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贺莉莎 何霞红 +5 位作者 冯永钰 陆其伟 畅翔 谭豪 朱雪虎 脱云飞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62,共11页
[目的]探究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海拔梯度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为亚高山森林区小跨度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设置4个不同海拔的样地(2 100 m、2 300 m、2 500 m、2 700... [目的]探究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海拔梯度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为亚高山森林区小跨度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设置4个不同海拔的样地(2 100 m、2 300 m、2 500 m、2 700 m),采集表层土,测定其理化性质,采用Illumina测序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合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等探讨其多样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土壤理化性质受到海拔梯度影响,海拔与土壤全氮(TN)、全磷(TP)、有机碳(TOC)及其比值均显著相关。土壤细菌和真菌的α多样性随海拔的上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在海拔2 300 m处到达最大值,细菌和真菌丰富度在该海拔最高。土壤微生物群落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细菌群落的3大优势菌门,随着海拔的增高,变形菌门呈现单峰变化趋势,放线菌门呈现倒“N”字趋势,乳酸菌门呈现“N”字趋势;norank_f_norank_Elsterale,norank_f_norank_o_subgroup_(2)及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是细菌群落3大优势菌属,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现“N”字趋势;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及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真菌的3大优势菌门,随着海拔升高,担子菌门呈单峰变化趋势,子囊菌门呈单调下降趋势,被孢霉门丰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Solicoccozyma属、丝盖伞属(Inocybe)及被孢霉属(Mortierella)是真菌3大优势菌属,随着海拔升高,被孢霉属丰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丝盖伞属丰度呈现增加趋势,Solicoccozyma属丰度呈现先增加再减少趋势。海拔高度对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的解释度分别为19.16%和67.94%,是保护区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其中真菌受到影响最为显著,细菌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结论]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内海拔梯度的变化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都造成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海拔梯度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甘雅文 唐亚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102,共10页
为了分析复种饲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对复种饲草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以及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复种饲草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不同,复种豌豆的过程中,土壤内生菌存在协同共进,... 为了分析复种饲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对复种饲草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以及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复种饲草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不同,复种豌豆的过程中,土壤内生菌存在协同共进,其微生物多样性会增加,Alpha多样性指数表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Observed species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高于复种燕麦和休闲地的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相应指数;(2)复种饲草土壤中的优势细菌和真菌存在差异,运用热图对复种不同饲草的土壤样本属水平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种豌豆后土壤中的细菌Acidibacter、Subgroup_6、Gitt-GS-136等丰度显著提高,土壤中的真菌Fusarium、Cylindrocarpon、Microdochium、Ophiosphaerella、Rhizopus、Lophiostoma、Actinomucor等丰度同样显著提高;(3)复种饲草影响与土壤营养循环相关的酶活性,经过1个生长季节后,随着时间的推进,复种饲草土壤中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活性呈增加的趋势;多酚氧化酶活性呈降低的趋势,以藏青2000、藏青17、喜拉22和13-5171-7作为前茬作物复种豌豆,土壤中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提高13%、4%、9%和14%,同时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升4%、3%、6%和6%,综上所述,复种饲草对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隆熏蒸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
3
作者 荆卓琼 徐生军 +1 位作者 孙倩 郭致杰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572-578,共7页
明确棉隆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棉隆熏蒸处理土壤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土传病害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棉隆土壤熏蒸处理后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棉隆土壤熏蒸处理显著降低... 明确棉隆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棉隆熏蒸处理土壤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土传病害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棉隆土壤熏蒸处理后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棉隆土壤熏蒸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微生物真菌的丰度和微生物细菌的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细菌和真菌的OUT聚类结果显示,熏蒸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使用两种不同浓度熏蒸处理的群落结构相似性高,与未做熏蒸处理、揭膜当天清水对照的土壤样品相似性较低;此外,使用375、400 kg/hm^(2)熏蒸处理可增加毛壳菌属(Chaetomium)、Tetracladium等有益真菌的丰度,降低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等致病真菌的丰度,对部分有益土壤真菌亦存在一定负面影响;毛壳菌属最高可增加6.69%,链格孢属最高可降低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隆 熏蒸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国家公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4
