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亚热带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陈伟光 张卫强 +3 位作者 张卫华 唐洪辉 盘李军 冼杆标 《广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35-42,共8页
以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杉木针阔混交林(10~11 a和5~7 a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南亚热带4种试验林0~100 cm土层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针阔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高于桉树林,而土壤非毛... 以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杉木针阔混交林(10~11 a和5~7 a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南亚热带4种试验林0~100 cm土层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针阔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高于桉树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却显著低于桉树林(P<0.05),表明针阔混交林土壤中有效水的贮存容量高于桉树林。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桉树林(P<0.05)。4种试验林田间持水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4种试验林土壤保水能力基本一致。4种林分凋落物量表现为桉树林Ⅳ>桉树林Ⅱ>针阔混交林Ⅰ>针阔混交林Ⅲ,桉树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林 针阔混交林 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马尾松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贵玉 张卫强 +2 位作者 甘先华 王明怀 魏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59-164,169,共7页
以南亚热带低效马尾松林下套种改造(马尾松改造模式Ⅰ和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白然更新(马尾松自然更新Ⅲ)3种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马尾松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试验林间土壤容重、孔隙度... 以南亚热带低效马尾松林下套种改造(马尾松改造模式Ⅰ和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白然更新(马尾松自然更新Ⅲ)3种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马尾松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试验林间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能力差异不显著,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能力影响不显著.土壤容重介于1.36~1.39 g/cm3,土壤最大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自然更新Ⅲ,毛管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自然更新Ⅲ>马尾松改造模式Ⅰ,而田间持水量大小为马尾松自然更新Ⅲ>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改造模式Ⅰ.3种试验林间凋落物蓄积量差异不显著,其蓄积量介于13.74~18.56t/hm^2之间.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马尾松自然更新模式Ⅲ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改造模式Ⅰ,凋落物拦蓄地表径流功能优于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马尾松自然更新模式Ⅲ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仅为其0~2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的2.26%、3.02%和3.28%.研究结果为低效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可持续经营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 低效马尾松人工林 土壤凋落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杉木林林窗土壤—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3
作者 肖斌 姚甲宝 +3 位作者 徐克芹 袁媛 丁颖 蔡宗明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3,63,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杉木林窗大小与年龄对土壤及凋落物的持水特性,为杉木低效林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4,15,30,50 a林窗,并以顶级群落作为对照,每个林窗年龄设置小林窗(≤50 m^(2))、中林窗(50~100 m^(2))、大林窗... [目的]研究不同杉木林窗大小与年龄对土壤及凋落物的持水特性,为杉木低效林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4,15,30,50 a林窗,并以顶级群落作为对照,每个林窗年龄设置小林窗(≤50 m^(2))、中林窗(50~100 m^(2))、大林窗(≥100 m^(2))及非林窗对照4个处理,通过环刀法、铝盒烘干法、凋落物浸泡法分别测定土壤及凋落物持水特性。[结果]①仅杉木林窗年龄对土壤及凋落物持水特性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林窗大小、林窗年龄与大小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②4 a中林窗土壤持水性最佳,15 a中林窗半分解凋落物的现存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自然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表现最优。③各林窗年龄凋落物持水率随浸泡时间变化,中林窗和大林窗表现较好,半分解层持水能力强于未分解层。