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蔡体久 刘强 +1 位作者 王录 杨文化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2-67,共6页
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对2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冠截留、林木蒸腾、林地蒸发及土壤径流等项目进行了研究和测定。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落叶松人工林对大气降雨的截留损失总量为229.5mm,占同期降雨量的1/3;林木蒸腾是土壤水分输出的主要形... 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对2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冠截留、林木蒸腾、林地蒸发及土壤径流等项目进行了研究和测定。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落叶松人工林对大气降雨的截留损失总量为229.5mm,占同期降雨量的1/3;林木蒸腾是土壤水分输出的主要形式,土壤径流以壤中流和地下径流为主,地表径流很少发生;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化量不足5%,土壤水分的输入与输出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人工林 截留 蒸腾 径流 土壤水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保护性耕作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平衡模型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晓燕 高焕文 李洪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7-103,共7页
在田间试验和对现有径流模型及土壤水分平衡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保护性耕作的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平衡模型。该模型以日为步长,根据气象数据、土壤水分状况、作物生长发育及耕作管理措施,模拟不同耕作管理体系下地表径流和田... 在田间试验和对现有径流模型及土壤水分平衡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保护性耕作的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平衡模型。该模型以日为步长,根据气象数据、土壤水分状况、作物生长发育及耕作管理措施,模拟不同耕作管理体系下地表径流和田间水分平衡的变化。针对保护性耕作的特点,主要对径流曲线数字(USDA-CurveNumber)法进行了改进,在PERFECT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坡度和降雨强度两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模型较全面地考虑了残茬覆盖、耕作、坡度及降雨强度等多种因素对径流的影响;采用简单实用的Priestley-Taylor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并考虑作物覆盖与残茬覆盖对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的影响。通过田间径流试验和根层有效贮水量测定数据的验证,证明了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保护性耕作 地表径流 土壤水分平衡 模型 径流曲线数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水分平衡的沙地草地最优植被覆盖率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高琼 董学军 梁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3-39,共7页
本文从土壤水分平衡出发,用动态仿真模型方法研究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地草地土壤水分平衡与立地条件,如坡度、坡向、土壤物理性状及植被覆盖率之间的关系。有如下初步结论和论点产生:(1)地表因植被的存在而形成的结皮对降水入渗... 本文从土壤水分平衡出发,用动态仿真模型方法研究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地草地土壤水分平衡与立地条件,如坡度、坡向、土壤物理性状及植被覆盖率之间的关系。有如下初步结论和论点产生:(1)地表因植被的存在而形成的结皮对降水入渗到土壤中的阻滞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只有在坡度很大,瞬间降水强度很大时,结皮表面才可形成较大的迳流;(2)土壤水分的平衡随植被的覆盖率变化的情况(上升或下降)取决于立地条件的差异,笼统地讲“植被覆盖率越高越好”、或“植被覆盖率一概不宜太高”未免失之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草地 土壤水分平衡 最优植被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集GCM输出模拟黄土塬区土壤水分平衡的潜在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志 刘文兆 +1 位作者 张勋昌 郑世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769-3777,共9页
土壤水分平衡对气候变化存在着响应,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土壤水分的可能变化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目标是利用经验统计方法解集GCM网格逐月的降水和温度数据,并使用建立的气候变化情景作为WEPP的输入文件评估... 土壤水分平衡对气候变化存在着响应,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土壤水分的可能变化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目标是利用经验统计方法解集GCM网格逐月的降水和温度数据,并使用建立的气候变化情景作为WEPP的输入文件评估黄土高原王东沟流域2010~2039年土壤水分平衡(土壤水分、蒸发、渗漏和蒸腾)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3种情景预测2010~2039年王东沟流域年均降水可能增长1.8%~17.5%,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可能增长0.5~0.9℃和2.0~2.3℃。作物蒸腾变化主要在4~6月份,土壤蒸发变化主要发生在7~9月份;作物蒸腾年均变化-5%~19%,土壤水分年均变化-4%~4%,土壤蒸发年均变化-7%~7%,均为A2a减少,B2a和GGal增大;A2a的土壤水分渗漏增长最大,GGal次之,B2a基本不变。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及其导致的作物生长变化对土壤水分平衡存在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集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 土壤水分平衡 GCM WE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基于土壤水分平衡的草地建设策略 被引量:8
5
