1.71,1.58,1.45 g/cm3,... 本研究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集水区、沟头和沟床的考察采样及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冲沟不同部位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冲沟不同部位土壤容重差异显著,其大小表现为:集水区>沟床>沟头,分别为1.71,1.58,1.45 g/cm3,且集水区、沟头和沟床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各部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表现为:沟头>沟床>集水区,且其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3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试验土层中均表现为:沟头>沟床>集水区,土壤饱和蓄水量则是:集水区>沟床>沟头;冲沟不同部位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均是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冲沟 不同部位 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短期免耕对大豆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江恒 韩晓增 +1 位作者 邹文秀 杨春葆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380,共7页
耕作和施肥是影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2个重要因素,为探讨免耕和长期单施化肥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施用化肥+传统耕作(NP+CT),施用化肥... 耕作和施肥是影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2个重要因素,为探讨免耕和长期单施化肥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施用化肥+传统耕作(NP+CT),施用化肥+免耕(NP+NT),无肥+传统耕作(CK+CT),无肥+免耕(CK+NT)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短期免耕(3 a)后显著地增加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表现在与传统耕作相比水稳定性大团聚体(>0.25 mm)的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分别提高9.03%,10.90%和20.39%。耕作和施肥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但是与施肥相比,耕作方式能够解释更多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异。免耕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减少了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施肥仅对0~10 cm土层土壤毛管含水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耕作和施肥对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同时与施肥相比,耕作能够解释更多的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变异。耕作和施肥对10~20 cm土层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影响不显著。因此,在研究区域内耕作是影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传统耕作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土壤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马红彬 谢应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8067-18069,共3页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测定并分析了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鱼鳞坑、水平沟和封育3种恢复措施实施5年后土壤0~40、40~100 cm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孔隙度、持水性、水分有效性和水分...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测定并分析了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鱼鳞坑、水平沟和封育3种恢复措施实施5年后土壤0~40、40~100 cm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孔隙度、持水性、水分有效性和水分盈亏状况。[结果]鱼鳞坑、水平沟措施下土壤容重变化不大,但土壤黏粒含量、毛管孔隙和持水性下降,水分有效性和水分盈亏状况改善。[结论]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可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但使土壤持水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干扰恢复措施 典型草原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桦木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淑春 《河北林果研究》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华北落叶松和桦木是冀北山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为探讨二者的纯林或混交林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桦木林、黑桦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层越深,土壤容重越... 华北落叶松和桦木是冀北山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为探讨二者的纯林或混交林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桦木林、黑桦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层越深,土壤容重越大,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北落叶松林(1.14g/cm^3)、黑桦林(1.03g/cm^3)、落叶松白桦混交林(1.01g/cm^3)、桦木林(0.98g/cm^3),土壤总孔隙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3.04%)、华北落叶松林(51.84%)、桦木林(51.40%)、黑桦林(51.14%);土壤最大持水量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5.53%)、桦木林(52.81%)、黑桦林(51.33%)、华北落叶松林(48.22%);土壤稳渗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桦木林、黑桦林、华北落叶松林。营造华北落叶松和桦木混交林有利于土壤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土壤入渗 混交林 华北落叶松 桦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滴灌条件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新原 张广宇 +3 位作者 周智彬 王永东 鲁晶晶 黎小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0-256,共7页
