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栽对桉树土壤稀有微生物群落及多功能性的影响
1
作者 陆佳 王华响 陈利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4-1044,共11页
为揭示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稀有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以桉树不同代次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指标,通过平均值法计算土壤多功能性指数,研究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网络复杂性... 为揭示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稀有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以桉树不同代次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指标,通过平均值法计算土壤多功能性指数,研究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网络复杂性及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桉树人工林种植代次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土壤多功能性均显著下降,其中第三代和第四代人工林的降幅最大。与第二代人工林相比,第四代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有效磷含量和蔗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降幅为14.00%~64.29%,土壤多功能性指数下降0.61(P<0.01)。(2)土壤稀有细菌多样性随着代次增加而下降,稀有真菌则相反。丰富细菌、稀有细菌和丰富真菌群落的网络连通性和平均聚类系数随连栽代次增加而减小,稀有真菌则呈相反趋势。(3)相关性分析、随机森林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模型结果表明,土壤稀有微生物多样性(r=1.14,P<0.01)以及共现性网络复杂性(r=1.39,P<0.01)是土壤多功能性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多代连栽 稀有微生物 土壤功能性指数 微生物共现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国家公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2
作者 李劲 程铭昊 +5 位作者 张溢 刘峰 姜庆虎 叶基荣 陈展 张于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42-4854,共13页
探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与功能差异对于理解土壤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于揭示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神农架国家公园选择海拔相近、分布广泛且受到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为... 探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与功能差异对于理解土壤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于揭示植被与土壤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在神农架国家公园选择海拔相近、分布广泛且受到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为优势树种的针叶林和以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为优势树种的落叶阔叶林,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细菌优势门类中芽孢杆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以及土壤真菌优势门类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华山松林的土壤真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锐齿槲栎林(P<0.05)。(2)功能预测显示微生物功能群相对丰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华山松林土壤中化能异养型等功能群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锐齿槲栎林(P<0.001),而固氮功能群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锐齿槲栎林(P<0.05);华山松林土壤的植物腐生菌和木材腐生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锐齿槲栎林(P<0.001),而外生菌根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锐齿槲栎林(P<0.001)。(3)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锐齿槲栎林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在网络节点、连接数、平均度数和模块度方面均高于华山松林。(4)Partial Mantel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和植物Shannon指数对土壤细菌群落影响最大(P<0.01),而植物Shannon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对土壤真菌群落影响最大(P<0.01),细菌和真菌的功能群最大影响因子是土壤pH(P<0.001);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结果表明,土壤pH可能通过影响速效磷、全氮、有机碳等土壤养分,进而影响植物Shannon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因此,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存在显著影响,主要受土壤pH、速效磷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树种 土壤微生物落结构 功能预测 分子生态网络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对烤烟农艺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冯华奇 宋阿琳 +12 位作者 沈晗 汤朝起 弯润其 王恩召 毕晶晶 孙苗苗 魏步青 曾文龙 林智慧 黄富嵩 林水良 薛飞燕 范分良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研究木质素对烤烟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木质素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烤烟盆栽试验,添加土壤重量2‰和5‰的木质素作为处理组(L2和L3),并以不添加木质素作为对照处理(L1),在测定烤烟农艺性状和土壤pH的基础上,结合高通量测序... 研究木质素对烤烟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木质素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烤烟盆栽试验,添加土壤重量2‰和5‰的木质素作为处理组(L2和L3),并以不添加木质素作为对照处理(L1),在测定烤烟农艺性状和土壤pH的基础上,结合高通量测序和共现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木质素对烤烟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并使用FAPROTAX数据库和FUNGuild进行细菌和真菌功能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L1处理相比,L2和L3处理烤烟的株高分别增加了10.1%和15.6%,上部烟叶长分别增加了6.9%和12.2%;成熟前期L2和L3处理土壤的pH显著降低了0.38。Alpha多样性分析和PCoA分析表明,木质素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丰富度指数(Chao1 index)和β多样性均无显著影响。