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添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雨晗 杨晓聪 +4 位作者 杨柳 卢金平 马娇娇 许中旗 贾彦龙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3,共11页
土壤微生物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大气氮沉降显著影响。华北地区是我国高氮沉降地区,研究该地区森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对氮沉降的响应非常重要。在燕山北部山地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7个水平... 土壤微生物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大气氮沉降显著影响。华北地区是我国高氮沉降地区,研究该地区森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对氮沉降的响应非常重要。在燕山北部山地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7个水平氮添加处理(0、5、10、20、40、80、160 kg N hm^(-2)a^(-1)的施氮量)模拟氮沉降,施肥两年后采集土壤样品,在15℃和25℃下进行土壤呼吸培养实验,采用冗余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氮添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1)15℃和25℃培养下,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均随氮添加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与对照相比,160 kg N hm^(-2)a^(-1)处理的微生物呼吸速率在15℃和25℃下分别降低23.94%和21.64%;(2)Q_(10)的范围为2.60—4.92,随氮添加增加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于80 kg N hm^(-2)a^(-1)水平氮添加下达到最高值;(3)冗余分析发现氮添加后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惰性有机碳(NLC)与硝态氮(NO_(3)^(-)⁃N),而不同温度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4)氮添加可通过增加土壤氮有效性及改变土壤碳稳定性来提高Q_(1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呈降低趋势,而土壤微生物呼吸的Q_(10)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研究可为大气氮沉降背景下的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动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呼吸 温度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城市绿地森林与草地土壤呼吸及温度敏感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淼 邓正苗 +5 位作者 谢永宏 李有志 王涛 汪丽燕 李峰 张贤铭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城市绿地在减缓城市碳排放和温室效应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土壤呼吸是城市绿地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决定着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强弱。以湖南省长沙市远大城园区内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1月—2022年12月对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 城市绿地在减缓城市碳排放和温室效应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土壤呼吸是城市绿地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决定着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强弱。以湖南省长沙市远大城园区内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1月—2022年12月对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环境进行监测,并结合2022年发生的极端干旱事件,分析城市绿地森林与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对极端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总体呈现出夏秋季(231.98、239.33 mg·m^(-2)·h^(-1))>冬春季(179.28、91.15 mg·m^(-2)·h^(-1))(以C计);极端干旱下土壤呼吸变化显著,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更加明显;年尺度下,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量分别为681.55、564.66 g·m^(-2)·a-1(以C计);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 10值)的范围分别为0.81~1.06、1.19~1.80,草地生态系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更敏感,在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土壤碳流失。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绿地建设和城市“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 极端干旱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呼吸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宁玉娜 王占义 +4 位作者 高翠萍 吕广一 杨昌祥 张春英 王成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33-3240,共8页
在气候变暖影响下,研究放牧对草原土壤呼吸速率(Soil respiration rate,Rs)及其温度敏感性系数(Temperature sensitivity,Q 10)的影响,对阐述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以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无牧、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处... 在气候变暖影响下,研究放牧对草原土壤呼吸速率(Soil respiration rate,Rs)及其温度敏感性系数(Temperature sensitivity,Q 10)的影响,对阐述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以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无牧、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处理,运用全自动变温培养土壤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系统,测定不同放牧处理区0~30 cm土壤变温(-10~25℃)培养下的呼吸速率并计算Q 10。结果表明:放牧处理9年后的Rs及其Q 10值为:重度放牧Rs显著高于无牧和轻度放牧(P<0.05),重度放牧显著增加0~10 cm土层Q 10值;与无牧相比,轻度放牧显著降低20~30 cm土层Q 10值;主成分分析表明:放牧强度主要影响土壤pH值、粉粒含量,进而影响Rs。轻度放牧可降低土壤呼吸Q 10值,从而减少荒漠草原土壤CO_(2)排放。因此,建议实施轻度放牧管理策略以减少荒漠草原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呼吸速率 温度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还田结合减氮对麦田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学慧 于爱忠 +6 位作者 柴健 李悦 王凤 王鹏飞 吕汉强 王玉珑 尚永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研究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对麦田土壤呼吸动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干旱绿洲灌区农田碳减排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1—2022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展,以常规施氮无绿肥还田(N100)为对照,设施用15000 kg∙hm^(−2)绿肥+85%氮肥... 