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勤荒漠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汤萃文
王瑛瑛
李春霖
张玉霞
郑传贺
苏艳斌
|
《林业与生态科学》
|
2024 |
5
|
|
2
|
黄土高原区不同植物凋落物搭配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王春阳
周建斌
夏志敏
刘瑞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37
|
|
3
|
免耕对旱作燕麦田耕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
郭晓霞
刘景辉
张星杰
李立军
赵宝平
Surya N.Acharya
|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8
|
|
4
|
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王文锋
李春花
黄绍文
高伟
唐继伟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0
|
|
5
|
黄土区不同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及其关系 |
汪文霞
周建斌
严德翼
马勤安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9
|
|
6
|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矿质态氮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
梁斌
周建斌
杨学云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0
|
|
7
|
微生物肥料对松花菜产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薛莲
李登飞
井彩巧
张鹏
宋学栋
孙振荣
浦明
|
《甘肃农业科技》
|
2016 |
4
|
|
8
|
西藏尼洋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马和平
屈兴乐
东主
连玉珍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2021 |
4
|
|
9
|
黄土丘陵区草地土壤微生物C、N及呼吸熵对植被恢复的响应 |
黄懿梅
安韶山
薛虹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5
|
|
10
|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碳氮比的影响 |
陶朋闯
陈效民
靳泽文
李秋霞
黄欠如
张佳宝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0
|
|
11
|
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
李正
刘国顺
敬海霞
解昌盛
向永光
杨超
郑文冉
叶协锋
|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71
|
|
12
|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C、N、P的影响 |
从怀军
成毅
安韶山
李第红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3
|
|
13
|
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 |
单贵莲
陈功
宁发
马玉宝
初晓辉
|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7
|
|
14
|
燕沟流域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对植被恢复过程的响应 |
刘雨
郑粉莉
安韶山
和文祥
郭曼
吕春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15
|
长期培肥对农田暗棕壤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
隋跃宇
焦晓光
魏丹
刘洪家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
2010 |
2
|
|
16
|
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水平对砂姜黑土物理性状、微生物学特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
杜聪阳
杨习文
王勇
周宏美
王文亮
贺德先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3
|
|
17
|
不同肥料对茶叶产质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
冯龙
张崇玉
陶雯
李雄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2018 |
8
|
|
18
|
秸秆还田对酸性水稻土培肥增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
邬石根
|
《土壤与作物》
|
2017 |
17
|
|
19
|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土壤碳、氮及呼吸的影响 |
张文清
吕伟娇
陈强
李辉信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8
|
|
20
|
残落物混合分解对杨树-农作物复合系统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
王意锟
方升佐
田野
唐罗忠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