④凋落物半分解自然持水量与土壤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4 a和15 a中林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性良好,人工开设中等大小林窗可作为杉木低效林质量提升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窗 低效林 土壤及凋落 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乐山市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杨茗 阿术金伍 +2 位作者 冯鹏 梁梓 张喜亭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土壤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采集了四川省乐山市乡村、城郊、城市3个城市化水平下的土壤样品,共计60份土壤样品,分析不同城市化梯度下土壤持水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乐山...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土壤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采集了四川省乐山市乡村、城郊、城市3个城市化水平下的土壤样品,共计60份土壤样品,分析不同城市化梯度下土壤持水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乐山市土壤最大持水量均值为773.34t·hm^(-2),毛管持水量均值为720.91t·hm^(-2),田间持水量均值为390.89t·hm^(-2),非毛管持水量均值为52.43t·hm^(-2)。2)随城市化梯度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显著降低。3)冗余分析表明,城市化梯度对土壤持水能力具有最大的解释能力。城市化可以显著影响土壤持水能力,研究结果为乐山市土壤持水功能优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水能 耦合分析 四川省乐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保留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凋落物与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卢德浩 冯铭淳 +3 位作者 邱展鹏 黄焕强 陈世清 林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9,共9页
以粤北地区11年生间伐保留密度为1200、1800、25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间伐2年后不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和土壤持水特性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林分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较高的保留密度有利于凋落物... 以粤北地区11年生间伐保留密度为1200、1800、25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间伐2年后不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和土壤持水特性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林分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较高的保留密度有利于凋落物量的积累,其中2500株/hm^(2)杉木林的凋落物现存量和厚度相较于其他2种密度林分依次增加了7.96%~30.87%和4.90%~24.92%。在不同保留密度杉木林中,1800株/hm^(2)林分的土壤最大持水量和土壤有效拦蓄量最大,且显著大于1200株/hm^(2)林分。在3种保留密度杉木林中,1800株/hm^(2)林分的土壤饱和持水量和土壤毛管持水量最大,相较于其他2种保留密度林分增加了6.50%~24.95%。土壤非毛管持水量随着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2500株/hm^(2)(45.50t/hm^(2))>1800株/hm^(2)(32.21 t/hm^(2))>1200株/hm^(2)(23.76 t/hm^(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凋落物持水量指标与凋落物厚度和现存量、土壤pH、有机碳含量、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持水量呈显著相关,土壤持水量指标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郁闭度和叶面积指数显著相关。坐标综合评定法结果显示,在不同保留密度林分中,凋落物和土壤综合持水能力表现为1800株/hm^(2)>2500株/hm^(2)>1200株/hm^(2)。因此,在3种不同保留密度林分中,1800株/hm^(2)林分的凋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保留密度 凋落 土壤 杉木 人工林 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典型森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6
作者 林露花 王纪杰 +2 位作者 章丽红 熊伟 蒋天久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研究土壤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持水能力,可掌握不同森林土壤碳库、水库及养分库的差异,为森林营建和林分结构调整提供基础。本文以浙江省龙泉市龙渊森林公园石鼓山典型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为对象,在林分... 研究土壤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持水能力,可掌握不同森林土壤碳库、水库及养分库的差异,为森林营建和林分结构调整提供基础。本文以浙江省龙泉市龙渊森林公园石鼓山典型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为对象,在林分调查基础上,采样并分析了土壤C、N、P含量和土壤持水性能。结果表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径阶呈正偏态分布,针叶林则呈倒“J”形;阔叶林土壤C、N、P含量均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P<0.05),林地土壤C/N、C/P、N/P在不同森林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林地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在不同森林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阔叶林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实际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分别为420.57、703.31、625.02、806.18 g·kg^(−1),均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P<0.05);土壤C、N含量与容重间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总孔隙度间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与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实际持水量、最大持水量之间的正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P含量与毛管持水量、实际持水量的正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高C、N含量的森林土壤也具有良好的持水能力,今后在森林营建和林分改造过程中可适当增加阔叶树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 水能 浙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间碧玉等5种竹子枯落物层持水能力研究