研究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对麦田土壤呼吸动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干旱绿洲灌区农田碳减排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1—2022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展,以常规施氮无绿肥还田(N100)为对照,设施用15000 kg∙hm^(−2)绿肥+85%氮肥(G_(1)N_(85))、22500 kg∙hm^(−2)绿肥+85%氮肥(G_(2)N_(85))、30000 kg∙hm^(−2)绿肥+85%氮肥(G_(3)N_(85))、15000 kg∙hm^(−2)绿肥+70%氮肥(G_(1)N_(70))、22500 kg∙hm^(−2)绿肥+70%氮肥(G_(2)N_(70))和30000 kg∙hm^(−2)绿肥+70%氮肥(G_(3)N_(70))共7个处理。探讨小麦生育期的土壤呼吸速率、碳排放量、产量及碳排放效率,分析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趋势,全生育期内变化范围为0.8~6.2μmol∙m^(−2)∙s−1。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显著提高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碳排放总量,与N100相比,平均增幅分别为7.2%~19.8%和5.7%~18.8%;其中G_(3)N_(85)和G_(3)N_(70)较其他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2.3%~16.0%和3.3%~19.8%,土壤碳排放总量分别增加2.9%~15.2%和3.1%~18.8%;与G_(3)N_(85)相比,G_(3)N_(70)处理两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碳排放总量分别增加3.3%和3.1%(P<0.05)。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与N100相比,Q10值降幅为10.4%~18.1%(P<0.05)。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显著影响了小麦产量和土壤碳排放效率,其中G_(3)N_(85)处理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2%~45.6%和0.3%~26.4%(P<0.05)。可见,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在增强麦田土壤呼吸的同时,显著降低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提高小麦产量和碳排放效率,其中翻压绿肥30000 kg∙hm^(−2)配合氮肥减量15%处理(G_(3)N_(85))是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田节氮减排和提高农田土壤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小麦 减氮 土壤呼吸 土壤碳排放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粪肥对我国北方农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柏凯栋 孙力扬 +3 位作者 王晋峰 靳东升 李建华 徐明岗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粪肥施用对我国北方农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的影响及主要驱动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减少农田土壤CO_(2)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粪肥施用对我国北方农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的影响及主要驱动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减少农田土壤CO_(2)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施用粪肥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影响的相关文献,用关键词“粪肥”、“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和“中国北方”进行检索,共提取已公开发表的16篇文献中试验数据104组。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探讨不同粪肥施用条件下各因素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粪肥施用可显著提高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平均提升幅度为8.11%。施肥类型中,猪粪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增幅(12.72%)显著高于鸡粪的增幅(5.56%);粪肥施用量≤15000 kg·hm^(-2)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增幅最大(11.48%);单施粪肥的增幅(11.96%)显著高于粪肥配施化肥的增幅(5.22%)。土壤有机碳含量≥12 g·kg^(-1)时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增幅(7.17%)显著高于6~12 g·kg^(-1)水平(2.23%)时的增幅;土壤初始pH≥7的增幅(8.11%)显著高于pH<7的增幅(3.48%)。不同气候条件下,年均温≤5℃时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增幅为8.49%,年降雨量为400~600 mm时的增幅(8.98%)显著高于≤400 mm(2.71%)和≥600 mm时的增幅(-3.13%)。此外,随机森林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变化的关键因素,其解释率达42.6%。[结论]综上,在我国北方农田鸡粪配施化肥且粪肥施用量>15000 kg·hm^(-2)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增幅最小,可以有效减缓农田土壤的碳排放,以达到应对全球变暖现状的目的。此外,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粪肥施用下中国北方农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肥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 北方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退耕方式与年限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6
作者 严婉莹 扈晓碟 +2 位作者 黄金权 肖银屏 肖海兵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过程,明确退耕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是提升土壤碳汇能力的重要前提。以黄土高原20 a耕地、退耕3、6、10 a的苹果园与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原位监测样地2018年7-12月的土壤呼吸...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过程,明确退耕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是提升土壤碳汇能力的重要前提。以黄土高原20 a耕地、退耕3、6、10 a的苹果园与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原位监测样地2018年7-12月的土壤呼吸速率,估算其温度敏感性,并应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明确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撂荒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苹果园则与之相反。