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市苏家屯区农田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姜勇 张玉革 +5 位作者 李纪柏 张君 徐玉佩 李艳辉 杨伟奇 石玉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对沈阳市苏家屯区露地和保护地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现状进行了调查 ,对露地土壤有效磷、钾在20年间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露地土壤有效氮肥力水平较高 ,全区平均含量为98.96mg·kg-1 ;20年间 ,土壤有效磷含量递增 ,平... 对沈阳市苏家屯区露地和保护地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现状进行了调查 ,对露地土壤有效磷、钾在20年间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露地土壤有效氮肥力水平较高 ,全区平均含量为98.96mg·kg-1 ;20年间 ,土壤有效磷含量递增 ,平均含量从1980年的4.96mg·kg-1 上升到2000年的11.61mg·kg-1;土壤有效钾呈递减趋势 ,平均含量从1980年的128.08mg·kg-1下降到2000年的79.90mg·kg-1,平均每年降低1.90%。保护地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随使用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 农田 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变化 土壤肥力 有效 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麦区土壤有效磷阈值及小麦产量、籽粒氮磷钾含量对监控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悦 田怡 +10 位作者 于杰 王浩琳 李永华 李超 党海燕 牟文燕 黄宁 邱炜红 石美 王朝辉 何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75-1691,共17页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肥后小麦籽粒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变化,为保证减施磷肥后小麦的丰产、优质、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9个地点进行了田间试验。所有试验均设农...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肥后小麦籽粒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变化,为保证减施磷肥后小麦的丰产、优质、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9个地点进行了田间试验。所有试验均设农户施肥(FF)、监控施肥(RF)和监控无磷(RF-P)3个处理,监控施肥的磷(P_(2)O_(5))肥用量较农户施肥平均减少60 kg/hm^(2),相当于减少了46%。在小麦成熟期调查了土壤不同磷素水平下,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籽粒氮磷钾含量,并计算了磷素养分吸收利用率;在小麦收获期,采样测定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结果】当土壤有效磷<15 mg/kg时,小麦产量最低,为5155 kg/hm^(2);当土壤有效磷在25~30 mg/kg时,产量达到最高,为7217 kg/hm^(2);有效磷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反而因穗数、千粒重低导致产量降低。土壤有效磷<15、15~20、20~25、25~30和>30 mg/kg时,监控施肥处理小麦产量与农户施肥处理相比差异虽然未达显著水平,但小麦的磷肥吸收效率与磷肥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1.03和104.7 kg/kg,分别较农户处理显著提高了119.6%和112.2%,籽粒氮磷钾含量与农户施肥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当土壤有效磷<15 mg/kg,或速效钾达171和200 mg/kg、有效磷为15~20和>30 mg/kg时,不施磷肥小麦显著减产;但土壤速效钾为147和158 mg/kg、有效磷在20~25和25~30 mg/kg时,不施磷肥不减产。土壤有效磷含量越高,小麦籽粒平均氮含量越低、磷含量越高,籽粒平均钾含量在有效磷为20~25 mg/kg时达到最高。【结论】在北方麦区,过高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有降低小麦氮素营养的风险,适当降低磷肥用量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可大幅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土壤有效磷维持在20~30 mg/kg时,减施或不施磷肥依然可以实现小麦高产,但若速效钾>170 mg/kg时不施磷肥小麦有减产风险。因此,应基于对小麦目标产量、籽粒养分含量和土壤有效磷钾的监控,确定合理的磷肥用量,实现北方麦区化肥减施,小麦稳产提质增效和绿色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磷阈值 小麦 产量 籽粒氮磷钾含量 监控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山县基本农田土壤有效氮 磷 钾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建慧 丁莉华 +1 位作者 薜国飞 丁晓东 《现代农村科技》 2010年第19期52-53,共2页
随着粮食作物复种指数和产量的提高,农田氮、磷、钾施肥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基础上,对平山县28年间基本农田土壤有效氮、磷、钾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以期为合理施肥和土壤肥力调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土壤有效 基本农田 含量 平山县 变化分析 土壤肥力调控 粮食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朱静 黄标 +3 位作者 孙维侠 丁峰 邹忠 苏建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共12页