7
作者 黄艳萍 韩琳 +7 位作者 范衍慧 韩宇杰 王康 余燕 陈泽贤 严美 王渝建 涂志华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4期1-4,共4页
研究观赏竹枯落物层持水能力,以利于观赏竹配置更加合理,以海南大学儋州校区黄金间碧玉等5种常见景观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泡法对不同竹子枯落物层持水功能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竹子枯落物蓄积量为4.62~9.47 t/hm^(2),... 研究观赏竹枯落物层持水能力,以利于观赏竹配置更加合理,以海南大学儋州校区黄金间碧玉等5种常见景观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泡法对不同竹子枯落物层持水功能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竹子枯落物蓄积量为4.62~9.47 t/hm^(2),表现为:簕竹>孝顺竹>黄金间碧玉竹>佛肚竹>粉单竹,枯落物蓄积量以半分解层为主,其占比为51.69%~59.58%。(2)不同竹子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1.40~26.23 t/hm^(2),有效持水量为9.18~21.19 t/hm^(2),均表现为:簕竹>孝顺竹>佛肚竹>黄金间碧玉竹>粉单竹。(3)不同竹子未分解层持水量、吸水速率均在0~1 h变化较大,而后逐渐变缓,24 h基本达到饱和,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R 2>0.82);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 2>0.85)。综合5种观赏竹枯落物层持水能力,表明簕竹水源涵养能力较好,建议景观造景可优先配置种植簕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竹 枯落 水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典型水土流失区不同混交林枯落物持水能力恢复过程研究
8
作者 黄艳萍 洪德伟 +4 位作者 韩宇杰 王康 余燕 陈夙怡 涂志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4期75-79,共5页
为研究海南省典型水土流失区不同混交林枯落物持水能力恢复特征,采用室内浸泡法及模拟失水试验定量分析了海南省蚂蝗岭小流域3种混交林的枯落物持水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①不同混交林枯落物厚度为4.67~5.87 cm,储量为8.01~12.30... 为研究海南省典型水土流失区不同混交林枯落物持水能力恢复特征,采用室内浸泡法及模拟失水试验定量分析了海南省蚂蝗岭小流域3种混交林的枯落物持水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①不同混交林枯落物厚度为4.67~5.87 cm,储量为8.01~12.30 t/hm^(2),表现为马占相思×桉树×竹混交林大于其他混交林。②不同混交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7.16~29.32 t/hm^(2),有效持水量为13.07~22.68 t/hm^(2),均表现为马占相思×桉树×竹混交林>马占相思×桉树混交林>马占相思×橡胶树混交林。③不同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动态过程表现为2 h内增幅较大,2~8 h内增幅减缓,8 h后趋于平稳,至24 h趋于稳定;不同混交林枯落物吸水速率动态过程表现为1 h内迅速下降,1~4 h内降幅减缓,4 h后趋于平稳,至24 h趋于稳定。④不同混交林枯落物水分含水量在0.25 h内急剧下降,随后逐渐减缓,到72 h时基本恢复到自然状态。⑤不同混交林枯落物失水速率随失水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在1 h之内急剧下降,6 h后下降趋势变缓,至72 h下降趋势基本停止。⑥不同混交林枯落物持水能力随时间增加而逐渐恢复,在12 h时大约恢复到50%,在48 h时恢复到84%以上。研究认为,马占相思×桉树×竹混交林的枯落物持水能力较优,建议该区域营造水土保持林时选用多树种组成的混交林,以促进区域水土保持林发挥更强的涵养水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 恢复过程 枯落 混交林 水土流失区 蚂蝗岭小流域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西北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与土壤的持水能力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夙怡 黄艳萍 +3 位作者 严美 韩宇杰 王康 涂志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41,共9页
为探讨琼西北典型水土流失区蚂蝗岭流域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采用浸泡法、环刀法对桉树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3种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文功能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熵权法(EWM)综合评价水源涵养能力。结... 为探讨琼西北典型水土流失区蚂蝗岭流域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采用浸泡法、环刀法对桉树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3种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水文功能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熵权法(EWM)综合评价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储量为3.01~14.66 t·hm^(-2),表现出马占相思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桉树人工林,均以半分解层为主,占比为75.09%~81.86%;最大持水量为8.60~33.95 t·hm^(-2),有效拦蓄量为6.92~26.73 t·hm^(-2),均为马占相思人工林>桉树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R^(2)>0.940);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0.880)。