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条件下基于^(15)N示踪的夏玉米当季肥料氮去向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辛苏宁
王磊
+4 位作者
卢艳丽
白由路
王玉红
江晗
王洛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2-1102,共11页
【目的】以华北平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高丰度15N同位素示踪方法,探究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条件下肥料氮的去向。【方法】于2022−06−25至2022−10−09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尿素(U)、尿素+脲酶抑...
【目的】以华北平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高丰度15N同位素示踪方法,探究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条件下肥料氮的去向。【方法】于2022−06−25至2022−10−09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尿素(U)、尿素+脲酶抑制剂(UI)、尿素+硝化抑制剂(NI)、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I+NI),测定了氮素吸收量,监测了累积NH3挥发和N_(2)O排放量,并计算了肥料氮的气态损失量和土壤氮肥残留量。【结果】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3个添加抑制剂处理UI、NI和UI+NI的地上部吸氮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9.7%、33.1%和41.8%,氮肥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12.5、6.8和12.3个百分点,UI和UI+NI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NI。与U和NI相比,UI处理的土壤中肥料氮残留量分别提高了35.6%和27.9%,UI+NI分别提高了45.7%和37.4%。与U处理相比,NI处理的NH3挥发累积量无显著差异,而UI和UI+NI处理土壤的NH3挥发累积量分别显著减少了14.3%和11.6%;UI、NI和UI+NI处理土壤的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7.2%、19.9%和34.5%,UI+NI处理土壤的N_(2)O累积排放量又比UI和NI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20.9%和18.2%。【结论】尿素配合脲酶/硝化抑制剂施用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的氮素吸收量,添加脲酶抑制剂显著提高了土壤中肥料氮残留量,减少了累积NH3挥发量和N_(2)O累积排放量,而添加硝化抑制剂增加土壤中肥料氮的残留量和减少NH3挥发的效果不显著,但降低了N_(2)O累积排放量。同时配施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处理增加了土壤中肥料氮的残留量,降低NH3挥发量和N_(2)O累积排放量的效果显著优于配施一种抑制剂,肥料氮的损失率降至3.7%。因此,在华北平原典型潮土区,夏玉米生产中推荐尿素同时配施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以减少肥料氮的气态损失,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丰度15N尿素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氮肥当季吸收量
土壤残留率
气态损失
肥料氮当季损失
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氮素运移规律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源
赵海明
+4 位作者
游永亮
武瑞鑫
刘贵波
杨志敏
祖晓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49-1257,共9页
探讨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法,设置0 kg∙hm^(−2)(CK)、90 kg∙hm^(−2)(N90)、180 kg∙hm^(−2)(N180)、270 kg∙hm^(−2)(N_(2)70)、360 kg∙hm^(−2)(N360)等^(15)N施...
探讨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法,设置0 kg∙hm^(−2)(CK)、90 kg∙hm^(−2)(N90)、180 kg∙hm^(−2)(N180)、270 kg∙hm^(−2)(N_(2)70)、360 kg∙hm^(−2)(N360)等^(15)N施肥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以及“土-草”界面施入氮的植物利用率、土壤残留率、损失率、茎叶分配率,“草-畜”界面肉羊、奶牛对施入氮的消化率、利用率、残留率的变化。结果表明,N180处理下的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和N90处理(P<0.05),与N_(2)70和N360处理无显著差异;“土-草”界面,N180处理下施入氮的植物利用率、土壤残留率最高,损失率最低,与N360处理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草-畜”界面,N180处理下肉羊对施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N360处理(P<0.05),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N180处理下奶牛对施入氮的利用率最高,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吸收23.95%,损失50.83%;高丹草茎、叶部位对施入氮的分配规律表现为:叶(54.35%)>茎(45.65%)。^(15)N标记高丹草被反刍动物消化后,综合得出,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畜(肉羊)”界面施入氮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残留4.49%,肉羊吸收19.46%,损失50.83%;在“土-草-畜(奶牛)”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残留5.78%,奶牛吸收18.17%,损失50.83%。研究结果揭示了氮素在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运移规律,可为高丹草合理施肥及草畜转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标记
高丹草
“土-草-畜”界面
氮素利用
率
土壤残留率
动物消化
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条件下基于^(15)N示踪的夏玉米当季肥料氮去向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辛苏宁
王磊
卢艳丽
白由路
王玉红
江晗
王洛斌
机构
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2-1102,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1YFD1700900)。
文摘
