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微食物网与森林土壤固碳的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闫文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共12页
森林土壤碳库在全球气候调控和碳平衡维持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碎屑食物网的起点,土壤微食物网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碳转化的关键驱动者,决定着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和储存等过程,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首先... 森林土壤碳库在全球气候调控和碳平衡维持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碎屑食物网的起点,土壤微食物网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碳转化的关键驱动者,决定着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和储存等过程,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首先,从土壤微食物网的结构组成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微食物网不同组分对森林土壤碳库的影响途径。其次,以土壤微食物网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支点,进一步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对土壤有机碳的传递过程,从营养级联层面探讨其对土壤碳储存的调控作用,从微食物网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变化探索其对森林土壤固碳能力的反馈机制。最后,针对目前土壤微食物网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在厘清多组分的微食物网结构特征,解构多元化的微食物网关系网络,以及探索切实有效的微食物网调控策略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在“双碳”战略目标建设背景下,本研究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食物网 能量流动 营养级联 复杂性和稳定性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食物网生物和土壤微生物对小星穗薹草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董琦 王一媚 +3 位作者 管平婷 宋传涛 吴东辉 王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784-9793,共10页
土壤微食物网生物是影响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驱动因素,其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大于广受关注的土壤微生物。通过土壤生物添加实验,对比分析了在土壤微食物网生物添加、土壤微生物添加和灭菌土壤三种处理条件下,湿生草本植物小星穗... 土壤微食物网生物是影响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驱动因素,其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大于广受关注的土壤微生物。通过土壤生物添加实验,对比分析了在土壤微食物网生物添加、土壤微生物添加和灭菌土壤三种处理条件下,湿生草本植物小星穗薹草的生物量、形态和生理性状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以探究土壤微食物网生物和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食物网生物对植物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土壤微食物网生物未改变植物的根系性状,而土壤微生物使植物的根系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不同土壤生物添加处理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证明了土壤微食物网生物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土壤微食物网生物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周转的重要性、推动植物与土壤生物相互作用过程和影响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可靠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 土壤线虫 土壤微食物网 薹草 根系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影响土壤磷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侯梅芳 寇枘 +5 位作者 岳政府 邹雨坤 王进闯 刘贝贝 张俏燕 李勤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42-2554,共13页
磷作为植物主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关乎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在耕地质量下降及土壤磷缺乏或有效性低等多重影响下,提高土壤磷有效性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采用2种及2种以上的作物进行轮作,对改良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恢复农田生态系... 磷作为植物主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关乎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在耕地质量下降及土壤磷缺乏或有效性低等多重影响下,提高土壤磷有效性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采用2种及2种以上的作物进行轮作,对改良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恢复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梳理总结不同作物轮作情况下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磷形态转化、土壤微食物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一方面从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磷形态转化之间相关关系入手,分析轮作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土壤微食物网的结构变化、基因调控等作用下的土壤磷形态转化与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角度,在分子水平上深入探讨不同作物轮作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发现不同作物轮作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食物网结构,从而影响土壤磷的形态转化,以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促进作物产量及品质的提升,说明不同作物轮作是改善土壤磷有效性的重要农业管理措施,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及不同作物轮作组合模式的探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作物品质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支撑,因此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磷形态 土壤微食物网 磷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苜蓿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代谢足迹对磷素的响应
4
作者 李亮亮 罗珠珠 +3 位作者 李玲玲 牛伊宁 何仁元 刘家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71-1482,共12页
【目的】线虫是指示土壤健康的典型生物之一,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供磷(P)水平下苜蓿根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代谢足迹,为黄土高原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甘肃定西2014年开始的苜蓿长期定位试验,在每3... 【目的】线虫是指示土壤健康的典型生物之一,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供磷(P)水平下苜蓿根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代谢足迹,为黄土高原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甘肃定西2014年开始的苜蓿长期定位试验,在每3年施用磷(P2O5)0、60、120、180 kg/hm^(2)的小区内采集苜蓿根系附近土样,采用浅盘法分离提取土壤线虫,鉴定土壤线虫类群,计算生态功能指数和代谢足迹,并明确了指示物种。【结果】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出土壤线虫4575条,隶属于19科27属,包括食细菌性线虫和植物寄生性线虫各9属,食真菌性线虫4属,捕食/杂食性线虫5属,以植物寄生性线虫占比最高(43.00%~57.33%),在各处理间占据优势地位,螺旋属为各处理共有优势属(20.67%~39.33%)。此外,CK处理优势属还有拟丽突属、艾普鲁斯属和丝尾垫刃属(10.33%、11.00%和10.00%);P60处理有拟丽突属(11.00%);P120处理有艾普鲁斯属(10.00%),P180处理有中杆属(10.00%)。长期磷素添加对土壤线虫多度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影响线虫多样性、丰富度和群落组成,因为磷素添加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使得土壤线虫群落具有物种选择性,食细菌类、杂食/捕食类、植物寄生类和c-p类线虫表现为P60处理正选择性物种比例最大,P60处理指示物种包括了管咽属、板唇属、真头叶属、茎属、剑线属和Laimydorus,P120处理指示物种只有盆咽属、短体属和Campydora,CK和P180处理无指示物种。随着磷素添加量增加,植物寄生性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在P120处理达到峰值,线虫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和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在P60处理下达到峰值,而植物寄生性线虫与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比(PPI/MI)和优势度指数(λ)在P60处理下跌至低谷。区系分析显示,CK处理土壤线虫分布在A、B、C三象限,P60、P120和P180处理均处于B象限,土壤线虫功能足迹表现为P60>CK>P180>P120,土壤线虫富集指数随磷素添加量增加而提高,说明P60处理土壤线虫群落受干扰程度显著降低,其线虫群落结构成熟稳定,这与其较高的杂食/捕食性线虫丰度有关。【结论】磷素营养水平导致土壤线虫群落改变了其代谢足迹,致使土壤食物网结构发生显著性变化。适宜的磷素添加促进食物网向复杂稳定方向发展,对于苜蓿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紫花苜蓿 土壤线虫 代谢足迹 土壤微食物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