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肥还田结合减氮对麦田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学慧 于爱忠 +6 位作者 柴健 李悦 王凤 王鹏飞 吕汉强 王玉珑 尚永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研究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对麦田土壤呼吸动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干旱绿洲灌区农田碳减排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1—2022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展,以常规施氮无绿肥还田(N100)为对照,设施用15000 kg∙hm^(−2)绿肥+85%氮肥... 研究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对麦田土壤呼吸动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干旱绿洲灌区农田碳减排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1—2022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展,以常规施氮无绿肥还田(N100)为对照,设施用15000 kg∙hm^(−2)绿肥+85%氮肥(G_(1)N_(85))、22500 kg∙hm^(−2)绿肥+85%氮肥(G_(2)N_(85))、30000 kg∙hm^(−2)绿肥+85%氮肥(G_(3)N_(85))、15000 kg∙hm^(−2)绿肥+70%氮肥(G_(1)N_(70))、22500 kg∙hm^(−2)绿肥+70%氮肥(G_(2)N_(70))和30000 kg∙hm^(−2)绿肥+70%氮肥(G_(3)N_(70))共7个处理。探讨小麦生育期的土壤呼吸速率、碳排放量、产量及碳排放效率,分析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趋势,全生育期内变化范围为0.8~6.2μmol∙m^(−2)∙s−1。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显著提高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碳排放总量,与N100相比,平均增幅分别为7.2%~19.8%和5.7%~18.8%;其中G_(3)N_(85)和G_(3)N_(70)较其他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2.3%~16.0%和3.3%~19.8%,土壤碳排放总量分别增加2.9%~15.2%和3.1%~18.8%;与G_(3)N_(85)相比,G_(3)N_(70)处理两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碳排放总量分别增加3.3%和3.1%(P<0.05)。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与N100相比,Q10值降幅为10.4%~18.1%(P<0.05)。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显著影响了小麦产量和土壤碳排放效率,其中G_(3)N_(85)处理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2%~45.6%和0.3%~26.4%(P<0.05)。可见,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在增强麦田土壤呼吸的同时,显著降低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提高小麦产量和碳排放效率,其中翻压绿肥30000 kg∙hm^(−2)配合氮肥减量15%处理(G_(3)N_(85))是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田节氮减排和提高农田土壤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小麦 减氮 土壤呼吸 土壤碳排放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长江滩地杨树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政达 张蕊 +4 位作者 高升华 张旭东 付晓 唐明方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947-6956,共10页
研究氮沉降量增加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对于研究土壤呼吸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定位模拟氮沉降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滩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和土壤呼吸各组分的... 研究氮沉降量增加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对于研究土壤呼吸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中下游滩地杨树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定位模拟氮沉降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滩地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和土壤呼吸各组分的温度敏感性对几种氮沉降量浓度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1)各处理土壤总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根系呼吸与各层次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和5cm层土壤温度相关性最大。5cm层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土壤总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和根系呼吸季节变化的比例分别为50.5%—71.0%、51.5%—73.9%、35.7%—63.2%;(2)对照组(CK,0g N m-2a-1)土壤总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与根呼吸的Q10值分别为2.54、2.72和1.94;(3)在各氮添加水平中,中氮水平(MN,10g N m-2a-1)促进了土壤总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和植物根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高氮水平(HN,20g N m-2a-1)都降低了土壤总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和植物根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低氮水平(LN,5g N m-2a-1)降低了土壤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促进了根呼吸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滩地 杨树人工林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 氮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邓翠 吕茂奎 +3 位作者 曾敏 张康靖 张浩 谢锦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土壤呼吸作为土壤与大气CO_2交换的重要环节,其排放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土壤碳库的源与汇。