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氮肥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2
1
作者 代迪 字洪标 +4 位作者 杨有芳 阿的鲁骥 陈焱 罗雪萍 王长庭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4,共8页
采用Biolog-ECO生态板法研究了4个施N水平[0g/m^2(CK),10g/m^2(N_(10)),20g/m^2(N_(20)),30g/m^2(N_(30))]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高水平氮肥添加显著增加了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和根土比,但降低了土壤... 采用Biolog-ECO生态板法研究了4个施N水平[0g/m^2(CK),10g/m^2(N_(10)),20g/m^2(N_(20)),30g/m^2(N_(30))]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高水平氮肥添加显著增加了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和根土比,但降低了土壤含水量。施N肥0—10cm土层平均颜色变化率降低,而10—20cm土层则被提高,且N_(20)最大。施N肥后降低了0—10cm土层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McIntosh指数,但10—20cm土层则被提高。PCA分析表明,施N肥改变了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类型,糖类、氨基酸、酸类是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RDA分析表明,在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全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而10—20cm土层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速效磷的影响。综上,施N肥增加了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进而改变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碳源利用能力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N肥 Biolog-ECO 不同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对设施菊花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姜蓉 徐智 汤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5-902,共8页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20%配施精制有机肥(ROF)、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BOF)和常规施肥(CF,100%化肥)处理对设施菊花土壤微生物区系、代谢活性及设施菊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基于田间小区试验,以切花菊主栽品种‘优香’为材...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20%配施精制有机肥(ROF)、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BOF)和常规施肥(CF,100%化肥)处理对设施菊花土壤微生物区系、代谢活性及设施菊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基于田间小区试验,以切花菊主栽品种‘优香’为材料,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方法。【结果】与CF处理相比,BOF处理的土壤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分别显著提高了53.7%、85.6%和70.1%,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降低了63.9%;Shannon(H)和Mc Intash(U)指数分别显著提高了4.8%和27.0%,同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对各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并显著提高了设施菊花观赏性状。ROF处理的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降低了48.4%,Mc Intash(U)指数显著提高了18.2%,糖类碳源的利用显著提高了11.5%。与ROF处理相比,BOF处理的土壤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4.1%、51.3%和35.0%;聚合物类、酚类和胺类的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3.7%、84.9%和22.5%。PCA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为糖类、聚合物类和羧酸类。【结论】在全生育期化肥减量20%条件下,配施不同有机肥处理能够保证设施菊花产量,且配施生物有机肥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设施菊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马巧蓉 张育文 +2 位作者 梁咏亮 李静尧 杨君珑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61-67,98,共8页
本文以4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布规律以及生物-非生物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随着植被类型变化,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出现差异;其中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荒漠草原最低。碳水化合物、... 本文以4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布规律以及生物-非生物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随着植被类型变化,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出现差异;其中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荒漠草原最低。碳水化合物、羧酸类化合物和氨基酸是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2)各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中,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Mclntosh指数均表现为青海云杉最高,荒漠草原最低;Simpson指数表现为高山草甸最高。(3)海拔、年均降雨、年均温、水蒸腾压、太阳辐射是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产生差异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养分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晓琛 刘红梅 +4 位作者 皇甫超河 王慧 白龙 王彩灵 杨殿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33-1939,共7页
