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平原M5.5地震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
1
1
作者
苏淑娟
陈其峰
+5 位作者
孙豪
刘军
冯梁乐
徐继龙
杨彦明
雒昆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3-448,共16页
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M5.5地震。文中跨震中布设4条长30km的勘测线,现场测量了土壤气Rn、CO_(2)和Hg浓度。结果表明:1)土壤气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震中区与4条测线的东、西两端气体浓度相对较高。2)土壤气...
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M5.5地震。文中跨震中布设4条长30km的勘测线,现场测量了土壤气Rn、CO_(2)和Hg浓度。结果表明:1)土壤气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震中区与4条测线的东、西两端气体浓度相对较高。2)土壤气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震中及其东部地区相似,但在震中西部差异较大,在西部旧城断裂(F_(3))附近,Rn和CO_(2)的浓度高于震中区,推测应与地震活动和F_(3)控制的鼻状构造有关。3)Rn、CO_(2)和Hg的浓度在陵县-冠县断裂(F_(1))和F_(3)附近出现高值异常,余震自F_(1)向F_(3)发展,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资料推断,平原M5.5地震应与F_(1)和F_(3)共同作用有关。以上结果表明,气体地球化学方法能较好地指示隐伏断层的位置与展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M5.5地震
断层
土壤气浓度
陵县-冠县断裂
旧城断裂
构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原断裂带土壤气与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
44
2
作者
孙小龙
王广才
+1 位作者
邵志刚
司学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0-150,共11页
选取海原断裂带曹洼(CW)、菜园(CY)、万家水(WJ)、水泉(SQ)、三塘(ST)、松山(SS)和安远(AY)7个测区进行土壤气测量与地下水地球化学检测,依据海原断裂带不同构造部位的土壤气浓度、水化学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等,分析了海原断裂带的构造活...
选取海原断裂带曹洼(CW)、菜园(CY)、万家水(WJ)、水泉(SQ)、三塘(ST)、松山(SS)和安远(AY)7个测区进行土壤气测量与地下水地球化学检测,依据海原断裂带不同构造部位的土壤气浓度、水化学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等,分析了海原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性分段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土壤气Rn释放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ST、SQ测区,且断裂带中部区域气氡浓度相对较低;氦浓度及其同位素检测结果表明ST、SQ和CY测区土壤逸出气中含有幔源气体;泉水化学组分及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SQ和ST测区地下水与围岩介质之间的水-岩相互作用程度较高、水-岩反应平衡状态较高、地下水循环深度较大;泉水氚活度分析结果显示水泉(SQ)测区地下水补给区较远、水循环周期较长、新老水体的交换作用缓慢。综合分析认为,相比其他区段,海原断裂中西段(SQ-ST)接近1920年8.5级地震破裂段,其断裂带闭锁程度较弱、与地壳深部的连通性较好,更有利于地下流体的扩散与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气浓度
水化学组分
同位素组成
海原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平原M5.5地震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
1
1
作者
苏淑娟
陈其峰
孙豪
刘军
冯梁乐
徐继龙
杨彦明
雒昆利
机构
山东省地震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3-448,共16页
基金
山东省地震局一般科研项目(YB2416,YB2313)
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2024020302)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7196,41877299)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3MS04012)共同资助。
文摘
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M5.5地震。文中跨震中布设4条长30km的勘测线,现场测量了土壤气Rn、CO_(2)和Hg浓度。结果表明:1)土壤气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震中区与4条测线的东、西两端气体浓度相对较高。2)土壤气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震中及其东部地区相似,但在震中西部差异较大,在西部旧城断裂(F_(3))附近,Rn和CO_(2)的浓度高于震中区,推测应与地震活动和F_(3)控制的鼻状构造有关。3)Rn、CO_(2)和Hg的浓度在陵县-冠县断裂(F_(1))和F_(3)附近出现高值异常,余震自F_(1)向F_(3)发展,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资料推断,平原M5.5地震应与F_(1)和F_(3)共同作用有关。以上结果表明,气体地球化学方法能较好地指示隐伏断层的位置与展布方向。
关键词
平原M5.5地震
断层
土壤气浓度
陵县-冠县断裂
旧城断裂
构造地球化学
Keywords
Pingyuan M5.5 earthquake
Fault soil gas concentration
Lingxian-Guanxian Fault
Jiucheng Fault
Tectono-geochemistry
分类号
P315.724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原断裂带土壤气与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
44
2
作者
孙小龙
王广才
邵志刚
司学芸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0-15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2239)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4-08)
+1 种基金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408019-03)
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2015020301)
文摘
选取海原断裂带曹洼(CW)、菜园(CY)、万家水(WJ)、水泉(SQ)、三塘(ST)、松山(SS)和安远(AY)7个测区进行土壤气测量与地下水地球化学检测,依据海原断裂带不同构造部位的土壤气浓度、水化学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等,分析了海原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性分段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土壤气Rn释放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ST、SQ测区,且断裂带中部区域气氡浓度相对较低;氦浓度及其同位素检测结果表明ST、SQ和CY测区土壤逸出气中含有幔源气体;泉水化学组分及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SQ和ST测区地下水与围岩介质之间的水-岩相互作用程度较高、水-岩反应平衡状态较高、地下水循环深度较大;泉水氚活度分析结果显示水泉(SQ)测区地下水补给区较远、水循环周期较长、新老水体的交换作用缓慢。综合分析认为,相比其他区段,海原断裂中西段(SQ-ST)接近1920年8.5级地震破裂段,其断裂带闭锁程度较弱、与地壳深部的连通性较好,更有利于地下流体的扩散与运移。
关键词
土壤气浓度
水化学组分
同位素组成
海原断裂带
Keywords
concentration of soil gas
water chemical composition
isotopic composition
Haiyuan fault zone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平原M5.5地震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苏淑娟
陈其峰
孙豪
刘军
冯梁乐
徐继龙
杨彦明
雒昆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原断裂带土壤气与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孙小龙
王广才
邵志刚
司学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