作者 李劲 程铭昊 +5 位作者 张溢 刘峰 姜庆虎 叶基荣 陈展 张于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42-4854,共13页
探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与功能差异对于理解土壤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于揭示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神农架国家公园选择海拔相近、分布广泛且受到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为... 探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与功能差异对于理解土壤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于揭示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神农架国家公园选择海拔相近、分布广泛且受到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为优势树种的针叶林和以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为优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细菌优势门类中芽孢杆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以及土壤真菌优势门类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华山松林的土壤真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锐齿槲栎林(P<0.05)。(2)功能预测显示微生物功能群相对丰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华山松林土壤中化能异养型等功能群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锐齿槲栎林(P<0.001),而固氮功能群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锐齿槲栎林(P<0.05);华山松林土壤的植物腐生菌和木材腐生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锐齿槲栎林(P<0.001),而外生菌根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锐齿槲栎林(P<0.001)。(3)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锐齿槲栎林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在网络节点、连接数、平均度数和模块度方面均高于华山松林。(4)Partial Mantel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和植物Shannon指数对土壤细菌群落影响最大(P<0.01),而植物Shannon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对土壤真菌群落影响最大(P<0.01),细菌和真菌的功能群最大影响因子是土壤pH(P<0.001);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结果表明,土壤pH可能通过影响速效磷、全氮、有机碳等土壤养分,进而影响植物Shannon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因此,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存在显著影响,主要受土壤pH、速效磷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树种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分子生态网络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
5
作者 刘中伟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6期38-40,共3页
探究了玉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置对照组及低、中、高量根系分泌物组,每组3个重复。通过收集、处理并施入不同浓度根系分泌物,定期采集土壤样本,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同时记录玉米生... 探究了玉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置对照组及低、中、高量根系分泌物组,每组3个重复。通过收集、处理并施入不同浓度根系分泌物,定期采集土壤样本,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同时记录玉米生长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升高、Simpson指数降低、Chao1丰富度增加)及玉米生长指标(株高、叶面积、产量)均显著提升,且随根系分泌物浓度增加而变化更明显。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可促进玉米生长,优化玉米种植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系分泌物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山东菏泽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机制
6
作者 李瑞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8期100-102,共3页
探讨了有机肥料的种类与特性,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及其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有机肥料施用对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丰度、土壤酶活性及代谢活性的调控作用,并阐明了有机肥料对微生物群落生态位重建与竞争关系的影响机制。此外,探讨... 探讨了有机肥料的种类与特性,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及其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有机肥料施用对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丰度、土壤酶活性及代谢活性的调控作用,并阐明了有机肥料对微生物群落生态位重建与竞争关系的影响机制。此外,探讨了有机肥料对土壤酸碱度、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的调节作用,以及微生物群落对这些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研究表明,合理施用有机肥料能够优化土壤环境,增强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播乡土禾豆牧草对宁夏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月唯 王博 +1 位作者 蔺雄奎 李志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9-1111,共13页