【目的】以华北平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高丰度15N同位素示踪方法,探究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条件下肥料氮的去向。【方法】于2022−06−25至2022−10−09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尿素(U)、尿素+脲酶抑制剂(UI)、尿素+硝化抑制剂(NI)、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I+NI),测定了氮素吸收量,监测了累积NH3挥发和N_(2)O排放量,并计算了肥料氮的气态损失量和土壤氮肥残留量。【结果】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3个添加抑制剂处理UI、NI和UI+NI的地上部吸氮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9.7%、33.1%和41.8%,氮肥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12.5、6.8和12.3个百分点,UI和UI+NI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NI。与U和NI相比,UI处理的土壤中肥料氮残留量分别提高了35.6%和27.9%,UI+NI分别提高了45.7%和37.4%。与U处理相比,NI处理的NH3挥发累积量无显著差异,而UI和UI+NI处理土壤的NH3挥发累积量分别显著减少了14.3%和11.6%;UI、NI和UI+NI处理土壤的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7.2%、19.9%和34.5%,UI+NI处理土壤的N_(2)O累积排放量又比UI和NI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20.9%和18.2%。【结论】尿素配合脲酶/硝化抑制剂施用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的氮素吸收量,添加脲酶抑制剂显著提高了土壤中肥料氮残留量,减少了累积NH3挥发量和N_(2)O累积排放量,而添加硝化抑制剂增加土壤中肥料氮的残留量和减少NH3挥发的效果不显著,但降低了N_(2)O累积排放量。同时配施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处理增加了土壤中肥料氮的残留量,降低NH3挥发量和N_(2)O累积排放量的效果显著优于配施一种抑制剂,肥料氮的损失率降至3.7%。因此,在华北平原典型潮土区,夏玉米生产中推荐尿素同时配施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以减少肥料氮的气态损失,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
关键词
夏玉米
高丰度15N尿素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氮肥当季吸收量
土壤残留率
气态损失
肥料氮当季损失
率
Keywords
summer maize
high abundance of 15N
urease inhibitor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fertilizer nitrogen uptake in season
soil residue rate
gaseous loss
fertilizer nitrogen loss rate in season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氮素运移规律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源
赵海明
游永亮
武瑞鑫
刘贵波
杨志敏
祖晓伟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重点实验室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
河北省畜牧总站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49-1257,共9页
基金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CARS-34)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青年创新团队建设专项经费(F17R01)资助。
文摘
探讨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法,设置0 kg∙hm^(−2)(CK)、90 kg∙hm^(−2)(N90)、180 kg∙hm^(−2)(N180)、270 kg∙hm^(−2)(N_(2)70)、360 kg∙hm^(−2)(N360)等^(15)N施肥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以及“土-草”界面施入氮的植物利用率、土壤残留率、损失率、茎叶分配率,“草-畜”界面肉羊、奶牛对施入氮的消化率、利用率、残留率的变化。结果表明,N180处理下的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和N90处理(P<0.05),与N_(2)70和N360处理无显著差异;“土-草”界面,N180处理下施入氮的植物利用率、土壤残留率最高,损失率最低,与N360处理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草-畜”界面,N180处理下肉羊对施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N360处理(P<0.05),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N180处理下奶牛对施入氮的利用率最高,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吸收23.95%,损失50.83%;高丹草茎、叶部位对施入氮的分配规律表现为:叶(54.35%)>茎(45.65%)。^(15)N标记高丹草被反刍动物消化后,综合得出,施入氮在高丹草“土-草-畜(肉羊)”界面施入氮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残留4.49%,肉羊吸收19.46%,损失50.83%;在“土-草-畜(奶牛)”界面的运移规律为:土壤残留25.22%,高丹草残留5.78%,奶牛吸收18.17%,损失50.83%。研究结果揭示了氮素在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运移规律,可为高丹草合理施肥及草畜转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15N标记
高丹草
“土-草-畜”界面
氮素利用
率
土壤残留率
动物消化
率
Keywords
Nitrogen-15 labeling
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
Soil-forage-livestock interfaces
Nitrogen utilization rate
Soil re-sidual rate
Animal digestibility
分类号
S812-05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S124.2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条件下基于^(15)N示踪的夏玉米当季肥料氮去向研究
辛苏宁
王磊
卢艳丽
白由路
王玉红
江晗
王洛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丹草“土-草-畜”界面的氮素运移规律
李源
赵海明
游永亮
武瑞鑫
刘贵波
杨志敏
祖晓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