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亚热带花岗岩地区森林流域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率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金玲 张甘霖 黄来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59,共7页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了解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率对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流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位于我国亚热带的皖南花岗岩地区森林流域为例,通过野外监测其主要矿质元素输入输出量,应用流域中...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了解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率对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流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位于我国亚热带的皖南花岗岩地区森林流域为例,通过野外监测其主要矿质元素输入输出量,应用流域中元素地球化学质量平衡原理,估算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的降雨和酸沉降条件下,我国亚热带森林流域中,花岗岩的平均风化速率为0.696 t hm-2a-1,土壤平均形成速率为0.598 t hm-2a-1,所以需要经过2万年以上才能形成1 m厚的土壤。研究发现,大量输入土壤系统的H+由于被土壤风化和阳离子交换所消耗,径流水不至酸化,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带来土壤的酸化。研究还表明根据当前的土壤形成速率,土壤允许流失量标准需要重新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速率 土壤形成速率 土壤酸化 水土流失 流域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形成速率研究综述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志刚 万木春 +1 位作者 孙佳佳 张平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72,共9页
强烈的人为作用造成我国西南喀斯特区水土流失严重,并导致了石漠化。而碳酸盐岩风化后残留物极少,土壤形成速度极慢,又导致石漠化的恢复极难。因此,西南喀斯特区石漠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壤形成与流失的矛盾。目前对于碳酸盐岩成土速率的... 强烈的人为作用造成我国西南喀斯特区水土流失严重,并导致了石漠化。而碳酸盐岩风化后残留物极少,土壤形成速度极慢,又导致石漠化的恢复极难。因此,西南喀斯特区石漠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壤形成与流失的矛盾。目前对于碳酸盐岩成土速率的计算,都是基于剖面上碳酸盐岩溶蚀速率来推算的,溶蚀速率是通过灰岩标准试片溶蚀速率确定的,只考虑了岩-土接触面上的碳酸盐岩溶蚀速率,不考虑碳酸盐岩岩层间和岩体内部的风化作用。而可以包含以上3种成土模式的流域地球化学平衡法,则是在花岗岩地区建立起来的,应用在碳酸盐岩上,必须对其进行修正。碳酸盐岩的风化成土与花岗岩的差异较大,碳酸盐岩的风化分成2个过程,即碳酸盐岩风化形成残积物和残积物进一步风化形成土壤。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风化速率计算中增加残积物风化模块,以区分碳酸盐岩基岩与残积物2个不同风化过程的方法,来修正基于花岗岩建立的流域地球化学平衡法,以适合碳酸盐岩上土壤形成速率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喀斯特石漠化 碳酸盐岩风化 土壤形成速率 花岗岩 溶蚀速率 流域地球化学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影响下的水耕人为土形成速率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甘霖 龚子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54-257,262,共5页
在区域土壤调查和排水采集器定位观测的基础上,结合模型方法,初步定量地研究了野外可辨别的氧化还原形态特征形成时间大约为15—25年左右,根据铁的淋失速率确定了铁的分异程度与时间的关系。并对发育于第四纪红壤(普通简育湿润... 在区域土壤调查和排水采集器定位观测的基础上,结合模型方法,初步定量地研究了野外可辨别的氧化还原形态特征形成时间大约为15—25年左右,根据铁的淋失速率确定了铁的分异程度与时间的关系。并对发育于第四纪红壤(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的一个水耕人为土系列的相对水耕时间进行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耕人为土 土壤形成速率 土壤发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