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填闲作物对植烟土壤残留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段淑辉 李帆 +2 位作者 钟越峰 朱开玲 裴晓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研究填闲作物对植烟土壤残留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浏阳市植烟土壤科学轮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防雨棚内大棚桶栽试验,模拟旱地和水田环境,研究植烟红壤及紫色土上种植水稻、萝卜、小白菜、红薯、大白菜、玉米等6种... 【目的】研究填闲作物对植烟土壤残留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浏阳市植烟土壤科学轮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防雨棚内大棚桶栽试验,模拟旱地和水田环境,研究植烟红壤及紫色土上种植水稻、萝卜、小白菜、红薯、大白菜、玉米等6种填闲作物时不同深度土壤氮转化迁移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填闲作物对土体残留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收获后取植株样测定植株全氮含量,并测定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旱地红壤上填闲作物干重、全氮含量和总吸氮量均显著高于紫色土。不同土壤类型,作物吸氮规律存在差异,红壤上小白菜吸氮量最高,为68.52 kg/ha,大白菜总吸氮量最低,为43.93 kg/ha;紫色土上萝卜总吸氮量最高,为48.78 kg/ha,大白菜总吸氮量最低,为24.22 kg/ha。6种填闲作物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萝卜>大白菜>红薯>小白菜>玉米>水稻。【结论】适宜与烤烟轮作作物为萝卜,其全氮吸收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其他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填闲作物 土壤残留氮 经济效益 浏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宽窄行种植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土壤氮残留的影响
2
作者 马尚英 夏婷婷 +7 位作者 韩鹏彬 张梦姣 毛应杰 王志强 辛泽毓 林同保 连延浩 任永哲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50,共13页
以矮抗58(AK58)和豫农908(YN908)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120 kg/hm^(2)(N120)、180 kg/hm^(2)(N180)和240 kg/hm^(2)(N240)]和施氮方式[条施(R)和撒施(S)]对宽窄行(30 cm-15 cm-15 cm)种植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产... 以矮抗58(AK58)和豫农908(YN908)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120 kg/hm^(2)(N120)、180 kg/hm^(2)(N180)和240 kg/hm^(2)(N240)]和施氮方式[条施(R)和撒施(S)]对宽窄行(30 cm-15 cm-15 cm)种植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两熟管理制度以及周年减氮高效绿色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AK58和YN908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总体上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120、N180条件下,相较于S处理,R处理AK58和YN908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10.56%、5.96%和6.21%、5.25%,成熟期穗部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4.46%、7.41%和14.21%、9.94%,花前氮素转运量分别显著提高10.11%、12.23%和11.87%、12.21%。AK58和YN908的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R处理较S处理提高AK58和YN908的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均在N180R处理时达到最大。AK5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YN908的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R处理较S处理显著提高了AK58在N120、N180条件下和YN908在N120条件下的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10.83%、6.06%和15.59%,AK58籽粒产量在N180R处理时达到最大,YN908籽粒产量在N240R处理时达到最大。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R处理较S处理提高了冬小麦收获期宽行区(玉米待播区)表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其中,N180处理0~40 cm土层(玉米根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为55.95 kg/hm^(2),与后茬玉米苗期的氮素需求匹配度最好。综上,宽窄行种植模式下,施氮量180 kg/hm^(2)与条施结合是该区域冬小麦节氮稳产高效的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宽窄行种植 方式 素吸收利用 产量 土壤硝态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氮肥减施对滴灌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唐亚莉 段婧婧 +6 位作者 藏旭龙 赖宁 李永福 信会男 李娜 吕彩霞 李青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0-427,共8页