应用压力膜仪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0-150cm土层范围内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用RETC软件中的van Genuchten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分析,研究了防护林地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结果表明:(1)van Genuchten模型拟合的含水量模拟值... 应用压力膜仪测定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0-150cm土层范围内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用RETC软件中的van Genuchten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分析,研究了防护林地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结果表明:(1)van Genuchten模型拟合的含水量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RMSE≤0.01。(2)各土层持水性强弱依次为0-5cm>40-60cm>100-150cm>60-100cm>5-40cm;供水性表现为5-40cm>60-100cm>0-5cm>40-60cm>100-150cm,且整体在低于1.5×105 Pa吸力值时表现较强;各土层有效水含量自上而下递减,均值为17.286%。(3)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也随土层自上而下呈同步下降趋势,并与容重呈显著的一元线性负相关。(4)有效水范围内,防护林地土壤有效水上限对应0.3×105 Pa的吸力值,易效水与难效水的临界点吸力值以1.5×105 Pa为宜;各土层的易效水均多于难效水,总体上,前者均值为13.127%,是后者的3倍;5-40cm和60-100cm土层的易效水多,0-5cm和40-60cm土层的难效水多,二者比例均为同类最高;同层内易效水比例与土壤持水性之间负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压力膜仪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比水容量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区不同年限平沟建园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斌艳 熊东红 +4 位作者 李小英 刘琳 张宝军 唐永发 史亮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70-1877,共8页
【目的】探究平沟建园工程实施不同年限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了4个相邻的不同年限(0.5、5、10、15年)平沟建园典型样地及1个自然荒沟坡面对照样地(CK),对0~60 cm土层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持、蓄水性能进行研究。... 【目的】探究平沟建园工程实施不同年限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了4个相邻的不同年限(0.5、5、10、15年)平沟建园典型样地及1个自然荒沟坡面对照样地(CK),对0~60 cm土层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持、蓄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平沟建园工程实施后各土层容重较对照均显著提高,实施后期(10、15年)40~60 cm土层容重增加更为显著,且该土层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较对照显著降低;随实施年限增加容重呈增加趋势,孔隙度呈减小趋势,且容重5~10年内急剧增加后趋于稳定,孔隙度则在10年后急剧减小。饱和导水率在工程实施前期(0.5、5年)呈增加趋势,后期则呈减小趋势,且其40~60 cm土层下降趋势更显著;随年限增加,饱和导水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实施5年样地达最大值。工程实施前期仅0~40 cm土层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较对照呈减小趋势,后期则各土层均一致减小,且后期40~60 cm土层上述指标下降趋势更显著;上述指标均随年限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建园伊始持、蓄水量缓慢上升,实施5年达最大值后逐渐下降。【结论】不同年限平沟建园工程的实施对0~60 cm土层水分物理性质均有一定影响,且对10、15年样地40~60 cm土层影响更为显著,开发10年后土壤结构明显变差,土壤质量有退化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综合评估平沟建园工程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也能为后续平沟建园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沟 侵蚀劣地 平沟建园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桦木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瑞军 丁杰 +1 位作者 胡静霞 杨新兵 《河北林果研究》 2017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以4种不同桦木组成比例的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土层深度与容重呈正相关,落桦混交林土壤容重最大(1.14g/cm^3),桦木混交林最小(1.00g/cm^3);土壤孔隙度整体规律基本一致,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毛管... 以4种不同桦木组成比例的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土层深度与容重呈正相关,落桦混交林土壤容重最大(1.14g/cm^3),桦木混交林最小(1.00g/cm^3);土壤孔隙度整体规律基本一致,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均是黑桦纯林最大,分别为45.0%、9.6%、53.6%;土壤持水量(除桦木混交林规律不明显外)整体规律基本一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毛管持水量均值桦木混交林最大(43.2%),土壤最大持水量均值黑桦纯林最大(49.3%);土壤入渗速率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规律一致,均是桦木混交林最大、桦杨混交林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桦木林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毛竹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特征比较 被引量:27
13
作者 高志勤 傅懋毅 《林业科技开发》 2005年第6期12-15,共4页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位于浙江省富阳尖山的集约经营毛竹纯林(含垦复)、天然起源的毛竹木荷混交林,在2004年春季采集不同林分下0~10,20~30,40~50 cm 3个层次的土壤容重圈样品,测定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水分常数).结果表明,3类林分土壤...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位于浙江省富阳尖山的集约经营毛竹纯林(含垦复)、天然起源的毛竹木荷混交林,在2004年春季采集不同林分下0~10,20~30,40~50 cm 3个层次的土壤容重圈样品,测定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水分常数).结果表明,3类林分土壤总孔隙度是42.98V%~66.45V%,其中非毛管孔隙占总孔隙1/6~1/2,通透性良好.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之比值为未垦复毛竹纯林(3.07)>垦复毛竹纯林(2.20)>毛竹木荷混交林(1.66),因而,毛竹木荷混交林土壤通气状况好于垦复毛竹纯林,未垦复毛竹纯林通气状况相对较差.