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饼肥和微生物菌剂对烤烟产质量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程培军 郝浩浩 +11 位作者 李翔 李亮 张翔 唐培培 王迅 司贤宗 索炎炎 吴俊林 徐凤丹 李倩 马新军 闫萌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65,共9页
为改良烟区土壤和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设置7个处理[不施饼肥和微生物菌剂(CK),施花生饼(P)、施芝麻饼(S)、施复合饼(C)、施花生饼+微生物菌剂(PM)、施芝麻饼+微生物菌剂(SM)、施复合饼+微生物菌剂(CM)],探讨饼肥和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烟叶... 为改良烟区土壤和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设置7个处理[不施饼肥和微生物菌剂(CK),施花生饼(P)、施芝麻饼(S)、施复合饼(C)、施花生饼+微生物菌剂(PM)、施芝麻饼+微生物菌剂(SM)、施复合饼+微生物菌剂(CM)],探讨饼肥和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烟叶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单施饼肥能提高烟叶净光合速率(P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糖、总蛋白质、淀粉、还原糖、总氮、钾含量,烤烟增产3.6%~14.1%,土壤细菌数量显著提高9.6%~25.9%。施用相同饼肥时,配施微生物菌剂显著提高烟叶Pn及SOD、POD、CAT活性,烤烟产值显著增加7.8%~11.7%,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11.6%~18.4%、37.4%~48.6%。因此,单施饼肥或配施微生物菌剂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植株抗逆性,改善烤烟净光合速率,提高烟叶产量和优化烤烟化学成分,其中以复合饼和微生物菌剂配施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花生饼 芝麻饼 复合饼 微生物菌剂 产量 土壤微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对洪泽湖湿地杨树林土壤微生物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婧 曹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39-2046,共8页
以洪泽湖湿地杨树林的入侵植物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入侵植物对本土植物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入... 以洪泽湖湿地杨树林的入侵植物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入侵植物对本土植物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入侵机制。结果显示,(1)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和总孔隙度基本呈一致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飞机草>鬼针草>狗尾草>黄顶菊,土壤容重、pH值和全盐含量基本呈一致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飞机草和鬼针草低于狗尾草和黄顶菊。(2)入侵植物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结构,不同入侵植物土壤微生物数量以细菌最多,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3)不同入侵植物土壤纤维素酶、硝酸还原酶、转化酶和蔗糖酶活性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飞机草和鬼针草显著高于狗尾草和黄顶菊(P<0.05),飞机草和鬼针草土壤纤维素酶、硝酸还原酶、转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除了土壤容重、电导率和总孔隙度外,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均与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表明土壤系统内部因子处于动态平衡,它们作为相互影响的整体表现出统一性和同步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微生物量碳、氮是植物入侵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综合分析表明,不同入侵植物可以改变土壤微生物特性和酶活性,创造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并借此增强其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湿地 入侵植物 土壤微生物特性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和有机肥对连作小白菜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杜莹 黄兴学 +5 位作者 周国林 汪爱华 张润花 王斌才 邓耀华 林处发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4期6498-6503,共6页
为研究轮作和有机肥处理对连作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 var.communis Tsen et Lee)连作土壤为对照,比较玉米轮作,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有机肥等对连作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活性、活性有机... 为研究轮作和有机肥处理对连作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 var.communis Tsen et Lee)连作土壤为对照,比较玉米轮作,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有机肥等对连作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活性、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小白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和有机肥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连作小白菜光合速率、干物重、根系活力和根系ATPase活性,降低了根系MDA含量,同时提高了连作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转化酶活性和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其中长期轮作及施用发酵有机肥的促进作用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根系活力、活性有机碳含量、碳源利用AWCD值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采用合适的有机肥投入方式可以缓解连作对作物生长造成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 var.communis Tsen et Lee) 轮作 连作 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配施牛粪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李沛锦 吴茂林 +3 位作者 张宇辰 王昕悦 刘耘华 盛建东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7期34-36,共3页
为探究不同氮肥用量与牛粪配施对玉米田土壤微生物量氮、酶活性和产量变化,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表明,氮肥300kg/hm^(2)、牛粪3000kg/hm^(2)时,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和酶活性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最高。
关键词 氮肥 牛粪 土壤微生物特性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肥对蓝莓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4
5
作者 孙运杰 马海林 +3 位作者 刘方春 孙蕾 王君 刘春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7-171,177,共6页
