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条件下基于^(15)N示踪的夏玉米当季肥料氮去向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辛苏宁 王磊 +4 位作者 卢艳丽 白由路 王玉红 江晗 王洛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2-1102,共11页
【目的】以华北平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高丰度15N同位素示踪方法,探究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条件下肥料氮的去向。【方法】于2022−06−25至2022−10−09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尿素(U)、尿素+脲酶抑... 【目的】以华北平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高丰度15N同位素示踪方法,探究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条件下肥料氮的去向。【方法】于2022−06−25至2022−10−09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尿素(U)、尿素+脲酶抑制剂(UI)、尿素+硝化抑制剂(NI)、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I+NI),测定了氮素吸收量,监测了累积NH3挥发和N_(2)O排放量,并计算了肥料氮的气态损失量和土壤氮肥残留量。【结果】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3个添加抑制剂处理UI、NI和UI+NI的地上部吸氮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9.7%、33.1%和41.8%,氮肥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12.5、6.8和12.3个百分点,UI和UI+NI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NI。与U和NI相比,UI处理的土壤中肥料氮残留量分别提高了35.6%和27.9%,UI+NI分别提高了45.7%和37.4%。与U处理相比,NI处理的NH3挥发累积量无显著差异,而UI和UI+NI处理土壤的NH3挥发累积量分别显著减少了14.3%和11.6%;UI、NI和UI+NI处理土壤的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7.2%、19.9%和34.5%,UI+NI处理土壤的N_(2)O累积排放量又比UI和NI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20.9%和18.2%。【结论】尿素配合脲酶/硝化抑制剂施用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的氮素吸收量,添加脲酶抑制剂显著提高了土壤中肥料氮残留量,减少了累积NH3挥发量和N_(2)O累积排放量,而添加硝化抑制剂增加土壤中肥料氮的残留量和减少NH3挥发的效果不显著,但降低了N_(2)O累积排放量。同时配施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处理增加了土壤中肥料氮的残留量,降低NH3挥发量和N_(2)O累积排放量的效果显著优于配施一种抑制剂,肥料氮的损失率降至3.7%。因此,在华北平原典型潮土区,夏玉米生产中推荐尿素同时配施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以减少肥料氮的气态损失,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丰度15N尿素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氮肥当季吸收量 土壤残留率 气态损失 肥料氮当季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氮素运移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源 赵海明 +4 位作者 游永亮 武瑞鑫 刘贵波 杨志敏 祖晓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49-1257,共9页
探讨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法,设置0 kg∙hm^(−2)(CK)、90 kg∙hm^(−2)(N90)、180 kg∙hm^(−2)(N180)、270 kg∙hm^(−2)(N_(2)70)、360 kg∙hm^(−2)(N360)等^(15)N施... 探讨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法,设置0 kg∙hm^(−2)(CK)、90 kg∙hm^(−2)(N90)、180 kg∙hm^(−2)(N180)、270 kg∙hm^(−2)(N_(2)70)、360 kg∙hm^(−2)(N360)等^(15)N施肥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以及“土-草”界面施入氮的植物利用率、土壤残留率、损失率、茎叶分配率,“草-畜”界面肉羊、奶牛对施入氮的消化率、利用率、残留率的变化。结果表明,N180处理下的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和N90处理(P<0.05),与N_(2)70和N360处理无显著差异;“土-草”界面,N180处理下施入氮的植物利用率、土壤残留率最高,损失率最低,与N360处理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草-畜”界面,N180处理下肉羊对施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N360处理(P<0.05),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N180处理下奶牛对施入氮的利用率最高,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吸收23.95%,损失50.83%;高丹草茎、叶部位对施入氮的分配规律表现为:叶(54.35%)>茎(45.65%)。^(15)N标记高丹草被反刍动物消化后,综合得出,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畜(肉羊)”界面施入氮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残留4.49%,肉羊吸收19.46%,损失50.83%;在“土-草-畜(奶牛)”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残留5.78%,奶牛吸收18.17%,损失50.83%。研究结果揭示了氮素在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运移规律,可为高丹草合理施肥及草畜转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标记 高丹草 “土-草-畜”界面 氮素利用 土壤残留率 动物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