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磷添加浓度对豆科3种树木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解亚鑫 许涵 +2 位作者 陈洁 陆俊锟 李意德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2-671,共10页
选取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功能类群的豆科树木幼苗(代表低氮需求的长脐红豆 Ormosia balansae Drake、中氮需求的荔枝叶红豆 Ormosia semicastrata Hance f. litchifolia How和高氮需求的猴耳环 Archidendron clypearia (Jack) ... 选取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功能类群的豆科树木幼苗(代表低氮需求的长脐红豆 Ormosia balansae Drake、中氮需求的荔枝叶红豆 Ormosia semicastrata Hance f. litchifolia How和高氮需求的猴耳环 Archidendron clypearia (Jack) I. C. Nielsen)为对象,设置5个浓度梯度的氮(N)添加和2个浓度梯度的磷(P)添加养分控制实验,研究苗木的生长表现。结果显示:(1)氮添加条件下,3个树种幼苗的苗高、总叶面积、根长、根表面积、生物量5个指标对中高浓度氮添加的敏感性大小均为长脐红豆>猴耳环>荔枝叶红豆;其中,叶总面积对氮肥浓度变化的响应最敏感,长脐红豆的根长、根表面积以及猴耳环根长的响应敏感性次之。(2)长脐红豆和猴耳环幼苗的根冠比受氮肥添加浓度的影响不显著;荔枝叶红豆幼苗的根冠比则随氮肥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这种适应策略反映出荔枝叶红豆幼苗对添加中高浓度氮肥有较强的耐受能力。(3)磷添加条件下,长脐红豆和猴耳环幼苗的生长速率为低磷>高磷,表明这2个树种在幼苗阶段为低氮、低磷需求;荔枝叶红豆在低氮处理下的生长速率为高磷>低磷,表明该树种幼苗阶段为低氮、高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树木 土壤氮添加 苗木生长 生物量分配 根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帝山3个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的氮素利用策略差异
2
作者 张芸香 吕世琪 +2 位作者 刘泰瑞 李晋芳 郭晋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目的】研究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和沙棘林3个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的新生枝叶氮含量、地上生物量和氮利用效率对5个土壤施氮梯度的差异化响应,阐明3个森林群落优势种不同的氮利用功能特性和氮利用策略,为氮沉降背景下的森林... 【目的】研究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和沙棘林3个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的新生枝叶氮含量、地上生物量和氮利用效率对5个土壤施氮梯度的差异化响应,阐明3个森林群落优势种不同的氮利用功能特性和氮利用策略,为氮沉降背景下的森林质量提升和精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5梯度土壤氮(0、9、18、27和36 g·m^(−2) a^(−1))添加试验的方法,比较3个森林群落优势种和群落总体的新生枝叶氮含量、地上新增生物量和氮利用效率对土壤不同施氮量的响应;采用线性模型拟合地上新增生物量随新生枝叶氮含量、氮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供应水平的变化过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土壤氮添加影响地上新增生物量的作用路径。【结果】3个群落优势种的新生枝叶氮含量总体表现为华北落叶松<白桦<沙棘,新生叶氮含量显著高于新生枝,两者的差异表现为白桦>华北落叶松>沙棘,生长盛期的枝叶氮含量都高于末期,生长期之间的差异也表现为白桦>华北落叶松>沙棘;新生枝和新生叶在生长盛期和末期的氮含量都有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3个优势种的变化表现出显著不同的趋势,饱和施氮量和饱和氮含量均表现为华北落叶松<白桦<沙棘;3个群落新生枝叶生物量都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升高,但递增率拟合结果表现为华北落叶松林>沙棘林>白桦林;群落氮利用效率都随施氮量增大而降低,以华北落叶松林的降幅最大,沙棘林最小,也随优势树种枝叶氮储量的升高而降低,以白桦林降幅最大,沙棘林最小;群落优势种和群落类型对群落新生枝叶氮储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直接作用显著,也受施氮量的影响,进而正向驱动群落新增生物量积累。【结论】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和沙棘林3个森林群落新增生物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群落类型及其优势种的差异,直接受群落优势种的氮利用效率和新生枝叶氮含量的影响,并受土壤供氮水平的调节;三者的氮利用策略分异表现在氮需求、氮利用效率、环境氮敏感性、饱和氮供应水平4个方面;依次表现为“低需求-高效率-高敏感-低饱和”、“较低需求-低效率-较高敏感-较低饱和”和“固氮型-高需求-低效率-低敏感-高饱和”3个氮利用策略类型,可为不同氮沉降情境或林地氮含量水平下的林分优势树种选择、结构调控和林地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添加 利用效率 利用策略 优势树种 典型森林群落 关帝山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南方红豆杉叶功能性状及其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邢郑瑜 林君漪 +5 位作者 柏雨萱 林建东 张爱萍 邓博文 郑德祥 靳少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3,共9页
【目的】氮沉降是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研究南方红豆杉对氮添加环境的适应为营造林更新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以一年生南方红豆杉幼苗作... 【目的】氮沉降是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研究南方红豆杉对氮添加环境的适应为营造林更新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以一年生南方红豆杉幼苗作为试验材料,设计盆栽实验,以NH4NO3作为外加氮源,设置4个土壤氮添加梯度(CK 0 kg/hm2,低氮40 kg/hm2,中氮80 kg/hm2,高氮160 kg/hm2)模拟氮沉降后的土壤环境,一年后测定南方红豆杉叶功能性状。【结果】(1)低氮添加对南方红豆杉各叶结构性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中高氮添加下比叶面积的回升辅以较小的叶厚度增强了叶片光合作用,在恢复部分叶片生物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抗逆性,但整体指标仍不及CK处理。(2)受氮添加影响,南方红豆杉叶片磷显著提高而钾钙无显著变化,说明磷制约了叶片磷钾比与磷钙比,而钾与钙共同限制叶片钾钙比。(3)氮添加后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各化学性状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氮添加环境下南方红豆杉更倾向于养分储存而非快速生长。(4)CK处理的南方红豆杉幼苗可塑性最强,各处理下叶片化学性状的响应较结构性状更为迅速,表明氮添加环境削弱了南方红豆杉对叶结构性状的改变能力,生长策略也更加保守。【结论】南方红豆杉通过有限地增加比叶面积与减小叶厚度等适应性变化应对氮添加环境,通过提高磷元素利用率及调节化学计量比维持稳定生长并提高自身抗逆性,因此在林业生产中应适度控制传统氮肥的施用量并提高钾钙肥的施用配比,这将有助于提高南方红豆杉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土壤氮添加模拟沉降 叶功能性状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