为探讨新疆膜下滴灌条件下稳定性氮肥和普通氮肥在玉米种植中的肥效及其利用率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及取样、室内分析与生物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在北疆奇台县和南疆于田县两点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N0);常规施肥(FP);稳... 为探讨新疆膜下滴灌条件下稳定性氮肥和普通氮肥在玉米种植中的肥效及其利用率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及取样、室内分析与生物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在北疆奇台县和南疆于田县两点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N0);常规施肥(FP);稳定性氮肥推荐用量(NF),比FP减氮10%;稳定性氮肥减量处理(90%NF),比FP减氮19%;稳定性氮肥减量处理(80%NF),比FP减氮28%;稳定性氮肥减量处理(70%NF),比FP减氮37%。结果显示:NF处理比FP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增产率为7.6%(奇台县)和11.6%(于田县),氮肥利用率提高3.2个(奇台县)和7.5个(于田县)百分点,显著降低了土壤氮残留,并增加了收益。90%NF处理与FP处理产量相当,氮肥利用率提高6.3个(奇台县)和9.2个(于田县)百分点,显著降低了土壤氮残留,收益增加1143元·hm^(-2)(于田县)。奇台县80%NF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于田县80%NF处理与FP处理产量相当,但降低了经济效益。70%NF处理在两个地点都显著降低了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奇台县玉米施用稳定性氮肥时,氮肥减量10%可以增产7.6%,氮肥利用率提高3.2个百分点,净收益增量为1996元·hm^(-2),同时减少土壤氮残留;于田县玉米施用稳定性氮肥时,氮肥减量10%~19%可以增产5.8%~11.6%,氮肥利用率提高7.5~9.2个百分点,净收益增量为980~2378元·hm^(-2),同时减少土壤氮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玉米 产量 肥利用率 土壤无机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与施氮措施对露地菜田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汤丽玲 陈清 +3 位作者 张宏彦 张晓晟 李晓林 H.P.Liebig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2-287,共6页
在华北地区露地生产条件下 ,通过监测 5季轮作蔬菜 (苋菜 -菠菜 -花椰菜 -苋菜 -菠菜 )的产量和土壤无机N(Nmin)的变化 ,比较了传统的和采用平衡方法进行推荐的水分和N素处理对土壤Nmin残留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花椰菜试验外 ,传统... 在华北地区露地生产条件下 ,通过监测 5季轮作蔬菜 (苋菜 -菠菜 -花椰菜 -苋菜 -菠菜 )的产量和土壤无机N(Nmin)的变化 ,比较了传统的和采用平衡方法进行推荐的水分和N素处理对土壤Nmin残留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花椰菜试验外 ,传统N素处理与推荐的N素处理在蔬菜产量上没有显著差异 ,但传统的N素处理皆可导致深层土体中Nmin的大量累积。在 4季蔬菜轮作后 ,传统灌溉措施条件下的N素处理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土体的N素淋失 ,所影响的土层深度已经达到了 15 0~ 180cm土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措施 露地菜田 土壤无机残留 供应 蔬菜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对玉米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残留无机氮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杨俊刚 倪小会 +3 位作者 徐凯 许俊香 曹兵 刘宝存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4-930,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习惯施肥与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料对夏玉米生长、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料没有抑制玉米的出苗和幼苗生长;减氮1/3的控释肥处理(N 120kg/hm2)与习惯施肥处理(N18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习惯施肥与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料对夏玉米生长、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料没有抑制玉米的出苗和幼苗生长;减氮1/3的控释肥处理(N 120kg/hm2)与习惯施肥处理(N180 kg/hm2)的玉米产量没有差异。在0—30 cm土层,与对照和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接触施用控释肥增加了距茎基部0—10 cm区域内玉米根长密度的分布,占总根长的59%~64%;玉米收获后,减量控释肥处理土壤剖面各个土层Nmin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增加,习惯施肥和全量控释肥处理(N 180 kg/hm2)在60—90、90—120 cm土层的Nmin累积显著高于对照。综合考虑玉米生长、产量以及根系分布和氮素淋失风险,本试验条件下,接触施用控释肥N120 kg/hm2是夏玉米季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肥 夏玉米 接触施肥 土壤无机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夏季填闲作物种植对设施菜地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淋洗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芝义 郭瑞英 李凤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16-2523,共8页
