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草坪草对土壤水分利用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景辉 王艳荣 +2 位作者 苏敏 赵文丽 刘子夜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8,共5页
为了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乡土草坪草种,在2010年6~9月期间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持续干旱胁迫对洽艹草、羊茅与对照植物草地早熟禾种群的存活期、日均蒸腾量及其动态、萎蔫系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持续干旱胁迫下,与草地早熟禾相... 为了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乡土草坪草种,在2010年6~9月期间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持续干旱胁迫对洽艹草、羊茅与对照植物草地早熟禾种群的存活期、日均蒸腾量及其动态、萎蔫系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持续干旱胁迫下,与草地早熟禾相比,洽艹草、羊茅种群总存活时间延长了18d~22d,出现暂时萎蔫症状时间推迟了14d~17d。(2)在植物发生暂时萎蔫之前,野生羊茅、洽艹草种群的日均蒸腾量都显著低于草地早熟禾,二者的日均蒸腾量分别仅为草地早熟禾日均蒸腾量的60.44%、65.38%。(3)洽艹草和羊茅种群发生暂时萎蔫、永久萎蔫时的土壤临界含水量均显著低于草地早熟禾,它们的平均最大土壤水分利用率为75.26%,也显著高于草地早熟禾。三种植物土壤水分最大利用率大小依次为:羊茅>■草>草地早熟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艹洽)草 羊茅 草地早熟禾 抗旱 土壤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东南紫花苜蓿土壤水分利用程度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蒲金涌 姚晓红 +3 位作者 胡利平 许彦平 刘彩花 汪丽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4,共5页
通过种植试验分析,用数理统计方法模拟了紫花苜蓿生物量累积过程及土壤水分消耗过程,揭示了紫花苜蓿的生物量累积特点及其土壤水分利用规律。发现1年生紫花苜蓿在开花期物质累积以地上为主,干物质上/下比可达2.92;开花以后逐渐以... 通过种植试验分析,用数理统计方法模拟了紫花苜蓿生物量累积过程及土壤水分消耗过程,揭示了紫花苜蓿的生物量累积特点及其土壤水分利用规律。发现1年生紫花苜蓿在开花期物质累积以地上为主,干物质上/下比可达2.92;开花以后逐渐以地下部分为主,到收刈期干物质上/下比为0.57。紫花苜蓿的田间贮水量小于粮食作物,耗水量大于粮食作物。紫花苜蓿的土壤利用率大干粮食作物,是小麦的2.1~2.8倍,玉米的2.0~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土壤水分利用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持续干旱条件下早开堇菜与草地早熟禾对土壤水分利用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丽娜 王艳荣 +1 位作者 张玮 周澎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年第1期28-30,33,共4页
在2006年7月至9月期间,研究了在土壤持续干旱条件下早开堇菜种群和草地早熟禾种群的蒸腾失水过程和对土壤水分利用的特征。结果表明:(1)在植物只发生蒸腾作用的情况下,草地早熟禾种群和早开堇菜种群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46d和41d;在植物... 在2006年7月至9月期间,研究了在土壤持续干旱条件下早开堇菜种群和草地早熟禾种群的蒸腾失水过程和对土壤水分利用的特征。结果表明:(1)在植物只发生蒸腾作用的情况下,草地早熟禾种群和早开堇菜种群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46d和41d;在植物发生蒸散的情况下,两者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23d和24d。(2)在土壤含水量高于75%~80%田间持水量时,草地早熟禾种群的日蒸腾量大于早开堇菜种群;在土壤含水量波动于30%~80%时,早开堇菜种群的日蒸腾量高于草地早熟禾。(3)早开堇菜的萎蔫系数小于草地早熟禾。(4)在持续干旱条件下早开堇菜和草地早熟禾种群对土壤水分利用率分别为78.03%和70.00%;在0~5cm,5~10cm,10~15cm 3个土层上,早开堇菜种群的水分利用率都高于草地早熟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开堇莱 草地早熟禾 持续干旱 日蒸腾量 土壤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滴灌复播油葵光合特性和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权丽双 郑旭荣 +1 位作者 王振华 裴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1029,共9页
为了解水氮耦合对新疆北部石河子地区滴灌复播油葵光合特性和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以当地油葵主栽早熟品种新葵杂五号为试料,在滴灌条件下进行水氮两因素三水平完全处理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滴灌复播油葵耕层耗水量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规律为... 为了解水氮耦合对新疆北部石河子地区滴灌复播油葵光合特性和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以当地油葵主栽早熟品种新葵杂五号为试料,在滴灌条件下进行水氮两因素三水平完全处理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滴灌复播油葵耕层耗水量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规律为:开花期>现蕾期>灌浆期>苗期>成熟期,现蕾期和开花期是2个需水关键期,尤其开花期对水分最敏感;耕层(0~40cm)耗水量随灌水定额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灌水量3 000 m^3·hm^(-2)、纯施氮量232 kg·hm^(-2)的水氮组合在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油葵产量方面表现出显著的耦合效果。本研究为寻求滴灌复播油葵高效水氮优化方案和水氮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葵 滴灌复播 水氮耦合 光合特性 土壤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容重变化与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检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陈祯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7-50,共4页
