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剖面构型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丹妮 王天舒 +3 位作者 王丽 黄山 马秀玲 尧水红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共8页
土壤结构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探明双季稻改制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结构尤其是对土壤剖面构型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对长江中下游典型稻区耕地质量保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意义。研究依托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双季稻改制长期定... 土壤结构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探明双季稻改制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结构尤其是对土壤剖面构型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对长江中下游典型稻区耕地质量保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意义。研究依托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双季稻改制长期定位试验,选取4种种植模式(双季稻、再生稻、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剖面构型和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双季稻相比,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的耕作层厚度分别增加7.25%和4.15%,而再生稻模式耕作层显著变化36.27%(P<0.05),犁底层发生上移;(2)4种种植模式的土壤团聚体颗粒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均在耕作层和犁底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双季稻改水旱轮作后(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耕作层中游离氧化铁含量分别降低8.5%和26.5%(P<0.05),从而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再生稻模式因耕作次数减少,其耕作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双季稻改制后的两种水旱轮作模式能使土壤保持良好的剖面构型,而再生稻模式虽然能提高耕作层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但因其一种两收的种植特点导致耕作层显著薄化,犁底层上移,因此,不提倡在同一地块多年种植再生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种植模式 土壤剖面构型 团聚体稳定性 水旱轮作 再生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土壤质地类型及剖面构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2
作者 周雷 曲潇琳 +5 位作者 周涛 马常宝 李建兵 龙怀玉 徐爱国 张认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自然物理属性,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受母质、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土体呈现出不同的质地类型及剖面构型。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壤的质地类型及剖面构型的分布规律,在宁夏挖掘100个代表性土壤...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自然物理属性,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受母质、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土体呈现出不同的质地类型及剖面构型。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壤的质地类型及剖面构型的分布规律,在宁夏挖掘100个代表性土壤剖面,通过划分土壤层次,共采集分层(A+B)土壤样品209个,测试其颗粒组成,按照美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划分土壤质地,结果表明:(1)宁夏的质地类型共有粉壤土(SIL)、砂壤土(SL)、壤土(L)、粉黏壤土(SICL)、黏壤土(CL)、壤砂土(LS)、砂土(S)、粉土(SI)、粉黏土(SIC)和黏土(C)10种类型。A和B层均是以SIL为主,SL和L次之。(2)土壤剖面构型共有12种类型,以SIL-SIL为优势构型(占38%),SL-SL次之(占17%)。在所有剖面构型中均质型占71%,上松下紧型占13%,上紧下松型占16%。(3)SIL-SIL是宁夏地区最典型的土壤剖面构型,主要分布于宁夏南部地区,L-L和L-SIL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中部地区;SL-SL和SL-SIL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SICL-SICL和SICL-L主要分布于宁夏北部地区。(4)典型土壤中灰钙土的优势构型为SL-SL和SIL-SIL;黄绵土的优势构型为SIL-SIL;灌淤土的优势构型为SICL-SICL;灰褐土的优势构型为SIL-SIL和L-SIL;潮土的优势构型为SIL-SIL和SICL-SICL;黑垆土的优势构型为SIL-SIL。宁夏主要土壤一般有均质型和非均质型土体构型,但黑垆土所处环境稳定,土体构型均为均质型。(5)研究区土壤剖面构型的分布主要受到地貌和海拔的影响,而北部地区由于引黄灌淤,土体构型黏粒含量升高,以SICL-SICL、SICL-L和SIL-SIL为主要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的土壤质量评价——以河南省封丘县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开丽 檀满枝 +1 位作者 密术晓 陈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3-1260,共8页
土壤剖面质地构型是土壤质量和土壤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子,对冲积平原地区来讲尤其重要。然而,现有的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中,很少采用该因子,且评价指标筛选大多缺乏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利用河南省封丘县39个剖面数据及113个土钻样点数... 土壤剖面质地构型是土壤质量和土壤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子,对冲积平原地区来讲尤其重要。然而,现有的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中,很少采用该因子,且评价指标筛选大多缺乏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利用河南省封丘县39个剖面数据及113个土钻样点数据,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 (FCM)结合Kriging插值方法获取的9种土壤剖面质地构型在空间上分布的单一类别隶属度图;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知识,针对平原地区旱作作物及耕地的耕性对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的性状进行打分,以分值为参照,在Arc GIS 9.2中9个单一类别隶属度栅格文件进行栅格计算,获取了研究区土壤剖面质地构型栅格的综合分值。利用包括土壤剖面质地构型在内的多个土壤属性,结合作物产量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确定了最小数据集(MDS);应用指数和法,基于两种途径对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并结合测产获取的作物产量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质量指数与作物产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的土壤质量状况。在添加剖面质地构型因子后,土壤质量评价结果有进一步的改善,可见在黄河泛滥冲积平原地区,剖面质地构型是土壤质量评价必不可少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质地 土壤质量 冲积平原 模糊C均值(FCM) 最小数据集(MDS) 主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丘县土壤障碍因子探析
4
作者 李开丽 檀满枝 孙汉群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55-159,共5页
本文基于1981年土壤普查数据,2008年、2009年测产数据,测产点土壤盐分数据及2008年地下水最大埋深数据,分析了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盐分及地下水因子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沙漏沙型和盐层型土壤不属于障碍类型,其中底沙漏沙型土... 本文基于1981年土壤普查数据,2008年、2009年测产数据,测产点土壤盐分数据及2008年地下水最大埋深数据,分析了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盐分及地下水因子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沙漏沙型和盐层型土壤不属于障碍类型,其中底沙漏沙型土壤产量最高,盐层型土壤部分年份超过了无障碍土壤。测产数据与地下水及盐分的相关分析表明,盐分仍然是限制性因子,仍需防范土壤次生盐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土壤盐分 土壤剖面质地 障碍因子 作物产量 河南封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