门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表明,木质素的加入显著减少了成熟前期拟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及上部烟叶成熟期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真菌中明显增加了成熟前期和上部烟叶成熟期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减少了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微生物共现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木质素使土壤微生物共现网络的复杂性降低,并增加了细菌共现网络的稳定性、削弱了真菌群落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木质素的添加使放线菌成为细菌共现网络的主导菌群之一。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木质素的添加均显著增加了硝酸盐呼吸作用和氮呼吸作用的相关基因丰度;显著降低了动物病原-内生-附生-真菌病菌-植物病原-木腐菌的基因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accharibacteria genera incertae sedis,Gemmatimonas和Minutisphaera分别在不同时期与烤烟株高和上部叶叶长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总体上,木质素的添加改变了植烟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其中Saccharibacteria genera incertae sedis,Gemmatimonas和Minutisphaera对烤烟株高和上部烟叶叶长的提高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烤烟 土壤微生物 共现网络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膜处理对晋南旱塬麦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4
作者 吴敏 任少聪 +5 位作者 尚妍萌 谢英荷 李廷亮 孟会生 郝鲜俊 张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2-661,共10页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覆膜处理对晋南旱塬麦田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差异,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角度探索当地最佳覆膜方式,为小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旱作小麦长期定位试验田中采集无膜(CK)、垄膜沟播(RMFS)和平膜穴播(FMD)3个处理的表...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覆膜处理对晋南旱塬麦田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差异,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角度探索当地最佳覆膜方式,为小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旱作小麦长期定位试验田中采集无膜(CK)、垄膜沟播(RMFS)和平膜穴播(FMD)3个处理的表层土样(0~20 cm),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测定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两种覆膜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酚酸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其中,FMD处理下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AWCD(平均颜色变化率)值、丰富度指数以及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23.67和4.37,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表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在各处理间发生明显分异;相关性网络图表明两种覆膜处理均促进了微生物对多种碳源的利用(共170个相关性事件,其中127个正相关事件);影响碳源利用的主控因素为积温(r=0.63,P=0.001)、产量(r=0.63,P=0.001)和硝态氮(r=0.37,P=0.047),且与吐温80、D-纤维二糖、D-葡萄糖胺酸和D-苹果酸的利用显著相关(P<0.05)。研究表明,覆膜处理有助于晋南旱塬麦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提升,尤其是平膜穴播,结合小麦增产效果来看,是一种适合在晋南黄土旱塬小麦种植区推广的覆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处理 土壤微生物 碳源利用 功能多样性 相关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驱动土壤多功能性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马静 华子宜 +3 位作者 尤云楠 朱燕峰 张琦 陈浮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8-542,共15页
土地复垦是高潜水位矿区土壤生产力恢复的重要手段,但多数复垦土壤肥力等功能低下,复垦土壤多功能性形成与恢复的微生物学机制缺少深入认知。为此,本研究选取山东省邹城市东滩矿区复垦9年、12年、15年和18年等4个复垦年限和1个对照样,... 土地复垦是高潜水位矿区土壤生产力恢复的重要手段,但多数复垦土壤肥力等功能低下,复垦土壤多功能性形成与恢复的微生物学机制缺少深入认知。为此,本研究选取山东省邹城市东滩矿区复垦9年、12年、15年和18年等4个复垦年限和1个对照样,共采集75个0~20 cm表层土样,测定有机碳等18个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指标,探究复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多功能性之间互作关系及多功能性变化的微生物学机制。结果表明:(1)土地复垦显著改善了矿区土壤多功能性,复垦18年土壤多功能性几乎达到对照样水平,其中土壤有机碳、pH、有效磷和大多数酶活性是多功能性的重要影响因子;(2)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复垦年限增加呈现显著增长,但丰富度表现迥异,细菌丰富度在复垦12年后增长率趋于平缓,真菌丰富度仅复垦18年有显著增加。(3)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正向作用于网络复杂程度,增强了物种之间关联,从而提高多功能性。相比真菌,细菌网络复杂程度对复垦土壤多功能性恢复的影响更大。本研究揭示了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土壤多功能性恢复的驱动机制,对深入理解复垦土壤微生物区系发育与功能演替及质量管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微生物 共现网络 土壤功能 高潜水位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共生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瑛涵 任伟征 +4 位作者 赵璐峰 郭梁 刘益曦 胡亮亮 陈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5-877,共13页