为揭示养分添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Eco技术,研究了在无养分添加对照(CK)和7种不同氮磷钾养分添加方式(单养分添加:N、P、K,不同组合添加:PK、NK、NP、NPK)下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 为揭示养分添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Eco技术,研究了在无养分添加对照(CK)和7种不同氮磷钾养分添加方式(单养分添加:N、P、K,不同组合添加:PK、NK、NP、NPK)下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养分添加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单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值从高到低依次为NP>P>NPK>NK>N>CK>K>PK。(2)含磷添加处理(PK除外,NP、P、NPK)和含氮添加处理(N、NK)的丰富度指数H均显著高于CK、K、PK,而均匀度指数E和优势度指数D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K、K、PK、NK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方式相似,而NP、P和N、NPK分别具有不同的碳源利用方式。据此可知,NP、P、NPK、N养分添加方式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养分添加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对河西绿洲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郝燕 李金霞 +1 位作者 孙小妹 陈年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3-1211,共9页
在甘肃祁连葡萄观光园进行了增施沼液试验,旨在探明沼液施用量和年限对土壤质量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试验设置的处理包括:对照处理(施用化肥,N 180 kg/hm2,P2O5150 kg/hm2,K2O 22.5 kg/hm2)、沼液替代化肥处理(33%、67%和100%... 在甘肃祁连葡萄观光园进行了增施沼液试验,旨在探明沼液施用量和年限对土壤质量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试验设置的处理包括:对照处理(施用化肥,N 180 kg/hm2,P2O5150 kg/hm2,K2O 22.5 kg/hm2)、沼液替代化肥处理(33%、67%和100%化肥氮分别被沼液氮替代)及沼液增施处理(沼液氮用量分别为化肥氮的133%、167%和200%),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测定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①33%沼液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最高,连续2 a使用沼液的处理间差异大于1 a使用。②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为碳水化合物类,使用沼液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碳源的利用率。连续两年使用沼液,133%和167%沼液处理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③与对照相比,使用沼液处理仅在提高土壤微生物均一度指数方面存在优势,且133%和167%沼液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④主成分分析表明,沼液使用量和使用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水平以及代谢多样性的影响有差异,且使用年限增加能使各处理间变异程度增大。⑤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引起不同沼液处理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分异的主要碳源,其中碳水化合物类是沼液使用年限增加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敏感碳源。⑥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综上,长期使用沼液(尤其是沼液与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且当沼液使用量较大时可以完全取代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使用年限 Biolog-ECO微平板法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复混肥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邵丽 谷洁 +2 位作者 张社奇 高华 秦清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3-1159,共7页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采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玉米施用等养分量的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复混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复混肥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采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玉米施用等养分量的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复混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复混肥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H)、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E)均为最高;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有一定差异,PC1将生物复混肥与其他处理明显区分,生物复混肥处理分布在PC1的正方向,其他处理分布在PC1的负方向;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有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均以生物复混肥处理最高,分别为72.74mgglucose·g-·1(24h)-1和1.15mgNH3-N·g-1·(3h)-1。研究表明,生物复混肥的施用比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增强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复混肥 功能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地黄化感物质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晶晶 李烜桢 +4 位作者 张宝 冯法节 曹晓风 李振方 张重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8-50,54,共4页
地黄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地黄的产量和品质,化感自毒作用是植物连作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地黄化感物质的来源(根、叶、根系分泌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土壤中添加地黄化感物质的不同载体(根、叶、根系分泌物),对一段时期内土壤... 地黄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地黄的产量和品质,化感自毒作用是植物连作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地黄化感物质的来源(根、叶、根系分泌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土壤中添加地黄化感物质的不同载体(根、叶、根系分泌物),对一段时期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基于BIOLOG平板法分析不同时期各个处理以酚酸类物质为碳源及以其他碳源为底物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研究化感物质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处理1 d,根处理最有利于以多聚物、氨基酸、糖类、胺类、羧酸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叶处理最有利于以酚酸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根系分泌物处理微生物生长情况仅好于对照。处理30、60、90、180 d,根处理最有利于以酚酸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叶处理最有利于以多聚物、氨基酸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根系分泌物处理微生物多样性最差,不利于以各类碳源为底物的微生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化感物质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BIOL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松芹 汪成忠 李梦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3-1158,共6页
