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
袁颖红
樊后保
刘文飞
张子文
孟庆银
胡锋
李辉信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9
|
|
2
|
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
刘涛泽
刘丛强
张伟
涂成龙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1
|
|
3
|
滨海台地典型森林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季节变化 |
杨青青
陈小花
余雪标
杨众养
薛杨
王小燕
|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4
|
草地造林40年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下降 |
刘畅
任艳林
贺金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5
|
有机物料添加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碱化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
陈晨
红梅
张月鲜
温馨
裴志福
赵卉鑫
李二珍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6
|
不同树种对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孔令迁
刘宪斌
李云
|
《农学学报》
|
2023 |
2
|
|
7
|
极端降雨条件下淹水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
胡婵娟
鄢创
郭雷
郝民杰
毛齐正
杨生智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8
|
氮沉降对长白山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
单文俊
付琦
邢亚娟
闫国永
韩士杰
张军辉
王庆贵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3
|
|
9
|
生物炭配施菌肥对植烟土壤养分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光谱特征的影响 |
李影
李斌
柳东阳
姜桂英
申凤敏
刘世亮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10
|
免耕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
丁晋利
武继承
杨永辉
高翠民
|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11
|
太行山南麓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季节变化特征 |
苗蕾
杨喜田
王婷
孙玉军
张军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2
|
滇中尖山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
张华渝
王克勤
宋娅丽
赵洋毅
陈雪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8
|
|
13
|
去除根系和凋落物对滨海沙地3种防护林土壤碳氮库的短期影响 |
林宝平
何宗明
郜士垒
桑昌鹏
温秀萍
林宇
黄志群
林思祖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3
|
|
14
|
马尾松林采伐迹地火烧黑炭对土壤活性碳氮库的影响 |
王玉哲
刘俊第
严强
方熊
易志刚
胡亚林
刘先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5
|
|
15
|
秸秆还田和水旱轮作模式对稻季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邓姣
李心雨
朱杰
杨伟
李成伟
蒋梦蝶
朱波
聂江文
刘章勇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16
|
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
胡振宏
范少辉
黄志群
何宗明
余再鹏
王民煌
翁贤权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7
|
土壤水分波动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 |
王瑞
王平
高永恒
马钢
|
《草业科学》
CAS
CSCD
|
2018 |
2
|
|
18
|
土壤表层CO_2的释放与土壤水分波动 |
朴河春
洪业汤
袁芷云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1999 |
1
|
|
19
|
南方种养结合模式对冬季稻田净碳交换和不同土层活性碳氮转化的影响 |
魏甲彬
周玲红
徐华勤
唐启源
傅志强
成小琳
肖志祥
唐剑武
|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20
|
滨海沙地3种人工林表层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 |
林宇
胡欢甜
邱岭军
林思祖
何宗明
张勇
黄政
黄秀勇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