对江苏省如皋市1982年和2002年两个年代土壤Cu、Fe、Mn、Zn等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由于受土壤质地的影响,Cu、Mn、Zn等元素有效态含量以南部的长青沙系(黏质潮湿雏形土)和东部的白蒲系(壤质水耕人为土)含量较高,而含... 对江苏省如皋市1982年和2002年两个年代土壤Cu、Fe、Mn、Zn等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由于受土壤质地的影响,Cu、Mn、Zn等元素有效态含量以南部的长青沙系(黏质潮湿雏形土)和东部的白蒲系(壤质水耕人为土)含量较高,而含量较低的地方大多集中在如皋市中西部地区的桃园系(壤砂质潮湿雏形土)和磨头系(砂质潮湿雏形土)等土壤,但由于中西部地区土壤受渍水还原的影响,导致有效Fe在20年来有很明显的提高,甚至超过了东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在时间上,近20年来,4种微量元素总体呈增长趋势,大部分地区增长明显,但位于如皋市东部的白蒲系土壤有效Fe、有效Mn和有效Zn和南部的长青沙系土壤有效Fe增长不明显.影响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土壤性质的改变,如有机质含量的增长,土壤氧化还原环境的改变,pH的降低等,而近20年来土地利用和管理措施的变化改变了土壤性质,是影响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外在原因.因此,根据土壤性质采取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微量元素管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Mn、Zn有效含量 土壤 时空变化 如皋市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水稻土pH及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变化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60
5
作者 成杰民 潘根兴 郑金伟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1-144,共4页
通过调查研究及现场采样分析,探讨了太湖地区水稻土 pH和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经济快速发展影响下,太湖地区水稻土近十几年间发生了土壤 pH降低、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升高的明显变化,指出近十几年... 通过调查研究及现场采样分析,探讨了太湖地区水稻土 pH和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经济快速发展影响下,太湖地区水稻土近十几年间发生了土壤 pH降低、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升高的明显变化,指出近十几年间该地区化肥投入水平和结构的变化,酸雨强度和频率逐年增加,是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壤地球化学性质的不同是导致变化幅度差异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重金属 PH值 太湖地区 有效含量变化 土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变化情况分析
6
作者 张辉 孙志军 +1 位作者 张广辉 胡浩玲 《现代农村科技》 2011年第16期41-41,共1页
2008年石家庄市耕层土壤养分调查表明,全区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有所提高,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磷肥的大量施用及秸秆还田大面积推广是有效磷上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耕层土壤 有效 含量 变化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轮作制下土壤磷组分的变化与有效磷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谭本忠 李学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13-18,共6页
从水旱轮作田间试验结合室内淹水一落干模拟试验,研究土壤有机磷和无机磷的组分变化,及其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田改旱地后,土壤有效磷的有机磷组分增加,无机磷组分减少;旱地改水田后,土壤有效磷的有机磷组分减少,无机磷... 从水旱轮作田间试验结合室内淹水一落干模拟试验,研究土壤有机磷和无机磷的组分变化,及其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田改旱地后,土壤有效磷的有机磷组分增加,无机磷组分减少;旱地改水田后,土壤有效磷的有机磷组分减少,无机磷组分增加。水旱轮作制中土壤有效磷的变化是有机磷与无机磷组分变化的结果。在淹水一落干过程中,有效磷含量的变化既有无机磷组分变化的贡献,也有有机磷组分变化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 水旱轮作 无机磷 组分变化 田间试验 淹水 石灰性土壤 模拟试验 组分含量 磷素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湖市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现状及变化规律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强 钱忠龙 +4 位作者 李建群 邵慧 戚红炳 韩晓晶 戴正秀 《上海农业科技》 2009年第1期20-21,共2页
平湖市地处杭州湾北岸,境内地势平坦,常年降雨量1252.4mm,有效积温4983.9℃,无霜期224d。全市陆地面积537km^2,现有耕地面积46.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2.74万亩,旱地面积3.79万亩,基本农田面积45.03万亩。2007年全市农作物... 平湖市地处杭州湾北岸,境内地势平坦,常年降雨量1252.4mm,有效积温4983.9℃,无霜期224d。全市陆地面积537km^2,现有耕地面积46.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2.74万亩,旱地面积3.79万亩,基本农田面积45.03万亩。2007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82.95万亩,复种指数1.78,主要作物种类有水稻、油菜、大小麦、蔬菜、西瓜等。平湖市土壤类型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平湖市 变化规律 养分含量 陆地面积 杭州湾北岸 年降雨量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土壤肥力因子演变的变化程度分析——以榆中县1987-2006年的变化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凡 沈玉梅 +3 位作者 何秀云 牛建彪 李胜克 张继祖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5-58,62,共5页
