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肥调控旱作农田土壤氮素矿化特征
1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11期104-104,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培肥与改良创新团队在全国尺度上量化了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程度及其主控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杂志(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该研究发...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培肥与改良创新团队在全国尺度上量化了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农田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程度及其主控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杂志(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该研究发现,在化肥和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初始酸碱度是影响土壤总氮矿化的关键因素;而在有机肥配施下,土壤粘粒含量是影响总氮矿化的最重要因素。该研究通过随机森林插值揭示了不同施肥措施对我国农田土壤氮矿化速率提升效果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施肥管理措施 土壤氮素矿化 酸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烤烟氮素积累、分配及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马兴华 苑举民 +5 位作者 荣凡番 元建 石屹 张忠锋 孙兆学 刘乃雁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1,共5页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了施氮对烤烟氮素累积、分配及棕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烟株氮素累积量增加;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快速累积期在移栽后9—11周,之后烟株氮素累积量降低;而施氮处理烤烟的...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了施氮对烤烟氮素累积、分配及棕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烟株氮素累积量增加;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快速累积期在移栽后9—11周,之后烟株氮素累积量降低;而施氮处理烤烟的氮素快速累积期提前至移栽后7—9周,之后烟株氮素累积量继续增加。氮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为叶片>茎>根系,随生育进程,中部叶及下部叶的氮素分配比例降低,烟茎氮素分配比例增加,根系氮素分配比例变化较小;施氮推迟了上部叶最大氮素分配比例出现的时间,不施氮、施纯氮82.5、105.0 kg/hm2处理分别出现在移栽后11周、13周和15周。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及氮素表观矿化量增加;施氮推迟了土壤无机氮含量高峰值及阶段氮素表观矿化量高峰值的出现时间。在植烟条件下,移栽后5周内各处理的氮素表观矿化量均为正值,6周后均为负值,与施氮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氮素累积量 分配比例 土壤氮素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年限日光温室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士超 周建斌 +1 位作者 陈竹君 满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7,共7页
【目的】日光温室作为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高强度的栽培方式,过量施肥问题突出。随着温室栽培在我国北方地区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土壤退化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值得关注。不少研究表明,随着日光温室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 【目的】日光温室作为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高强度的栽培方式,过量施肥问题突出。随着温室栽培在我国北方地区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土壤退化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值得关注。不少研究表明,随着日光温室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且温室栽培中的土壤温度与露地存在很大差异,其土壤氮素矿化特性如何,尚缺乏研究。【方法】本研究以位于黄土高原南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不同栽培年限的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法(84 d)测定不同培养温度(20℃和30℃)对不同年限温室(0 3年)土壤0—20 cm及20—40cm土层氮素矿化量,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土壤氮素矿化曲线,根据土壤氮矿化势(N0)评价不同栽培年限温室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结果】1)随着日光温室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氮素累积矿化量随之显著增加。2)30℃的土壤氮素累积矿化量高于20℃的矿化累积量;栽培年限长的日光温室矿化作用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高于年限短的温室。3)若温度和栽培年限同时增加,土壤氮素累积矿化量随之增加,说明温度和栽培年限对土壤氮素净矿化量有一定的交互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0.05)。4)日光温室栽培年限越长,土壤氮矿化势(N0)越大;与种植前相比,第2a、3a温室土壤氮矿化势增加了5.59和11.48倍。5)回归分析表明,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增加1 g/kg,20℃和30℃条件下土壤氮矿化势(No)分别增加2.70及3.18 mg/kg;土壤全氮含量每增加1g/kg,No分别增加37.28及43.12 mg/kg。【结论】日光温室土壤氮素矿化量随其栽培年限的增加显著增加;培养温度由20℃增加到30℃,土壤氮素矿化量也明显增加,日光温室栽培年限和温度对土壤氮矿化有一定的正交互效应。因此,在日光温室氮素管理中应考虑栽培年限和温度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以采取针对性的氮素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温度 土壤氮素矿化 栽培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素矿化影响因子分析及其研究趋势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晶 田红灯 +3 位作者 闫文德 杨丹 王赛专 陈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0-114,共5页