作者 魏永胜 梁宗锁 +1 位作者 武永军 山仑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7,共7页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草地的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的分析,认为草地建设是黄土丘陵区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切入点,而水分是黄土丘陵区生态及经济建设的限制因子,维持黄土丘陵区水分平衡不仅是生态建设及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且是退耕还林(草)后的...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草地的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的分析,认为草地建设是黄土丘陵区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切入点,而水分是黄土丘陵区生态及经济建设的限制因子,维持黄土丘陵区水分平衡不仅是生态建设及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且是退耕还林(草)后的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并提出黄土丘陵区基于水分平衡的草地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土壤水分平衡 草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平衡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5
6
作者 柳云龙 吕军 郑丽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1-175,共5页
基于模块化和面向对象化程序设计思想,根据土壤水分平衡过程和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采用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语言,实现了界面友好的土壤水分平衡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土壤、作物和气象参数数据文件的支持下,对红壤性水稻土上的作... 基于模块化和面向对象化程序设计思想,根据土壤水分平衡过程和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采用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语言,实现了界面友好的土壤水分平衡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土壤、作物和气象参数数据文件的支持下,对红壤性水稻土上的作物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和验证,田间验证结果表明,冬小麦田间0~5,5~15,30~35cm三个土壤深度土壤含水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分别为7.0%、8.1%、4.5%。小麦、早稻、晚稻、玉米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7%、2.4%、5.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平衡 作物模拟模型 VISUAL BASIC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丘地区土壤水分平衡研究 Ⅳ.雨养条件下三个不同湿度麦季的小麦耗水量与水分利用率
7
作者 陈志雄 Vauclin Michel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96-403,共8页
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式计算,雨养麦田三个试验麦季的耗水量分别为435.5、326和293.8mm,它们可代表该区过湿、一般和干旱年分的小麦耗水量。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茎杆+籽实)与其耗水量成正比,以第一麦季为100,第二、第三麦季分别为85和70;但... 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式计算,雨养麦田三个试验麦季的耗水量分别为435.5、326和293.8mm,它们可代表该区过湿、一般和干旱年分的小麦耗水量。小麦地上部分生物量(茎杆+籽实)与其耗水量成正比,以第一麦季为100,第二、第三麦季分别为85和70;但籽实产量的反应与地上部生物量的反应并不一致,它们分别为100、102、70,以第二麦季最高。由于该麦季的耗水量相对较少,故有很高的水分利用率(1.73×10^(-3)kg/1)为华北地区所罕见。在耗水量中,土嚷储水的贡献约占50%。在降雨少而土壤储水丰足的年份,其贡献高达60%,是小麦水分的重要来源。在充分施肥条件下,小麦的水分利用率≥1.26×10^(-3)kg/1,它是建立预测小麦产量的经验模型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平衡 麦季湿度 小麦 耗水量 雨养条件 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樱桃高产园的土壤水分平衡问题
8
作者 梁玉本 《山西果树》 2004年第4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大樱桃 土壤水分平衡 产量 肥水管理 肥水沟 地面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三种典型固沙灌丛蒸散特征及土壤水分收支状况研究
9
作者 张丽 杨少云 +3 位作者 孟文婷 李林傲 朱林 宋玉霞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1期55-63,共9页
为了探明毛乌素沙地主要固沙灌丛水量平衡状况,于2018—2019年,分析和计算了毛乌素沙地西南缘固定沙地及半固定沙地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羊柴(Hedysarum mongodicum Tur... 为了探明毛乌素沙地主要固沙灌丛水量平衡状况,于2018—2019年,分析和计算了毛乌素沙地西南缘固定沙地及半固定沙地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羊柴(Hedysarum mongodicum Turcz var.)灌丛的蒸散量、土壤储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羊柴、中间锦鸡儿和油蒿灌丛两年平均蒸散量分别为258.83、252.69、251.27 mm。三种灌丛在半固定沙地的两年平均蒸散量(259.55 mm)均高于固定沙地(248.97 mm)。在降雨量较高的2018年,三种灌丛蒸散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羊柴、中间锦鸡儿、油蒿;在降雨量较低的2019年(4—10月降雨量为230.7 mm),三种灌丛蒸散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油蒿、羊柴、中间锦鸡儿。在同一年份内,三种灌丛蒸散量表现为双峰曲线。在2018年,三种灌丛的Et/P均大于1,土壤储水量呈减少的趋势,油蒿灌丛的Et/P最低。2019年,三种灌丛的Et/P均小于1,中间锦鸡儿灌丛的Et/P最低。综上,毛乌素沙地三种固沙灌丛中间锦鸡儿、羊柴和油蒿土壤水分亏缺的程度较轻,油蒿灌丛对土壤水分消耗程度最低,羊柴灌丛对土壤水分的消耗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固沙灌木 土壤水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平衡的模拟 被引量:24
10
作者 申双和 周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462-469,共8页