3种林分类型土壤容重为1.45~1.52 g·cm^(-3),总孔隙度为32.82%~37.56%,有效持水量为61.80~77.16 t·hm^(-2),土壤持水能力排序为马占相思人工林>桉树人工林>橡胶树人工林。土壤初渗速率为24.74~29.67 mm·min^(-1),其中,马占相思人工林最高;土壤稳渗速率为1.01~1.38 mm·min^(-1),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0.920)。3种林分类型水源涵养能力综合排序为马占相思人工林(81.0987)>桉树人工林(69.7416)>橡胶树人工林(67.1514),土壤入渗性能和枯落物储量是影响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的主导因素。综合3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马占相思人工林的水源涵养能力较强,建议在对桉树人工林及橡胶树人工林更新时可种植马占相思,以提高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橡胶树 马占相思 水土流失区 枯落 土壤 水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中低丘区主要纯林凋落物持水与土壤贮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贾秀红 毕俊亮 +4 位作者 周志翔 刘晓宇 高大雄 郭国志 周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4,共6页
以湖北省京山县太子山林场内马尾松、柏木、杉木和麻栎四类人工纯林不同龄组林下的凋落物和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近熟林凋落物层现存量最大(15.53 t/hm2),麻栎幼龄林凋落物总现存量最小(2.39 t/hm2);麻... 以湖北省京山县太子山林场内马尾松、柏木、杉木和麻栎四类人工纯林不同龄组林下的凋落物和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近熟林凋落物层现存量最大(15.53 t/hm2),麻栎幼龄林凋落物总现存量最小(2.39 t/hm2);麻栎林各龄组的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均高于其余三类针叶林对应龄组,但是柏木近熟林的最大持水量(29.82 t/hm2)和有效拦蓄量(23.76 t/hm2)均为最大,其次为柏木中龄林、马尾松近熟林和麻栎近熟林,说明柏木中龄林和近熟林凋落物对降水的拦蓄能力最强;麻栎林各龄组0~40 cm土层滞留贮水量和吸持贮水量均高于其余三类纯林;在中龄林、近熟林内,麻栎林土壤贮水能力最强(分别为2 182.4、2 658.2 t/hm2),马尾松林最弱(分别为1 291.8、1 739.8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纯林 龄组 凋落 森林土壤 水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紧实度和凋落物覆盖对城市森林土壤持水、渗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吕娇 Mustaq Shah +1 位作者 崔义 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2-111,共10页
【目的】分析人为干扰对土壤密度、孔隙度、紧实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揭示土壤紧实度、凋落物覆盖决定城市森林土壤的持水和渗水能力,以期为科学管理城市森林凋落物及践踏程度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北京市典型城市森林公园-奥林匹克... 【目的】分析人为干扰对土壤密度、孔隙度、紧实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揭示土壤紧实度、凋落物覆盖决定城市森林土壤的持水和渗水能力,以期为科学管理城市森林凋落物及践踏程度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北京市典型城市森林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践踏等级(轻度、中度、重度)、不同凋落物累积量(0~4 t/hm^2、4~8 t/hm^2、8~12 t/hm^2)、不同草被植物覆盖度(0、0~50%、50%~100%)下表层土壤持水、渗水相关特性,分析土壤紧实度、凋落物覆盖对土壤持水和渗水能力的影响。【结果】(1)践踏程度及凋落物累积量不同对土壤持水、渗水能力有显著影响(P<0.05),草被覆盖度对土壤持水、渗水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土壤通气性、持水能力、渗透能力均随践踏程度减弱显著增加。(2)土壤持水量和土壤渗透速率与土壤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人为干扰正是通过改变土壤通气紧实程度来影响土壤持水及渗透能力。(3)土壤紧实度增加,城市森林土壤持水和渗水能力显著降低;凋落物累积量增加,土壤持水渗水能力变化不明显。(4)土壤持水能力随着土壤紧实度的减少和凋落物累积量的增加而增强,二者具有协同效应;土壤渗水能力随着土壤紧实度的减少而增加,凋落物覆盖对其影响不大。【结论】土壤紧实度、凋落物覆盖决定城市森林土壤持水和渗水能力,减轻人为践踏,适当保留凋落物可以提高土壤持水、渗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紧实度 凋落覆盖 土壤水能 土壤水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与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梓默 何怀江 +7 位作者 林士杰 包广道 赵鑫 杨雨春 张大伟 罗也 陈思羽 张忠辉 《吉林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21-26,33,共7页
