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 1
-
-
作者
常译方
毕华兴
许华森
廖文超
蔡智才
王丹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7-232,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638)
-
文摘
在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林地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密度为1 400株/hm2与2 200株/hm2的刺槐林地分别代表研究区低密度和高密度的刺槐林,并以裸地作为对照。通过设立固定样地,定位观测样地0—1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研究不同密度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及时空变化规律,并以土壤水分亏缺度和补偿度研究试验区降雨对刺槐林地土壤水分补偿与恢复效应。结果表明:(1)低密度刺槐林年平均土壤储水量比高密度刺槐林年平均土壤储水量绝对值高7.49mm,且低密度刺槐林达到土壤适宜储水量的天数比高密度刺槐林多60d;(2)从土壤剖面的垂直方向看,高密度和低密度刺槐林对30—150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量无明显差异,但高密度刺槐林对表层土壤(0—30cm)的消耗远大于低密度刺槐林;(3)综合考虑不同降雨强度下土壤水分恢复程度、降雨补偿土壤深度等指标,研究区高密度刺槐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相对较大,研究区自然降雨不足以充分补给土壤水分,而低密度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经降雨补给可恢复到较高的水平。总体来看,研究区低密度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状况较好,建议研究区刺槐林种植密度以不超过1 400株/hm2为宜。
-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刺槐
土壤储水量
土壤水分亏缺度
土壤水分补偿度
-
Keywords
loess region of western Shanxi province
Robinia pseudoacacia
soil water storage
deficit degree of soil water storage
compensation degree of soil water storage
-
分类号
S725.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亏缺特征
被引量:4
- 2
-
-
作者
艾宁
张智勇
宗巧鱼
刘长海
刘广全
-
机构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延安大学陕西省红枣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2-280,共9页
-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1602,2016YFC05017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297)
+1 种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1JQ-626)
延安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ZDQY-036)。
-
文摘
为充分了解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其生态水文效应,选择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水蚀风蚀交错区长城镇退耕还林后形成的典型人工林(小叶杨、山杏、山桃、柠条、河北杨和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分析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贮水量特征和土壤贮水亏缺程度。结果表明:在0~300 cm土层,6种林地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异特征,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6种林地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且变异系数在表土层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6种林地土壤水分活跃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沙棘林土壤水分活跃层最深(0~80 cm),其它林地相对较浅(20~40 cm);在0~100 cm土层,各林地土壤贮水量垂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且小叶杨、河北杨与沙棘林差异显著(P<0.05),沙棘各季节土壤贮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亏缺度存在差异,土壤水分亏缺度在季节上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
-
关键词
水蚀风蚀交错区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亏缺度
-
Keywords
water-wind erosion crisscross area
vegetation types
soil moisture
soil moisture deficit
-
分类号
X8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陕北黄土区雨季后山地枣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艾宁
宗巧鱼
高金续
强大宏
刘长海
-
机构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9-567,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1702,2016YFC0501605)
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SXGCZX-2019-03)
+1 种基金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DYJG2018014)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CX201930)。
-
文摘
选取陕北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基地枣林地、苹果林地和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坡位、不同坡向和不同整地方式的枣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研究区下坡位土壤水分最高,为14.19%;阴坡土壤水分最高,为14.19%;水平阶整地枣林土壤水分显著高于原状坡。②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枣林地土壤水分最高,为11.49%;[JP+1]不同植被类型0~100 cm土壤贮水量依次表现为枣林地(144.76 mm)>苹果林地(124.19 mm)>撂荒草地(72.20 mm)。③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亏缺度存在差异。雨季前,0~20 cm土层亏缺度最小,平均亏缺度表现为撂荒草地>枣林>苹果林;雨季后,土壤水分亏缺度表现为撂荒草地>苹果>枣林,除枣林地外均高于雨季前土壤水分亏缺度。④雨季后,研究区3种植被类型0~20 c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加剧;20~100 cm土层中,枣林土壤贮水补偿度为正值,土壤水分得到补偿,但最高仅为22.95%,枣林土壤水分仍处于亏缺状态并未完全恢复;苹果林地土壤贮水补偿度则为负值,表明土壤水分亏缺进一步加剧;撂荒草地土壤水分补偿度基本维持在0左右,土壤水分亏缺没有持续恶化。
-
关键词
陕北黄土区
枣林
土壤贮水量
土壤水分亏缺度
土壤贮水补偿度
-
Keywords
loess area in Northern Shaanxi
jujube forest
soil water storage
soil water deficit degree
soil water storage compensation degree
-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