以蓝莓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纺锤芽孢杆菌(Bacillus fusiformis)作为主要菌株,复配成蓝莓PGPR液体菌剂(P),以发酵鸡粪(OF)为吸附载体制成生物有机肥(PF),研究了PF、P和OF对蓝莓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改善... 以蓝莓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纺锤芽孢杆菌(Bacillus fusiformis)作为主要菌株,复配成蓝莓PGPR液体菌剂(P),以发酵鸡粪(OF)为吸附载体制成生物有机肥(PF),研究了PF、P和OF对蓝莓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改善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学特性,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很大。同P处理相比,PF处理的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增加23.18%,21.72%,71.74%和11.26%。施肥同样对蓝莓根际土壤的有机碳及其组分具有很大影响,虽然PF处理对富里酸含量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提高了胡/富。PF、P和OF可导致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量显著降低,但对微生物量碳/氮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同P和OF处理相比,PF处理的微生物量碳显著增加65.52%和54.84%。此外,同对照相比,施肥显著提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不大。其中,PF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P处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质量的次序为PF>OF>P>CK。综合以上分析,以纺锤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物肥料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蓝莓根际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但以生物有机肥的形式施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土壤微生物特性 土壤肥力 蓝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高强度开采地表裂缝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和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锐 马守臣 +2 位作者 张合兵 许传阳 郭增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9-1255,共7页
为了研究高强度开采地表裂缝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和植物群落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腹地的神府-东胜矿区上湾煤矿开采沉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分析裂缝两侧土壤和植物特征,结果表明:裂缝导致其两侧0-120cm范围内土壤水分和... 为了研究高强度开采地表裂缝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和植物群落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腹地的神府-东胜矿区上湾煤矿开采沉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分析裂缝两侧土壤和植物特征,结果表明:裂缝导致其两侧0-120cm范围内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距裂缝越近,土壤含水量和ω(碱解氮)越低,与距裂缝200cm处相比,裂缝上0~40cm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和ω(碱解氮)分别降低16.8%和29.9%;裂缝下0~40cm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和叫(碱解氮)分别降低27.8%和42.2%,地表裂缝显著减少了其两侧0~80cm范围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但超过80cm时则影响不显著,在地表裂缝两侧0~120cm范围内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被显著抑制,但当距离裂缝超过120cm时,裂缝则对两种土壤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地表裂缝还会影响植物含水量,距裂缝越近植物含水量越低.与距裂缝200cm处的植物含水量相比,在裂缝上、下0~40cm范围内植物含水量分别降低8.4%、4.5%,地表裂缝通过干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进而影响其生长,距裂缝两侧0-80cm范围内草本植物的生物量和盖度显著减少,但超过120cm时裂缝对植物生物量和盖度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高强度开采 地表裂缝 土壤微生物特性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地区5种土地利用模式土壤微生物生态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满元 杨宁 +4 位作者 吴磊 姜琳 万丽 陈璟 范适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4-130,141,共8页
【目的】为了研究亚热带地区5种土地利用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以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退化机理.【方法】以撂荒地(Abandoned land,AL)、纯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CLF)、纯樟树林(Cinnamomum ca... 【目的】为了研究亚热带地区5种土地利用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以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退化机理.【方法】以撂荒地(Abandoned land,AL)、纯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CLF)、纯樟树林(Cinnamomum camphora forest,CCF)、杉木樟树混交林(C.lanceolata-C.camphora,forest,CLCCF)及次生阔叶林(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SBF)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取样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5种土地利用模式0~10、10~20、20~3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的变化.【结果】相同土层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大小顺序为:次生阔叶林>纯樟树林(≈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杉木林>撂荒地(P<0.05),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0.05);土壤微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且在5种土地利用模式中差异显著(P<0.05);纯杉木林、纯樟树林、杉木樟树混交林与次生阔叶林的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撂荒地的相关性最低(P<0.05).【结论】在亚热带地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微生物量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可采用改变土地利用模式的手段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发育、改良土壤特征以促进亚热带地区土地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地区 土地利用模式 土壤微生物生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蓝莓根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志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42,共7页