通过模拟土柱试验方法,研究了设施蔬菜中4种夏季填闲作物种植对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淋洗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填闲作物根系参数与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淋洗的相关性,以期揭示填闲作物减少无机氮淋洗的作用机理,并获得设施蔬菜生产体系适宜种植的... 通过模拟土柱试验方法,研究了设施蔬菜中4种夏季填闲作物种植对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淋洗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填闲作物根系参数与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淋洗的相关性,以期揭示填闲作物减少无机氮淋洗的作用机理,并获得设施蔬菜生产体系适宜种植的填闲作物种类及其筛选指标。结果表明,糯玉米和燕麦的地上生物量、根干重、根长密度显著高于豌豆和苋菜,糯玉米、燕麦和豌豆的氮素吸收量高于苋菜。收获时,各填闲作物的种植比土地休闲可以显著的降低土壤(0-60 cm)的无机氮含量;其中燕麦和苋菜对土壤无机氮降低最多,其次为豌豆,再次为糯玉米。四种填闲作物的种植均显著降低了设施菜地的无机氮淋洗量。与休闲处理相比,糯玉米、燕麦、豌豆和苋菜的种植将体系的氮素淋洗量分别降低了100%、96%、82%和58%。相关分析表明,比根长的增加有利于植株地上部氮素吸收量的积累。各土层填闲作物根系参数与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淋洗相关性分析没有明显规律,表明了氮素淋洗可能受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协同作用的影响,静态的根系参数测定较难反映根系生长与氮素淋洗的关系。总结认为,设施蔬菜生产体系中糯玉米和燕麦比豌豆和苋菜更适合作为夏季填闲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填闲作物 根系 土壤无机残留 无机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残留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利玲 陈瑞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0期272-273,共2页
综合分析了影响土壤氮残留的因素,指出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减少土壤氮残留及对环境不良影响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土壤残留 影响因素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无机氮残留的施氮影响及调控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春 王少先 +6 位作者 孙火喜 周开洪 范芳 陈萍 付红 胡启锋 阿布都艾尼.阿布都西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4期9978-9980,共3页
土壤无机氮残留与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土壤氮素有效性、氮肥减量施用等紧密关联,日益成为生态、环境、土壤和植物营养等学科十分关注的热点之一。氮肥(化肥和有机肥)是耕作土壤无机氮残留的主要来源,并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合理施肥等,可以... 土壤无机氮残留与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土壤氮素有效性、氮肥减量施用等紧密关联,日益成为生态、环境、土壤和植物营养等学科十分关注的热点之一。氮肥(化肥和有机肥)是耕作土壤无机氮残留的主要来源,并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合理施肥等,可以调控土壤中残留无机氮含量。今后,可在最佳经济施氮量的确定和植物性硝化抑制剂等方面作更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残留无机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施用比例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晶 郑利芳 +1 位作者 王颖 党廷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7-134,共8页
【目的】探讨控释尿素施用比例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研究区氮肥的科学施用及减少环境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2019年在黄土高原南部旱地春玉米上开展了3年的原位试验,试验中总氮施用量为200 kg/hm 2,按照氮... 【目的】探讨控释尿素施用比例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研究区氮肥的科学施用及减少环境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2019年在黄土高原南部旱地春玉米上开展了3年的原位试验,试验中总氮施用量为200 kg/hm 2,按照氮肥中控释尿素的施用比例,设置不施氮对照(CK)、控释尿素0%+普通尿素100%(NC0)、控释尿素35%+普通尿素65%(NC35)、控释尿素50%+普通尿素50%(NC50)、控释尿素65%+普通尿素35%(NC65)5个处理,研究控释尿素施用比例对玉米产量、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以及硝化潜势、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春玉米产量。