土壤氮素矿化过程是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和环境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从总结现阶段土壤中有机氮矿化的研究成果入手,阐述了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因子:氮素矿化受多种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可以归结为生物... 土壤氮素矿化过程是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和环境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从总结现阶段土壤中有机氮矿化的研究成果入手,阐述了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因子:氮素矿化受多种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可以归结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包括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种类,非生物因子一般可以分为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干扰。提出土壤氮素矿化的深入研究应当弄清影响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并展望了以后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氮素矿化 影响因子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素矿化的温度水分效应 被引量:69
5
作者 巨晓棠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7-42,共6页
应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温度、水分条件下间歇淋洗和分次提取通气培养法生成的累积净矿化氮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常数有明显影响。间歇淋洗加砂培养的回归式为:1ogK=6.80-2497/T;不加砂培养为:1ogK... 应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温度、水分条件下间歇淋洗和分次提取通气培养法生成的累积净矿化氮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常数有明显影响。间歇淋洗加砂培养的回归式为:1ogK=6.80-2497/T;不加砂培养为:1ogK=4.19-1817/T;分次提取培养为:logK=6.47-2937/T。矿化速率常数与水分含量符合直线关系,矿化氮量随水分含量的升高而增加。温度、水分对矿化速度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矿化 温度效应 水分效应 一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3 位作者 刘晓伟 俞盛山 曾骏 谭雪莲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2-199,共8页
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对半干旱区小麦土壤氮素矿化及无机氮的影响,为优化田间氮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2017年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设置定位试验,设全膜覆土穴播(MS)、传统地膜覆盖穴播(M)、露地穴播(CK) 3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春... 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对半干旱区小麦土壤氮素矿化及无机氮的影响,为优化田间氮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2017年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设置定位试验,设全膜覆土穴播(MS)、传统地膜覆盖穴播(M)、露地穴播(CK) 3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春小麦生育期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S较M处理增加了耕层0~20 cm 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 0~15 cm 土壤氮素矿化速率,显著增加了土壤NO_(3)^(-)-N和矿质氮净矿化量,较传统地膜覆盖(M)分别显著提高29.02%和27.81%。MS处理增加了 0~20 cm 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且以NO_(3)^(-)-N为主,降低了40~200 cm深层土壤NO_(3)^(-)-N和无机氮含量,NH_(4)^(+)-N含量变化不明显。从小麦生长阶段看,小麦生长早期T2~T4 (14-62 d)阶段矿质氮表现为净固持,小麦生长中后期T5~T7 (63~116 d)阶段表现为净矿化,小麦全生育期表现为净矿化,MS、M、CK处理矿质氮净矿化量分别为23.9、18.7、8.5 mg/kg;在小麦生长中期T5 (63~75 d)阶段MS处理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1.61 mg/(kg·d)]达到最大,较M [1.39 mg/(kg·d)]和CK [0.27 mg/(kg·d)]分别显著提高15.83%和496.30%。从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看,MS较M分别显著增加8.81%~59.45%和5.91%~22.1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膜覆土穴播改善了土壤的水热条件,提高了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增加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提高了土壤氮素供应能力,显著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 春小麦 土壤氮素矿化 无机氮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分与土壤氮素矿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路华 沈荣开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1-193,共3页