以蓝莓为试材,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蓝莓根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有机肥(BOF)显著增加了蓝莓根区土壤含水量(p<0.01),显著降低了蓝莓根区土壤pH值、容重和总孔隙度(p<0.01);(2)生物有机肥增加了蓝莓根... 以蓝莓为试材,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蓝莓根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有机肥(BOF)显著增加了蓝莓根区土壤含水量(p<0.01),显著降低了蓝莓根区土壤pH值、容重和总孔隙度(p<0.01);(2)生物有机肥增加了蓝莓根区土壤养分,BOF处理下蓝莓根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1),其中,以土壤有效养分的增加幅度最大,而对全磷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3)BOF处理下蓝莓根区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1);(4)BOF处理下蓝莓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1),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较养分的变化更为敏感,能有效评价生物有机肥的改良效果;(5)BOF处理下蓝莓根区土壤微生物周转速率加快,周期缩短,转移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和保持。综合比较来看,生物有机肥可有效促进蓝莓根区土壤养分的吸收和营养代谢协调均衡,确保蓝莓的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蓝莓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学特性及小麦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贾梦圆 黄兰媚 +4 位作者 李琦聪 赵建宁 张艳军 杨殿林 王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64-1976,共13页
【[目的]】耕作措施对土壤健康和作物营养品质提升具有关键作用,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学特性及小麦营养品质的影响,为集约化农田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自2012年起在山东德州进行,供试土壤为潮土... 【[目的]】耕作措施对土壤健康和作物营养品质提升具有关键作用,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学特性及小麦营养品质的影响,为集约化农田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自2012年起在山东德州进行,供试土壤为潮土,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轮作。设置4种耕作模式处理:传统耕作、旋耕、休耕和免耕。2020年,采集0—2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采集小麦籽粒样品分析其营养品质。【[结果]】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休耕和旋耕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铵态氮、硝态氮、有机质、全氮及有效磷含量,休耕还显著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免耕、休耕和旋耕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休耕及免耕处理提高土壤厚壁菌门(Firmicu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降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从营养品质变化来看,休耕显著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微量元素的含量,旋耕和免耕显著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除天冬氨酸外,其他16种氨基酸组分变化趋势与氨基酸总量变化基本一致。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淀粉、铁、锌、硒含量与土壤含水量、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铵态氮(F=25.7,P=0.002)、微生物量碳(F=4.9,P=0.008)、全氮(F=3.3,P=0.028)、土壤pH(F=3.1,P=0.036)是影响小麦营养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减少对土壤扰动的耕作方式可不同程度地改变土壤环境因子及细菌群落结构,与旋耕、免耕相比,休耕更有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微量元素、氨基酸组分含量的积累,是改善土壤健康状况和提升小麦营养品质的有效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质量 土壤健康 土壤微生物特性 小麦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与补充灌溉对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产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芮 王腾飞 +3 位作者 张梅花 张永胜 杨昌钰 陈志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140,共9页
为了揭示半干旱地区覆膜与补灌技术下马铃薯产量与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等相关指标的响应关系,在甘肃省定西市灌溉试验站开展马铃薯覆膜与补充灌溉大田试验,设全覆膜膜下滴灌(PFID)、半覆膜膜下滴灌(PHID)、全覆膜垄作沟灌(PFIF)、无膜... 为了揭示半干旱地区覆膜与补灌技术下马铃薯产量与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等相关指标的响应关系,在甘肃省定西市灌溉试验站开展马铃薯覆膜与补充灌溉大田试验,设全覆膜膜下滴灌(PFID)、半覆膜膜下滴灌(PHID)、全覆膜垄作沟灌(PFIF)、无膜垄作沟灌(PNIF)、全覆膜畦田灌水(PFIB)、全覆膜畦田不灌水(PFIBN)等6个处理,以平作无膜不灌水(PNIN)为对照,分析各处理对马铃薯产量、根际土壤有机质(TOM)、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脲酶、过氧化氢酶等土壤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和沟灌补充灌溉方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指标对覆膜程度响应关系不同,全覆膜处理的MBC和MBN显著高于半覆膜处理,而半覆膜或不覆膜处理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却显著高于全覆膜处理;所有补灌处理(PFID、PHID、PFIF、PNIF、PFIB)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NIN处理,补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单株结薯个数和单株薯质量也均显著高于PNIN处理,尤其是PHID处理产量达44603.70 kg/hm^(2),较对照显著增产51.00%。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产量与MBC、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OM、TOC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覆膜 补灌 土壤微生物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AMF提高干旱胁迫下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燕麦抗旱能力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越 李利 +6 位作者 张斌 吕玉峰 冯美臣 王超 宋晓彦 杨武德 张美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5-1149,共15页
【目的】研究接种AMF(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提高干旱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及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效果,为旱作区作物生产提供菌根调控技术。【方法】盆栽试验连续进行了两年,供试燕麦品种为‘坝莜18号’,栽培基质为... 【目的】研究接种AMF(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提高干旱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及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效果,为旱作区作物生产提供菌根调控技术。【方法】盆栽试验连续进行了两年,供试燕麦品种为‘坝莜18号’,栽培基质为生土与河沙以3∶1混合,每盆添加N 0.315 g、P2O50.087 g。试验设两个土壤相对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的75%和55%),并分别设接种AMF和不接种AMF处理,共4个处理。在燕麦抽穗期取样测定土壤微生物特性指标和养分含量,及燕麦各器官氮、磷积累量;成熟期测定燕麦籽粒产量。