施用不同比例控释尿素可对春玉米产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当控释尿素施用比例为50%(NC50)时,春玉米产量与NC0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当控释尿素施用比例为35%(NC35)和65%(NC65)时,春玉米产量较NC0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5.76%和14.39%。5个处理中,NC50处理0~20和20~40 cm土层的SMBC和SMBN含量均最高,与NC0处理相比其SMBC和SMB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4.7%,23.5%和11.9%,41.6%。与CK相比,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硝化潜势(P<0.05)。与NC0处理相比,施用控释尿素处理0~20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硝化潜势分别下降了6.8%~22.3%和17.5%~41.3%,且2个土层均以NC50处理土壤硝化潜势的降低幅度最大,其与NC35和NC65处理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与NC0处理相比,NC65、NC50和NC35处理0~300 cm土层中硝态氮残留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7.89%,27.16%和34.96%。【结论】施用控释尿素可以减缓土壤硝化潜势,减少0~300 cm土层中硝态氮残留量,降低土壤中硝态氮淋溶累积风险,是调控土壤氮素淋溶的有效措施,在黄土高原南部春玉米连作区适宜推广的控释尿素配施比例为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减量施 控释尿素 土壤硝态残留 微生物量碳 硝化潜势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AN添加氮肥抑制剂对生菜产量、品质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俊刚 李艳梅 +3 位作者 孙焱鑫 廖上强 邹国元 顾红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4,共8页
设施蔬菜生产中过量施氮的现象十分普遍,其高强度的水肥投入和不断扩大的种植面积,对环境的影响和面源污染的贡献越来越大。施用新型肥料是当前实现减肥增效的一个重要技术途径。尿素硝酸铵溶液(UAN)是近年来我国开始施用的一种新型液... 设施蔬菜生产中过量施氮的现象十分普遍,其高强度的水肥投入和不断扩大的种植面积,对环境的影响和面源污染的贡献越来越大。施用新型肥料是当前实现减肥增效的一个重要技术途径。尿素硝酸铵溶液(UAN)是近年来我国开始施用的一种新型液体氮肥,其在设施蔬菜中的高效应用与技术方法尚不明确。将UAN与脲酶抑制剂(NBPT)和硝化抑制剂(DCD)组成的双效抑制剂配施,设置田间试验,不同施氮组合分别为:不施氮CK、UAN、UAN+5 kg/t双效抑制剂(ND5)、UAN+8 kg/t双效抑制剂(ND8)、UAN+10 kg/t双效抑制剂(ND10)。采用滴灌施肥,全生育期共施肥2次,总氮量144 kg/hm^2,滴灌4次,总灌水量140 mm。结果表明,在UAN中添加氮肥抑制剂对生菜产量、品质和环境均有显著影响,生菜产量比UAN处理增加10%~21%,其中ND8处理产量最高,添加双效抑制剂的处理其叶片硝酸盐含量有降低趋势,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也出现下降,有利于减少硝态氮的淋洗损失,减轻环境负荷。施肥增加了氮素表观损失,与UAN处理相比,添加中高量抑制剂有降低表观损失的趋势。随抑制剂添加量增加,经济收入先增加后降低,施用高量抑制剂产投比下降,经济效益变差。本试验中,液体氮肥UAN添加中等用量(8 kg/t)的双效抑制剂为兼顾生菜产量、品质与环境经济效益的适宜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效肥抑制剂 土壤残留 素表观损失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和秸秆还田对旱地土壤微生物和硝化潜势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晶 郑利芳 +1 位作者 王颖 党廷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9-315,共7页
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减氮和秸秆还田对黄土高原南部旱地春玉米产量、硝态氮残留量及微生物学特性等指标的影响。研究共设置不施肥(CK)、传统施氮(N250)、传统施氮配合秸秆还田(N250+S)、减氮20%(N200)、减氮20%配合秸秆还田(N200+S)5... 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减氮和秸秆还田对黄土高原南部旱地春玉米产量、硝态氮残留量及微生物学特性等指标的影响。研究共设置不施肥(CK)、传统施氮(N250)、传统施氮配合秸秆还田(N250+S)、减氮20%(N200)、减氮20%配合秸秆还田(N200+S)5个处理。结果表明:(1)连续3年减氮20%和秸秆还田可以提高玉米产量,阻控土壤硝态氮淋溶,N200较N250处理玉米增产5.9%,N200+S较N200处理玉米增产7.4%,N250+S较N250处理玉米增产9.1%;0-300 cm土层,N200较N250处理硝态氮残留量减少51.3%,N200+S较N200处理硝态氮残留量减少18.0%,N250+S较N250处理硝态氮残留量减少41.2%。(2)减氮和秸秆还田是调控土壤硝化潜势的有效措施,N200较N250处理硝化潜势降低8.8%,N250+S较N250处理硝化潜势降低14.2%,N200+S较N200处理硝化潜势降低20.4%。(3)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含量,N250+S较N250处理SMBC、SMBN分别显著增加17.5%和24.0%,N200+S较N200处理SMBC、SMBN分别显著增加18.4%和31.3%。(4)施氮和秸秆还田对氨氧化古菌(AOA)影响较小,但增加了氨氧化细菌(AOB)数量。