监测期间撂荒地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2.73~4.65μmol·m^(-2)·s^(-1),苹果园为1.07~3.13μmol·m^(-2)·s^(-1),退耕3 a和6 a撂荒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苹果园(P<0.05)。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变化范围为1.477~4.055,不同退耕方式间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并无显著差异。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因子共解释了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34.4%的变化;相比于化学和生物因子,土壤水分与温度等物理因子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表明,退耕后短期内(0~6 a),苹果园的固碳潜力更大,但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6 a),撂荒地更有利于土壤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邓翠 吕茂奎 +3 位作者 曾敏 张康靖 张浩 谢锦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土壤呼吸作为土壤与大气CO_2交换的重要环节,其排放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土壤碳库的源与汇。研究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值的影响,对于理解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福建省河田镇... 土壤呼吸作为土壤与大气CO_2交换的重要环节,其排放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土壤碳库的源与汇。研究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值的影响,对于理解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福建省河田镇未治理地及邻近恢复13 a和31 a的马尾松人工林,对土壤呼吸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未治理地土壤呼吸并无显著季节差异,恢复13 a和恢复31 a后土壤呼吸季节差异显著;恢复13 a和31 a土壤呼吸与Q_(10)显著高于未治理地,恢复13 a和31 a土壤呼吸与Q_(10)未见显著差异。季节尺度上,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相关性弱,而与土壤温显著相关,未治理地土壤温度仅能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25.3%,而恢复后土壤温度则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的48.8%~66.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对土壤呼吸和温度敏感性影响最大的分别是凋落量和土壤微生物。研究为进一步认识退化生态系统土壤碳动态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呼吸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 凋落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 被引量:189
8
作者 杨庆朋 徐明 +4 位作者 刘洪升 王劲松 刘丽香 迟永刚 郑云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01-2311,共11页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对温度升高的敏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之间的反馈关系。为了深刻理解地下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综述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因子及其内在机制...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对温度升高的敏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之间的反馈关系。为了深刻理解地下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综述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因子及其内在机制,并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确定性。土壤生物、底物质量和底物供应显著调控着土壤呼吸的Q10值,但研究结论仍然有很大差异。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则通过对土壤生物和底物的影响而作用于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呼吸的Q10值下降;水分过高或过低时Q10值降低。从土壤温度测定深度、时空尺度、土壤呼吸不同组分温度敏感性差异、激发效应以及采用方法的不同等几方面分析了温度敏感性研究存在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1)土壤呼吸不同组分温度敏感性差异的机理;(2)底物质量和底物供应对温度敏感性的交互影响;(3)生物因子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 q10 底物供应 底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30
9
作者 刘立新 董云社 +1 位作者 齐玉春 周凌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6-230,共5页
2004年9月-2005年9月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4种草地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及相关水热因子进行了野外测定,应用2种数学模型和不同温度指标对草地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Van′tHoff模型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显示出冬季的Q1... 2004年9月-2005年9月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4种草地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及相关水热因子进行了野外测定,应用2种数学模型和不同温度指标对草地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Van′tHoff模型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显示出冬季的Q10值明显大于夏季的特征,应用Arrhenius模型求算的不同季节的Q10值变化不大.在〉5℃时,Q10值的变动范围,Van′tHoff模型为1.60-2.03,Arrhenius模型为1.48-1.67,略高于全球平均值;2种模型均对水分的变化比较敏感,表现为Q10值随土壤水分的降低而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 q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淤泥质海岸典型防护林地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孔雨光 张金池 +3 位作者 王因花 张东海 储冬生 陶宝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084-4093,共10页