若以0~50 cm层次着眼:毛竹纯林田间持水量8.43~30.02 mm,毛竹木荷混交林为3.76~48.94 mm;毛竹纯林最佳含水率下限为12.45~88.01 mm,毛竹木荷混交林为46.05~115.20 mm.毛竹木荷混交林的水源涵养潜力和改良土壤结构作用优于毛竹纯林,垦复之后的毛竹林土壤通透性显著提高,但蓄水量又小于相似立地条件下的毛竹纯林或竹木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纯林 混交竹林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水源涵养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土壤容重 毛竹林 特征比较 土壤总孔隙度 竹木混交林 毛竹纯林 土壤通透性 田间持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配置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雅洁 郭月峰 +3 位作者 姚云峰 祁伟 王鑫 刘晓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0-377,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林分配置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期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柳沟3种造林树种纯林与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对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 【目的】探讨不同林分配置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期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柳沟3种造林树种纯林与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对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崩解量进行测定,并构建土壤崩解量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回归模型。【结果】①不同林分配置的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差异显著。沙棘×柠条、山桃×柠条、沙柳×柠条混交林相较于山杏、油松纯林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②不同林分配置的土壤含水量和崩解量差异显著。沙柳×柠条、油松×柠条、山桃×柠条混交林相较于山杏、柠条纯林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小土壤崩解量。③不同林分配置未能改变土壤性质垂直分布特性,土壤孔隙度、崩解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容重、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④本研究通过岭回归分析得到土壤崩解量与土壤含水量、容重、毛管孔隙度的方程:Y(土壤崩解量)=0.0338-0.0049X_(1)(土壤含水量)+0.0716X_(2)(土壤容重)-0.0002X_(3)(土壤毛管孔隙度),且上述3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的85.37%。【结论】相较于山杏、油松、柠条纯林,沙棘×柠条、山桃×柠条、沙柳×柠条、油松×柠条等混交林更有利于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柳沟 林分配置模式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岭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柏木林地枯落物去除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15
作者 和玉丹 胡慧蓉 +3 位作者 郭勇 王秋玲 杨淦霖 唐春艳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6期44-48,52,共6页
柏木是云贵川三省常见的造林树种,对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与水源涵养作用明显。为深入了解柏木林地枯落物层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以近35年的人工柏木林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枯落物不同程度去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行了... 柏木是云贵川三省常见的造林树种,对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与水源涵养作用明显。为深入了解柏木林地枯落物层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以近35年的人工柏木林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枯落物不同程度去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地表枯落物的去除,枯落物层自然含水率呈降低趋势,其变化范围在66.95%~114.54%;表层土壤(0~10 cm)的土壤密度(1.11~1.15 g/cm~3)与亚表层(10~20 cm)土壤密度(1.18~1.27 g/cm~3)的变化不明显。随枯落物的去除,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的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有显著降低,非毛管孔隙度增大。表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均值在353.07~458.96 g/kg,毛管持水量均值在233.27~357.17 g/kg,田间持水量均值在218.80~343.96 g/kg,大小顺序均为未去除>半去除>全去除,亚表层也一致。全去除枯落物对土壤各持水量影响最大,枯落物去除对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水分状况均有明显影响。土壤是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但枯落物也有着减缓地表径流、改善土壤结构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枯落物 去除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位对冀西北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丽芳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4期68-71,共4页
为比较不同坡位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差异,选择冀西北张家口市涿鹿林场的白桦和华北落叶松2种纯林,在坡上、坡下分别取样进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1)白桦林土壤容重为0.66~1.17 g·cm^(-3),华北落叶松林为0.7... 为比较不同坡位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差异,选择冀西北张家口市涿鹿林场的白桦和华北落叶松2种纯林,在坡上、坡下分别取样进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1)白桦林土壤容重为0.66~1.17 g·cm^(-3),华北落叶松林为0.79~1.16 g·cm^(-3),2种林分土壤容重均为坡上>坡下,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白桦林坡上与坡下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P>0.05),华北落叶松林坡上与坡下差异显著(P<0.05)。(2)2种林分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为坡下>坡上,坡位与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坡上与坡下土壤总孔隙度差异显著。(3)白桦林与华北落叶松林土壤饱和持水量总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为坡下>坡上,2种林分坡上与坡下饱和持水量相关性及差异性均极显著。(4)2种林分土壤容重与持水量、孔隙度均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持水量与总孔隙度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位 林地土壤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土壤容重 土壤持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不同经营模式下毛竹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比较