(5)氨氧化细菌(AOB)丰度与硝态氮、铵态氮、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和硝化潜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氨氧化古菌(AOA)丰度和影响因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黄土旱塬春玉米种植区氮肥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 秸秆还田 土壤微生物 硝化潜势 土壤硝态残留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覆膜对黄土旱塬小麦产量及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丽伟 李廷亮 +6 位作者 谢英荷 张奇茹 刘凯 曹静 邵靖琳 王嘉豪 吕卓呈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通过连续2 a(2016—2018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处理(农户模式、减氮测控施肥、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户模式相比,在减少氮素40%左右... 通过连续2 a(2016—2018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处理(农户模式、减氮测控施肥、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户模式相比,在减少氮素40%左右、适当增加磷钾肥投入的情况下,减氮测控施肥处理小麦产量与经济效益并无明显降低,而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处理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减氮测控施肥和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处理均可有效降低0~200 cm土壤中硝态氮残留,且0~40 cm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明显提高,其中,减氮测控施肥基础上进行垄膜沟播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黄土旱塬麦田科学合理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小麦产量 土壤硝态残留 土壤有效磷 土壤速效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配合氮肥减施对辣椒–大豆间作体系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众 刘圆圆 +4 位作者 夏懿 张仕颖 王豹 岳献荣 夏运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目的】叶菜及经济效益较高的茄果类如辣椒、番茄等占云南省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62.19%,蔬菜连作以及氮肥的大量施用制约了设施蔬菜高产优质,降低了土壤质量。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氮水平对作物生长、土壤氮残留及生物相关特性... 【目的】叶菜及经济效益较高的茄果类如辣椒、番茄等占云南省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62.19%,蔬菜连作以及氮肥的大量施用制约了设施蔬菜高产优质,降低了土壤质量。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氮水平对作物生长、土壤氮残留及生物相关特性的影响,为提高设施蔬菜产量,减少氮肥施用量,降低土壤氮残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和辣椒间作为种植模式进行盆栽试验。设计了接种AMF、氮肥用量、种植模式三因素试验。在大豆、辣椒单作、大豆辣椒间作3个种植模式下,分别设3个施氮(N)水平:0、100、200 mg/kg土(N0、N1、N2);每个氮水平下,再设土壤不接种、接种AMF菌剂处理(NM、AMF),共组成18个处理。在蔬菜收获期,取样测定蔬菜生物量、根系长度、AMF侵染率,测定根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氮代谢酶活性以及菌丝密度。【结果】接种AMF、施氮量、种植模式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对辣椒和大豆根系AMF侵染率、植株生物量和根长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P<0.01)。N1处理显著增加了辣椒、大豆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且在间作条件下的增幅最高;N1处理下,接种AMF和间作均显著增加了辣椒、大豆植株生物量和氮吸收量,抑制了根系的伸长。N2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接种AMF显著降低了辣椒、大豆植株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间作则显著降低了辣椒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大豆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接种AMF、间作均明显增加了植物根际土壤中蛋白酶、脲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1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菌丝密度,间作条件下接种AMF显著增加了辣椒根际土壤菌丝密度。【结论】配合间作和接种AMF措施,氮肥减施可提高蔬菜根际菌根侵染率,增加土壤中菌丝密度,提高氮代谢酶活性,从而促进蔬菜生长和氮素吸收,减少土壤氮残留,因此,蔬菜间作种植下,接种AMF配合氮肥减施有望成为改善设施土壤肥力,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促进蔬菜健康生长,减少土壤氮素残留的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设施土壤 丛枝菌根真菌 辣椒大豆间作 肥减施 土壤循环相关酶活性 菌丝密度 土壤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量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俊 王小昌 +3 位作者 崔晓路 李澳旗 赵璐 胡田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2,168,共11页
