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幼龄胶园间种对土壤微生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
18
1
作者
吴志祥
谢贵水
+3 位作者
杨川
陈帮乾
陈俊明
赖华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后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为充分利用幼龄胶园林下资源、科学管理胶园土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南省儋州市橡胶主栽区两个相邻的幼龄橡胶林段,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后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为充分利用幼龄胶园林下资源、科学管理胶园土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南省儋州市橡胶主栽区两个相邻的幼龄橡胶林段,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间种作对照。按季共分7次采集胶园土壤样品,对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作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相比无间种处理,幼龄胶园间种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土壤硝化作用,间种葛藤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间种香蕉促进土壤微生物氨化作用最明显,其他微生物作用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幼龄胶园间种能改善胶园土壤微环境,可大力发展幼龄胶园间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胶园
间种
土壤微生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纤维素、秸秆和木屑对农田土壤硝化作用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潘彦硕
朱清禾
+5 位作者
李聪
王幽静
吴坤
李烜桢
张世敏
吴宇澄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5-792,共8页
采用微宇宙试验方法,研究了纤维素(CL)、秸秆(ST)和木屑(SD)单独及分别与尿素配施处理(CL-N、STN和SD-N)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探究不同处理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些处理中铵态氮含量、硝态氮积累量...
采用微宇宙试验方法,研究了纤维素(CL)、秸秆(ST)和木屑(SD)单独及分别与尿素配施处理(CL-N、STN和SD-N)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探究不同处理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些处理中铵态氮含量、硝态氮积累量和细菌群落结构均发生了变化。0~14 d时纤维素、秸秆和木屑处理可溶性铵态氮含量显著降低; 14 d后纤维素、秸秆和木屑处理硝态氮积累量显著低于对照(CK),纤维素+尿素(CLN)、秸秆+尿素(ST-N)和木屑+尿素(SD-N)处理硝态氮积累量显著低于单加尿素处理(CK-N)。56 d时CLN处理中土壤细菌群落Chao 1和Obs指数较高,且CL和CL-N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最大;与CK相比,Nitrosospira(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coccus(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sphaera和Nitrospira(硝化螺菌属)在不同处理中都是负响应;群落多重比较分析表明,CK处理会显著富集一些硝化微生物,CL、ST和SD处理显著富集纤维素降解菌,而CL-N、ST-N和SD-N均富集有慢生根瘤菌。综上可知,纤维素、秸秆和木屑能有效滞留氮素,减少土壤氮素损失,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秸秆
木屑
土壤
微生物
硝化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物根圈微生物群落与功能特异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丁晶
俞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2-910,共9页
植物-土壤微生物交互作用在土壤养分循环、碳固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植物源有机物输入被认为是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的纽带。根圈土壤微生物在群落结构和功能上与根圈外土壤差异显著,并存在一定的植物群落特异...
植物-土壤微生物交互作用在土壤养分循环、碳固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植物源有机物输入被认为是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的纽带。根圈土壤微生物在群落结构和功能上与根圈外土壤差异显著,并存在一定的植物群落特异性。植物源有机物的高度可利用性对土壤微生物具有复杂的影响,改变着土壤生态过程。因此,揭示植物源有机物的输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有助于深化对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作用的认识,同时为养分循环调控、肥料施用时效、作物增产和温室气体排放及生态平衡维持提供理论支持。基于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两大类植物源有机物(根际沉积和凋落物)的组成和输入时间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特定功能(以氮循环为例)的影响机制;探讨了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分子探针技术和宏基因组学等研究方法在植物-土壤微生物交互作用中的综合应用;总结了植物生命周期内植物源有机物化学组成和输入时空差异对植物特异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诱导机制。植物源有机物输入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不但显著提高优势微生物群落生物量、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相关功能、调控特定土壤微生物活性,并且其化学性质多样性决定了土壤微生物群落植物特异性。因此,植物源有机物输入是驱动植物根圈特异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与功能演变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有机物
根际沉积
凋落物
植物-
土壤
微生物
交互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幼龄胶园间种对土壤微生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
18
1
作者
吴志祥
谢贵水
杨川
陈帮乾
陈俊明
赖华英
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25-1329,共5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3-14-1-016)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1630022011013)