水肥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室内及田间试验的基础上 ,依据氮素矿化机理 ,分析了农田水分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关系 ;考虑温度和水分因素 ,建立了农田单氮源矿化模型 ,田间试验与模型结果相吻合 。
关键词 农田水分 土壤氮素矿化 田间试验 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对半干旱区玉米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小娥 苏世平 +2 位作者 吴玉山 魏星星 张帅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6,共7页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对半干旱区玉米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为探索土壤氮素循环影响机制和优化田间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开花期),在田间取样测定土...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对半干旱区玉米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为探索土壤氮素循环影响机制和优化田间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开花期),在田间取样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无机氮的含量,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测定土壤氮素的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对比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氮素矿化的差异.【结果】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开花期,地膜覆盖结合秸秆还田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0~14 d培养期间,地膜覆盖处理较没有地膜覆盖土壤氮素净消化量和净矿化量分别增加了122.17%和112.37%,秸秆还田处理较没有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氮素净消化量和净矿化量分别增加了22.46%和21.32%;14~28 d培养期间,地膜覆盖处理较没有地膜覆盖土壤氮素净消化量和净矿化量分别增加了83.34%和81.46%,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从而增加了土壤无机氮的含量.【结论】地膜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水热条件,秸秆还田为微生物提供营养,二者均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加快了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增加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秸秆还田 土壤氮素矿化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力土壤氮素矿化与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永帅 潘薇薇 +5 位作者 郭金强 王娟 韩登武 白书军 李宝林 危常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99-603,共5页
利用田间原位测定,分析了不同肥力土壤氮素矿化规律,可用Logistic累积函数加以模拟,决定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肥力土壤氮素矿化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氮素总矿化量占棉花吸氮量的65%-79%,因此,在施肥前,针对不同肥力的田块,利用模... 利用田间原位测定,分析了不同肥力土壤氮素矿化规律,可用Logistic累积函数加以模拟,决定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肥力土壤氮素矿化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氮素总矿化量占棉花吸氮量的65%-79%,因此,在施肥前,针对不同肥力的田块,利用模型估计土壤某一阶段氮素矿化量,进行氮肥分期动态调控,模型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肥力 土壤氮素矿化 滴灌 棉田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旱作玉米农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小娥 苏世平 +2 位作者 孟庆海 杨娥女 卢昊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46,共7页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对半干旱区玉米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为优化田间氮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在田间取样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无机氮的含量,采用室内...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对半干旱区玉米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为优化田间氮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在田间取样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无机氮的含量,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测定土壤氮素的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对比地膜覆盖和裸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差异.