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沿江平原不同年限烟-稻轮作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烤烟产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浩田 姜超强 +3 位作者 蒋瑀霁 陈利军 祖朝龙 孙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7-1067,共11页
在安徽省皖南池州和宣城主要植烟区开展试验,研究了皖南沿江平原区典型水稻土在烟–稻轮作下团聚体组成变化与烤烟产质量的关系。试验共选择9个轮作年限田块,其中池州4个,分别为烟–稻轮作0(即种植单季稻)、2、4、9 a,宣城5个,分别为烟... 在安徽省皖南池州和宣城主要植烟区开展试验,研究了皖南沿江平原区典型水稻土在烟–稻轮作下团聚体组成变化与烤烟产质量的关系。试验共选择9个轮作年限田块,其中池州4个,分别为烟–稻轮作0(即种植单季稻)、2、4、9 a,宣城5个,分别为烟-稻轮作1、3、5、8、12 a。结果表明:池州地区烟–稻轮作土壤2~5 mm团聚体含量随轮作年限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宣城地区烟-稻轮作1 a时土壤2~5 mm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轮作年限土壤,且此级团聚体所占比例与轮作年限之间显著负相关。综合池州、宣城两地,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烤烟产量降低,但池州地区烟叶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中、上部叶中氯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上部叶中钾/氯比呈增加趋势;宣城地区其他轮作年限烟叶中、上部叶中糖/碱比均高于轮作1 a烟叶,且轮作5~8 a内适合优质烤烟生产(变化稳定)。同时,池州地区上部烟叶刺激性和干燥感评分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宣城地区上部叶香气特性评分随着轮作年限增加而增高。池州和宣城两地土壤2~5 mm团聚体含量与烤烟产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产量均受土壤2~5 mm团聚体pH的显著影响。池州地区土壤中2~5 mm团聚体含量与烟叶中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发现,池州地区烟叶中总糖含量受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显著。土壤2~5 mm团聚体含量与理化性质对皖南烟区烤烟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施用秸秆、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等高效培育土壤团聚体的施肥方式,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烟田土壤质量,保障安徽皖南烤烟适产、稳产、优质和风味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组成 烤烟 产量 品质 烟稻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污染型灌溉水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霄云 王益权 +3 位作者 孙慧敏 徐海 王永健 徐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5-1132,共8页
为了评估灌溉水中有机污染物对农田土壤物理状态的影响,本研究以长期采用有机污染型水体灌溉的陕西交口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耕作制度基本一致,长期采用未污染的地下水灌溉的农田土壤为对照,分别用干筛和湿... 为了评估灌溉水中有机污染物对农田土壤物理状态的影响,本研究以长期采用有机污染型水体灌溉的陕西交口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耕作制度基本一致,长期采用未污染的地下水灌溉的农田土壤为对照,分别用干筛和湿筛法测定了土壤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组成等,分析了优势团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长期采用有机污染水灌溉明显降低土壤中大于10 mm大团聚体和小于0.25 mm微团聚体的含量,显著增加了直径为1~5 mm范围内"(质量)优势团聚体"的含量;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机械组成的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有机污染型水体灌溉可以显著改善微团聚体的特性,增大了土壤团聚度,降低其分散系数,从而改善了土壤结构状况。综合试验结果证明,灌溉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有助于显著地改善土壤结构状况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 土壤团聚体组成 优势团聚 团聚破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从从 陈竹君 +2 位作者 赵世翔 周建斌 张晓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0-105,共6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休闲,常规,覆草,垄沟覆盖)和施氮量(N0,N120,N240)条件下西北旱地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土壤水分、产量等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干筛法0.25~10mm团聚体含量垄沟覆盖显著低...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休闲,常规,覆草,垄沟覆盖)和施氮量(N0,N120,N240)条件下西北旱地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土壤水分、产量等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干筛法0.25~10mm团聚体含量垄沟覆盖显著低于常规和覆草栽培模式,而〉10mm的大团聚体显著高于常规和覆草模式,垄沟覆盖栽培促进0.5~5 mm团聚体向更大级别进一步团聚;干筛法0.25~10mm团聚体总量N240处理显著高于N0。湿筛法〉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覆草和垄沟覆盖栽培显著高于常规,不同施氮量间无显著差异。干筛法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垄沟覆盖显著大于覆草和常规模式;水稳性团聚体MWD覆草模式显著大于常规,覆草模式GMD显著大于垄沟覆盖模式;不同施氮量下水稳性团聚体MWD差异不显著,N0处理的GMD显著大于N120、N240。覆盖栽培可以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不同施氮量间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不显著。历年2m土层土壤贮水量平均值与水稳性团聚体GMD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栽培模式主要通过影响土壤水分来影响土壤团聚体状况;历年平均产量与水稳性团聚体GMD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直径应较小,利于提高土壤保水和水分有效性,进而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施氮量 土壤团聚体组成 平均重量直径(MWD) 几何平均直径(G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刈割制度对典型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天宇 宝音陶格涛 +3 位作者 高若凡 白慧敏 王天琦 刘志英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36,共11页