研究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值的影响,对于理解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福建省河田镇... 土壤呼吸作为土壤与大气CO_2交换的重要环节,其排放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土壤碳库的源与汇。研究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值的影响,对于理解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福建省河田镇未治理地及邻近恢复13 a和31 a的马尾松人工林,对土壤呼吸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未治理地土壤呼吸并无显著季节差异,恢复13 a和恢复31 a后土壤呼吸季节差异显著;恢复13 a和31 a土壤呼吸与Q_(10)显著高于未治理地,恢复13 a和31 a土壤呼吸与Q_(10)未见显著差异。季节尺度上,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相关性弱,而与土壤温显著相关,未治理地土壤温度仅能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25.3%,而恢复后土壤温度则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的48.8%~66.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对土壤呼吸和温度敏感性影响最大的分别是凋落量和土壤微生物。研究为进一步认识退化生态系统土壤碳动态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呼吸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Q10 凋落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梯度对林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罗伶书 杜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3,112,共9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降雨格局改变导致生态系统碳循环发生变化,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 10)是土壤呼吸机理研究和碳排放模型构建与预测的重要内容,探究降雨梯度下林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生态气候区作为...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降雨格局改变导致生态系统碳循环发生变化,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 10)是土壤呼吸机理研究和碳排放模型构建与预测的重要内容,探究降雨梯度下林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生态气候区作为降雨梯度表征,基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重点总结以我国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3个气候区确定的降雨梯度下,林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降雨梯度下降雨格局改变会对土壤水热状况、土壤底物、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酶活性等产生影响,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和林地植被类型都会影响土壤呼吸强度,导致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发生变化;降雨梯度下,各因素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影响程度不同,且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林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存在不确定性。针对目前林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建议今后应进一步统一土壤呼吸测定标准,通过长期野外实验结合室内模型推演增加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扩大研究范围,准确估算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林地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梯度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 降雨格局 影响因素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约化农业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金安 来雪慧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281-285,共5页
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农业活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三江平原旱改水田(DL-PL)、湿改水田(WL-PL)、湿改旱地(WL-DL)和林改旱地(FL-DL)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及其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水分、碳含量的关系,并在此基... 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农业活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三江平原旱改水田(DL-PL)、湿改水田(WL-PL)、湿改旱地(WL-DL)和林改旱地(FL-DL)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及其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水分、碳含量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估算累积土壤呼吸量。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速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平均土壤呼吸速率由高到低表现为DL-PL>WL-PL>WL-DL>FL-DL。研究期土壤深度为0~60 cm时,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累积土壤呼吸量由大到小依次为DL-PL>WL-PL>FL-DL>WL-DL,总体上水田的土壤呼吸量比旱地高。在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土壤呼吸的解释能力分别在71%、69%以上。同时,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土壤碳含量对土壤呼吸作用的解释能力较低(P>0.05)。本研究将为评估农业区域碳收支平衡以及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补充完善土壤碳排放机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 土壤含水量 三江平原 土地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对蒙古栎林土壤呼吸及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剑南 崔嵘 +2 位作者 池成林 董立本 张吉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367-10376,共10页