以湖北地区黄棕壤、水稻土、潮土为供试土壤,通过土壤在脱水干燥过程中容重增大和模拟不同容重级别土壤所引起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研究了土壤容重与体积含水量、土壤水分类型、土壤水分利用、土壤水分运动相伴变化的关系以及土壤容重与... 以湖北地区黄棕壤、水稻土、潮土为供试土壤,通过土壤在脱水干燥过程中容重增大和模拟不同容重级别土壤所引起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研究了土壤容重与体积含水量、土壤水分类型、土壤水分利用、土壤水分运动相伴变化的关系以及土壤容重与土壤水分检测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容重增加,其饱和含水量、重力水含量、有效水含量减小,其凋萎含水量、无效水含量增加;其饱和导水率减小,非饱和导水率增加;同时土壤容重变化影响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表述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的应用以及土壤水分检测及其结果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土壤水分检测 土壤水分状况 土壤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势动态和水分运移规律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奕然 马英 +4 位作者 宋献方 杨丽虎 刘恩民 王胜宝 王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622-5631,共10页
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有效缓解了我国北方水土流失等问题,但伴随植被生长和降水格局变化,水循环过程发生明显改变。土壤水分运动是水循环的关键过程,研究变化环境下人工林植被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对植被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1... 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有效缓解了我国北方水土流失等问题,但伴随植被生长和降水格局变化,水循环过程发生明显改变。土壤水分运动是水循环的关键过程,研究变化环境下人工林植被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对植被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18年多时间尺度(半小时、天、月和年)华北山区崇陵流域典型人工侧柏林和荒草土壤剖面水势监测数据,阐明不同植被覆盖下土水势动态变化规律,提出土壤水分运移和植被水分利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林土壤水势日变幅显著低于荒草植被,但土水势日变幅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速率90 a侧柏依次大于60 a侧柏和荒草;月、年尺度侧柏林不同深度土水势变化对降水的响应大于荒草地,其中60 a侧柏林年均土水势与年降雨量显著线性相关(P<0.05)。由水势梯度和零通量面多年平均变化可知,90 a侧柏林0-50 cm土壤水呈下渗趋势,根系水力提升促使50-100 cm土壤水向上蒸散;60 a侧柏林0-20 cm、70-100 cm以及枯水年30-70 cm土壤水均以蒸散为主,根系可同时吸收利用表层和深层土壤水分;荒草地0-20 cm土壤水分蒸发强烈,且为根系主要吸水深度,20-100 cm土壤水稳定下渗。相比60 a侧柏林和荒草,90 a侧柏林的土壤调蓄能力增强,与荒草互被可减少植被间水分竞争,充分利用土壤水,从而减少流域内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水势 土壤水分利用 崇陵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丘陵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裕元 郭永杰 邵明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21,共7页
在豫西黄土丘陵区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 :(1)施氮和施磷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株高、穗长、单株干重、穗粒数和穗粒重 ;施磷还可显著提高单株成穗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 ;施氮显著降低小麦的经济系数。 (2 )施肥可改善... 在豫西黄土丘陵区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 :(1)施氮和施磷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株高、穗长、单株干重、穗粒数和穗粒重 ;施磷还可显著提高单株成穗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 ;施氮显著降低小麦的经济系数。 (2 )施肥可改善小麦的单株性状发育 ,耗水增加 ,但氮肥肥效主要表现在拔节以前 ,而磷肥肥效主要表现在拔节以后。 (3)施肥对麦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小 ,但可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 WUE;灌浆期干旱是导致施肥小麦经济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4)试区内磷肥肥效显著高于氮肥 ,故应强调磷肥的施用 ,控制氮肥用量 ,协调土壤氮磷比例 ;冬小麦 N与 P2 O5 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 138kg/ hm2 和 90kg/ hm2 ,配比约为 1.5∶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 土壤水分利用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5种灌木的水分利用策略 被引量:41
8
作者 朱雅娟 贾志清 +4 位作者 卢琦 郝玉光 张景波 李磊 綦艳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21,共7页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测定乌兰布和沙漠黑沙蒿、沙冬青、白刺、柠条锦鸡儿和梭梭5种灌木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水分的δD值,分析它们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选择性利用;并通过测定灌木叶片(同化枝)的δ13C值,分析4种C3植物的水...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测定乌兰布和沙漠黑沙蒿、沙冬青、白刺、柠条锦鸡儿和梭梭5种灌木枝条木质部和土壤各层水分的δD值,分析它们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选择性利用;并通过测定灌木叶片(同化枝)的δ13C值,分析4种C3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白刺在夏初和秋末主要利用土壤浅层30~60cm的水分,而其他4种灌木则随着季节的变化选择性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白刺在夏初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秋末(P<0.05),黑沙蒿、沙冬青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则比较稳定;沙冬青、白刺和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黑沙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的选择性利用 水分利用效率 稳定同位素 乌兰布和沙漠 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