从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出发,综合考虑了农田水分的主要收支项,特别是对水分渗漏量估算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建立了旱地农田土壤水分的动态模型。运用地处半干旱气候区的甘肃天水和陕西经阳气象站气象资料和非灌溉作物地土壤水分观测资... 从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出发,综合考虑了农田水分的主要收支项,特别是对水分渗漏量估算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建立了旱地农田土壤水分的动态模型。运用地处半干旱气候区的甘肃天水和陕西经阳气象站气象资料和非灌溉作物地土壤水分观测资料模拟了农田土壤水分的逐旬变化,其结果比较理想地描述了实际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水分平衡 动态模型 渗漏 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塬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分平衡试验 被引量:10
11
作者 洪晓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1-35,41,共6页
根据1992至1994连续三年的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水分平衡试验,研究了陕西省合阳县旱地春玉米田水分动态规律、春玉米需水规律、耗水规律及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春玉米需水量为441.4mm,实际耗水量为305.1... 根据1992至1994连续三年的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水分平衡试验,研究了陕西省合阳县旱地春玉米田水分动态规律、春玉米需水规律、耗水规律及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春玉米需水量为441.4mm,实际耗水量为305.1mm。三年平均水分满足率6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平衡 春玉米 需水量 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区成熟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利用及平衡特征 被引量:45
12
作者 莫保儒 蔡国军 +5 位作者 杨磊 芦娟 王子婷 党宏忠 王多锋 戚建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011-4020,共10页
选择半干旱黄土区流域尺度不同地形条件下成熟柠条林作为研究对象,并以荒坡草地作为对照,在2009—2011年生长季节对0—210cm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观测,开展了剖面土壤水分变异、动态平衡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水分平均值:30—130c... 选择半干旱黄土区流域尺度不同地形条件下成熟柠条林作为研究对象,并以荒坡草地作为对照,在2009—2011年生长季节对0—210cm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观测,开展了剖面土壤水分变异、动态平衡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水分平均值:30—130cm对照>北坡>东坡>南坡,150—210cm南坡(上、中坡位)>对照>北坡>东坡,南坡和北坡样地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表现为9月﹥8月﹥7月,5、6、10月份最低;不同地形条件下,柠条林地土壤水分极差值和变异系数并没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在垂直尺度上,柠条林地土壤水分极差值和变异系数曲线在0—50cm表现比较活跃,70—210cm则相对稳定;在连续干旱年份土壤储水量并没有连续的降低和亏缺,在第1个欠水年亏缺比较严重,第2个欠水年盈亏量基本平衡,而第3个欠水年则略有盈余。研究认为:小流域尺度下的地形条件差异造成了土壤水分规律性变化,但在特定植被生长发育状态和剖面尺度下,植被因子将会成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主控因子。柠条林发育至成熟阶段,土壤水分补偿与消减将会保持平衡状态。土壤水分与植被生长的相互关系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差,另一方面植被对土壤水分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这是因为土壤含水率高促进植物生长,植物生长势增强会进一步加大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土壤水分含量不足则会抑制植物生长,植物生长势减弱会进一步降低对土壤水分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柠条 土壤储水量 剖面土壤水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打盐渍土土壤水分动态及其与浅层地下水的交换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强 何岩 章光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2-787,共6页
以松嫩平原西部典型苏打盐渍土区为研究对象,以野外定位试验和室内模拟分析相结合,借助于分层土壤水分平衡模型,探讨苏打盐渍土壤水分运移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并分析其与浅层地下水之间的交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蒸降比较大,一般... 以松嫩平原西部典型苏打盐渍土区为研究对象,以野外定位试验和室内模拟分析相结合,借助于分层土壤水分平衡模型,探讨苏打盐渍土壤水分运移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并分析其与浅层地下水之间的交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蒸降比较大,一般达到2∶1以上,剖面土壤水分随蒸发、入渗过程呈现相应的转化;强烈地表蒸发作用下,地下水对上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调控作用,土壤水分在50 cm以下相对稳定,50 cm以上受地表过程的影响变化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盐渍化 土壤水分 分层土壤水分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土壤水分循环水平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孟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土壤水分循环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土壤水分波动变化的平均状态。它是判别土壤水分循环状况优劣的标志之一。土壤水分循环达到平衡状态,并不一定说明土壤水分循环处于最佳状态。只有同时对土壤水分平衡状况和水分循环水平进行分析,才有... 土壤水分循环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土壤水分波动变化的平均状态。它是判别土壤水分循环状况优劣的标志之一。土壤水分循环达到平衡状态,并不一定说明土壤水分循环处于最佳状态。