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及邻近地区名茶形成的土壤地质环境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唐根年 陆景冈 +1 位作者 王援高 李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9,共5页
名茶产地的成土母质主要有石英砂岩、花岗岩、酸性凝灰岩与片麻岩等 ,它们在浙江被两条地质深大断裂分隔为三区 ,而各区的母质又各有特点。从新构造运动看 ,名茶多分布在强烈上升的山地区和沿海的升沉过渡丘陵区。从局部环境看 ,名茶产... 名茶产地的成土母质主要有石英砂岩、花岗岩、酸性凝灰岩与片麻岩等 ,它们在浙江被两条地质深大断裂分隔为三区 ,而各区的母质又各有特点。从新构造运动看 ,名茶多分布在强烈上升的山地区和沿海的升沉过渡丘陵区。从局部环境看 ,名茶产地附近多有湖、海等巨大水体。各类成土母质对茶品质的影响可用地球化学性质来解释 ,有关的元素有Si、K、Fe、Al、Ca、Mg、Mn等。文中还从已发现的名茶产地地质学规律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茶 土壤地质环境 成土母质 地球化学 发展战略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地质环境与茶叶的内在品质 被引量:19
2
作者 陆景冈 唐根年 +1 位作者 毛东明 应锡铨 《茶叶》 2009年第1期19-21,共3页
不同成土母岩上发育的土壤能影响所产茶叶的品质,在浙江省花岗岩、石英砂岩、变质岩系(片麻岩为主)及部分多石英的凝灰岩上常产优质茶,反之在玄武岩、石灰岩及中更新世(Q2)红土上常所产茶叶的品质较差。本文以茶叶的内在品质对此加以证... 不同成土母岩上发育的土壤能影响所产茶叶的品质,在浙江省花岗岩、石英砂岩、变质岩系(片麻岩为主)及部分多石英的凝灰岩上常产优质茶,反之在玄武岩、石灰岩及中更新世(Q2)红土上常所产茶叶的品质较差。本文以茶叶的内在品质对此加以证实。分析的生化指标有: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均指各该项总量)等5项。指标经综合分析,可分为7个等级,都与一定的成土母岩相对应。花岗岩等3种产优质茶的母岩上,土壤都有高硅、低钙、及砂性质地的特征;反之,所产茶叶品质较次的玄武岩及石灰岩上,土壤均有低硅、高钙及粘性质地的特征。Q2红土应属后面一类,但硅与钙的含量不全符合,还须进一步研究。凝灰岩上所产茶的品质居于7个等级中的中档。成果说明:作为外部生态环境重要因素的成土母质,和茶叶内部的生化性质有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质环境 茶叶品质 茶叶生物化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土地整理的土壤地质环境研究——以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北部丘陵土地整理区为例
3
作者 高明秀 东野光亮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18,共3页
研究土壤地质环境对土地整理的影响,对于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整理措施和整理后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实地调查法、实验分析法与综合分析法,以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北部丘陵土地整理区为例,分析了区域土壤地质环境及其对... 研究土壤地质环境对土地整理的影响,对于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整理措施和整理后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实地调查法、实验分析法与综合分析法,以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北部丘陵土地整理区为例,分析了区域土壤地质环境及其对土地整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该区进行土地整理是可行的,但土地整理后单纯以农耕地为利用方式并不是最佳选择。土壤地质环境对土地整理可行与否、整理措施和整理后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利用效益发挥以及整理后二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整理研究应注重对土壤地质环境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土壤地质环境 可行性研究 土地利用方式 泰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的地质土壤环境与烤烟生产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卫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8914-8915,8918,共3页
分析贵州省的地质土壤环境,并探讨适宜种植烤烟的地貌地质背景。
关键词 地质土壤环境 烤烟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革污泥渗滤液中特征污染物对土壤氨氮转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孔祥科 李义 +4 位作者 王平 韩占涛 刘圣华 张兆吉 王妍妍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6-1685,共10页
【研究目的】查明制革污泥渗滤液中特征污染物(Cr(Ⅲ)、盐分、有机质)对土壤NH_(4)^(+)−N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制革污泥的安全农用及土壤NH_(4)^(+)−N的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污染物影... 【研究目的】查明制革污泥渗滤液中特征污染物(Cr(Ⅲ)、盐分、有机质)对土壤NH_(4)^(+)−N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制革污泥的安全农用及土壤NH_(4)^(+)−N的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污染物影响下土壤中NH_(4)^(+)−N向NO_(3)^(−)−N的转化规律,并利用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制革污泥渗滤液中特征污染组分对土壤中NH_(4)^(+)−N硝化过程的抑制程度排序为:Cr(Ⅲ)>盐分>有机质。外源Cr(Ⅲ)进入对土壤中NH_(4)^(+)−N的转化速率和转化量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土壤中盐分和有机质主要影响硝化作用的启动时间和降低硝化速率。随着土壤中Cr(Ⅲ)含量由100 mg/kg增加到250 mg/kg,培养90 d后NH_(4)^(+)−N的转化量由94.23%降低到19.38%。高浓度Cr(Ⅲ)和盐分在污染初期对土壤中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随土壤老化过程中Cr(Ⅲ)生物有效性降低及微生物适应性增强,不同污染特征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逐渐趋同,硝化功能菌(Nitrosospira、Nitrosomonas和Nitrosospira)丰度增加明显。【结论】冗余(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制革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的主要特征因子是Cr(Ⅲ)(R^(2)=0.53,P<0.01)、NH_(4)^(+)−N(R^(2)=0.59,P<0.005)和NO_(3)^(−)−N(R^(2)=0.53,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污泥 Cr(Ⅲ) 氨氮 硝化作用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典型喀斯特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陈武 任明强 +1 位作者 芦正艳 王宁宁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46-252,共7页
以贵州花溪党武、遵义虾子和安龙木咱3个地区的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地球化学的角度研究其土壤中相关矿物元素的含量、元素在岩-土剖面中的迁移富集特征及其风化成土系数,综合表征出研究区土壤的农业地质环境特征,并对其矿物营养元素... 以贵州花溪党武、遵义虾子和安龙木咱3个地区的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地球化学的角度研究其土壤中相关矿物元素的含量、元素在岩-土剖面中的迁移富集特征及其风化成土系数,综合表征出研究区土壤的农业地质环境特征,并对其矿物营养元素环境质量做出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土中矿物营养元素的淋溶较为强烈,有10种左右元素的含量低于中国或世界土壤化学组成中值,具体表现为纯的碳酸盐岩所发育的土壤中矿物营养元素的含量较少,而安龙木咱地区由于其成土母质为白云质灰岩,且所处地质环境易于汇集周边淋溶出来的营养元素,使得其土壤矿物营养元素环境质量好于其余两地,三地土壤中营养元素达标率分别为73.7%(安龙木咱)、63.1%(遵义虾子)和68.4%(花溪党武)。总体而言,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缓慢,土层较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不足,需要施用相应的矿物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地质环境 营养元素 地球化学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