【目的】研究稻鱼共生系统(Rice-fish co-culture system,RF)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分析其碳氮循环相关功能与水稻单作系统(Rice monoculture system,RM)的差异。【方法】水稻生长季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保... 【目的】研究稻鱼共生系统(Rice-fish co-culture system,RF)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分析其碳氮循环相关功能与水稻单作系统(Rice monoculture system,RM)的差异。【方法】水稻生长季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保护地开展稻田土壤取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RF和RM中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结果】RF土壤细菌和古菌的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与RM保持一致,但α多样性均显著提高;RF促进土壤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和网络优势模块功能多样化,但是对于群落网络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明确。基于FAPROTAX功能预测,相较于RM,RF增强了甲烷氧化和氮固定作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减弱了硝化作用与甲烷产生和反硝化作用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甲烷氧化与反硝化作用之间的相关性。典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RM相比,RF降低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增强了土壤总磷含量和土壤pH的影响。【结论】青田传统稻鱼共生系统有助于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整体上增强土壤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网络复杂性,但是减弱了甲烷和氮素循环过程相关微生物功能群的相互关系。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水稻−水生动物共生系统的微生物生态学过程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共生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网络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对亚高山草甸和冻胀丘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炜昊 张国瑞 +5 位作者 许驭丹 杨韦轲 李佳成 李帅 严师节 赵祥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芦芽山作为华北地区亚高山草甸和冻胀丘的典型分布区,在多重干扰下面临着严峻的退化压力。本研究以芦芽山冻胀丘和草甸为研究对象,探究两者在植物、土壤以及微生物方面的差异及其对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完整冻胀丘和健康草甸在植物、... 芦芽山作为华北地区亚高山草甸和冻胀丘的典型分布区,在多重干扰下面临着严峻的退化压力。本研究以芦芽山冻胀丘和草甸为研究对象,探究两者在植物、土壤以及微生物方面的差异及其对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完整冻胀丘和健康草甸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方面无显著差异,受损后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植物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显著降低(P<0.05),土壤含水率、容重和pH值发生显著变化(P<0.05),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发生改变,真菌仅群落结构受影响。但冻胀丘凭借土壤含水率较高的特性,能一定程度减缓干扰对植物功能群和生物量的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具有显著影响(P<0.05),对土壤真菌群落没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亚高山草甸和冻胀丘的植物群落和土壤结构,实现其生态恢复和适应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草甸 冻胀丘 功能 地上生物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祁连山亚高山草地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数量动态及其与土壤环境关系 被引量:26
8
作者 丁玲玲 祁彪 +4 位作者 尚占环 龙瑞军 陈秀蓉 徐长林 周启星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9-18,共10页
选取东祁连山亚高山草地植被6种典型群落类型(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地,珠芽蓼-嵩草草地。高山柳-金露梅灌丛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对各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数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选取东祁连山亚高山草地植被6种典型群落类型(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地,珠芽蓼-嵩草草地。高山柳-金露梅灌丛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对各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数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大小顺序为: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反硝化细菌〉嫌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2)主要生理功能群季节动态变化总体趋势为随季节变化(5-11月)数量有所下降,从土壤剖面层次来看,O~10cm土层数量大于10~20cm土层;3)除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外,其余各种微生物生理功能群与土壤C、N关系紧密,表现出不同显著水平的正相关或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亚高山草地 土壤微生物功能 数量动态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动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国荣 陈秀蓉 +4 位作者 张俊忠 韩玉竹 胡宜刚 杨成德 徐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8,共8页
通过对2005和2006年东祁连山杜鹃灌丛、高山柳灌丛和金露梅灌丛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时空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季节变化趋势在2005与2006年存在差异;2)从土壤剖面层次来看,0~10 cm土层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 通过对2005和2006年东祁连山杜鹃灌丛、高山柳灌丛和金露梅灌丛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时空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季节变化趋势在2005与2006年存在差异;2)从土壤剖面层次来看,0~10 cm土层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数量大于10~20 cm土层;3)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的数量大小顺序为: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芽孢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4)不同灌丛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总数量不同表现为:高山柳灌丛〉杜鹃灌丛〉金露梅灌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高寒灌丛 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草地4种植物功能群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差异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曲同宝 王呈玉 +1 位作者 庞思娜 张建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695-5702,共8页