文摘
【目的】对幼龄胶园间种香蕉、葛藤后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作用进行对比研究,为充分利用幼龄胶园林下资源、科学管理胶园土壤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南省儋州市橡胶主栽区两个相邻的幼龄橡胶林段,分别在其胶行中间种香蕉、葛藤,同时设无间种作对照。按季共分7次采集胶园土壤样品,对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作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相比无间种处理,幼龄胶园间种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土壤硝化作用,间种葛藤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间种香蕉促进土壤微生物氨化作用最明显,其他微生物作用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幼龄胶园间种能改善胶园土壤微环境,可大力发展幼龄胶园间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
关键词
幼龄胶园
间种
土壤微生物作用
Keywords
young rubber plantations
interplanting
soil microbial action
分类号
Q945.11 [生物学—植物学]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纤维素、秸秆和木屑对农田土壤硝化作用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潘彦硕
朱清禾
李聪
王幽静
吴坤
李烜桢
张世敏
吴宇澄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郑州市气象局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5-79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66)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30601150)
文摘
采用微宇宙试验方法,研究了纤维素(CL)、秸秆(ST)和木屑(SD)单独及分别与尿素配施处理(CL-N、STN和SD-N)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探究不同处理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些处理中铵态氮含量、硝态氮积累量和细菌群落结构均发生了变化。0~14 d时纤维素、秸秆和木屑处理可溶性铵态氮含量显著降低; 14 d后纤维素、秸秆和木屑处理硝态氮积累量显著低于对照(CK),纤维素+尿素(CLN)、秸秆+尿素(ST-N)和木屑+尿素(SD-N)处理硝态氮积累量显著低于单加尿素处理(CK-N)。56 d时CLN处理中土壤细菌群落Chao 1和Obs指数较高,且CL和CL-N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最大;与CK相比,Nitrosospira(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coccus(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sphaera和Nitrospira(硝化螺菌属)在不同处理中都是负响应;群落多重比较分析表明,CK处理会显著富集一些硝化微生物,CL、ST和SD处理显著富集纤维素降解菌,而CL-N、ST-N和SD-N均富集有慢生根瘤菌。综上可知,纤维素、秸秆和木屑能有效滞留氮素,减少土壤氮素损失,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关键词
纤维素
秸秆
木屑
土壤
微生物
硝化
作用
Keywords
cellulose
straw
sawdust
soil microorganisms
nitrification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物根圈微生物群落与功能特异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丁晶
俞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2-91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外来植物入侵机制:植物-土壤微生物协同作用"(31070463)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B类)"土壤-生物系统功能及其调控"(XDB15030301)
文摘
植物-土壤微生物交互作用在土壤养分循环、碳固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植物源有机物输入被认为是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的纽带。根圈土壤微生物在群落结构和功能上与根圈外土壤差异显著,并存在一定的植物群落特异性。植物源有机物的高度可利用性对土壤微生物具有复杂的影响,改变着土壤生态过程。因此,揭示植物源有机物的输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有助于深化对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作用的认识,同时为养分循环调控、肥料施用时效、作物增产和温室气体排放及生态平衡维持提供理论支持。基于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两大类植物源有机物(根际沉积和凋落物)的组成和输入时间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特定功能(以氮循环为例)的影响机制;探讨了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分子探针技术和宏基因组学等研究方法在植物-土壤微生物交互作用中的综合应用;总结了植物生命周期内植物源有机物化学组成和输入时空差异对植物特异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诱导机制。植物源有机物输入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不但显著提高优势微生物群落生物量、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相关功能、调控特定土壤微生物活性,并且其化学性质多样性决定了土壤微生物群落植物特异性。因此,植物源有机物输入是驱动植物根圈特异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与功能演变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植物源有机物
根际沉积
凋落物
植物-
土壤
微生物
交互
作用
Keywords
plant-derived organic material
rhizodeposition
plant litter
plant-soil microbe interaction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X1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幼龄胶园间种对土壤微生物作用的影响
吴志祥
谢贵水
杨川
陈帮乾
陈俊明
赖华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纤维素、秸秆和木屑对农田土壤硝化作用及微生物的影响
潘彦硕
朱清禾
李聪
王幽静
吴坤
李烜桢
张世敏
吴宇澄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植物根圈微生物群落与功能特异性机制研究
丁晶
俞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