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淹水期土壤可溶性碳氮的研究 |
黄哲
江长胜
雷利国
柴雪思
范志伟
郝庆菊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2
|
杉木和米槠人工林土壤可溶性碳组分动态及其对凋落叶输入的响应 |
张可欣
倪祥银
杜琳
卫芯宇
杨静
吴福忠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3
|
冻融作用对土壤可溶性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影响的荟萃分析 |
崔乔
李宗省
张百娟
赵越
南富森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4
|
极端降雨条件下淹水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
胡婵娟
鄢创
郭雷
郝民杰
毛齐正
杨生智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5
|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
袁颖红
樊后保
刘文飞
张子文
孟庆银
胡锋
李辉信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9
|
|
6
|
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
刘涛泽
刘丛强
张伟
涂成龙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1
|
|
7
|
滨海台地典型森林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季节变化 |
杨青青
陈小花
余雪标
杨众养
薛杨
王小燕
|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8
|
生物炭配施菌肥对植烟土壤养分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光谱特征的影响 |
李影
李斌
柳东阳
姜桂英
申凤敏
刘世亮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9
|
氮沉降对长白山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
单文俊
付琦
邢亚娟
闫国永
韩士杰
张军辉
王庆贵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3
|
|
10
|
草地造林40年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下降 |
刘畅
任艳林
贺金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1
|
免耕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
丁晋利
武继承
杨永辉
高翠民
|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12
|
黄土旱塬区冬小麦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呼吸及土壤碳动态 |
高会议
郭胜利
刘文兆
车升国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55
|
|
13
|
黄土区人工与天然植被对凋落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 |
郭胜利
马玉红
车升国
孙文义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3
|
|
14
|
有机物料添加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碱化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
陈晨
红梅
张月鲜
温馨
裴志福
赵卉鑫
李二珍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5
|
贵州省溶岩区植被类型对凋落物量、土壤有机碳及速效养分的影响 |
高晟
吴永波
薛建辉
姚健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16
|
不同树种对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孔令迁
刘宪斌
李云
|
《农学学报》
|
2023 |
2
|
|
17
|
去除根系和凋落物对滨海沙地3种防护林土壤碳氮库的短期影响 |
林宝平
何宗明
郜士垒
桑昌鹏
温秀萍
林宇
黄志群
林思祖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3
|
|
18
|
纳版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以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
吴秀坤
李永梅
李朝丽
王自林
范茂攀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2
|
|
19
|
太行山南麓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季节变化特征 |
苗蕾
杨喜田
王婷
孙玉军
张军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20
|
马尾松林采伐迹地火烧黑炭对土壤活性碳氮库的影响 |
王玉哲
刘俊第
严强
方熊
易志刚
胡亚林
刘先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