为探究水分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综合影响,通过设置40 mm(W1)和60 mm(W2)两个灌水水平下不施氮肥(N0)、施用氮肥(U)、氮肥+硝化抑制剂(U+DCD)、氮肥+脲酶抑制剂(U+NBPT)、氮肥+双效抑制剂(U+N+D)5种氮肥施用措施,开展... 为探究水分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综合影响,通过设置40 mm(W1)和60 mm(W2)两个灌水水平下不施氮肥(N0)、施用氮肥(U)、氮肥+硝化抑制剂(U+DCD)、氮肥+脲酶抑制剂(U+NBPT)、氮肥+双效抑制剂(U+N+D)5种氮肥施用措施,开展夏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施用氮肥处理,氮肥配施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为5.92%~13.82%、5.85%~18.07%、11.12%~24.30%、12.35%~41.83%和5.93%~13.80%,其中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效果较优;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和双效抑制剂可以降低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成熟期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前者效果最优。相比于W1,W2水平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处理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54%、15.51%、19.40%、20.31%和27.36%;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处理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硝态氮残留量分别降低11.33%和48.46%。综合考虑夏玉米施肥灌水方案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水肥利用效率和玉米植株生长,构建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得到最优处理为灌水量60 mm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量 肥增效剂 土壤氨挥发 土壤硝态残留 夏玉米产量 水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施肥下氮肥类型对苹果树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建喜 赵璐 +3 位作者 叶蕊蕊 李瑞 刘杰 胡田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黄土高原是我国苹果重要产区,灌溉和施肥管理不当会导致苹果产量不稳、品质下降、土壤质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于2020-2022年以矮化密植苹果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尿素(U)、尿素硝铵液肥(UAN)、尿素+硝酸铵钙(UCAN)三种不同类型氮肥... 黄土高原是我国苹果重要产区,灌溉和施肥管理不当会导致苹果产量不稳、品质下降、土壤质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于2020-2022年以矮化密植苹果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尿素(U)、尿素硝铵液肥(UAN)、尿素+硝酸铵钙(UCAN)三种不同类型氮肥开展滴灌施肥试验,探究不同氮肥类型对苹果生长、产量、品质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方式下UCAN和U处理苹果新梢生长量、叶面积指数整体大于UAN处理;相较于U处理,2021和2022年UCAN处理的苹果产量分别提高12.64%和37.92%,2022年UAN处理的苹果产量提高22.44%;与U处理相比,UCAN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苹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硝酸盐含量,降低果肉硬度和糖酸比,而UAN处理能够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降低VC含量和果肉硬度,氮肥类型对单果重和果形指数无显著影响;除2021年0~80 cm土层土壤,氮肥类型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产量、品质和环境效益的TOPSIS综合评价结果,UCAN处理综合效益最优、其次为UAN和U处理,该结果可为苹果园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肥类型 产量品质 土壤硝态残留 TOPSIS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棕壤长期不同施肥处理轮作大豆氮素吸收和土壤硝态氮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沥阳 华伟 +3 位作者 张诗雨 彭启超 戴健 韩晓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8,共9页
