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形土壤因子的滇重楼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石子为 杨少华 +2 位作者 张丽霞 陈骏飞 刘大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04-1909,共6页
【目的】对中国滇重楼进行基于地形土壤因子的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方法】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 Ent)和Arc 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影响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的地形、土壤因子,研究了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区的生态适宜性并构建了我国... 【目的】对中国滇重楼进行基于地形土壤因子的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方法】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 Ent)和Arc 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影响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的地形、土壤因子,研究了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区的生态适宜性并构建了我国滇重楼潜在分布与地形、土壤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影响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为海拔、有机碳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含粘土量、土壤有效水含量等级、土壤质地分类,它们对滇重楼潜在分布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潜在生态因子的97.1%,利用所建模型给出的滇重楼在待预测地区的存在概率,将中国滇重楼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为不适宜区、次适宜区、较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并给出了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区的地形、土壤因子阈值。【结论】该结果可为开展中国滇重楼种植的合理区域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土壤因子 滇重楼 生态适宜性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高寒草甸狼毒群落分类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咏梅 董幸枝 +5 位作者 龙永清 朱志梅 王雷 盖星华 赵樊 李京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狼毒的入侵扩散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日益严重。基于祁连山中段典型样地的群落调查、土壤采样和高精度地形测量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冗余分析(RDA)在微观... 狼毒的入侵扩散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日益严重。基于祁连山中段典型样地的群落调查、土壤采样和高精度地形测量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冗余分析(RDA)在微观尺度上探讨了退化高寒草甸狼毒群落的分类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TWINSPAN分类将退化草甸狼毒群落划分为3种群丛类型,即Ⅰ)狼毒+紫花针茅+线叶嵩草+披针叶黄华群丛;Ⅱ)狼毒+紫花针茅+委陵菜+美丽风毛菊群丛;Ⅲ)紫花针茅+草玉梅+狼毒+早熟禾群丛。2)RDA分析显示土壤全磷、全钾含量是影响退化草甸狼毒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坡向。土壤养分对于狼毒群落空间格局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覆盖度高的狼毒群丛对低磷、低钾的土壤环境更敏感。3)随着入侵程度加重,狼毒群丛Ⅲ、Ⅱ、Ⅰ的物种优势度发生明显更替,禾本科植物(早熟禾、紫花针茅)重要值减小(4.10、3.12、2.10),豆科植物(异叶米口袋、花苜蓿)重要值先增后减(0.28、0.57、0.25),莎草科植物(线叶嵩草、矮生嵩草)重要值增加(0.23、1.18、2.19)、毒杂草(狼毒、草玉梅、披针叶黄华、乳白香青、青海刺参等)重要值明显上升(6.10、5.14、10.08),群落Ⅰ和Ⅱ中狼毒替代紫花针茅成为最重要的建群种,狼毒覆盖度呈规律地梯度增加(5.5%、11.0%、29.7%)。本研究反映了狼毒型退化草甸逆向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成和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可为草地资源管理、退化草甸修复及狼毒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 退化高寒草甸 土壤地形因子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