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LM4.0土壤水分传输方案改进在青藏高原陆面过程模拟中的效应
被引量:
26
1
作者
熊建胜
张宇
+3 位作者
王少影
尚伦宇
陈云刚
沈晓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336,共14页
利用2010年5月25日-12月31日玛曲高寒草原的气象观测资料和陆面过程模式(CLM4.0)对玛曲高寒草原陆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评估模式的模拟性能、模式对含砂量的敏感程度以及模式土壤水分传输方案改进对青藏高原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的影...
利用2010年5月25日-12月31日玛曲高寒草原的气象观测资料和陆面过程模式(CLM4.0)对玛曲高寒草原陆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评估模式的模拟性能、模式对含砂量的敏感程度以及模式土壤水分传输方案改进对青藏高原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发现CLM4.0模式能较好地再现观测站土壤温、湿度、地表辐射、湍流通量等的变化趋势,但土壤温度模拟偏低,感热通量模拟偏大;含砂量增多会减弱土壤的持水能力,使得夏季感热通量增大而潜热通量减小;CLM4.0模式中新引入的有机质对土壤温、湿度模拟均有重要影响,Richards方程和径流计算的修改则对土壤含水量模拟影响较大,这对其他陆面模式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陆面过程
CLM4.0模式
土壤水分传输
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体水分蒸发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2
作者
徐士康
唐朝生
+2 位作者
李昊达
冷挺
刘昌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0-649,共10页
土体水分蒸发是土体-大气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过程之一,对土体的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干旱性气候频繁发生,与蒸发相关的岩土和地质工程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建立土体水分蒸...
土体水分蒸发是土体-大气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过程之一,对土体的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干旱性气候频繁发生,与蒸发相关的岩土和地质工程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建立土体水分蒸发模型是该课题研究的首要目标,对准确评估和预测气候作用下土体水分场信息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着重对国内外学者近几十年来围绕土体水分蒸发模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依据各种模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类,总体上可分为表面能量平衡模型、水量平衡模型、质量传输模型、阻力模型、温度-风速模型及吸力模型等六大类别。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各类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一些代表性模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比分析了各个模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探讨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应条件。总体而言,现有的模型存在重气象因素而轻土性因素的特点,对砂土和饱和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对黏性土和非饱和土的适应性较差。基于此,结合本学科的特色和研究背景,提出了今后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包括非饱和土的蒸发模型问题研究、黏性土水分蒸发模型研究、考虑土体裂隙参数的土体水分蒸发模型研究、构建通用型的土体水分蒸发模型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
蒸发模型
土壤水分传输
吸力
土体-大气相互作用
非饱和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LM4.0土壤水分传输方案改进在青藏高原陆面过程模拟中的效应
被引量:
26
1
作者
熊建胜
张宇
王少影
尚伦宇
陈云刚
沈晓燕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336,共14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专项(GYHY201306020
GYHY201106022)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5006
41275016)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年人才成长基金(51Y351181)
文摘
利用2010年5月25日-12月31日玛曲高寒草原的气象观测资料和陆面过程模式(CLM4.0)对玛曲高寒草原陆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评估模式的模拟性能、模式对含砂量的敏感程度以及模式土壤水分传输方案改进对青藏高原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发现CLM4.0模式能较好地再现观测站土壤温、湿度、地表辐射、湍流通量等的变化趋势,但土壤温度模拟偏低,感热通量模拟偏大;含砂量增多会减弱土壤的持水能力,使得夏季感热通量增大而潜热通量减小;CLM4.0模式中新引入的有机质对土壤温、湿度模拟均有重要影响,Richards方程和径流计算的修改则对土壤含水量模拟影响较大,这对其他陆面模式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陆面过程
CLM4.0模式
土壤水分传输
方案
Keywords
Qinghai-Xizang Plateau
Land surface process
CLM4.0 model
Soil moisture transmission scheme
分类号
P40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体水分蒸发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2
作者
徐士康
唐朝生
李昊达
冷挺
刘昌黎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0-64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学科基金项目(41572246
41772280)
+4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6)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322019)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71228
BK2017039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联合资助
文摘
土体水分蒸发是土体-大气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过程之一,对土体的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干旱性气候频繁发生,与蒸发相关的岩土和地质工程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建立土体水分蒸发模型是该课题研究的首要目标,对准确评估和预测气候作用下土体水分场信息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着重对国内外学者近几十年来围绕土体水分蒸发模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依据各种模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类,总体上可分为表面能量平衡模型、水量平衡模型、质量传输模型、阻力模型、温度-风速模型及吸力模型等六大类别。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各类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一些代表性模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比分析了各个模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探讨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应条件。总体而言,现有的模型存在重气象因素而轻土性因素的特点,对砂土和饱和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对黏性土和非饱和土的适应性较差。基于此,结合本学科的特色和研究背景,提出了今后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包括非饱和土的蒸发模型问题研究、黏性土水分蒸发模型研究、考虑土体裂隙参数的土体水分蒸发模型研究、构建通用型的土体水分蒸发模型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土体
蒸发模型
土壤水分传输
吸力
土体-大气相互作用
非饱和土
Keywords
soil
evaporation model
soil moisture transfer
suction
soil-atmosphere interaction
unsaturated soil
分类号
P642.1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LM4.0土壤水分传输方案改进在青藏高原陆面过程模拟中的效应
熊建胜
张宇
王少影
尚伦宇
陈云刚
沈晓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土体水分蒸发模型研究进展
徐士康
唐朝生
李昊达
冷挺
刘昌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