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研究是准确估计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我国漫长的淤泥质海岸有着大面积的防护林,其碳汇服务功能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因此,对淤泥质海岸防护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 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研究是准确估计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我国漫长的淤泥质海岸有着大面积的防护林,其碳汇服务功能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因此,对淤泥质海岸防护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采用碱液吸收法对苏北淤泥质海岸杨树Populus tomentosa Carr.及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Cheng两种典型海防林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和水杉林地4~11月份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337~732mgCO2m-2h-1和257~821mgCO2m-2h-1,呼吸通量分别为128.57gCO2m-2和121.38gCO2m-2。杨树和水杉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均近似单峰曲线,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月份和11月份。模型R=a×exp(b×T)能够很好地拟合林内气温及土壤温度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能够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50.5%~80.9%。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关系不显著,不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利用林内气温及土壤2、5cm和10cm处温度得到杨树林地的Q10值分别为1.45、1.97、2.08、2.01,水杉林地的Q10值分别为1.92、3.29、2.89、3.00。研究结果表明,水杉林地土壤呼吸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比杨树林地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 q10 沿海防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131
11
作者 王小国 朱波 +1 位作者 王艳强 郑循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60-1968,共9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四川盆地中部紫色土丘陵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草地和轮作旱地)土壤呼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地、草地和旱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78.63~577.97、39.28~584.18和34.48~484.65mg CO·2m-·2h...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四川盆地中部紫色土丘陵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草地和轮作旱地)土壤呼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地、草地和旱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78.63~577.97、39.28~584.18和34.48~484.65mg CO·2m-·2h-1,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64.68、242.91、182.21mgCO·2m-·2h-1。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林地和草地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均出现在夏末(7月底与8月初之间),旱地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林地和草地要早,在6月底与7月初之间;最小值均出现在12月底与翌年1月初之间。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是影响本地区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双因素关系模型(R=aebTwc)较好地拟合了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二者共同解释了土壤呼吸变化的64%~90%。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值受土壤(5cm处)温度和土壤(0~10cm)湿度的影响。分析表明3种土地利用土壤的Q10值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 静态箱-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冻土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和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廖艳 杨忠芳 +1 位作者 夏学齐 蒋宏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93,共9页
对采自青藏高原的4个高海拔冻土样品在5、15、25和35℃4个温度下进行了为期90d的实验室培养。结果发现,随着温度升高,土壤呼吸强度和有机碳累积分解量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在时间变化上,培养初期土壤呼吸强度达到最高值随后不断下降,15... 对采自青藏高原的4个高海拔冻土样品在5、15、25和35℃4个温度下进行了为期90d的实验室培养。结果发现,随着温度升高,土壤呼吸强度和有机碳累积分解量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在时间变化上,培养初期土壤呼吸强度达到最高值随后不断下降,15d左右以后达到稳定。同样的温度下,土壤呼吸强度呈现如下顺序:沱沱河(草甸沼泽土)>乌丽(高山草甸土)>五道梁(高山草原土)>格尔木(灰棕漠土),但后3个土样之间差别并不显著。通过密度分选、酸水解和氯仿熏蒸方法,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对土壤有机碳组分进行划分,同时运用动力学方程分两库和三库对有机碳分解动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应用不同实验方法划分的土壤碳组分差异明显,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从低到高依次是:微生物量碳占1.26%~10.31%,轻组有机碳占9.13%~20.22%,易氧化有机碳占28.35%~49.35%;分两库和三库拟合土壤不同碳库,二者的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分别为0.50%~3.65%和0.51%~3.26%,MRT分别为8~56d和8~50d,结果比较接近;此外,应用模型方法所测活性碳比例显著低于实验方法的结果。采用线性、指数和高斯3种模型分析土壤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均能较好地描述二者关系且以高斯模型为最优,所计算出的Q10值也以高斯模型和培养实验较为契合;Q10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高寒气候条件下的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将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冻土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系数q10 有机碳组分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及温度敏感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于雷 王玉杰 +3 位作者 王云琦 张会兰 孙素琪 周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重庆缙云山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区,研究了土壤呼吸及其Q10(温度敏感性系数,指温度增加10℃所造成的呼吸速率改变的商)的时间变异特征,并深入分析二者受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2011年4—12月采用LI-8100二氧化碳通量测量系统观... 以重庆缙云山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区,研究了土壤呼吸及其Q10(温度敏感性系数,指温度增加10℃所造成的呼吸速率改变的商)的时间变异特征,并深入分析二者受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2011年4—12月采用LI-8100二氧化碳通量测量系统观测选取样地的R S(土壤呼吸速率)、土壤5 cm深处的T5(土壤温度)和W5(土壤湿度),分析R S与Q10的变化规律;同时利用单一和二元混合模型探讨T5和W5对R S、Q10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观测期内R S和T5月均值均呈单峰曲线变化;R S的变化范围在(1.38±0.15)~(3.94±0.21)μmol/(m2·s)之间,T5的变化范围在(9.28±0.65)~(22.99±1.14)℃之间;由于受到自然降水影响,W5的月际变化不规律.