为了探讨草地不同植物功能群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差异,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研究了松嫩放牧草地禾草(Grass)、羊草(Leymus chinensis)、杂类草(Forb)和豆科牧草(Legume)4种植物功能群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 为了探讨草地不同植物功能群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差异,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研究了松嫩放牧草地禾草(Grass)、羊草(Leymus chinensis)、杂类草(Forb)和豆科牧草(Legume)4种植物功能群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培养的240h内,4种不同植物功能群的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表明微生物代谢活性随着时间而增强;不同植物功能群土壤微生物总体活性(AWCD)(P<0.001)、Shannon-Wiener指数(H)(P<0.001)、物种丰富度(R)(P=0.005)、Pielou均匀度指数(E)(P<0.001)差异显著;其中禾草的各项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种(P<0.01),杂类草的各指标均最低。禾草、羊草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有较好的利用,豆科牧草除羧酸类外对其他碳源都有更好的利用,杂类草只对酚类碳源利用率最高,而对其他碳源利用率极低。总体得出4种功能群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率顺序为:禾草>羊草>豆科牧草>杂类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植物功能 多样性 松嫩草地 Biolog-E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盐沼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功能群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周军 肖炜 钦佩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4-500,共7页
研究了外来种互花米草的生长对潮间带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原有光滩相比,互花米草的生长使当地潮间带的土壤微生物量增加,并随着植被的生长状况发生变化,微生物功能群中占优势的组分发生了变化.在互花米草盐沼中,与碳循... 研究了外来种互花米草的生长对潮间带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原有光滩相比,互花米草的生长使当地潮间带的土壤微生物量增加,并随着植被的生长状况发生变化,微生物功能群中占优势的组分发生了变化.在互花米草盐沼中,与碳循环相关的微生物功能群较光滩中数量多,利用氮源的微生物功能群在2月份数量均少与光滩,其他月份均显著高于光滩.总体上外来种互花米草在滨海潮间带的大面积生长,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为该处土壤微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碳源,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功能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功能 土壤微生物 外来种 互花米草 滨海盐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类群数量与功能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杰 张丹丹 +1 位作者 董龙龙 王能飞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1期82-89,共8页
南极乔治王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被认为是研究南极生态与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本研究从该半岛全岛范围采集了3类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采用传统最大或然法(MPN)对其所含氮循环各类群微生物的总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常规Griess试剂、纳氏... 南极乔治王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被认为是研究南极生态与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本研究从该半岛全岛范围采集了3类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采用传统最大或然法(MPN)对其所含氮循环各类群微生物的总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常规Griess试剂、纳氏试剂等显色法初步估算了各菌群的功能活性强度,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采样点生态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目的是对该半岛土壤氮循环微生物进行先期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它们的其他特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3个土样中所含氮循环微生物总量趋势为氨化菌>反硝化菌>硝化菌和固氮菌(活菌数),除极个别样品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硝化、反硝化、氨化活性。其中,所有土壤样品均具有比较高的氨化菌含量及氨化活性强度;丘陵山坡土壤的反硝化菌含量与反硝化活性强度要高于动、植物区土壤(极个别样品除外);动物区和植物区土壤的硝化菌含量较少,但硝化活性强度较高,预示着可能存在高效功能菌株;而丘陵山坡土壤的硝化菌含量及硝化活性强度则表现得高低不一。本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地区氮循环微生物提供了前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 南极 土壤氮循环微生物 MPN法 数量 功能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对苜蓿根瘤菌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盛楠 《中国畜牧业》 2016年第16期56-57,共2页
苜蓿以其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固氮能力,极大地影响着土壤碳氮循环过程,并以“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的形式共同适应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多年来,国内外在揭示苜蓿-根瘤菌共生固氮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关于苜蓿-根瘤菌共生... 苜蓿以其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固氮能力,极大地影响着土壤碳氮循环过程,并以“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的形式共同适应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多年来,国内外在揭示苜蓿-根瘤菌共生固氮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关于苜蓿-根瘤菌共生体对土壤碳氮循环中关键微生物过程的响应机制还不明确。未来需要深入研究土壤碳氮循环过程中关键微生物功能群对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根瘤菌 土壤微生物 功能 碳氮循环 循环过程 固氮机制 生物环境 微生物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约化种植柑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耦合机制研究
14