对不同刈割制度(围封、割一年休一年、割两年休一年、一年割一次及一年割两次)处理下内蒙古典型草原长期割草样地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深度的团聚体分布特征、稳定性和土壤抗侵蚀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不同刈割制度下... 对不同刈割制度(围封、割一年休一年、割两年休一年、一年割一次及一年割两次)处理下内蒙古典型草原长期割草样地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深度的团聚体分布特征、稳定性和土壤抗侵蚀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不同刈割制度下,典型草原0~10cm土层主要以>0.25mm团聚体为主。10~20cm土层中,一年割一次和一年割两次则以<0.25mm团聚体为主。刈割显著降低了>0.25mm团聚体的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并减弱了草地土壤的抗侵蚀能力(P<0.05)。各土层的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含水量以及其他养分均随刈割干扰强度的增加,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大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在围封处理下最高,刈割处理中,两年割一次最高,一年割两次最低。长期刈割处理对0~10cm表土层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影响较小,而对10~30cm土层大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草地土层深度的增加,>0.25mm团聚体的稳定性逐级降低,深土层的团聚体更加敏感,易受环境干扰。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所述,割一年休一年处理下的土壤大团聚体含量较高及其稳定性较好,抗侵蚀能力强,更有利于典型草原长期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刈割制度 土壤性质 土壤团聚体组成 团聚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功能肥对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性和抗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温晓兰 宋福如 +4 位作者 石温慧 宋利强 刘小粉 宋聚强 曹子库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8-224,共7页
以河北省邯郸地区果园、荒草地和农田的土壤为试验对象,探讨土壤有机调理剂(AF)、颗粒复合肥(BF)和大量元素水溶肥(DF)等3种有机硅功能肥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其抗蚀性的影响。采用湿筛法分离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并以土壤平均质量直... 以河北省邯郸地区果园、荒草地和农田的土壤为试验对象,探讨土壤有机调理剂(AF)、颗粒复合肥(BF)和大量元素水溶肥(DF)等3种有机硅功能肥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其抗蚀性的影响。采用湿筛法分离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并以土壤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土壤可蚀性因子(K)和分散率(Dr)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3种有机硅功能肥使供试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经AF处理的土壤>2.00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经BF处理的土壤>0.25~2.00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也相对高于其他处理;与空白组对比,加入肥料的土壤稳定性和抗蚀性均显著提高,其中AF处理最利于果园土壤稳定性和抗蚀性提高,而BF处理最利于荒草地和农田的提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土壤>0.25 mm团聚体含量几乎与各参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与<0.05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荒草地和农田土壤>0.25~2.00 mm团聚体含量与各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0.25 mm团聚体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土壤调理剂主要通过增加>2.00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复合肥主要通过增加>0.25~2.00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而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研究结果为不同有机硅功能肥对土壤结构的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功能肥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团聚体组成 土壤团聚稳定性 土壤抗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山对板栗林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6
作者 沈夫钧 张吉平 唐桂凤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7,共2页
炼山后板栗林地土壤孔隙度大大增加 ,其增加程度取决于非毛管孔隙度的增加 ;土壤中大于 0 .2 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 ,虽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和肥力 ,但遇强降雨时 。
关键词 炼山 土壤孔隙度 土壤团聚体组成 板栗林地 土壤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