为明确气候变暖对蒙古栎林土壤碳排放的潜在影响,以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5—11月土壤呼吸组分对增温(1℃)和断根交互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使未断根组表层土壤平均升高1.35℃,断根组表层土壤平均升高0.65℃,表层土... 为明确气候变暖对蒙古栎林土壤碳排放的潜在影响,以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5—11月土壤呼吸组分对增温(1℃)和断根交互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使未断根组表层土壤平均升高1.35℃,断根组表层土壤平均升高0.65℃,表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升高0.02m^(3)/m^(3)(P<0.05),土壤总呼吸速率增加11.9%(P<0.05),土壤异养呼吸无显著变化(P>0.05)。各月份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占土壤总呼吸速率的比例均达到50%以上。土壤温度与土壤总呼吸速率、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均呈现指数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土壤总呼吸速率、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增温会导致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降低,其中土壤总呼吸Q_(10)值降低0.45,土壤异养呼吸Q_(10)值降低0.39。不同月份Q_(10)存在差异,其中9月份最高,其次为8月份和10月份,11月份最低。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以增温、断根为自变量时主效应存在(P<0.05),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模拟气候变暖初期蒙古栎林土壤总呼吸速率会显著升高,增加的土壤碳排放会进一步促进气候变暖,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升高幅度存在差异,夏季土壤碳排放要高于其它季节,而Q_(10)则是于夏季和秋季的过渡时段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蒙古栎林 增温实验 土壤呼吸敏感性 土壤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异养呼吸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姜永孟 邓翠 +3 位作者 吕茂奎 熊小玲 李佳玉 谢锦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6-1168,共13页
土壤异养呼吸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关键因素。以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不同恢复年限的马尾松林(未治理地(Y0)、恢复14 a(Y14)、恢复31 a(Y31))为对象,对不同呼吸组分进行测定并结合温度、水分以及微生物等因子,研究马尾松林恢复对土壤异... 土壤异养呼吸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关键因素。以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不同恢复年限的马尾松林(未治理地(Y0)、恢复14 a(Y14)、恢复31 a(Y31))为对象,对不同呼吸组分进行测定并结合温度、水分以及微生物等因子,研究马尾松林恢复对土壤异养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马尾松林土壤异养呼吸差异显著,恢复31 a显著大于恢复14 a以及未治理地,未治理地异养呼吸速率仅为0.99μmol·m^(–2)·s^(–1),而治理14 a、31 a分别为2.20、2.80μmol·m^(–2)·s^(–1);温度是异养呼吸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解释季节变化的40.6%(Y0)、62.2%(Y14)、66.6%(Y31);马尾松林恢复后土壤异养呼吸温度敏感性(Q10)显著增加,Y0、Y14、Y31的Q10分别为1.58、1.93和1.82;不同恢复年限土壤异养呼吸占土壤总呼吸比例为77.94%(Y0)、70.84%(Y14)、77.35%(Y31)。结构方程表明,在马尾松林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SOC)、温度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是影响土壤异养呼吸变化的主要因子,其中SOC、土壤微生物与异养呼吸显著正相关,而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与异养呼吸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植被恢复过程中SOC的积累以及缺乏有效的物理保护增加了微生物对SOC的分解,另一方面土壤环境温度的降低和细菌、真菌丰度的增加以及群落中变形菌、子囊菌、酸杆菌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微生物对原有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强度,导致异养呼吸碳排放的持续增加,最终限制了马尾松林土壤碳吸存效率。因此,较高的土壤异养呼吸可能是影响红壤侵蚀退化区土壤有机质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呼吸敏感性Q_(10) 异养呼吸比例 微生物多样 土壤有机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雨对三江平原蒙古栎林土壤呼吸的初期影响
8
作者 王剑南 董立本 +5 位作者 池成林 韩大校 崔嵘 赵博坤 骆媛媛 张吉利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土壤呼吸对干旱的响应,阐明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壤碳排放之间的反馈关系。【方法】本研究以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林内穿透雨减少技术模拟干旱,通过LI-8100土壤CO_(2)通量测定系统对2023年5—9月土壤呼吸速率进... 【目的】研究土壤呼吸对干旱的响应,阐明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壤碳排放之间的反馈关系。【方法】本研究以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林内穿透雨减少技术模拟干旱,通过LI-8100土壤CO_(2)通量测定系统对2023年5—9月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观测,研究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及不同土壤呼吸组分对减雨的响应。【结果】减雨处理后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减雨处理未对土壤异养呼吸速率造成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了土壤总呼吸速率。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较为一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指数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体积含水量成显著二项式线性相关关系(P<0.05)。