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下坡向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 1
-
-
作者
王玉石
武昱鑫
余新晓
王旭
贾国栋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坝上–乌兰察布高原沙化土地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2023YFF1305302)。
-
文摘
针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过程中发生的土壤侵蚀问题,对研究区内不同坡向各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和分析,建立土壤可蚀性综合指数[1](CSEI)表征土壤抗侵蚀的能力,探究坡向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最终提出不同坡向植被恢复最佳选择的建议。结果表明:1)坡向对大部分林下植被特征有显著影响,北坡植被盖度比西坡高49.51%;东坡地上、地下生物量比西坡分别高24.54%和40.09%;南坡枯落物量高于西坡和北坡,东坡比西坡高34.11%,不同坡向林下植被特征值总体上西坡<北坡<南坡<东坡。2)坡向对土壤可蚀性有显著影响,坡向驱动植被特征的差异,进而影响土壤性质,导致土壤可蚀性发生相应响应。通过CSEI综合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坡向及其相互作用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西坡的CSEI最大(0.65),高于北坡、南坡和东坡的0.41、0.26和0.2。樟子松、柠条锦鸡儿、草木樨状黄耆和胡枝子可能分别是改善半阴坡、阴坡、阳坡、半阳坡土壤可蚀性的植被恢复最佳选择。
-
关键词
坡向
土壤可蚀性
土壤可蚀性综合指数
植被恢复
农牧交错带
-
Keywords
slope directions
comprehensive soil erodibility
CSEI
vegetation restoration
farming-pastoral ecotone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S7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