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土壤修复改良剂在黄瓜上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陆萍 吴健 +1 位作者 陈晓锋 饶燕铭 《上海农业科技》 2010年第4期109-110,共2页
为探索微生物土壤修复改良剂在蔬菜地上的应用效果,笔者于2009年在黄瓜上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撒施或泼浇微生物土壤修复改良剂,能增加黄瓜株高和叶面积,同时可显著提高黄瓜产量。
关键词 微生物土壤修复改良剂 黄瓜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甄丽莎 谷洁 +3 位作者 胡婷 刘晨 贾凤安 吕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31-238,共8页
为了探讨不同初始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机制,以石油降解菌剂和腐熟鸡粪为调理剂,研究了初始浓度分别为5 000(T1)、10 000(T2)和50 000 mg/kg(T3)的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过程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动力学特征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为了探讨不同初始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机制,以石油降解菌剂和腐熟鸡粪为调理剂,研究了初始浓度分别为5 000(T1)、10 000(T2)和50 000 mg/kg(T3)的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过程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动力学特征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堆腐化修复过程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常数分别为0.012、0.094和0.050 d-1,半衰期分别为6.79、7.37和13.86 d。整个堆腐过程石油烃类污染物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112.08、230.05和887.93 mg/(kg·d)。3个处理的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和碳源利用率(除芳香烃类化合物外)随堆腐进程的推进逐渐升高,在堆腐中、后期达到最大,T3处理显著高于T1、T2处理。多聚物类和糖类代谢群是堆腐体系中的优势菌群。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显著(除第9天外),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是糖类和羧酸类。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均一度指数随堆腐进程的推进逐渐升高并在堆腐后期达到最大,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分别高了0.21%和17.6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微生物群落优势度指数在中期达到最大,T1处理分别比T2、T3处理高2.12%和9.44%,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堆肥结束时3个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seed germination index,SGI)分别比堆腐初期提高了18.26%、20.42%和36.41%。该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不同程度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土壤 堆腐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降解动力学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伏亚萍 李鱼 +3 位作者 王健 曹周礼 段勇 郭书海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8-152,共5页
添加稠油对土壤中土著微生物进行驯化,分离出33株能以稠油为惟一碳源生长的细菌,从中筛选出2株高效表面活性剂产生菌XJ1和SJ4,9株高效稠油降解菌.XJ1和SJ4可将发酵液的表面张力由72.4mN/m分别降到36.1mN/m和36.2mN/m;14d摇瓶油降解率分... 添加稠油对土壤中土著微生物进行驯化,分离出33株能以稠油为惟一碳源生长的细菌,从中筛选出2株高效表面活性剂产生菌XJ1和SJ4,9株高效稠油降解菌.XJ1和SJ4可将发酵液的表面张力由72.4mN/m分别降到36.1mN/m和36.2mN/m;14d摇瓶油降解率分别为35.89%和31.59%,降解效率在各单菌中最高.同时研究了发酵液中XJ1和SJ4的生长量与其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情况之间的关系,经红外光谱分析初步确定两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均为糖脂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稠油降解菌 土壤微生物修复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