【结果】接种AMF条件下,55%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的燕麦根系AMF侵染率比75%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显著降低23.28%~33.35%。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效氮、磷含量,pH和有机碳含量升高。干旱胁迫下,与未接种AMF相比,接种AMF显著提升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含量,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了4.92%~5.41%,有机碳和pH无显著变化;显著增加了燕麦根、茎、叶和穗部氮、磷积累量,籽粒产量显著提高了14.20%~14.74%。接种AMF、土壤pH和速效磷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特性的主要因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脲酶活性是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因子。速效磷是影响燕麦氮、磷积累量和产量的主要因子。【结论】接种AMF提高了干旱胁迫条件下燕麦根系的AMF侵染率,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提高了根际土壤中速效磷含量,进而提高了燕麦各器官氮、磷积累和籽粒产量,增加了燕麦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干旱胁迫 接种AMF 土壤微生物特性 土壤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宁夏盐碱地土壤养分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司海丽 纪立东 +5 位作者 李磊 勉有明 朱英 刘菊莲 尚红莺 杨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4-1131,共8页
为了探讨生物有机肥施用对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土壤化学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明确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及施肥模式,以田间连续4年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生物有机肥施用量0(CK)、4.5(T1)、9.0(T2)、13.5 t/hm^(2)(T3)及生物有机肥9.0 t/h... 为了探讨生物有机肥施用对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土壤化学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明确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及施肥模式,以田间连续4年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生物有机肥施用量0(CK)、4.5(T1)、9.0(T2)、13.5 t/hm^(2)(T3)及生物有机肥9.0 t/hm^(2)配施无机化肥N 360 kg/hm^(2)(T4)对盐碱地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及多样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降低土壤p H和全盐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呈递增趋势,且在T2处理基础上增施无机化肥可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14.73%;(2)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及多样性指数均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T3处理土壤培养192 h时AWCD值为0.84,经Tukey检验分析, Shannon和Mcintosh指数较CK处理分别增加10.11%和62.67%;(3)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呈递增趋势,各处理平均分别比CK处理增加66.78%、59.19%和51.84%;(4)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玉米产值,其中以生物有机肥施用9.0 t/hm^(2)配施无机化肥N 360 kg/hm^(2)时,玉米产量和净收入最佳,分别为11 499 kg/hm^(2)和8 709元/hm^(2)。因此,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改善宁夏盐碱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生物活性及玉米产量,其中以生物有机肥施用9.0 t/hm^(2)配施无机化肥N 360 kg/hm^(2)时综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盐碱地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特性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丘陵季节性干旱区灌溉与施氮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肖新 储祥林 +3 位作者 邓艳萍 黄璐 赵言文 汪建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8,共5页
采用防雨棚池栽试验,研究灌溉模式和施氮量对水稻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模式与施氮量对土壤化学特性、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有着显著影响。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条件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 采用防雨棚池栽试验,研究灌溉模式和施氮量对水稻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模式与施氮量对土壤化学特性、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有着显著影响。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条件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碱解氮含量和放线菌数量降低。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增加,而全磷含量、全钾含量、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本研究条件下,以控制灌溉模式,施氮量180 kg.hm-2,产量达到11 495 kg.hm-2,节本增效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模式 施氮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化学特性 土壤微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翻压还田对水稻土有机碳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利民 王飞 +2 位作者 邢世和 黄毅斌 林国泰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第8期66-70,共5页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稻田土壤生产力下降,中低产田比重加大,已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近年来,水稻化肥绿色替代技术对农田土壤营养物质转化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目前系统研究化肥减施处理下紫云英绿肥持续回田后稻田土壤有机碳转...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稻田土壤生产力下降,中低产田比重加大,已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近年来,水稻化肥绿色替代技术对农田土壤营养物质转化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目前系统研究化肥减施处理下紫云英绿肥持续回田后稻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因子及机制还很缺乏。因此,综述了化肥减施处理下紫云英持续回田后土壤有机碳转化过程,并阐析了紫云英持续回田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对有机碳转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特别是阐述了与碳固定功能相关的微生物种类在有机碳转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将来有效调控水稻土有机碳转化提供新的途径,实现土壤增碳和水稻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作物 有机碳转化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