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盐碱地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规律研究 |
王长军
李凤霞
吴霞
|
《现代农业科技》
|
2025 |
0 |
|
|
2
|
典型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影响因素 |
杨泽宇
肖石红
马姣娇
高常军
魏龙
李佳鸿
何东进
|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3
|
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对林龄的响应及驱动因素 |
胡建文
刘常富
勾蒙蒙
雷蕾
陈会玲
张佳佳
朱粟锋
斛如媛
肖文发
|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4
|
湖南典型茶园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时空特征 |
刘卿
龚雨顺
王伟
方贤滔
吴金水
沈健林
|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耕层构造后东北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积累及其稳定性特征 |
邹逸淼
于湘萍
苗玉聪
蔡倩
杜桂娟
赵凤艳
张诗雨
李双异
白伟
|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温带过渡区典型天然林林型土壤有机碳物理组分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胡璟
吕世琪
胡宗达
马志波
殷建章
符利勇
肖玖金
闫佳源
李冰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近自然化改造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化学组分的影响 |
闵惠琳
明安刚
舒韦维
李华
杨坤
张继辉
陶怡
李忠国
曾冀
邓小冉
黄定武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圈围对海岸带湿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组分的影响 |
刘君恬
邹维娜
袁琳
王栋
王崚力
褚向乾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冰雪灾害对山西太岳山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短期影响 |
吴晓龙
王勇强
彭博
李秋梅
齐学诚
刘颖
周志勇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滇中亚高山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组分对N沉降的响应 |
李晓东
苏连波
王克勤
宋娅丽
尚旭冉
胡淳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生态营林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
杨婷
周晓果
温远光
邓少虹
陈静文
陈金磊
许峻模
吴衍霖
陈秋海
孙冬婧
黄勇杰
喻素芳
|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黄土高原典型豆科草地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特征 |
李婷婷
姜文婷
田野
陈国梁
孟永斌
王秀康
孙志明
|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南京老山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
鲁惠明
李仁英
刘雨霏
李绍通
杜鸿萱
王孙雨
|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不同冬种模式对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
吴玉红
罗梦琦
王吕
陈浩
秦宇航
高媛
田霄鸿
李培江
李硕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外源碳输入对苔原土壤有机碳矿化和组分的影响 |
张思琪
王彩玲
许嘉巍
靳英华
徐晓云
彭博妍
李宇
杨雪婷
雷虹
侯汝栋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喀斯特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稳定性特征研究 |
蒋倩
武燕
王娑娑
韦忠涛
|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5 |
0 |
|
|
17
|
陕北红柳林煤矿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组成特征 |
许世奇
寇威
时若萱
邢睿
李泽宇
张育林
王旭东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水稻秸秆碳组分对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的影响机理 |
乔云发
王校益
唐煜杰
苗淑杰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9
|
高浓度CO_(2)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
汪若瑶
李媛媛
夏彬
高子惠
赵允格
许明祥
|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辽河口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罗庆
何清
吴慧秋
寇力月
方旭
张鑫雨
李缘
柴育廷
张瑞生
代文举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