以松原市乾安县营建的柽柳林、杨树林、油松林、杨树白榆混交林及枸杞林为研究对象,裸地为对照,分别采用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枯落物持水性质测定方法研究各人工林分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各人工林分凋落物现存量排序为杨树林(8... 以松原市乾安县营建的柽柳林、杨树林、油松林、杨树白榆混交林及枸杞林为研究对象,裸地为对照,分别采用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枯落物持水性质测定方法研究各人工林分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各人工林分凋落物现存量排序为杨树林(8.87 t·hm^(-2))>杨树白榆混交林(8.65 t·hm^(-2))>枸杞林(8.63 t·hm^(-2))>柽柳林(8.52 t·hm^(-2))>油松林(7.76 t·hm^(-2))。柽柳林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及有效拦蓄量最大,分别为16.12 t·hm^(-2)与12.29 t·hm^(-2);油松林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最小,分别为9.98 t·hm^(-2)和7.89 t·hm^(-2)。0~30 cm土层中,各林地土壤容重均小于裸地。土壤总孔隙度最大的是柽柳,为41.4%;最小的是杨树白榆混交林,为40.33%。土壤持水量最大的是柽柳林,为414.04 t·hm^(-2);土壤持水量最小的是杨树白榆混交林,为402.63 t·hm^(-2)。通过对5种人工林分的凋落物及土壤层持水能力综合分析,表明柽柳林具有最大的持水能力。因而在吉林省西部地区人工林营建时,可优先考虑柽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西部地区 凋落 土壤 水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红壤坡耕地土壤持水及入渗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胡燕梅 陈正发 +3 位作者 颜科宇 王道祥 段青松 张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3,共12页
为探究添加生物炭对红壤坡耕地土壤持水及入渗特性的影响,按土壤质量的0%(S0)、1%(S1)、3%(S2)、5%(S3)设置4种秸秆生物炭添加量,通过定位测定不同生物炭添加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及电镜扫描微观结构变化,分析其持水性能特征;同时采用室... 为探究添加生物炭对红壤坡耕地土壤持水及入渗特性的影响,按土壤质量的0%(S0)、1%(S1)、3%(S2)、5%(S3)设置4种秸秆生物炭添加量,通过定位测定不同生物炭添加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及电镜扫描微观结构变化,分析其持水性能特征;同时采用室内双环法测定土壤入渗特征参数,并优选出适宜的土壤入渗模型。结果表明:(1)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加,土壤微团聚体(<0.25 mm)含量显著减少,在全生育期S1、S2、S3处理分别较S0处理的微团聚体平均值减少4.44%、5.89%、15.82%,而以0.25~0.5 mm、0.5~1.0 mm粒径为代表的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在全生育期内S1、S2、S3处理与S0处理相比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平均值分别增加了4.21%、5.58%、14.99%,在全生育期S1、S2、S3处理土壤容重平均值分别较S0处理减少2.30%、4.25%、6.48%(P<0.05),土壤总孔隙度、含水率及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在全生育期S1、S2、S3处理均值较S0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增加1.37%、2.21%、3.96%,含水率分别增加10.04%、16.62%、19.30%,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14.01%、38.26%、46.23%(P<0.05)。(2)电镜扫描结果显示,红壤微观颗粒呈片状结构,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加,土壤颗粒比表面积显著增大,从而有利于土壤颗粒间的孔隙通道形成。(3)添加生物炭有利于提高土壤持水性能,但对土壤入渗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阻滞效应,且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阻滞效应越明显。(4)Philip、Horton、Kostiakov、Green-Ampt和NRCS模型均可较好地描述生物炭添加条件下红壤坡耕地土壤入渗过程,其中Kostiakov模型拟合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坡耕地 土壤水能 土壤入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围场3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 被引量:29
14
作者 周志立 张丽玮 +2 位作者 陈倩 徐学华 李玉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7-213,共7页
为探讨木兰围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和白桦次生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规律。以这3种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分别研究3种林分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3种林分枯落物的蓄... 为探讨木兰围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和白桦次生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规律。以这3种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分别研究3种林分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3种林分枯落物的蓄积量表现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8.84t/hm2)>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15.28t/hm2)>白桦次生林(9.53t/hm2)。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为31.10t/hm2;而白桦次生林最大持水量最小,为21.40t/hm2,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关系式为Q=aln(t)+b;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V=ktn。枯落物在前0.5h内吸水速率最大,在4h左右时下降速度明显减缓,在24h时的吸水速率基本趋于0。3种林分枯落物有效拦蓄量表现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3.42t/hm2)>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20.24t/hm2)>白桦次生林(15.51t/hm2)。在0-60cm的土壤层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均值最大,为1.32g/cm3;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最小,为1.10g/cm3。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的土壤总孔隙度均值最大,为53.65%;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小,为47.45%。