对甘肃省榆中县20个乡镇的6个土壤肥力因子1987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和2006年土样检测结果进行了成对数据假设测验,以判定这6项指标的变化程度,并简要分析了土壤养分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6个指标中,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 对甘肃省榆中县20个乡镇的6个土壤肥力因子1987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和2006年土样检测结果进行了成对数据假设测验,以判定这6项指标的变化程度,并简要分析了土壤养分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6个指标中,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2006年与1987年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机质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经过近20 a的耕作,土壤全氮含量增加0.22 g/kg(P<0.01),碱解氮含量增加33.24 mg/kg(P<0.01),有效磷含量增加19.01 mg/kg(P<0.01),pH值下降0.32(P<0.05),速效钾含量下降50.73 mg/kg(P<0.01),有机质含量下降0.58 g/kg(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肥力因子 演变 程度分析 含量增加 有机质含量 速效钾含量 显著水平 有效 土壤养分变化 检测结果 碱解氮 指标 土壤全氮 土壤普查 含量差异 成对数据 榆中县 甘肃省 乡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条件下葡萄土壤养分变化监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娄春荣 刘慧颖 +2 位作者 董环 华利民 隋世江 《北方果树》 2007年第6期37-39,共3页
  北宁市葡萄产业发展早,种植面积大,现有葡萄1.13万hm2,年产14万t.国家科技部非常重视这一资源优势,拨专款进行研究,在大量工作基础上,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1,2].为了探明问题来源,我们选择4个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土壤养分监测.由于当...   北宁市葡萄产业发展早,种植面积大,现有葡萄1.13万hm2,年产14万t.国家科技部非常重视这一资源优势,拨专款进行研究,在大量工作基础上,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1,2].为了探明问题来源,我们选择4个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土壤养分监测.由于当地是篱架栽培形式,2005年我们对畦内土壤、畦外土壤进行了监测.探讨不同施肥条件葡萄土壤养分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速效磷 含量变化 含量 有效 土壤养分变化 着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根系形态数量性状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付锦州 周苏玫 +5 位作者 韩亚倩 郭芳芳 滕政凯 杨键 杨习文 贺德先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637,共12页
为明确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其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于2020—2021年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品种,分别选用大穗品种周麦30和多穗品种周麦32,副处理为种植密度,设置1.2×10^(6)、2.4×10^(6)、3.6×10... 为明确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其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于2020—2021年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品种,分别选用大穗品种周麦30和多穗品种周麦32,副处理为种植密度,设置1.2×10^(6)、2.4×10^(6)、3.6×10^(6)苗·hm^(-2)3个密度。使用长方体铁盒(20 cm×5 cm×20 cm)在麦行上、行距1/4处、行距1/2处分别取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样品。分析冬前期、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不同位点小麦根系形态数量性状(根长密度、平均根直径、根体积、根总表面积)及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根总表面积、根长密度、根体积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0~20 cm土层平均根直径呈“W”形曲线变化趋势,20~40 cm土层平均根直径呈“V”形曲线变化趋势。小麦根系垂直分布状况表现为:0~20 cm土层中根总表面积、根长密度、根体积均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20~40 cm土层平均根直径高于0~20 cm土层。小麦根系水平分布状况表现为0~20 cm土层的小麦根总表面积、根体积、根长密度大小均为行上>行距1/4处>行距1/2处,平均根直径在行上最大;20~40 cm土层的小麦根总表面积、根长密度、根体积水平分布较为均匀,在行距1/4处略大。0~20 cm土层,中种植密度下周麦32的根总表面积、根长密度、根体积最大,低种植密度下周麦30的平均根直径最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根总表面积、根长密度、根体积在行距1/4处和行距1/2处的占比逐渐增加,其中周麦32表现更为明显。整个生育时期内,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根总表面积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平均根直径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在0~20 cm土层,根体积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在20~40 cm土层,根体积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上层(0~20 cm)麦田根系的水平分布表现为距麦行越远根系越少;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则表现为距麦行越远养分含量越高。周麦32种植密度为2.4×10^(6)苗·hm^(-2)时根量最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距麦行越远处的根量占比越大,周麦32表现尤为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协调土壤养分供应与小麦养分需求之间的时空差异,提高土壤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系形态数量性状 时空分布 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变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嘉县耕地养分变化分析及施肥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庆安 郭永祥 《河南农业》 2009年第10X期55-56,共2页
土壤养分是作物营养的主要来源,是作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土壤化学性状及肥沃的重要指标,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1982年获嘉县顺利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
关键词 养分变化 获嘉县 土壤养分 土壤普查 化学性状 作物营养 有效含量 养分状况 缓效钾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