②Q10季节差异明显,最大值(3.31)出现在春季,观测期内的平均值为2.01.③R S与T5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W5的关系不明显(P>0.05);R S与T5、W5的关系模型拟合度分别为87%和26%;T5与W5的复合模型对R S的变化解释能力为89%,高于单一模型.④影响Q10的主要因素是T5,其次为W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敏感系数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伐对小兴安岭地区针阔混交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孟春 王立海 沈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利用LI8100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测定小兴安岭地区针阔混交林不同强度择伐后4年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运用Q10模型分析择伐后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择伐后林地Q10值高于未采伐林地,较... 利用LI8100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测定小兴安岭地区针阔混交林不同强度择伐后4年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运用Q10模型分析择伐后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择伐后林地Q10值高于未采伐林地,较高强度(60%,71%)的择伐使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具有高的敏感性。这一现象是3个土壤各组分呼吸对土壤温度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枯枝落叶层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较差,根呼吸速率和矿质土壤层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伐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温度 q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温带-中温带过渡区4种典型森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慧东 尤文忠 +1 位作者 魏文俊 周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57-1764,共8页
温度是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生态因子,过渡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揭示暖温带-中温带过渡区森林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选择在暖温带-中温带过渡区分布面积较大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温度是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生态因子,过渡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揭示暖温带-中温带过渡区森林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选择在暖温带-中温带过渡区分布面积较大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红松(Pinus koraiensi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和天然阔叶混交林4种森林类型,利用Li-8100红外气体分析仪于2010─2013年连续观测土壤呼吸速率,同时利用森林小气候梯度观测系统连续同步观测大气温度、大气降水和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系统研究了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及其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红松、油松和阔叶混交林的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Rs,以CO_2计)分别为(2.31±0.01)、(2.07±0.71)、(1.55±0.03)和(2.24±0.02)μmol·m^2·s^(-1);4种森林类型的Rs与10 cm土壤温度(t_(10))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0<0.01);生长季期间落叶松、红松、油松人工林和天然阔叶混交林的Q_(10)值分别为3.32、4.46、4.12和3.59,其中红松人工林Rs对t10的温度变化最敏感,而天然阔叶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本研究还对非生长季(11月─翌年3月)期间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了连续监测,并依据非生长季期间土壤温度的变化,将非生长季期间的土壤呼吸分为冻结期(t_(10-mean):10.0~2.0℃)、冻融期(t_(10-mean):0.5~2.0℃)和非冻结期(t_(10-mean):>2.0℃)3个阶段。结果显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在非生长季期间仍有微弱的呼吸作用(以CO_2计,0.01~1.38μmol·m^2·s^(-1)),整个非生长季期间Rs与t_(10)有极显著相关关系(r^2=0.586 3,P=0.000<0.01),非生长季冻结期的Rs与t_(10)无显著相关关系(P=0.503>0.5),冻融期的Rs变化较剧烈,且较冻结期有较明显的增加;整个非生长季落叶松人工林的Q_(10)值为4.65,是生长季的1.40倍。研究结果对进一步阐明气候带过渡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呼吸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 森林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峡谷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夫凯 崔明 +3 位作者 卢琦 周金星 郭红艳 王昭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了解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碳释放的影响,为精确估计区域土壤碳收支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喀斯特峡谷地区典型植被类型(草地、稀灌草丛、灌丛和乔木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便携式土壤呼吸仪对其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和... [目的]了解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碳释放的影响,为精确估计区域土壤碳收支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喀斯特峡谷地区典型植被类型(草地、稀灌草丛、灌丛和乔木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便携式土壤呼吸仪对其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进行定位连续观测,系统研究土壤温度(T)和土壤湿度(W)对土壤呼吸速率(Rs)的影响。[结果](1)草地、稀灌草丛、灌丛和乔木林4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均呈单峰型季节动态,土壤呼吸速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其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73~1.21,1.20~1.48,1.54~2.41,1.86~2.95μmol/(m2·s);观测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1.65,2.76,2.45,3.43μmol/(m2·s)。