土壤的毛管孔隙度均值呈现出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42.6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40.68%)>白桦次生林(36.01%)的趋势。白桦次生林的土壤有效持水量最大,为175.99t/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小,为67.70t/hm2。综合3种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能力,可知白桦华北落叶松次生林储水能力强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白桦次生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围场 枯落 土壤水能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及其林下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丁绍兰 杨乔媚 +3 位作者 赵串串 王湜 杨宁贵 董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108,共5页
研究了青海省黄土丘陵区13种林分类型的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并以荒山荒坡作为对照样地研究其表层土壤物理性质与持水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平均蓄积量为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而平均最大持水量为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 研究了青海省黄土丘陵区13种林分类型的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并以荒山荒坡作为对照样地研究其表层土壤物理性质与持水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平均蓄积量为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而平均最大持水量为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枯落物层平均厚度和平均有效持水量呈现相同规律,为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其土壤表层的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与枯落物层平均蓄积量呈现相同规律,且有林地土壤有效持水量是对照样地荒山荒坡的2.47-4.0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枯落 水能 土壤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海棠山森林枯落物持水与土壤贮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吕刚 曹小平 +1 位作者 卢慧 雷泽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208,共6页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对辽西海棠山6种林分的枯落物持水能力和土壤贮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枯落物的厚度为1.3~3.0 mm,依次为油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五角枫人工林>核桃秋林>黄檗林>杂木林,枯落物蓄积量为...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对辽西海棠山6种林分的枯落物持水能力和土壤贮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枯落物的厚度为1.3~3.0 mm,依次为油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五角枫人工林>核桃秋林>黄檗林>杂木林,枯落物蓄积量为3.68~12.46 t/hm2,依次为油松人工林>核桃秋林>黄檗林>针阔混交林>五角枫人工林>杂木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09~4.33 mm,依次以黄檗林>核桃秋林>油松人工林>五角枫人工林>针阔混交林>杂木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285.32%~504.01%,依次为黄檗林>核桃楸林>五角枫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杂木林>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有效拦蓄深为0.27~0.99 mm,依次为:黄檗林>五角枫人工林>核桃楸林>油松人工林>杂木林>针阔混交林,有效拦蓄率为234.35%~421.67%,依次为黄檗林>核桃楸林>五角枫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杂木林>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在最初的2 h内迅速增加,而后增加速度逐步放缓,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均在18 h左右达到饱和,持水量与浸泡的关系为H=Aln(t)+B;五角枫人工林(123.6 t/hm2)、油松人工林(107.4 t/hm2)和针阔混交林(103.6 t/hm2)的土壤贮水力相对较强,黄檗林(84.4 t/hm2)、核桃秋林(60.6 t/hm2)和杂木林(55.8 t/hm2)的土壤贮水能力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 森林土壤 水能 辽西海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城市森林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水强 关庆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7177-17179,17206,共4页
[目的]研究南京城市森林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方法]对南京紫金山地区四种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储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枯落物和土壤持水量等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马尾松纯林枯落物储量最高,整个枯落物层的蓄水量为马尾松纯林>... [目的]研究南京城市森林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方法]对南京紫金山地区四种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储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枯落物和土壤持水量等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马尾松纯林枯落物储量最高,整个枯落物层的蓄水量为马尾松纯林>枫香马尾松混交林>枫香栎树混交林>落叶阔叶杂木林;枫香栎树混交林的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要远大于其他3个林分,并且土壤持水量也最高;不同林分枯落物和土壤的综合蓄水能力的大小顺序为枫香栎树混交林>落叶阔叶杂木林>枫香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结论]就4种林型的水源涵养能力来说,枫香栎树混交林为最优林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枯落 土壤孔隙度 水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帝山3种典型针叶林枯落物及林地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秀梅 张勇 肖明涛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3期260-263,共4页