作者 胡漫 曾全超 +1 位作者 周全 周连昊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7-1209,共13页
高度无序、单一种植导致土地退化,但高强度集约化柑橘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多种土壤功能的影响仍不清楚。以不同柑橘种植年限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了集约化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究了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的多功... 高度无序、单一种植导致土地退化,但高强度集约化柑橘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多种土壤功能的影响仍不清楚。以不同柑橘种植年限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了集约化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究了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的多功能性与微生物多样性、共现网络的耦合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柑橘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下降,香农指数从5 a的7.05下降至30 a的5.79,物种数也从2110下降至1153。相比于种植5 a的柑橘土壤,种植30 a的柑橘土壤微生物的网络复杂性更低,微生物类群更少,微生物类群之间的关联性也较低。长时间的柑橘种植导致土壤酸化和养分富集,直接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改变细菌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导致土壤细菌生活史策略从寡营养型(K-策略)转变为富营养型(r-策略),增加了富营养型细菌群落(放线菌、变形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寡营养细菌群落(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微生物共现网络节点数与碳循环多功能性指数(CMF)呈负相关,与氮循环多功能性指数(NMF)、磷循环多功能性指数(PMF)均呈显著正相关,边数与CMF呈负相关,与NMF呈显著正相关,与PMF相关性不显著。总之,养分富集会减少土壤细菌多样性,并削弱地下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上述结果表明长时间的柑橘种植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多种生态功能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为养分富集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耦合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种植 柑橘种植年限 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 土壤细菌落多样性 微生物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瑞 刘旻霞 +2 位作者 张灿 赵瑞东 邵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84-1891,共8页
为了探究坡向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最大可能数(MPN)法测定了亚高寒草甸3年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类群及2016年微生物功能群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微生物类群及功能群分布与植物生... 为了探究坡向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最大可能数(MPN)法测定了亚高寒草甸3年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类群及2016年微生物功能群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微生物类群及功能群分布与植物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差异显著(P<0.05),由阳坡向阴坡变化时,土壤微生物类群总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同一坡向土壤细菌数量所占比例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2016年微生物总数较2014年与2015年分别下降了61.75%和68.23%。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总数随阳坡向阴坡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氨化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固氮菌与硝化细菌数量(P<0.05)。相关分析表明,亚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是多种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壤含水量、全磷和土壤p H值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类群分布的主导因子,固氮菌、硝化细菌数量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表明,阴坡土壤环境明显优于阳坡,更适宜土壤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寒草甸 坡向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功能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晓果 左晓庆 +6 位作者 温远光 王磊 朱宏光 梁宏温 邵文哲 陈秋海 张彧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749-6763,共15页
除草剂在桉树人工林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关于除草剂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知之甚少。通过桉树人工林低剂量高频率(LHF)、中剂量中频率(MMF)、高剂量低频率(HLF)除草剂喷施试验,并与人工除草(MT)为对照,比较分析... 除草剂在桉树人工林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关于除草剂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知之甚少。通过桉树人工林低剂量高频率(LHF)、中剂量中频率(MMF)、高剂量低频率(HLF)除草剂喷施试验,并与人工除草(MT)为对照,比较分析不同剂量、不同频率除草剂施用对林下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除草剂导致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种类和功能群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但并未显著降低林下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随除草剂施用频率的降低及恢复时间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呈恢复趋势。除草剂施用也导致土壤养分含量降低。除草剂通过对林下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的负面影响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LHF显著降低藤本植物而显著提高蕨类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从而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群落、真菌和放线菌的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MMF显著降低木本和藤本植物而显著提高禾草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放线菌的PLFA含量显著降低。HLF未显著影响林下植物及土壤微生物群落,但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降低,速效磷含量也大幅下降。施用除草剂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因此,生产上应减少除草剂的施用,以减少对林下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桉树人工林 植物功能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氮对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2
