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稻田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杨珠
黄顺红
邹应斌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7-810,共4页
为了定量评价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作用在土壤对肥料氮的保持作用中的相对贡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种主要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对添加铵的矿物固定作用及其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结果表明:土壤对外源铵的矿物固定是...
为了定量评价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作用在土壤对肥料氮的保持作用中的相对贡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种主要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对添加铵的矿物固定作用及其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结果表明:土壤对外源铵的矿物固定是土壤重要的保氮机制之一,但不同土壤对保氮作用的相对贡献大小不一,以河沙泥的固铵作用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最大,固铵量占总保氮量的51.5%,红黄泥最低,固铵量仅占总保氮量的17.1%,其余五种土壤的固铵作用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大小顺序依次是黄泥田(43.7%)、湖潮泥(35.5%)、紫泥田(35.4%)、灰泥田(25.0%)、麻沙泥(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对添加铵的矿物固定
土壤
的保氮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湖南几种耕地土壤固定添加铵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杨珠
万大娟
+3 位作者
黄顺红
彭杰
吴名宇
周卫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8-265,共8页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培养试验和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种成土母质发育的旱地土壤和稻田土壤固定添加铵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添加铵的固定速度很快,尤其在反应的前8~12h内速度更快,12h后速度逐渐变慢,24h以后,...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培养试验和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种成土母质发育的旱地土壤和稻田土壤固定添加铵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添加铵的固定速度很快,尤其在反应的前8~12h内速度更快,12h后速度逐渐变慢,24h以后,土壤对外源铵的固定已基本达到平衡。数学拟合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两种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固定添加铵的动力学特性,经统计均达极显著水平,抛物扩散方程也有较好的拟合效果,零级方程较差。由一级动力学方程求得的不同土壤固铵动力学参数:理论最大固铵量(A)、反应速率常数(b)以及反应半时值明显不同。耕型石灰性紫色土、耕型酸性紫色土、耕型棕色石灰土和耕型石灰岩红壤的理论最大固铵量和反应半时值分别为212.3mg kg^-1、179.0mg kg^-1、142.9mg kg^-1.13.7mg kg^-1和29.75h、25.96h、27.18h、23.49h;紫泥田、河沙泥、灰泥田和红黄泥的理论最大固铵量和反应半时值分别为86.2mg kg^-1、68.7mg kg^-1,31.8mg kg^-1、19.1mg kg^-1和14.50h、15.10h、15.51h、18.43h。耕型石灰性紫色土、耕型酸性紫色土、耕型棕色石灰土和耕型石灰岩红壤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233 h^-1、0.0267h^-1、0.0255h^-1、0.0295h^-1;紫泥田、河沙泥、灰泥田和红黄泥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478h^-1、0.0459h^-1、0.0447h^-1、0.0376h^-1.除耕型石灰岩红壤以外,旱地土壤的理论最大固铵量和反应半时值均明显大于水田土壤,而反应速率常数明显小于水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耕地
土壤
铵
的矿物
固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矿物固定态铵变化的南北差异
被引量:
4
3
作者
党亚爱
李世清
+1 位作者
王国栋
邵明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1-837,共7页
采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陵)等典型土壤剖面0—200 cm土层土样,通过测定土样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以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区域土壤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及二者比率随地理位置和...
采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陵)等典型土壤剖面0—200 cm土层土样,通过测定土样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以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区域土壤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及二者比率随地理位置和土层的变异规律,为全面了解黄土高原土壤相对稳定氮库累积提供科学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土层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从南到北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呈下降趋势,但各土壤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的分布显著不同,全氮含量在0—60 cm随土层深度增加下降很明显,60—120 cm有一定下降,120 cm以下低而稳定。矿物固定态铵在全剖面上的分布比较均匀,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层间的差异基本在误差范围内,土垫旱耕人为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表层(0—10 cm)矿物固定态铵平均含量分别为215.80±7.45、165.80±8.73和146.50±1.83 mg/kg,表层以下(10—200 cm)平均含量分别为193.40±9.67、157.14±5.75和142.02±5.47 mg/kg。从地理位置分析,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土垫旱耕人为土表层(0—10 cm)矿物固定态铵占全氮的百分比分别为(39.57±0.78)%、(32.91±6.82)%和(29.74±7.01)%;在表层以下所占比例更高,干润砂质新成土10—200 cm土壤矿物固定态铵含量占全氮比例为(89.52±13.42)%,黄土正常新成土为(59.52±13.86)%,土垫旱耕人为土为(47.26±9.01)%。供试土壤中矿物固定态铵与<0.01 mm物理性粘粒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物理性粘粒是矿物固定态铵的主要载体;矿物固定态铵与全氮含量也有极显著正向相关性。以上结果揭示,在黄土高原黄土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全剖面矿物固定态铵相对均匀,而有机氮相差较大,两种氮库的这种地理位置和剖面分布特征,是黄土母质形成的必然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黄土高原黄土母质的风成学说;同时也反映了需要对有机氮占全氮比例及矿物固定态铵在全氮中地位的传统观念予以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
矿物
固定
态
铵
全氮
物理性粘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及固定态铵释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4
作者
黄顺红
张杨珠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与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包括土壤固定态铵的含量、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机制、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及其释放的动力学与其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土壤
固定
态
铵
铵
的矿物
固定
土壤
固定
态
铵的
释放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田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杨珠
黄顺红
邹应斌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出处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7-810,共4页