通过野外选定标准地、采集样本和室内测试各项指标等手段,对关帝山3种典型针叶林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能力以及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持水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典型针叶林的枯落物蓄积量为14.56~21.57 t/hm2;不同枯落物的最大... 通过野外选定标准地、采集样本和室内测试各项指标等手段,对关帝山3种典型针叶林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能力以及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持水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典型针叶林的枯落物蓄积量为14.56~21.57 t/hm2;不同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存在较大差异,华北落叶松最大,云杉次之,油松最小;受枯落物总蓄积量的影响,云杉的最大持水量最大(66.33 t/hm2),华北落叶松次之(61.98 t/hm2),油松最小(38.06 t/hm2);3种林分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为:云杉>华北落叶松>油松;林地土壤作为持水能力最大的一个系统,对水源涵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3种林地土壤的持水能力与其土层厚度、容重和孔隙度等关系密切,土壤剖面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云杉>华北落叶松>油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帝山 林分 枯落 林地土壤 水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冬梅 杨熳 +4 位作者 严令斌 刘锋 张慧敏 曹秀刚 喻理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9,共13页
[目的]探究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该地区森林土壤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与室内浸泡法对土壤物理结构和持水特性进... [目的]探究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该地区森林土壤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与室内浸泡法对土壤物理结构和持水特性进行测定,并利用方差分析、RDA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土壤物理特征呈高异质性,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机械组成等在不同坡向、坡位和海拔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②土壤持水率在不同坡向间差异最显著,土壤持水量在不同岩石裸露等级间差异最显著。土壤最大持水率、毛管持水率、饱和持水量与毛管持水量均随着坡位和海拔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岩石裸露等级的下降而增加。土壤综合持水能力在低裸露、低海拔地区较好。③相关分析表明,地形特征、土壤物理特性与土壤持水率的相关性更强,林分特征与持水量的相关性更强,林分密度与持水量显著负相关,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与持水量显著正相关。④PC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持水量是表征茂兰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性能的第一主要因子,土壤持水率为第二主要因子,主成分一、二累计贡献率为77.5%。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孔隙度、岩石裸露等级是茂兰喀斯特森林表层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持水能力具有高异质性,在不同地形部位间差异显著,非毛细孔隙度(P nc)是影响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性质 土壤水能 影响因素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20
作者 周元新 《天津农林科技》 2022年第2期16-19,共4页
对不同自然封育年限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土壤持水能力以及林下植物多样性情况进行试验研究,以5年、10年、15年、20年4种不同封育年限的毛竹林以及常规管理的对照林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随着自然封育年限增加,毛竹林内凋落物的储量和... 对不同自然封育年限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土壤持水能力以及林下植物多样性情况进行试验研究,以5年、10年、15年、20年4种不同封育年限的毛竹林以及常规管理的对照林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随着自然封育年限增加,毛竹林内凋落物的储量和自然含水量逐渐增加、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与有效拦截量的变化趋势均与自然含水量保持一致;毛竹林封育后有效地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效果;自然封育一定年限内,毛竹林内灌木植物的多样性可以有效提高,但是超过一定年限,则表现出一定衰退趋势;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毛竹林内草本植物多样性明显下降、趋于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毛竹林 凋落 土壤水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