17
作者 周晶 姜昕 +2 位作者 马鸣超 赵百锁 李俊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3,共6页
氮肥是农业生态系统活性氮素的主要来源,长期施用氮肥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等理化特征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化反应过程及其生态功能。近年来氮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功能菌群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生态学上的一个... 氮肥是农业生态系统活性氮素的主要来源,长期施用氮肥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等理化特征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化反应过程及其生态功能。近年来氮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功能菌群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生态学上的一个前沿性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长期施氮对土壤特征的影响,以及其导致的微生物的丰度和菌群结构的变化;同时,土壤中氮循环(固氮、硝化、反硝化)、碳循环(甲烷氧化)相关的功能菌群的丰度和结构也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土壤生态系统失衡和障碍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土壤微生物的角度为我国建立合理施肥制度,实现减施氮肥、提高氮肥效率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氮 微生物区系 功能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菌群构建与应用:提升土壤健康新策略
18
作者 方临川 胡紫莹 +9 位作者 崔庆亮 杨阳 梁玉婷 蔡鹏 渠晨晨 高春辉 焦硕 刘玉荣 黄巧云 谭文峰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3-1245,共13页
土壤健康是确保粮食安全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重要前提。土壤微生物在调节养分循环、增强根际免疫、阻控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合理开发和应用微生物资源是未来保护土壤健康、发挥土壤功能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土壤... 土壤健康是确保粮食安全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重要前提。土壤微生物在调节养分循环、增强根际免疫、阻控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合理开发和应用微生物资源是未来保护土壤健康、发挥土壤功能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和组分的复杂性,限制了对微生物功能的识别和利用。目前,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利用微生物促进土壤健康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通过充分挖掘和发挥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多样性、功能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优势,合理构建合成菌群,可为环境污染受损或耕地质量退化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合成菌群构建的方式、工具和应用场景,探讨其在修复污染土壤、提升土壤肥力和促进植物抵御土传病害和非生物胁迫方面的作用机制,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构建合成菌群资源库的构建、开发合成生物学工具开发、利用人工智能筛选菌群等。这对实现在特定范围内精准构建并定向利用合成菌群提升土壤健康、保障土壤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菌 土壤健康 微生物互作 抗病性 耐逆性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对异噁草酮连续施用的响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盈 吴小虎 +5 位作者 李晓刚 段婷婷 徐军 董丰收 刘新刚 郑永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4-74,共11页
本实验研究了温室条件下,连续两年施用异噁草酮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N转化功能微生物的响应。第二次施药后第7天、15天、30天、60天和90天采集土壤,测定异噁草酮残留量和相关微生物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异噁草酮降解半衰期为17.4 d。施... 本实验研究了温室条件下,连续两年施用异噁草酮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N转化功能微生物的响应。第二次施药后第7天、15天、30天、60天和90天采集土壤,测定异噁草酮残留量和相关微生物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异噁草酮降解半衰期为17.4 d。施药后第15天细菌拷贝数降低,Alpha多样性增加;真菌拷贝数在第15天和60天显著降低,Alpha多样性在第7天和第90天显著降低。主成分分析(PCoA)显示,整个培养期间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显著改变。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异噁草酮增加分子生态网络中节点数、连接数、平均度和平均路径长度,显著改变模块枢纽与联络者。FAPROTAX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异噁草酮主要降低反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噁草酮 土壤微生物 落结构 分子生态学网络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污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保勋 沈植国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46,共5页
采用不同的灌溉量(0、300、600、900、1200、1500 m^3· hm^-2),在杨树林地进行了生活污水灌溉试验,探讨污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量为600-900 m^3· hm^-2时,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微生物... 采用不同的灌溉量(0、300、600、900、1200、1500 m^3· hm^-2),在杨树林地进行了生活污水灌溉试验,探讨污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量为600-900 m^3· hm^-2时,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微生物、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解磷微生物菌数相对较多,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一定改善;随着灌溉量的进一步加大,土壤中微生物菌数减少,土壤理化性质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区系 土壤微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