为全面了解大气氮沉降条件下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点,本研究在江苏盐城滨海湿地建立模拟氮沉降实验平台,设置N1(N,0 g/(hm^2·a),对照)、N2(N,3 g/(hm^2·a),低氮)和N3(N,6 g/(hm^2·a),高氮)3个处理,采用Biolog微... 为全面了解大气氮沉降条件下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点,本研究在江苏盐城滨海湿地建立模拟氮沉降实验平台,设置N1(N,0 g/(hm^2·a),对照)、N2(N,3 g/(hm^2·a),低氮)和N3(N,6 g/(hm^2·a),高氮)3个处理,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在不同氮处理下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氮沉降处理间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AWCD值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Shannon和Mc Intosh多样性指数也随施氮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且不同处理间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土壤微生物对6大类碳源利用强度存在差异,各处理间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碳源利用率最高,为优势碳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处理间土壤微生物在碳源利用上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羧酸类、酚酸类和胺类碳源的利用上,其中胺类尤为突出;此外,对不同施氮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氮、铵态氮、全磷会对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功能活性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BIOL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徐文娴 赵从举 +3 位作者 朱敏捷 吴喆滢 韩奇 郑庆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65-72,共8页
运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对海南岛4龄桉树人工林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微生物平均AWCD逐渐增大,代谢活性逐渐增强,300h时AWCD值下层土〉中层土〉上层土;不同... 运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对海南岛4龄桉树人工林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微生物平均AWCD逐渐增大,代谢活性逐渐增强,300h时AWCD值下层土〉中层土〉上层土;不同土层微生物对胺类碳源利用率最高,酚酸类、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类次之,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最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Shannon多样性指数(H)逐渐增大,20~30cmMc Intosh丰富度指数(U)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明显高于其他土层,而Mc Intosh均匀度指数(E)又显著较低,0~10cm土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Mc Intosh丰富度指数(U)均较低,即桉树人工林表层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在31种碳源中提取的2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可以解释所有变量方差的41.65%和32.51%,对PC1和PC2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为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和胺类;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还受土壤性状的综合调控,尤其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和土壤碱解氮含量相关性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ECO微平板 桉树人工林 功能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白浆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欣春 郑永照 +3 位作者 韩晓增 陈旭 邹文秀 严君 《土壤与作物》 2021年第2期194-201,共8页
为探究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对中国东北酸化白浆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的影响,设置了不施用生物炭的对照(C0t)和生物炭用量分别为15 t·hm^(-2)(C1t)、30 t·hm^(-2)(C2t)与60 t·hm^(-2)(C3t)的处理,运用Biolog-Eco微... 为探究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对中国东北酸化白浆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的影响,设置了不施用生物炭的对照(C0t)和生物炭用量分别为15 t·hm^(-2)(C1t)、30 t·hm^(-2)(C2t)与60 t·hm^(-2)(C3t)的处理,运用Biolog-Eco微孔板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与C0t处理相比,增施生物炭处理土壤微生物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WC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增加。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碳源利用由多聚物类向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碳源转变。D-木糖、D-半乳糖醛酸、N-乙酰基-D-葡萄胺、L-天冬酰胺酸、L-苏氨酸、吐温-40、吐温80、肝糖和腐胺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C0t处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类和胺类是不同处理下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综合考虑,认为30 t·hm^(-2)生物炭施用量对玉米连作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玉米 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 碳源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桃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涛 应建平 +1 位作者 张涛 谢乐添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654-659,共6页