【结果】覆膜不种玉米处理较覆膜种玉米处理显著的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地膜覆盖和种植玉米均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地膜覆盖、种植玉米和培养时间对土壤氮素的净硝化量和净矿化量均有显著的影响,0~14 d培养期间,覆膜处理(F和MF)较不覆膜处理(CK和M),土壤净矿化量分别增加了21.85%和44.75%,14~28 d培养期间,分别增加了150.55%和194.99%;地膜覆盖和种植玉米显著增加了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从而增加了土壤无机氮的含量.【结论】地膜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水热条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加快了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增加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种植玉米增加了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膜覆盖 土壤氮素矿化 农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廖中建 黎理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总结了目前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成果,详细概述了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并展望了今后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土壤氮素矿化 影响因子 氮素动态 氮素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管理和城市环境胁迫对湿地松林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耦合效应
12
作者 沈文清 余明泉 +3 位作者 胡小飞 冯雪 任文 陈伏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36-1241,共6页
以南昌"城区—郊区—乡村"梯度下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原位控制和PVC顶盖埋管法,开展凋落物管理措施和城市化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对森林土壤氮素(N)转化及其有效性季节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移... 以南昌"城区—郊区—乡村"梯度下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原位控制和PVC顶盖埋管法,开展凋落物管理措施和城市化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对森林土壤氮素(N)转化及其有效性季节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移除有利于抑制土壤硝化过程,提高土壤NH4+-N含量。城市化过程易加速土壤N转化速率,尤其是提高土壤硝化速率和NO3--N含量。凋落物移除和城市环境胁迫对森林土壤N矿化速率和N有效性的含量、组成及其季节动态均存在明显的耦合效应;城区森林可通过移除凋落物来应对N沉降等城市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乡村森林保持完整的凋落物层有利于提高土壤N矿化及其供应能力;城市森林的管理对策应该有别于传统林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土壤氮素矿化 顶盖埋管法 生态系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对采煤塌陷区土壤氮素矿化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若扬 郝鲜俊 +4 位作者 韩阳 吕鉴于 高文俊 薛玉晨 张博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为揭示不同有机肥对煤矿复垦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以山西省孝义市水峪煤矿采煤塌陷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法,研究在40%含水量和30℃培养条件下,施用3种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后在0~161天的氮素矿化动态特征,以明确... 为揭示不同有机肥对煤矿复垦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以山西省孝义市水峪煤矿采煤塌陷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法,研究在40%含水量和30℃培养条件下,施用3种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后在0~161天的氮素矿化动态特征,以明确不同有机肥对该矿区复垦土壤氮素矿化特征,从而预估不同有机肥的供氮特性,为合理施用有机肥进行低产农田的培肥改造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各处理0~14天铵态氮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与培养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14~161天土壤铵态氮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培养结束时,各处理铵态氮含量均低于1.31mg/kg。(2)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累积量及矿质氮累积量变化均呈近似的“S”形曲线递增,表现为0~56天缓慢增加,56~84天迅速增加,84天至培养结束(161天)其含量基本不变。培养结束时不同处理间硝态氮含量、累积量及矿质氮累积量整体上均表现为鸡粪>猪粪>牛粪>空白,且鸡粪较猪粪和牛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猪粪和牛粪较空白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不同施肥处理出现氮素净矿化的时间点不同,其中鸡粪处理在第14天时最早出现净矿化现象,而猪粪和牛粪在培养28天后才出现明显的氮素净矿化。(4)不同施肥处理在培养的不同阶段硝态氮和矿质氮累积速率不同,但整体趋势一致,表现为培养0~84天各处理土壤累积矿化波动较大,56~84天达到峰值,培养84~161天各处理矿化速率平稳下降。总体来看,有机肥的施入能有效促进煤矿复垦土壤氮素矿化,从而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其中,施鸡粪较猪粪和牛粪对提高矿区复垦土壤有效氮效果更好。4种处理的氮素矿化效果总体表现为鸡粪>猪粪>牛粪>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氮素矿化 采煤塌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因子及研究趋势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丽 姜惠武 张红光 《林业勘查设计》 2009年第2期59-60,共2页