本研究在宁夏荒漠草地设计了3种补播处理,即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补播、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补播和蒙古冰草+牛枝子混合补播,以不补播放牧草地为对照,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本研究在宁夏荒漠草地设计了3种补播处理,即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补播、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补播和蒙古冰草+牛枝子混合补播,以不补播放牧草地为对照,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放牧草地相比,3种补播处理对原核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有明显影响,可以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的优势细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与放牧草地相比,3种补播模式对真菌群落物种组成无明显影响,但牛枝子补播的土壤优势群落真菌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在0-20 cm土层显著低于蒙古冰草+牛枝子混合补播处理,在20-40 cm土层,显著低于蒙古冰草补播和蒙古冰草+牛枝子混播处理(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所有补播处理中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放牧地相比,牛枝子补播处理下土壤原核微生物和真菌α多样性总体上表现出增加趋势,且土壤原核微生物α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真菌α多样性与土壤碳组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β多样性分析表明,蒙古冰草补播和蒙古冰草+牛枝子混合补播均显著改变了0-20 cm土层的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P<0.05),牛枝子补播显著改变了20-40 cm土层的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P<0.05),和放牧草地相比,3种补播处理均显著改变了0-40 cm土层真菌的群落结构(P<0.05)。RDA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是影响原核微生物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可见,补播乡土牧草可能会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来影响退化荒漠草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如碳氮的循环),这在未来的草地恢复和管理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播 优势乡土牧草 荒漠草地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根际碳氮利用效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张勇 王增 +3 位作者 黄玉洁 葛晓改 周本智 徐耀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498-8507,共10页
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在调节土壤碳(C)和氮(N)矿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转化的有机碳(SOC)、N比例研究尚不充分。以千岛湖5年生、9年生、19年生、29年生、35年生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SOC、土壤总氮(TN)、土壤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在调节土壤碳(C)和氮(N)矿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转化的有机碳(SOC)、N比例研究尚不充分。以千岛湖5年生、9年生、19年生、29年生、35年生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SOC、土壤总氮(TN)、土壤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土壤C、N获得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阐明土壤微生物C、N利用效率(CUE、NUE)和元素阈值比(TER)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结果表明:5年生马尾松根际SOC、TN均明显高于其它林分(P<0.05),其土壤微生物量C/N比则显著(除9年生)低于其它林分(P<0.05),证实了微生物CUE对底物养分状态敏感性较低。35年生马尾松根际微生物NUE均显著高于其它林龄(除19年生),说明土壤中大部分N转化为MBN,与35年生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林分一致。马尾松根际NUE和TER与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及其组分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受NUE影响。所有林龄马尾松TER均大于土壤C/N比,表示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处于C或者能源限制,而非N限制;证实了土壤C/N比减少到TER以下时,土壤有机物获得C的成本高于获得N的成本。5年生马尾松微生物CUE和TER均最低,二者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可能低龄马尾松林CUE和NUE有补偿性关系。研究强调了土壤根际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和微生物群落对土壤C和N循环过程的重要性,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化学计量 碳氮利用效率 碳氮获得酶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施锌肥对旱地马铃薯根际与锌相关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王维 徐沛国 谢奎忠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34,共10页
为研究基施锌肥对旱地马铃薯根际与锌相关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针对不同锌肥施用量,设置基施ZnSO4·7H2O 0 kg·hm^(-2)(对照)、30 kg·hm^(-2)和60 kg·hm^(-2)共3个浓度处理。各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研... 为研究基施锌肥对旱地马铃薯根际与锌相关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针对不同锌肥施用量,设置基施ZnSO4·7H2O 0 kg·hm^(-2)(对照)、30 kg·hm^(-2)和60 kg·hm^(-2)共3个浓度处理。各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研究锌肥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组成的影响。得到了1054207个有效序列,主要隶属于14门、22纲、56目、94科、210属,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为主要优势类群;属水平以贪噬菌属(Variovorax)和柄杆菌属(Caulobacter)为优势属。随着基施锌肥含量(0~60 kg·hm^(-2))的增加,贪噬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15.45%,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马赛菌属(Massilia)的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只提高1.12%和1.08%,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和溶杆菌属(Lys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4.09%和1.19%;同时微生物菌群数和Chao1指数显著下降,不施锌肥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数最多,施锌60 kg·hm^(-2)土壤微生物菌群数最少;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度在较低水平上分为两类,施锌肥样本单独聚成一组,不施锌肥样本聚为另一组,施锌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明显区别于不施锌肥土壤类型,基施锌肥60 kg·hm^(-2)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群落结构有较大的影响。适量施用锌肥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促进效应,但高剂量的锌肥对土壤中酶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破坏微生物种群,降低微生物活性,抑制微生物生长,进而影响土壤质量和马铃薯产量。该结果可为种植马铃薯合理施锌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锌肥 产量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凋落物组成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6