以不施生物炭和微生物肥为对照,通过不施生物炭和施微生物肥(BF)、低量生物炭和不施微生物肥(BC1)、低量生物炭和施微生物肥(BC1+BF)、高量生物炭和不施微生物肥(BC2)、高量生物炭和施微生物肥(BC2+BF)等处理,测量土壤的全氮、碱解氮、... 以不施生物炭和微生物肥为对照,通过不施生物炭和施微生物肥(BF)、低量生物炭和不施微生物肥(BC1)、低量生物炭和施微生物肥(BC1+BF)、高量生物炭和不施微生物肥(BC2)、高量生物炭和施微生物肥(BC2+BF)等处理,测量土壤的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质,并结合Biolog-ECO微孔板技术,分析水蜜桃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BC1和BC2处理的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无明显差异;BC1+BF处理的土壤中碱解氮明显下降,速效钾明显提高,BC2+BF处理的各参数均无明显差异。BC2+BF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碳(SMBC)明显增多,但BC2和BC2+BF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氮(SMBN)明显降低。BC2处理的AWCD(平均颜色变化率)、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明显降低,但BC2+BF处理的这些参数无明显差异。通过PCA分析发现,BC2处理与其他处理相隔比较远,有明显的区分,但BC2+BF与BC1+BF相近。综上所述,土壤施入高量生物炭处理会抑制氮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且对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不利影响,但施加BF有利于缓减这种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根腐病发生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灵朋 姚晓远 +1 位作者 李倩 江其朋 《植物医生》 2020年第5期36-41,共6页
烟草根腐病是河南省南阳市烟区的一种重要病害,随土壤连作时间的增加,根腐病的发生日益严重且发病时间提前,成为制约南阳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子.本研究采集了南阳地区不同连作年限烟田中根腐病发病和无病土壤,采用Biolog-ECO... 烟草根腐病是河南省南阳市烟区的一种重要病害,随土壤连作时间的增加,根腐病的发生日益严重且发病时间提前,成为制约南阳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子.本研究采集了南阳地区不同连作年限烟田中根腐病发病和无病土壤,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了评估,初步明确了随烟草连作年限的增加,根腐病发生程度加重,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代谢能力呈增强的趋势,而发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明显低于无病土壤,发病土壤微生物代谢土壤中4-羟基苯甲酸能力不足可能是引起根腐病发生的重要因子.本研究结果为破解南阳烟区根腐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根腐病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4-羟基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蕉园间作红薯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燕培 林佳琦 +3 位作者 肖世祥 冯斗 邓英毅 禤维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0-1001,共12页
为探究香蕉与红薯间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和碳源利用特征,本研究以‘桂蕉1号’为材料,采用Biolog方法和主成分分析对香蕉单作与香蕉和红薯间作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 为探究香蕉与红薯间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和碳源利用特征,本研究以‘桂蕉1号’为材料,采用Biolog方法和主成分分析对香蕉单作与香蕉和红薯间作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至抽蕾结实期,蕉园间作红薯具有极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作用(P<0.01),与单作相比,间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吸光值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提高0.77~14.36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优势度和丰富度分别提高0.09~1.01倍、0.02~0.31倍和0.52~5.04倍,但间作和单作蕉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均匀度差异不显著。此外,蕉园间作红薯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种类和代谢活性,间作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类、酚酸类和胺类的代谢活性比单作提高13.81倍、9.22倍、5.38倍、9.93倍、6.08倍和3.46倍;蕉园间作红薯和香蕉单作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效率有较大的差异,间作土壤微生物以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为主要代谢碳源,利用率为20.29%~25.25%和18.58%~20.31%,单作则以多聚类化合物和酚酸类为主要代谢碳源,利用率为0.60%~52.71%和13.94%~26.56%;间作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碳源化合物数量比单作增加9~28种,且间作和单作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水平(P<0.05),间作的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为D-甘露醇和N-乙酰-D-葡萄糖胺等,单作主要利用吐温80和L-精氨酸等。主成分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是促使蕉园间作红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的主要碳源。在蕉园间作红薯具有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种类与活性的作用,起到明显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红薯间作 土壤微生物 碳源利用 代谢活性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olog技术的外来种意大利苍耳与本地种苍耳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比较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明莉 常宏磊 马淼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9-187,共9页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Biolog技术对比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与本地植物苍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对土壤碳源利用的差异,以未种植任何植物土壤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显著高...