【目的】在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基于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东北地区大豆生物量、产量、各部位吸氮量及收获期土壤0―100 cm硝态氮累积的影响,为该地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棕壤肥料长期... 【目的】在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基于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东北地区大豆生物量、产量、各部位吸氮量及收获期土壤0―100 cm硝态氮累积的影响,为该地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棕壤肥料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始于1979年,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肥配施(NPK)、低量厩肥(M1)及其与化肥配施(M1N和M1NPK)、高量厩肥(M2)及其与化肥配施(M2N和M2NPK)9个处理。厩肥为猪厩肥,1992年后大豆季不施猪厩肥,仅在玉米季相关处理中施用。39年后,调查分析了大豆生物量、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大豆收获期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结果】高量、低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大豆生物量、产量、总吸氮量及各部位吸氮量均显著高于单施氮肥和不施肥处理,其中,M1NPK处理大豆生物量、产量和总吸氮量最高,分别为9107、2979和314.2 k g/h m^2,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6.1%~133.6%、23.9%~232.5%和11.7%~359.4%。施肥提高了大豆氮收获指数,但氮素生理效率降低。NPK和M1NPK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最高,均为63.5%,而氮素生理效率较CK分别降低了30.6%和28.1%。大豆收获期各处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播前相比,大豆收获期单施氮肥处理的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显著增加,NPK处理变化不显著,M1、M1N和M1NPK处理显著降低。低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收获期0―100 cm土壤硝态氮积累量远低于高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较播前平均降低了79.2%。所有处理中,土壤硝态氮积累量以M1NPK处理最低,比其他处理平均降低了58.2%。【结论】在东北棕壤地区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玉米季低量厩肥(13.5 t/hm^2)与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时,大豆季仅施氮磷钾化肥既可提高大豆生物量、产量,促进氮素吸收,同时还可降低大豆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降低环境风险,是该轮作体系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玉米 大豆 轮作 施肥措施 素吸收 土壤硝态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制中氮肥效应模型的选择──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 被引量:102
17
作者 陈新平 周金池 +3 位作者 王兴仁 张福锁 宝德俊 贾晓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6-354,共9页
从经济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对描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中作物产量对氮肥反应的四个施肥模型(二次型,平方根,二次型+平台,线性+平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拟合程度都较高,且拟合程度和计算的最佳产量均无显著差异... 从经济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对描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中作物产量对氮肥反应的四个施肥模型(二次型,平方根,二次型+平台,线性+平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拟合程度都较高,且拟合程度和计算的最佳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线性+平台和二次型+平台模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大大低于二次型模型,因而经济效益较高.研究还表明,与二次型模型相比,采用线性+平台和二次型+平台模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有利于维持土壤无机氮的基本平衡(而不是显著上升!),提高氮肥利用率,并使小麦、玉米茎秆含氮量降低,表现出较佳的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型 土壤残留无机 肥利用率 禾谷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条施对春玉米产量、吸氮量与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赵营 刘晓彤 +2 位作者 罗健航 赵天成 张学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39,共6页
为实现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目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以晋单73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CON,N 360kg/hm^2,基肥N∶追肥N=60%∶40%)、普通复合... 为实现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目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以晋单73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CON,N 360kg/hm^2,基肥N∶追肥N=60%∶40%)、普通复合肥(CF,15-15-15,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缓释肥(SRF,22-8-6,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控释掺混肥(BB,17-20-8,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5个施肥处理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处理相比,SRF和BB处理下子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9.2%和20.0%,收获指数显著增加了0.04和0.07。