17
作者 邱翠玲 《花卉》 2015年第9X期63-64,共2页
毛竹在我国分布范围非常广,且其经济价值很高。本文主要对福建泉州的毛竹笋用林、材用林、油桐混交林、杉木混交林、油茶混交林这五种林分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比较分析。从最后的结果可以看出毛竹杉木混交林里面的土壤容重是相对最小的... 毛竹在我国分布范围非常广,且其经济价值很高。本文主要对福建泉州的毛竹笋用林、材用林、油桐混交林、杉木混交林、油茶混交林这五种林分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比较分析。从最后的结果可以看出毛竹杉木混交林里面的土壤容重是相对最小的,最大的是毛竹笋用林。在五种不同经营方式下,这些毛竹林实际总孔隙度是50.7V%到70.24V%,不同毛竹林中的表层土壤所具有的最大持水量以及平均毛管持水量都是不一样的,其中毛竹杉木混交林最大,其次是毛竹油茶混交林,再就是毛竹材用林,最小的是毛竹油桐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模式 毛竹林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高原区几种灌木对土壤水分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瑞 莫红林 +2 位作者 李光容 喻理飞 戴全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2,共5页
对贵州喀斯特高原区的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3种灌木及无植被生长的土壤(0-20 cm)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无植被〉矮生栒子〉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且变化差异极显著;(2)土壤总... 对贵州喀斯特高原区的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3种灌木及无植被生长的土壤(0-20 cm)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无植被〉矮生栒子〉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且变化差异极显著;(2)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的大小变化及相互间的变化差异显著性规律不一致;(3)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小(田间)持水量均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小叶平枝栒子〉堆花小檗〉矮生栒子〉无植被,但相互间的变化差异显著性规律不一致;土壤蓄水量的大小顺序表现为: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无植被,其中堆花小檗与小叶平枝栒子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与矮生栒子和无植被变化差异均极显著,矮生栒子与无植被变化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喀斯特高原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儿山林场不同河岸带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崔东海 韩壮行 +2 位作者 姚琴 乔树亮 纪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2-44,共3页
利用环刀法对帽儿山林场内的森林、灌丛、草地3种河岸带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植被类型河岸带,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持水量和孔隙度、渗透速度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持水能力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利用环刀法对帽儿山林场内的森林、灌丛、草地3种河岸带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植被类型河岸带,土壤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持水量和孔隙度、渗透速度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持水能力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随着与溪流距离的增加,土壤密度、孔隙度、渗透性有增加的趋势,而持水量有减小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河岸带中,森林、灌丛、草地河岸带的总孔隙度都大于60%,毛管孔隙度超过50%,其中森林河岸带的土壤密度0.8g/cm3左右,显著的低于灌丛和草地河岸带(1.0g/cm3左右),森林河岸带土壤渗透速度接近于2.0mm/min,饱和持水量大于80%,毛管持水量70%左右,都显著高于灌丛、草地河岸带。其中,草地河岸带非毛管孔隙度为5%左右,而渗透速度仅为0.1mm/min。由于森林河岸带在土壤透气性、持水性、入渗性能方面明显好于灌丛和草地,对于溶解在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消除应当具有更高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采伐迹地改植尾巨桉后对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黄承标 刘运华 +3 位作者 黄丹 陈桂金 黄光银 李保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8-642,共5页
以厚荚相思林和灌草坡自然恢复植被为对照,研究了尾巨桉人工林随着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尾巨桉林地在连续晴天和连续雨天情况下土壤(0~80cm土层)平均含水率依次为18.33%~22.69%和22.29%~26.66%,分... 以厚荚相思林和灌草坡自然恢复植被为对照,研究了尾巨桉人工林随着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尾巨桉林地在连续晴天和连续雨天情况下土壤(0~80cm土层)平均含水率依次为18.33%~22.69%和22.29%~26.66%,分别比厚荚相思林和灌草坡减少1.0%~18.1%;(2)尾巨桉林地(0-1m)平均土壤渗透速度为2.72~10.56mm·min-1,比灌草坡增加2.5%~7.1%,而比厚荚相思林减少6.5%~25.4%;(3)尾巨桉林地(0~1m)平均土壤容重为1.219~1.499g·cm-3,比灌草坡下降0.6%~2.6%,而比厚荚相思林增大0.8%~2.5%;(4)尾巨桉林地((0~1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依次为8.3%~12.8%、33.2%~36.0%和43.2%~46.0%,比灌草坡提高1.6%~2.4%,而比厚荚相思林降低1.5%~3.2%;(5)尾巨桉林地(0-1m)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小持水量依次为433.30mm、347.44mm和253.14mm,分别比灌草坡和厚荚相思林降低1.5%~3.3%;(6)尾巨桉林地(0~1m)土壤有效贮水量为265.6mm,比灌草坡和厚荚相思林降低1.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尾巨桉人工林 厚荚相思人工林 灌草坡植被 杉木林采伐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