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Biolog技术对比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与本地植物苍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对土壤碳源利用的差异,以未种植任何植物土壤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显著高于本地植物苍耳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意大利苍耳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31种碳源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72h,P<0.05),AWCD变化规律如下:意大利苍耳>苍耳>CK(对照);意大利苍耳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和丰富度指数(S)均显著高于苍耳和空白对照,与苍耳相比,意大利苍耳的H,D,S分别增加了3.13%,0.77%和21.67%,与CK相比,意大利苍耳的H,D,S分别增加了4.59%,0.89%和35.18%,CK最低;碳代谢指纹图谱分析表明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的碳源利用存在显著差异,意大利苍耳显著提高了根际微生物对胺类、酚酸类、氨基酸类和糖类等碳源的利用;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两种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意大利苍耳集中在第一主成分,得分系数3.3103,苍耳主要分布在第二主成分,得分系数-1.9616;糖类物质、羧酸类化合物、多聚物和氨基酸类是根际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形成对自身有益的土壤微生态环境可能是意大利苍耳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意大利苍耳 苍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配施木霉菌剂提高甜瓜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牛聪聪 耿国明 +3 位作者 于雷 解群杰 廖晶晶 齐红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0-629,共10页
【目的】明确尿素配施木霉菌剂对甜瓜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生产中甜瓜的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科研基地的日光温室内进行,栽培土壤组成为土∶草炭∶牛粪=4∶2∶1... 【目的】明确尿素配施木霉菌剂对甜瓜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生产中甜瓜的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年3月至7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科研基地的日光温室内进行,栽培土壤组成为土∶草炭∶牛粪=4∶2∶1,供试材料为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var. makuwa Makino)‘玉美人’。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测算,供氮水平100%为尿素(普通尿素,N≥46.4%) 25.9 g/株。以此为基础,设9个氮肥处理:50%普通尿素(T1)、50%控释尿素(T2)、50%普通尿素+木霉菌剂(T3)、50%控释尿素+木霉菌剂(T4)、30%控释尿素+20%普通尿素+木霉菌剂(T5)、100%普通尿素(T6)、100%控释尿素(T7)、150%普通尿素(T8),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测定了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果实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与100%施氮处理(T6、T7)相比,减量施氮50%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熟甜瓜果实的品质,其中50%控释尿素配施木霉菌剂(T4)处理不仅降低了甜瓜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Vc含量及香气物质含量,单株产量也有所增加。此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均明显降低,其中T1~T4处理与100%和150%施氮处理(T6~T8)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T3、T4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均较高。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面,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处理(T2、T4、T5、T7)的AWCD值均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以T4处理的AWCD值最高。【结论】在供试栽培土壤条件下,减少氮肥施用量50%,无论是否采用控释尿素或配施木霉菌剂,都有助于促进甜瓜植株的生长,提高成熟甜瓜果实品质,增加甜瓜的单株产量,但只有配施木霉菌剂后,其产量、品质与施氮100%处理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微生物多样性只在施用了理论施氮量的150%后显著下降。因此,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上栽培甜瓜,建议采用施氮量减少50%、配施木霉菌剂的高产优质可持续的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施氮量 木霉菌剂 产量 品质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和树形处理对设施果桑果实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朝霞 于翠 +2 位作者 莫荣利 朱志贤 胡兴明 《北方蚕业》 2021年第4期8-14,共7页
为了探究适宜设施果桑栽培的合理施肥方式及树形模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和树形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和减量施肥处理相比,组合施肥处理(减少化学肥料,增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土... 为了探究适宜设施果桑栽培的合理施肥方式及树形模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和树形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和减量施肥处理相比,组合施肥处理(减少化学肥料,增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氮磷钾含量、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桑葚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以及糖酸比都显著提高(P<0.05)。“Y”字形和“一”字形树形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均低于自然开心形,但是二者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以及糖酸比显著高于自然开心形(P<0.05),“Y”字形树形果实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积累更快。本研究表明在设施果桑栽培中,组合施肥并且采用“Y”字形树形,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促进果实成熟,提升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桑 施肥 树形 果实品质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氮素和水分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38
17
作者 王杰 李刚 +3 位作者 修伟明 赵建宁 王慧 杨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350,共8页