10
作者 陈法霖 郑华 +2 位作者 欧阳志云 张凯 屠乃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3-611,共9页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明确凋落物多样性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和多度,继而潜在地改变凋落物分解的微生物学机制有助于认识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通过小盆模拟试验,应用磷脂脂肪酸谱图的方...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明确凋落物多样性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和多度,继而潜在地改变凋落物分解的微生物学机制有助于认识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通过小盆模拟试验,应用磷脂脂肪酸谱图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物种马尾松和湿地松的凋落物分别与白栎和青冈的凋落物混合,与单一针叶凋落物分解时相比,针阔混合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针阔混合凋落物分解时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fatty acids,PLFA)总量低于单一针叶处理,细菌和放线菌的相对多度高于单一针叶处理,真菌则相反,群落真菌/细菌低于单一针叶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差异主要来自于真菌;(2)主成分分析表明:针阔混合凋落物分解与单一针叶凋落物分解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两个时期(分解9个月和18个月)主成分一分别可以解释65.74%和89.63%的变异,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18∶2ω6,9、18∶1ω9c、17∶0和10Me18∶0等磷脂脂肪酸;(3)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凋落物初始C/N和木质素/N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的相对多度与凋落物初始C/N和木质素/N显著负相关,真菌则与凋落物初始C/N和木质素/N显著正相关,群落真菌/细菌与凋落物初始C/N和木质素/N显著正相关。针阔凋落物混合分解通过改变凋落物C/N和木质素/N,提供了对分解者更为有利的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PL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塌陷地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金岚 洪坚平 +2 位作者 谢英荷 王红芬 韩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193-6200,共8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对山西长治襄垣五阳煤矿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能够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细菌PLFA量和真菌PLFA量,其中化肥+有机肥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PLFA总...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对山西长治襄垣五阳煤矿采煤沉陷区复垦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能够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PLFA总量、细菌PLFA量和真菌PLFA量,其中化肥+有机肥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细菌PLFA量和真菌PLFA量增加作用比较明显,差异显著于对照处理;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复垦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进行主成分分析也可得出化肥+有机肥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比较大,从因子载荷图上进一步分析可知,化肥+有机肥处理下的土壤中代表真菌的不饱和脂肪酸C18∶2ω6t、C18∶3ω6、18∶1ω9t、18∶3ω3的含量较高,这些脂肪酸将化肥+有机肥处理与单施化肥和对照处理区分开来,产生了明显的优势种群。土壤PLFA总量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85,0.67和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复垦土壤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市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30
12
作者 程东祥 张玉川 +1 位作者 马小凡 郭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79-1285,共7页
采用样品采集、室内分析和多种数据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春市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春市土壤重金属(Pb、Cd、Cu、Zn和Ni)不同化学形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明显不同,碳酸盐结合态的Pb... 采用样品采集、室内分析和多种数据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春市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春市土壤重金属(Pb、Cd、Cu、Zn和Ni)不同化学形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明显不同,碳酸盐结合态的Pb和Ni对放线菌的生长繁殖具有刺激作用,碳酸盐结合态Zn对细菌的生长繁殖具有刺激作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的Zn与有机结合态Cu对细菌、放线菌的生长繁殖具有刺激作用。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化学形态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影响很大,其掩盖了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有机质含量、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掩盖了重金属化学形态对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的影响,自然含水率掩盖了重金属化学形态对多样性指数的影响。采用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评价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参数的影响更合理,而且在确定评价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指标时,应该剔除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有机结合态Cu、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相结合来评价长春城市土壤重金属Cu和Zn的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 化学形态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偏相关分析 逐步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LFA方法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0