相对于CON和CF处理,SRF和BB处理能显著促进春玉米子粒和地上部对氮素吸收累积。缓/控释肥条施明显降低0~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而CON处理下硝态氮可淋洗到60~100 cm深层土壤。氮肥为主要氮素输入来源(N 240~360kg/hm^2),其次为试验前0~100 cm土体N_(min)残留(N 200.0 kg/hm^2);玉米地上部吸氮量为氮素主要输出项(N 172.4~292.7 kg/hm^2)。相对于CON处理,SRF、BB处理土壤N_(min)残留量、氮素表观损失分别显著降低了62.8%和56.2%、23.9%和42.0%。与SRF、BB处理相比,同等施氮量下,CF处理造成氮素表观损失高达150.0kg/hm^2,氮素表观盈余率为70.8%。不同施肥处理下春玉米当季氮肥表观利用率为16.6%~50.1%,SRF、BB较CON处理提高了2.7~3.0倍,且其氮素表观盈余率分别降低到54.5%和49.8%。因此,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均可实现一次性条施,同时显著提高春玉米子粒产量,促进作物氮素吸收利用,降低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损失,节约氮肥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条施 春玉米 产量 土壤无机残留 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尾矿的氨氮淋洗去除 被引量:11
19
作者 秦磊 胡世丽 +3 位作者 宋晨曦 王观石 卢加程 尹升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5-1404,共10页
针对离子型稀土尾矿中的氨氮残留污染问题,研究淋洗除铵对尾矿的影响,比较氯化钙、氯化镁和钙镁混合液分别在0.01、0.015和0.02 mol/L下的除铵效率,然后利用塔板理论分析除铵效率,优选除铵方案。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条件下,3种淋洗剂淋... 针对离子型稀土尾矿中的氨氮残留污染问题,研究淋洗除铵对尾矿的影响,比较氯化钙、氯化镁和钙镁混合液分别在0.01、0.015和0.02 mol/L下的除铵效率,然后利用塔板理论分析除铵效率,优选除铵方案。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条件下,3种淋洗剂淋洗尾矿的除铵效率分别为62.49%~73.95%、58.64%~65.9%和53.22%~58.92%,除铵效率与淋洗剂中阳离子交换能力和浓度均呈正相关。基于塔板理论计算,3种淋洗剂下的理论塔板高度分别为10.00~11.10 mm、18.15~20.81 mm和12.72~18.77 mm,单块塔板的除铵效率分别为1.35%~1.23%、1.05%~0.88%、和1.10%~0.95%。理论塔板高度越小,单块塔板的平均除铵效率越高,尾矿整体氨氮去除效果就越好。考虑对矿山环境保护的要求,选用0.015 mol/L的氯化钙作为淋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土壤残留 淋洗剂 原位淋洗 塔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供应对温室滴灌施肥番茄生长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燕 张富仓 +1 位作者 强生才 李志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109,共7页
利用温室小区试验,以番茄"惠玉0806"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水肥供应对温室滴灌施肥番茄的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高水I1(100%ET0)、中水I2(75%ET0)和低水I3(50%ET0);以及3个施肥水平:高肥F1(N 480 kg... 利用温室小区试验,以番茄"惠玉0806"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水肥供应对温室滴灌施肥番茄的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高水I1(100%ET0)、中水I2(75%ET0)和低水I3(50%ET0);以及3个施肥水平:高肥F1(N 480 kg·hm^(-2)、P_2O_5240 kg·hm^(-2)、K_2O 300 kg·hm^(-2)),中肥F2(N 360 kg·hm^(-2)、P_2O_5180 kg·hm^(-2)、K_2O 225 kg·hm^(-2))和低肥F3(N 240 kg·hm^(-2)、P_2O_5120 kg·hm^(-2)、K_2O 150 kg·hm^(-2)),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当水肥供应模式为I2F2时,茎粗增长量、产量、干物质累积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最高,其值依次为10.3 mm、102 042.3 kg·hm^(-2)、37 192.3 kg·hm^(-2)、352.8 kg·mm-1·hm^(-2)和372.6 kg·mm-1,并进一步提高了其氮肥偏生产力(133.4 kg·kg^(-1)),同时使得其成熟期0~50 cm土层残留硝态氮含量较低(105.3 mg·kg^(-1))。灌水量低的处理(I3)产量降低的同时,增加了土层残留硝态氮含量;充分灌水(I1)处理较之于I2处理主要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而土壤残留硝态氮累积量无差异。从总体变化趋势看,中水中肥(I2F2)模式在高产高效的同时,可降低土壤残留硝态氮含量,可认为是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水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产量 滴灌 施肥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残留硝态 肥料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