应用Biolog技术研究了连续2年氮素与水分添加处理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添加能够减少氮肥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增强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水分添加与N15水平氮处理的交互作用... 应用Biolog技术研究了连续2年氮素与水分添加处理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添加能够减少氮肥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增强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水分添加与N15水平氮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和功能多样性。与对照相比,高氮处理(N100、N150、N200和N300)下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而优势度指数升高。氮素与水分添加处理不仅改变了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也使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模式发生转变。主成分分析表明,低氮肥与高氮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氮肥是主要影响因子。糖类、氨基酸类和代谢中间产物及次生代谢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土壤总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草原 氮素与水分添加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Biolog-E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地区6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宿少锋 王小燕 +2 位作者 林之盼 金映红 薛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514,共10页
【目的】研究海南热带地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揭示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特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利用BIOLOG-ECO技术,对海南热带地区6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植被类... 【目的】研究海南热带地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揭示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特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利用BIOLOG-ECO技术,对海南热带地区6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的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曲线基本一致,但碳源利用能力强弱有别。不同植被类型土壤192 h处的AWCD值大小顺序为:混交林>半红树林>次生林>椰子林>湿加松林>木麻黄林。不同林分类型对六大类主要的碳源利用率存在差异,混交林、半红树林、次生林和椰子林4种植被类型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的利用率最高,而木麻黄林和湿加松人工纯林土壤微生物对六大类碳源的利用率均不高,其中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碳源是这2种人工纯林主要碳源利用形式。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McIntosh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也表现为混交林、半红树林和次生林高于人工纯林。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能够明显区分,其中PC1可以解释所有变量方差的47.32%,PC2可以解释所有变量方差的31.58%,累计贡献达到78.90%。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各指标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相比纯林,人工混交林对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微生物多样性 理化特性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带草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19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6-146,共1页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土壤微生物在养分循环、凋落物分解和植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人的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小区或局部尺度上主要受植物物种组成和土壤属性的影响。但是.在较大的空...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土壤微生物在养分循环、凋落物分解和植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人的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小区或局部尺度上主要受植物物种组成和土壤属性的影响。但是.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上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受哪些因素驱动我们了解很少。这对于评价土壤微生物群落如何响应全球变化及理解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温带草原 陆地生态系统 植物多样性 物种组成 全球变化 凋落物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后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20
作者 杨舒纯 严君 +5 位作者 高瑞敏 许梦琪 韩晓增 邹文秀 陈旭 陆欣春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1期64-72,共9页
探讨秸秆还田后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以2016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胜利村设置免耕秸秆覆盖(D0)、秸秆均匀混于0~15 cm土层(D15)、0~35 cm土层(D35)和0~50 cm土层(D50)4个处理,2017年后不再... 探讨秸秆还田后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以2016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胜利村设置免耕秸秆覆盖(D0)、秸秆均匀混于0~15 cm土层(D15)、0~35 cm土层(D35)和0~50 cm土层(D50)4个处理,2017年后不再进行秸秆还田,研究不同秸秆还田4年后对黑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同一土层秸秆还田后效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表现不同,0~15 cm土层中表现为D15>D35>D50>D0;15~35 cm土层表现为D35>D50>D15>D0;35~50 cm土层表现为D50>D35>D15>D0。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均会提高全土层(0~50 cm)McIntosh指数,对Shannon和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后效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不同,0~5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对碳源总的利用能力均表现为:D35>D50>D15>D0,从上至下各土层碳源利用能力最高的处理分别是D15、D35和D50。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微生物代谢碳源最多的是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及多聚物类碳源。因此,在质地黏重的黑土中采用秸秆深混还田方式是提升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能力的有效农田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黑土 Biolog-Eco微平板法 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