13
作者 于树 汪景宽 李双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221-4227,共7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被认为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指示土壤质量变化,决定着土壤的生态功能。为了探讨长期施肥处理(1987~2004年)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测定了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 土壤微生物群落被认为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指示土壤质量变化,决定着土壤的生态功能。为了探讨长期施肥处理(1987~2004年)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测定了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玉米地不同施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活性部分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论:长期施肥处理都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及真菌生物量,特别是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在整个生育期对微生物总生物量的增加作用比较明显。真菌的生长与季节变化和玉米生育的关系较为密切,各施肥处理土壤真菌含量在抽雄期都明显降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可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单施氮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长期不施肥处理较为相似,没有明显的优势种群。施用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均以含a15:0,i15:0,cy17:0,i16:0,16:1w7 t,10M e18:0和15:0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是微生物生长和活性的主要能源和营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增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红梅 张爱林 +3 位作者 皇甫超河 李洁 王慧 杨殿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0-1106,共7页
土壤微生物是草原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氮沉降增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连续6年(2010—2015年)模拟氮沉降试验,以N计算,设置:N0(0 kg·hm^(-2))、N50(50kg·hm^... 土壤微生物是草原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氮沉降增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连续6年(2010—2015年)模拟氮沉降试验,以N计算,设置:N0(0 kg·hm^(-2))、N50(50kg·hm^(-2))、N100(100 kg·hm^(-2))、N150(150 kg·hm^(-2))和N300(300 kg·hm^(-2))5个处理,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测定0~10 cm土壤特征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数量并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氮添加量增大,土壤微生物总PLFAs、细菌PLFAs、革兰氏阳性细菌PLFAs、革兰氏阴性细菌PLFAs和放线菌PLFAs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以N100(100 kg·hm^(-2))处理最高。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标记的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氮添加下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PLFA含量、G^+/G^-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微生物总PLFAs、土壤细菌PLFAs、革兰氏阳性菌PLFAs、革兰氏阴性菌PLFAs、放线菌PLFAs和饱和脂肪酸PLFAs含量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研究表明,连续6年氮添加改变了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p H值和土壤速效磷含量是驱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氮沉降 磷脂脂肪酸(PLFA)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基生物炭对茶叶品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四海 邓先俊 +3 位作者 赵承森 丁枫华 邱永华 金爱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85-1495,共11页
为探讨竹炭对茶叶品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的影响,本研究以多年种植的茶园土为对象,茶叶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处理(CK_(1));有机肥7500 kghm^(-2)对照处理(CK_(2));有机肥7500 kghm^(-2)+竹炭1125 kghm^(-2)处理(... 为探讨竹炭对茶叶品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的影响,本研究以多年种植的茶园土为对象,茶叶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处理(CK_(1));有机肥7500 kghm^(-2)对照处理(CK_(2));有机肥7500 kghm^(-2)+竹炭1125 kghm^(-2)处理(T_(1));有机肥7500 kghm^(-2)+竹炭2250 kghm^(-2)处理(T_(2));有机肥7500 kghm^(-2)+竹炭3375 kghm^(-2)处理(T_(3)),探究茶园多年种植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和胞外酶对施入竹炭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竹炭的施入对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T)、细菌生物量(B)、真菌生物量(F)、茶叶产量(Y)、Mg含量、过氧化氢酶(PER)活性、酸性磷酸酶(ACP)活性、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和蔗糖酶(SU)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各处理表现为T_(2)>T_(1)>T_(3)>CK_(2)>CK_(1);对放线菌生物量(A)、真菌/细菌(F/B)比值、百芽重(BW)、发芽密度(BD)、水浸出物(WE)、咖啡碱(Caf)、茶多酚(Po)、氨基酸(Am)、儿茶素(Cat)和Vc含量也具有促进作用,各处理表现为T_(2)>T_(3)>T_(1)>CK_(2)>CK_(1)。竹炭施入通过改变F/B比值和酚氨比,从而改善了病土食物网结构、土壤生态系统食物网营养结构以及茶叶的品质。在外界种植环境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竹炭添加量的增加,T、B、F、A、F/B、BG活性、PER活性、ACP活性、SU活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酚氨比、G^(-)/G^(+)呈现下降趋势,压力指数先减少而后升高。竹炭添加量为2250 kghm^(-2)(T_(2))时更为有效。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解析茶叶品质、茶园土壤质量演变特征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茶叶品质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真菌/细菌(F/B)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亚玉 孙海 +1 位作者 宋晓霞 汪景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3,共5页