基金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4BA520A01)
湖南农业大学稳定人才基金项目(WD0612)
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项目(2005B42)
文摘
为了定量评价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作用在土壤对肥料氮的保持作用中的相对贡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种主要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对添加铵的矿物固定作用及其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结果表明:土壤对外源铵的矿物固定是土壤重要的保氮机制之一,但不同土壤对保氮作用的相对贡献大小不一,以河沙泥的固铵作用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最大,固铵量占总保氮量的51.5%,红黄泥最低,固铵量仅占总保氮量的17.1%,其余五种土壤的固铵作用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大小顺序依次是黄泥田(43.7%)、湖潮泥(35.5%)、紫泥田(35.4%)、灰泥田(25.0%)、麻沙泥(20.8%)。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对添加铵的矿物固定
土壤
的保氮作用
Keywords
paddy soil
mineral fixation for added ammonium in soils
the N-preserving capacity of soils
分类号
S153.6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南几种耕地土壤固定添加铵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杨珠
万大娟
黄顺红
彭杰
吴名宇
周卫军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8-265,共8页
基金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4BA520A01)
湖南农业大学稳定人才基金项目(WD0612)共同资助
文摘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培养试验和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种成土母质发育的旱地土壤和稻田土壤固定添加铵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添加铵的固定速度很快,尤其在反应的前8~12h内速度更快,12h后速度逐渐变慢,24h以后,土壤对外源铵的固定已基本达到平衡。数学拟合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两种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固定添加铵的动力学特性,经统计均达极显著水平,抛物扩散方程也有较好的拟合效果,零级方程较差。由一级动力学方程求得的不同土壤固铵动力学参数:理论最大固铵量(A)、反应速率常数(b)以及反应半时值明显不同。耕型石灰性紫色土、耕型酸性紫色土、耕型棕色石灰土和耕型石灰岩红壤的理论最大固铵量和反应半时值分别为212.3mg kg^-1、179.0mg kg^-1、142.9mg kg^-1.13.7mg kg^-1和29.75h、25.96h、27.18h、23.49h;紫泥田、河沙泥、灰泥田和红黄泥的理论最大固铵量和反应半时值分别为86.2mg kg^-1、68.7mg kg^-1,31.8mg kg^-1、19.1mg kg^-1和14.50h、15.10h、15.51h、18.43h。耕型石灰性紫色土、耕型酸性紫色土、耕型棕色石灰土和耕型石灰岩红壤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233 h^-1、0.0267h^-1、0.0255h^-1、0.0295h^-1;紫泥田、河沙泥、灰泥田和红黄泥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478h^-1、0.0459h^-1、0.0447h^-1、0.0376h^-1.除耕型石灰岩红壤以外,旱地土壤的理论最大固铵量和反应半时值均明显大于水田土壤,而反应速率常数明显小于水田土壤。
关键词
湖南省
耕地
土壤
铵
的矿物
固定
动力学
Keywords
Hunan Province
Cultivated soil
Mineral fixation of ammonium
Kinetics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矿物固定态铵变化的南北差异
被引量:
4
3
作者
党亚爱
李世清
王国栋
邵明安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1-83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502006
3067111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项目资助
文摘
采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陵)等典型土壤剖面0—200 cm土层土样,通过测定土样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以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区域土壤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及二者比率随地理位置和土层的变异规律,为全面了解黄土高原土壤相对稳定氮库累积提供科学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土层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从南到北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呈下降趋势,但各土壤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的分布显著不同,全氮含量在0—60 cm随土层深度增加下降很明显,60—120 cm有一定下降,120 cm以下低而稳定。矿物固定态铵在全剖面上的分布比较均匀,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层间的差异基本在误差范围内,土垫旱耕人为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表层(0—10 cm)矿物固定态铵平均含量分别为215.80±7.45、165.80±8.73和146.50±1.83 mg/kg,表层以下(10—200 cm)平均含量分别为193.40±9.67、157.14±5.75和142.02±5.47 mg/kg。从地理位置分析,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土垫旱耕人为土表层(0—10 cm)矿物固定态铵占全氮的百分比分别为(39.57±0.78)%、(32.91±6.82)%和(29.74±7.01)%;在表层以下所占比例更高,干润砂质新成土10—200 cm土壤矿物固定态铵含量占全氮比例为(89.52±13.42)%,黄土正常新成土为(59.52±13.86)%,土垫旱耕人为土为(47.26±9.01)%。供试土壤中矿物固定态铵与<0.01 mm物理性粘粒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物理性粘粒是矿物固定态铵的主要载体;矿物固定态铵与全氮含量也有极显著正向相关性。以上结果揭示,在黄土高原黄土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全剖面矿物固定态铵相对均匀,而有机氮相差较大,两种氮库的这种地理位置和剖面分布特征,是黄土母质形成的必然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黄土高原黄土母质的风成学说;同时也反映了需要对有机氮占全氮比例及矿物固定态铵在全氮中地位的传统观念予以重新评价。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
矿物
固定
态
铵
全氮
物理性粘粒
Keywords
Loess Plateau
soil fixed ammonium
total nitrogen
physical clay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及固定态铵释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4
作者
黄顺红
张杨珠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文摘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与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包括土壤固定态铵的含量、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机制、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及其释放的动力学与其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土壤
固定
态
铵
铵
的矿物
固定
土壤
固定
态
铵的
释放
动力学
分类号
S153.61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稻田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对土壤保氮作用的贡献
张杨珠
黄顺红
邹应斌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湖南几种耕地土壤固定添加铵的动力学研究
张杨珠
万大娟
黄顺红
彭杰
吴名宇
周卫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矿物固定态铵变化的南北差异
党亚爱
李世清
王国栋
邵明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及固定态铵释放的研究进展
黄顺红
张杨珠
《湖南农业科学》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