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氮截留与淋溶流失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滨 吴福忠 +3 位作者 杨万勤 李俊 彭艳 曹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2,共8页
以四川盆地典型桢楠(Phoebe zhennan)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原位培养法监测了雨季(3个时期)和旱季(2个时期)5个关键时期土壤N截留和淋溶输出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 以四川盆地典型桢楠(Phoebe zhennan)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原位培养法监测了雨季(3个时期)和旱季(2个时期)5个关键时期土壤N截留和淋溶输出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的N截留和淋溶输出总量分别为17.82,26.95kg/(hm2·a),桢楠人工林土壤的N截留和淋溶输出总量分别为8.90,17.98kg/(hm2·a),2种人工林土壤均表现出明显的N截留作用,且硝态氮和水溶性有机氮的输入与输出量显著高于铵态氮和亚硝态氮(P〈0.01)。此外,2种人工林土壤N输入和输出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59.64%~77.14%的N输入过程都发生于旱季末期和雨季早期,且这2个时期的土壤N淋溶输出量分别占全年的44.86%~52.70%。2种人工林土壤在旱季主要表现为N截留效应,而雨季主要表现为N流失。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桢楠人工林的铵态氮和马尾松人工林的硝态氮外,2种人工林土壤N库的其余N组分淋溶输出量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对可溶性无机氮的截留量则与降水量呈负相关。总体而言,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N输入、输出和截留作用主要发生于旱季末期,且以硝态氮和水溶性有机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截留 土壤输入 土壤氮淋溶 桢楠人工林 马尾松人工林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变化对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氮矿化和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葛志强 赵姗宇 +2 位作者 林贵刚 孙学凯 胡亚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564-6572,共9页
为研究降水量减少对沙地森林土壤氮循环过程的影响,以科尔沁沙地15年生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野外模拟不同降水量(自然降水、减少30%和50%)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无机氮(SIN)含量、氮矿化速率和淋溶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沙地樟... 为研究降水量减少对沙地森林土壤氮循环过程的影响,以科尔沁沙地15年生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野外模拟不同降水量(自然降水、减少30%和50%)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无机氮(SIN)含量、氮矿化速率和淋溶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SIN主要以硝态氮形态存在,模拟降水减少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和硝态氮/SIN值(P<0.001),而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P<0.05)。与自然降水相比,降水减少降低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P=0.002),但不同降雨处理的土壤净氨化速率差异不显著(P=0.86)。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以硝态氮淋溶为主,不同降雨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溶量差异不显著(P=0.09),但模拟降水减少降低土壤铵态氮淋溶(P=0.04)。此外,沙地樟子松人工林SIN含量、净氮矿化速率和淋溶量具有明显月动态特征,与降雨月动态规律基本一致。降水处理和采样时间对SIN含量和净氮矿化速率具有显著交互作用,但土壤氮淋溶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可见,降水变化能够显著影响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氮有效性、氮矿化速率和淋溶等过程,未来干旱加剧可能降低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氮的可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樟子松人工林 减少降水 土壤矿化 土壤氮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