为了解林下参的生长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测定了5,10,15,20,25年生林下参根区土壤的微生物量的活性部分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林下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均以i15:0,a15:0,18:1ω9t,16:0,16:1ω9c... 为了解林下参的生长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测定了5,10,15,20,25年生林下参根区土壤的微生物量的活性部分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林下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均以i15:0,a15:0,18:1ω9t,16:0,16:1ω9c,18:1ω9c,br17:0,18:2ω6,i16:0,16:1ω9t的微生物为优势种群;林下参生长根区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生物量、真菌生物量及放线菌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提高,且15a以后提高的幅度更加明显;在菌群结构变化上,与对照相比20a及25a放线菌占有总生物量的比率有所提高,真菌占有比率有所下降。15年后的林下参土壤微生物结构朝着有利于人参生长的微环境方向发展,野山参在深山密林中健康生长几十年而不死亡可能与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参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毛草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部分理化指标的比较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丽娜 王桔红 +2 位作者 陈文 陈学林 陈晓芸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40,共8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法比较了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Willd.)C.E.Hubb.〕非入侵区、轻度入侵区和重度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并对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部分理化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不同类型微...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法比较了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Willd.)C.E.Hubb.〕非入侵区、轻度入侵区和重度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并对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部分理化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不同类型微生物含量与部分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入侵区土壤中共检测到37种微生物,包括28种细菌、4种放线菌、4种真菌和1种原生动物,其中,细菌含量最高。6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高,且它们在3类入侵区均有分布;27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低,且它们在3类入侵区也均有分布;4种微生物的PLFAs含量较低,且它们仅分布在个别入侵区。随红毛草入侵程度加剧,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的含量均逐渐升高,且它们在重度入侵区土壤中的含量分别较非入侵区增高11.34%、19.60%和13.95%;并且,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也逐渐升高。随着红毛草入侵程度的加剧,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下降,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p H值和含水量均逐渐升高,而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较小;与非入侵区相比,重度入侵区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59.27%,而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p H值和含水量分别升高73.71%、68.60%、15.09%和32.9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p H值和含水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864、0.868、0.836和0.889;土壤中的真菌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与蔗糖酶活性和p H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0.868和0.832。研究结果显示:红毛草能够改变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理化性质,使土壤条件更利于红毛草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草 入侵程度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指标 磷脂脂肪酸( PLFAs)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枯病植物疫苗对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郑雪芳 刘波 朱育菁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5-393,共9页
为了探讨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作为青枯病植物疫苗菌株对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群接种处理后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PLFAs组成、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接种菌株FJAT-1458后,番茄根系土壤... 为了探讨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作为青枯病植物疫苗菌株对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群接种处理后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PLFAs组成、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接种菌株FJAT-1458后,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可分为减少型、无变化型和增加型。进一步分析表明,菌株FJAT-1458能促进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总量和真菌总量的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5.98%~47.36%、2.07%~58.07%和5.65%~74.42%,对放线菌生长起到先抑制后促进作用。此外,接种菌株FJAT-1458后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增加,21 d增加量最高(13.32%)。聚类分析表明,菌株FJAT-1458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均划分为3个群落类型(兰氏距离分别为3.28和4.62),但它们各自群落组成及特征不同;同时主成分分析也将2种处理划分在2个不同类群中。上述结果说明菌株FJAT-1458处理能明显改变番茄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其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土壤抑制病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疫苗 番茄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结线虫病土引入秸秆碳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四海 王意锟 +3 位作者 朱强根 黄健 金爱武 张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23-929,共7页