(2)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导因素,单因素指数模型显示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解释能力为72.37%;三次项模型表明土壤水分的贡献率为43.9%。双因素关系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土壤温度、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二者可共同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1.5%~91.2%。(3)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值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4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同时受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当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过高时,土壤温度的主导作用相对减弱,土壤湿度的影响作用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速率 温度 湿度 温度敏感 喀斯特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全球变暖正负反馈的不确定因素 被引量:19
17
作者 栾军伟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902-4913,共12页
基于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全球变暖与大气CO2浓度增加将形成正反馈关系,这种正反馈效应将明显加速21世纪的气候变暖。然而,这些模拟模型都基于一个重要假设,即不同平均驻留时间的土壤有机质分解具有相同的温度敏感性(Q10)。这一假设与酶动... 基于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全球变暖与大气CO2浓度增加将形成正反馈关系,这种正反馈效应将明显加速21世纪的气候变暖。然而,这些模拟模型都基于一个重要假设,即不同平均驻留时间的土壤有机质分解具有相同的温度敏感性(Q10)。这一假设与酶动力学理论相悖,而且不同学者对不同质量土壤有机质分解温度敏感性的差异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所以,全球变暖与大气CO2浓度增加的正反馈关系的显著性仍值得商榷。围绕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评述,涉及1)土壤有机质分解温度敏感性争论的焦点问题;2)通过经验模型曲线拟合估计Q10值存在的分歧及Q10变异的机理解释;3)实验室土壤培养实验估计Q10值存在的问题;4)土壤培养实验中Q10值计算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深化有关土壤有机质分解温度敏感性不确定性的认识,将为今后土壤呼吸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10 气候变化 温度敏感 土壤呼吸 有机质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武传胜 沙丽清 张一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40,共4页
在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内设置了对照和去除凋落物两个处理,研究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凋落物对土壤温度和湿度没有影响,但却使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了40.8%,使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降低了16.5%;凋落物呼吸与土壤温度和... 在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内设置了对照和去除凋落物两个处理,研究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凋落物对土壤温度和湿度没有影响,但却使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了40.8%,使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降低了16.5%;凋落物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均呈显著的指数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凋落物 温度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水分对羊草草原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罗光强 耿元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38-1943,共6页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土壤呼吸进行测定,研究了温度和水分条件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草原土壤呼吸与5cm地温具有很好的指数关系(r2=0.338~0.858,P<0....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土壤呼吸进行测定,研究了温度和水分条件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草原土壤呼吸与5cm地温具有很好的指数关系(r2=0.338~0.858,P<0.001~0.08),Q10介于1.15~2.25之间,均值为1.72。Q10值与5cm地温呈负相关关系(r2=0.407),而与0~10cm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r2=0.872,P<0.05)。在较低含水量时Q10值随着水分含量的上升而增大,当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时转而减小。以往大多数研究认为Q10值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土壤水分跨度不足造成的,极端的水分条件对Q10值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温度 水分 q10 羊草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油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博 王伟 +2 位作者 马履一 贾忠奎 段劼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3-77,142,共6页
为了探明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特征以及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利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测定并分析了河北平泉地区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土壤呼吸日动态变化规律呈现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4:00~1... 为了探明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特征以及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利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测定并分析了河北平泉地区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土壤呼吸日动态变化规律呈现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4:00~16:00,最小值出现在6:00~8:00,其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与土壤温度的变化较为一致:凋落物呼吸占土壤呼吸总量的23.83%;温度是油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子,地表温度、土壤深度5cm的温度、土壤深度10cm的温度与土壤日均呼吸速率存在极显著的指数关系,温度敏感性指数为1.31-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温度敏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