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湘中丘陵区土壤微生物指标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斌
辜翔
+3 位作者
方晰
李毅
孙伟军
李胜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7,88,共7页
为了探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研究了湘中丘陵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次生林、杉木人工林、毛竹林、苗圃、农用旱地、水田)土壤微生物指标(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氮Nmic含量、微生物熵、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
为了探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研究了湘中丘陵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次生林、杉木人工林、毛竹林、苗圃、农用旱地、水田)土壤微生物指标(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氮Nmic含量、微生物熵、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代谢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明显影响了土壤Cmic、Nmic含量,6种土地利用方式各土层Cmic、Nmic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相比,毛竹林、水田土壤Cmic、Nmic含量显著提高,而杉木人工林、苗圃、农用旱地却显著下降;6种土地利用方式各土层微生物熵的变化不一致,毛竹林、苗圃、农用旱地、水田土壤微生物熵普遍高于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而杉木人工林最低;水田土壤Cmic/Nmic最高(9.35以上),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最低;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土壤基础呼吸强度、代谢熵最高,水田土壤基础呼吸强度较高,代谢熵最低,表明湘中丘陵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主要受土壤有机碳源的制约,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土壤具有较多活性微生物种群,有机碳利用率较低,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水田有机碳利用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
微生物
性质
土壤微生物指标
湘中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施肥模式对辣椒产量及重构土体微生物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舒锟
吴得峰
何振嘉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2期140-143,183,共5页
为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及重构土体微生物指标的影响。以辣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的方式,设置对照(CK),传统施肥(Con)和优化施肥(Opt)3个不同处理,研究其对辣椒产量、农艺性状以及重构土体微生物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
为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及重构土体微生物指标的影响。以辣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的方式,设置对照(CK),传统施肥(Con)和优化施肥(Opt)3个不同处理,研究其对辣椒产量、农艺性状以及重构土体微生物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肥能显著增加辣椒产量;与Con相比,Opt处理辣椒产量明显更高,其增幅为42.9%;与Con相比,Opt可显著增加辣椒的株高、叶柄长度、茎粗、根系长度,其增幅分别为8.2%、28.0%、16.3%、59.4%;Opt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其增幅依次为125.8%、153.8%、37.0%,通过增施生物有机肥,可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总活菌数,进而达到改善重构土体结构的目的。Opt处理净收益达166958元/hm^(2),投入产出比最小,仅为0.054。就经济角度来看,Opt处理是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在重构土体中,采用优化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的方式,不仅能有效提高辣椒产量,还能平衡土壤微生物区系,提高土壤活性,增加土壤透气性,进而加速土壤熟化,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有机重构
辣椒
产量
土壤微生物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态肥力质量评价——以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为例
被引量:
14
3
作者
魏媛
喻理飞
+1 位作者
张金池
俞元春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1-67,共7页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能够揭示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态影响效果的生物学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等微生物活性指标在评价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氨化细菌数量、微生...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能够揭示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态影响效果的生物学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等微生物活性指标在评价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氨化细菌数量、微生物熵、代谢熵等微生物活性指标在土壤生物学肥力评价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影响较小。利用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阶段土壤生物学肥力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特征,均表现A层>B层的特点,这说明各恢复阶段的土壤生物学肥力具有随土壤层次加深而下降的变化趋势。同时,从裸地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由于土壤物质循环逐渐加快,微生物活性逐渐增强,土壤生物学肥力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植被
恢复过程
土壤微生物指标
生态肥力
质量评价
贵州花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湘中丘陵区土壤微生物指标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斌
辜翔
方晰
李毅
孙伟军
李胜蓝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林业局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7,88,共7页
基金
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2012]61号)
国家林业局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2014-R11)资助
文摘
为了探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研究了湘中丘陵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次生林、杉木人工林、毛竹林、苗圃、农用旱地、水田)土壤微生物指标(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氮Nmic含量、微生物熵、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代谢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明显影响了土壤Cmic、Nmic含量,6种土地利用方式各土层Cmic、Nmic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相比,毛竹林、水田土壤Cmic、Nmic含量显著提高,而杉木人工林、苗圃、农用旱地却显著下降;6种土地利用方式各土层微生物熵的变化不一致,毛竹林、苗圃、农用旱地、水田土壤微生物熵普遍高于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而杉木人工林最低;水田土壤Cmic/Nmic最高(9.35以上),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最低;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土壤基础呼吸强度、代谢熵最高,水田土壤基础呼吸强度较高,代谢熵最低,表明湘中丘陵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主要受土壤有机碳源的制约,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土壤具有较多活性微生物种群,有机碳利用率较低,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水田有机碳利用率较高。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
微生物
性质
土壤微生物指标
湘中丘陵区
Keywords
land use types
soil microbial properties
soil microbial indicators
central hilly area of Hunan Province
分类号
S714.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施肥模式对辣椒产量及重构土体微生物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舒锟
吴得峰
何振嘉
机构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2期140-143,183,共5页
基金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科研项目(DJNY2021-4)
文摘
为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及重构土体微生物指标的影响。以辣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的方式,设置对照(CK),传统施肥(Con)和优化施肥(Opt)3个不同处理,研究其对辣椒产量、农艺性状以及重构土体微生物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肥能显著增加辣椒产量;与Con相比,Opt处理辣椒产量明显更高,其增幅为42.9%;与Con相比,Opt可显著增加辣椒的株高、叶柄长度、茎粗、根系长度,其增幅分别为8.2%、28.0%、16.3%、59.4%;Opt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其增幅依次为125.8%、153.8%、37.0%,通过增施生物有机肥,可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总活菌数,进而达到改善重构土体结构的目的。Opt处理净收益达166958元/hm^(2),投入产出比最小,仅为0.054。就经济角度来看,Opt处理是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在重构土体中,采用优化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的方式,不仅能有效提高辣椒产量,还能平衡土壤微生物区系,提高土壤活性,增加土壤透气性,进而加速土壤熟化,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
土体有机重构
辣椒
产量
土壤微生物指标
Keywords
soil organic reconstruction
pepper
yield
soil microbial indicators
分类号
S641.3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态肥力质量评价——以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为例
被引量:
14
3
作者
魏媛
喻理飞
张金池
俞元春
机构
贵州财经学院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
贵州大学林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1-6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2006CB403206-6)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A09)
+2 种基金
贵州省优秀科技青年人才计划项目(黔科合人字(2005)0529号)
教育部重点项目(编号2051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2076)
文摘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能够揭示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态影响效果的生物学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等微生物活性指标在评价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氨化细菌数量、微生物熵、代谢熵等微生物活性指标在土壤生物学肥力评价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影响较小。利用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阶段土壤生物学肥力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特征,均表现A层>B层的特点,这说明各恢复阶段的土壤生物学肥力具有随土壤层次加深而下降的变化趋势。同时,从裸地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由于土壤物质循环逐渐加快,微生物活性逐渐增强,土壤生物学肥力逐步提高。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植被
恢复过程
土壤微生物指标
生态肥力
质量评价
贵州花江
Keywords
degraded kars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rocesses
soil-microbial index
ecologic fertility
quantity evaluation
Huaiiang, Guizhou province
分类号
S15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湘中丘陵区土壤微生物指标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李斌
辜翔
方晰
李毅
孙伟军
李胜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施肥模式对辣椒产量及重构土体微生物指标的影响
舒锟
吴得峰
何振嘉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态肥力质量评价——以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为例
魏媛
喻理飞
张金池
俞元春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