【目的】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对农业管理措施极为敏感,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大小是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秸秆还田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引起严重的根结线病虫害,尤以连作的番茄土壤十分普遍... 【目的】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对农业管理措施极为敏感,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大小是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秸秆还田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引起严重的根结线病虫害,尤以连作的番茄土壤十分普遍,研究连作条件下添加秸秆碳源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病害严重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添加秸秆碳源加入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群落结构及其真菌/细菌比值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可为病土的生态修复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本试验采用室内盆栽方法,试验设置4个小麦秸秆添加量0、2.08、4.16和8.32 g/kg,分别记为S0、S1、S2和S3,供试作物为番茄。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估算真菌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微生物生物总量。【结果】与不加秸秆的对照相比,秸秆碳源的施入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MTB)、细菌生物量(MB)、真菌生物量(FB)。S3、S2和S1处理的MTB、MB、FB分别为30.17、28.42和22.72 nmol/g;24.27、23.12和22.97 nmol/g;5.90、5.30和4.93 nmol/g;不同秸秆添加量处理之间,微生物总生物量和细菌生物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真菌生物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添加秸秆处理使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真菌/总生物量(FB/MTB)、真菌/细菌(F/B)比值显著提高。S3、S2和S1处理的FB/MTB和F/B分别为19.56%、18.65%和17.78%;24.34%、22.94%和21.68%;S3和S2的比值之间差异不显著,两个处理的比值与S1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秸秆的添加对细菌生物量在微生物总量中的比例有降低作用,细菌在微生物总量中占据绝大比例,在S0、S1、S2、S3个处理中分别为83.10%、82.22%、81.35%和80.44%,F/B比值分别为20.30%、21.68%、22.94%和24.34%。【结论】随着秸秆施入量的的增加,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和真菌生物量和F/B比值均有升高的趋势,特别是有利于F/B比值增加,说明秸秆碳源的施入改变F/B比值,从而改善病土食物网结构和土壤生态系统食物网营养结构。秸秆添加量以4.16和8.32 g/kg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碳源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真菌/细菌(F/B)比值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沙月霞 黄泽阳 +1 位作者 李云翔 赵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52-2762,共11页
为探明五谷丰素浸种联合微生物菌剂撒施对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的影响,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生物菌剂施用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硝化功能微生物基因、碳水化合物酶(CAZy)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功能注释及多样性。结... 为探明五谷丰素浸种联合微生物菌剂撒施对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的影响,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生物菌剂施用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硝化功能微生物基因、碳水化合物酶(CAZy)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功能注释及多样性。结果表明:五谷丰素浸种联合微生物菌剂撒施后,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micutes)的丰度增加,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Candidatus Rokubacteria的丰度下降;古菌中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的丰度分别增加26.41%和9.09%;真菌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丰度下降;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丰度降低了9.76%,芽孢杆菌(Bacillus)丰度增加0.77倍,亚硝化球菌(Nitrososphaera)、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和氨氧化古菌(Candidatus_Nitrosocosmicus)的丰度增加20%以上;土壤微生物的多糖裂解酶(Polysaccharide Lyases,PLs)和碳水化合物绑定结构(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s,CBMs)的丰度增加;杆菌肽(Bacitracin)基因丰度下降,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氨基糖苷(Aminoglycoside)和β-内酰胺(Beta-lactam)类ARGs的丰度增加;氨氧化微生物(AOA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微生物(NOB)基因的丰度增加。PCA前两个主成分解释了98.78%的样本CAZy差异和59.33%的样本ARGs差异;NMDS和ANOSIM分析显示样本不同处理之间的CAZy和ARGs抗性基因存在差异。研究表明,五谷丰素浸种联合微生物菌剂撒施可以显著改变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硝化微生物丰度,优化土壤微生物CAZy比例,降低土壤ARGs中杆菌肽污染,改善玉米植株生长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剂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碳水化合物酶(CAZy)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微生态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