土壤氮素矿化研究对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和环境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从总结现阶段土壤中有机氮矿化的研究成果入手,阐述了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因素,提出土壤氮素矿化的深入研究应当弄清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的机理。
关键词 土壤氮素矿化 影响因子 氮素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15
作者 邢顺林 刘毅 李世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8,共8页
【目的】研究温度升高对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方法】采取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主要农田耕层(0-20 cm)土壤,采用Stanford和Smith提出的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分别在15,25,35和45℃条件下恒温培养210 d,测定培养期间... 【目的】研究温度升高对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方法】采取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主要农田耕层(0-20 cm)土壤,采用Stanford和Smith提出的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分别在15,25,35和45℃条件下恒温培养210 d,测定培养期间的有机氮矿化量。【结果】青藏高原土壤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为0.16-1.48mg/(kg.d),黄土高原土壤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为0.12-1.02 mg/(kg.d);在15-35℃的温度条件下,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壤铵态氮净矿化累积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相对较弱,而在45℃时,青藏高原土壤铵态氮净矿化累积量显著增加,并显著高于黄土高原土壤;在15,25和35℃时,青藏高原土壤硝态氮净矿化累积量明显高于黄土高原土壤,而在45℃时,黄土高原土壤硝态氮净矿化累积量较高。青藏高原土壤矿质氮净矿化累积量在各温度条件下均明显高于黄土高原土壤,且在15℃时供试土壤矿质氮矿化累积量最少,在35℃时供试土壤矿质氮矿化累积量最多。【结论】青藏高原土壤有机氮矿化对温度升高的响应较黄土高原土壤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土壤氮素矿化 温度 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紫燕 李世清 李生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940-4950,共11页
以黄土高原从北向南不同地区典型土壤类为对象,采用Bremner淹水培养法,研究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结果表明,淹水培养期间矿化出的部分NH4+-N会被粘土矿物固定,固定量因土壤不同而异,因此在测定有机氮矿化量时,只有考虑这... 以黄土高原从北向南不同地区典型土壤类为对象,采用Bremner淹水培养法,研究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结果表明,淹水培养期间矿化出的部分NH4+-N会被粘土矿物固定,固定量因土壤不同而异,因此在测定有机氮矿化量时,只有考虑这一部分氮素,才可获得可靠结果。不同土壤有机氮量矿化明显不同,表现为土垫旱耕人为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干润砂质新成土,从南到北氮素矿化量呈减小趋势。添加C/N低(C/N比为21.7)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tativa)茎叶有利于促进土壤有机氮矿化,而添加C/N高(C/N比为43.3)的长芒草(Stipa bungeana)会促进矿质氮的生物固定;不同类型植被土壤间在培养20、40d和60d时的矿化量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177、0.0109和0.0073),均表现为均为林地土壤>裸地土壤>草地土壤>农田土壤;从平均看,加(NH4)2SO4后有机氮矿化量有一定减少。在不同培养阶段,不同土类间氮素矿化率不同,在20d和40d时存在显著差异(p分别为0.0092和0.0381),60d时差异不显著,不同土类氮素矿化率的大小顺序为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土垫旱耕人为土>简育干润均腐土,这一结果说明在淹水条件下,黄土高原土壤从南到北易矿化氮所占全氮比例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氮素矿化 非交换性铵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和阔叶林凋落物互置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及微生物贡献 被引量:12
17
作者 卢小妮 陈露雨 +4 位作者 李永春 方韬 胡晓嫣 李永夫 俞叶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988-4997,共10页