只有同时对土壤水分平衡状况和水分循环水平进行分析,才有可能作出可靠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水平可以通过人为措施来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循环 土壤水分平衡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长武塬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盖浩琪 石培君 李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59,共6页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平衡中各水文变量的影响,明确黄土区水循环演变机制,进而为相似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黄土区长武塬为研究区,采集农地、18 a和26 a苹果园下20 m土样,测定了土壤水及其稳定性和放射性同位素含量,分...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平衡中各水文变量的影响,明确黄土区水循环演变机制,进而为相似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黄土区长武塬为研究区,采集农地、18 a和26 a苹果园下20 m土样,测定了土壤水及其稳定性和放射性同位素含量,分解量化了土壤水平衡中各分量,评估了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以农地为基准,18 a和26 a苹果园土壤水储量减少7.3%~14.3%,深层渗漏量减少41.2%~80.0%,蒸散发量增加5.0%~9.6%。蒸散发中,蒸发量减小8.6%~17.2%,而蒸腾量增加了12.9%~25.4%。[结论]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水氧同位素剖面总体呈现先减小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农地条件下土壤水受到的蒸发最强。深根植物苹果树主要通过增加蒸腾耗水而减少其他水文变量的通量,显著影响水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同位素示踪 深层渗漏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水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树水分平衡法”的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彦辉 熊伟 于澎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4-188,共5页
针对黄土高原土石山区植被群落蒸散量测定及其分量确定的问题,基于林地水分平衡原理,提出了“多树水分平衡法”的概念、具体布设和计算方法,并应用本方法较为准确地测定了2种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林分的蒸散量及其分量,通过与热脉冲测... 针对黄土高原土石山区植被群落蒸散量测定及其分量确定的问题,基于林地水分平衡原理,提出了“多树水分平衡法”的概念、具体布设和计算方法,并应用本方法较为准确地测定了2种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林分的蒸散量及其分量,通过与热脉冲测定方法的对比和验证,表明2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说明它可以作为测水分平衡的一种方法加以应用,最后对该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蒸散 土壤水分平衡 多树水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木林地的水分平衡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杨新民 杨文治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试验示范区的多年定位观测试验,并结合调查数据,分析了黄土丘陵区灌木林地的土壤水分循环过程,大气降水分配特点,揭示了灌木林蒸腾耗水特征,以及土壤水分动态趋势,总结了沙棘、柠条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平衡的规律,从... 通过对黄土高原试验示范区的多年定位观测试验,并结合调查数据,分析了黄土丘陵区灌木林地的土壤水分循环过程,大气降水分配特点,揭示了灌木林蒸腾耗水特征,以及土壤水分动态趋势,总结了沙棘、柠条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平衡的规律,从而为黄土高原绿化、灌木林的合理布局和经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林 水分 土壤水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热状况与土壤系统分类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学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0-113,共4页
讨论了气象资料与土壤水热状况的关系及其转换。就吉林省而言,土壤水分状况可分为5个区域;土壤温度状况除个别地区外,主要属冷冻土壤状况。可为土壤系统分类提供较确切的土壤水热数据。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大气温度 气温 地球大气 土壤系统分类 土壤水分平衡 土壤水分状况 墒情 土壤水热状况 年均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和GIS技术支持下的北京地区土壤墒情预报技术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勇洪 叶彩华 +2 位作者 王克武 周继华 高燕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5-160,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壤墒情预报思路,依据未来一段时间里的气象要素预报因子,应用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双作物系数法与Priestley—Taylor模型,在对模型参数的本地化订正基础之上,对未来时段里的土壤水分变化状况进行动态预测,并引入RS和... 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壤墒情预报思路,依据未来一段时间里的气象要素预报因子,应用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双作物系数法与Priestley—Taylor模型,在对模型参数的本地化订正基础之上,对未来时段里的土壤水分变化状况进行动态预测,并引入RS和GIS空间技术,获取预报时的北京地区植被类型、反照率、植被覆盖度、土壤质地等重要预报模型参数,初步实现了北京地区空间范围内的土壤墒情可视化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墒情 可视化 RS 预报 农田土壤水分平衡 双作物系数 Priestley—Taylor模型 GI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地区土壤干旱指数模型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洪斌 武伟 +1 位作者 谢德体 魏朝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9-151,共3页
从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出发,以降水量、温度和区域水文观测等因子为基础,建立了土壤干旱指数模型。利用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计算不同地区的土壤干旱指数,划分干旱等级,并分析了土壤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 湿润地区 土壤干旱指数模型 干旱等级 空间分布特征 土壤水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