减雨导致土壤总呼吸温度敏感性下降,双因素方差分析说明,以减雨为自变量时主效应存在(P<0.05),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减雨显著抑制了三江平原蒙古栎林土壤呼吸,模拟干旱初期三江平原地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的土壤碳排放速率可能会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蒙古栎林的经营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精准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东北蒙古栎林的土壤碳汇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雨 蒙古栎林 土壤呼吸 土壤碳排放 土壤呼吸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施肥对蒜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石兆勇 李芳 +2 位作者 刘德鸿 王发园 苗艳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116,共3页
为了解施肥与蒜地土壤呼吸的关系,进行了不同氮、硫配比施肥对蒜地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蒜地土壤呼吸因施肥处理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无论在苗期还是在成熟期,施N 400kg/hm2且不施S肥处理土壤呼吸速率最高,苗期和成熟期分别... 为了解施肥与蒜地土壤呼吸的关系,进行了不同氮、硫配比施肥对蒜地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蒜地土壤呼吸因施肥处理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无论在苗期还是在成熟期,施N 400kg/hm2且不施S肥处理土壤呼吸速率最高,苗期和成熟期分别为3.56μmol/(m2.s)和5.82μmol/(m2.s),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响应也存在差别,其中土壤温度对施N 400kg/hm2且不施S肥处理的解释程度也最高,达85.7%;而各处理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间则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蒜地 氮硫配比施肥 土壤温度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不同月份蒙古栎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剑南 崔嵘 +4 位作者 杜阳 池成林 张国强 张国庆 张吉利 《温带林业研究》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目的】探索全球气候变暖对三江平原蒙古栎林碳排放量的影响。【方法】以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长季土壤呼吸组分对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模拟增温使蒙古栎林6月断根组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升高,断... 【目的】探索全球气候变暖对三江平原蒙古栎林碳排放量的影响。【方法】以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长季土壤呼吸组分对红外线辐射器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模拟增温使蒙古栎林6月断根组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升高,断根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均显著高于未断根组。模拟增温使6月断根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而相同增温条件下断根处理会导致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不同生长季异养呼吸速率占比均达到50%以上。土壤温度与土壤总呼吸速率、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均呈现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土壤总呼吸速率、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呈现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模拟增温导致土壤呼吸敏感性升高,而相同增温条件下断根处理会导致土壤呼吸敏感性降低。双因素方差结果表明,以断根为自变量时主效应存在,而以增温为自变量时主效应不显著。【结论】模拟增温总体上未对蒙古栎林土壤总呼吸速率及土壤异养呼吸速率造成显著影响,可能是由于模拟增温开展时间较短,增温幅度较低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蒙古栎林 模拟增温 土壤呼吸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胡同欣 胡海清 孙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15-2924,共10页
通过测定中度火干扰后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生长季土壤呼吸(R_s),并进一步探究火干扰后影响土壤呼吸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选择在塔河林业局火烧4年后兴安落叶松林中度火烧迹地设置样地,选择临近未过火区域设置对照样地... 通过测定中度火干扰后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生长季土壤呼吸(R_s),并进一步探究火干扰后影响土壤呼吸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选择在塔河林业局火烧4年后兴安落叶松林中度火烧迹地设置样地,选择临近未过火区域设置对照样地。土壤呼吸通量用LI-8100进行测量,土壤异养呼吸(R_h)采用壕沟法进行测量。火烧迹地与未火烧对照样地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67±1.03)μmol CO_2m^(-2)s^(-1),(4.21±1.25)μmol CO_2m^(-2)s^(-1)。火烧迹地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P<0.05)。生长季土壤呼吸组分的动态变化表明,土壤呼吸速率的降低是因为土壤自养呼吸(R_a)显著降低导致的(P<0.05)。温度是控制这一地区生长季土壤呼吸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对照样地相比,火烧迹地土壤呼吸的变化与土壤温度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和未火烧对照样地Q_(10)分别为5.85±1.06,4.25±1.19,火干扰后Q_(10)显著增加(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火干扰后中国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本研究结果将为研究中国塔河地区火干扰后碳循环变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干扰 土壤呼吸 兴安落叶松 环境因子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指数(Q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