凋落物输入方式的改变导致凋落物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进而对森林土壤氮矿化产生影响。选择未被入侵的次生阔叶林和毛竹入侵后形成的毛竹纯林为对象,对地表凋落物进行保留、去除与置换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同时添加抗生素(链霉素和放线菌... 凋落物输入方式的改变导致凋落物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进而对森林土壤氮矿化产生影响。选择未被入侵的次生阔叶林和毛竹入侵后形成的毛竹纯林为对象,对地表凋落物进行保留、去除与置换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同时添加抗生素(链霉素和放线菌酮)分析真菌和细菌在土壤氮素矿化中的贡献。结果表明:(1)去除凋落物处理使阔叶林土壤净氨化速率增加27.0%,净硝化速率降低11.4%;毛竹林土壤净氨化速率增加23.4%。(2)置换凋落物处理使阔叶林土壤净氨化速率增加43.8%,净硝化速率降低33.5%;毛竹林土壤净硝化速率增加73.1%。(3)添加抗生素后,凋落物置换处理与对照相比,置换凋落物后阔叶林土壤真菌和细菌在净氨化中发挥主要作用;真菌在两种林分土壤净硝化中发挥主要作用,细菌在阔叶林土壤净硝化中发挥主要作用。(4)结合测定的凋落物化学性质可知,置换凋落物后引起真菌和细菌在土壤氮素矿化中贡献发生变化,是由于输入凋落物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的变化。综上,凋落物去除和置换改变了土壤氮素矿化速率,置换凋落物后改变了真菌和细菌对土壤氮素矿化的贡献。解析凋落物质量在土壤氮素矿化中的作用及微生物群落的相对贡献,有助于阐明毛竹入侵阔叶林的地下生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去除和置换 土壤氮素矿化 抗生素 细菌和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与不同形态氮肥配施对黄绵土氮素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瑞娜 赵英 +2 位作者 张阿凤 刘小玉 潘小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4,93,共7页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将生物质炭施用于西北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旨在探讨不同形态化学氮肥施用下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及无机氮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化学氮肥会提高土壤无机氮累积量,但会在无机氮释放高峰过后显著降低氮素矿...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将生物质炭施用于西北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旨在探讨不同形态化学氮肥施用下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及无机氮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化学氮肥会提高土壤无机氮累积量,但会在无机氮释放高峰过后显著降低氮素矿化速率;其中,施用酰胺态氮肥和铵态氮肥对土壤氮素的矿化抑制作用强于施用硝态氮肥。(2)在无机氮释放高峰过后,生物质炭的施用会显著降低施用酰胺态氮肥处理下的氨化速率、硝化速率及净氮矿化速率,降低幅度分别为64.9%,44.6%和47.7%,且其降低程度在较低土壤含水量水平大于较高土壤含水量,而对施用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无显著影响。(3)生物质炭的施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用酰胺态氮肥和铵态氮肥处理下的无机氮累积量,且在较低土壤含水量下无机氮累积低于较高土壤含水量处理。综合考虑,旱地施用酰胺态氮肥或铵态氮肥配合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无机氮累积量,从而降低氮素损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土壤 生物质炭 硝态氮 铵态氮 土壤氮素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作和氮肥分配季节下土壤氮素供应和油菜氮素吸收差异 被引量:10
19
作者 卜容燕 任涛 +4 位作者 廖世鹏 李小坤 丛日环 张洋洋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2-420,共9页
【目的】土壤氮素供应受到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明确土壤氮素供应特性是合理施肥的基础。研究不同轮作方式下油菜季土壤氮素供应特征和油菜氮素吸收规律,可以为油菜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为同田对比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 【目的】土壤氮素供应受到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明确土壤氮素供应特性是合理施肥的基础。研究不同轮作方式下油菜季土壤氮素供应特征和油菜氮素吸收规律,可以为油菜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为同田对比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两种轮作方式,即水旱轮作(水稻-油菜轮作)和旱地轮作(棉花稻-油菜轮作);副处理为氮肥(N 150 kg/hm^2)施用季节。每种轮作方式下设3个氮肥施用季节处理,分别为:1)两季均不施氮肥(N_(0-0));2)水稻/棉花季施氮,油菜当季不施氮(N_(150-0));3)水稻/棉花季不施氮,油菜当季施氮(N_(0-150))。通过原位矿化培养方法测定油菜不同生育期土壤氮素净矿化量,同时测定油菜在不同生育期内氮素吸收量。【结果】与两季均不施氮相比,油菜季施氮,稻油轮作下土壤氮净矿化累积量显著增加101.2kg/hm^2,油菜氮素吸收增加76.8 kg/hm^2;棉油轮作条件下,土壤氮净矿化累积量显著增加了110.0 kg/hm^2,油菜氮素吸收增加96.2 kg/hm^2。从分配比例上分析,在油菜苗期—薹期,稻油轮作土壤氮素净矿化量占累计矿化量的52.3%,棉油轮作为64.5%,棉油轮作高于稻油轮作;然而在油菜花期—成熟期,稻油轮作土壤氮素净矿化量高于棉油轮作。与土壤氮素净矿化相一致,在油菜苗期—薹期,棉油轮作油菜氮素吸收量比稻油轮作高37.1kg/hm^2,棉油轮作有利于油菜前期氮素吸收;而油菜生长后期稻油轮作比棉油轮作多吸收氮素18.2 kg/hm^2。稻油轮作有利于油菜后期氮素吸收。【结论】棉油轮作条件下,残留棉花叶片养分释放快,有利于油菜生长前期(苗期—薹期)土壤氮素供应;而稻油轮作条件下,残留水稻根茬养分释放慢则有利于油菜生长后期(花期—成熟期)土壤氮素供应。因此棉油轮作有利于油菜前期生长,稻油轮作有利于油菜后期生长。稻油轮作条件下在油菜生长前期可适量增加氮肥供应,后期降低氮肥供应;棉油轮作下在油菜生长前期适量降低氮肥供应,后期增加氮肥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土壤氮素矿化 氮素吸收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植烟土壤氮素释放特征研究Ⅱ.——不同栽培措施对黔南烟区土壤供氮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翟琨 向东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3-953,978,共2页
采用原位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下植烟土壤氮素释放的规律。结果表明:提前起高垄深移栽、盖膜处理的土壤氮素矿化高峰期和供氮高峰期均早于常规处理近20 d。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土壤氮素矿化 供氮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