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远县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对策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凡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0期94-96,共3页
耕地耕作层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优质耕地耕作层土壤资源,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提高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水平,给更好地开展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 耕地耕作层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优质耕地耕作层土壤资源,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提高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水平,给更好地开展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路,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为例,分析了当前安远县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存在的缺乏系统规划和方案指导、责任主体界定不明确、资金投入不足、公众参与意识淡薄及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科学编制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及完善监管体系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层 土壤剥离利用 有效途径 江西省安远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研究与实践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新卫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为提高对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的认识和全面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从法治体系建设、政策制度建设以及国家层面工作部署和地方层面探索创新等方面,综述了国内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 为提高对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的认识和全面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从法治体系建设、政策制度建设以及国家层面工作部署和地方层面探索创新等方面,综述了国内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实践情况,指出了当前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存在的不足,并从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健全法治体系、探索创新激励机制和完善标准规范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层 土壤剥离利用 研究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程从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3期8017-8019,共3页
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是切实保护资源、保护耕地的系统性工程,在各地已有实践。该研究在对已有土壤剥离再利用模式进行综述和分类的基础上,归纳了各模式的运行方法、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并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了判定规则,对全省16地市的耕... 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是切实保护资源、保护耕地的系统性工程,在各地已有实践。该研究在对已有土壤剥离再利用模式进行综述和分类的基础上,归纳了各模式的运行方法、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并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了判定规则,对全省16地市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模式选择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全省建立土壤剥离利用制度找出方法及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层 土壤剥离利用 模式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农业用地通过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的方式提高耕地质量 被引量:3
4
作者 谭傈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5期63-65,共3页
耕地是粮食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1]。守护好耕地红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通过阐述耕地保护制度体系湖南省耕地层剥离再利用的体系构建,探讨了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程+土地复垦整治”的新路径,最大限度地保护... 耕地是粮食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1]。守护好耕地红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通过阐述耕地保护制度体系湖南省耕地层剥离再利用的体系构建,探讨了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程+土地复垦整治”的新路径,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非农业用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与土地复垦整治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层 土壤剥离利用 耕地质量 醴陵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来我国污染场地再利用的案例分析与环境管理意义 被引量:29
5
作者 于靖靖 梁田 +4 位作者 罗会龙 王盼盼 杨宾 王丽娜 李发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0-1119,共10页
及时掌握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所关注污染物和修复后再利用土地类型信息对深化建设用地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调研和信息公示平台资料查询等途径获取了我国537个污染场地案例信息数据,分析了我国近10年来污染场地修复与再利... 及时掌握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所关注污染物和修复后再利用土地类型信息对深化建设用地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调研和信息公示平台资料查询等途径获取了我国537个污染场地案例信息数据,分析了我国近10年来污染场地修复与再利用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537个污染场地中约有66%集中在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重庆市等先行地区;从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实施开始,场地修复管控数量增势凸显,2018年污染场地修复管控数量达到峰值;原用地类型归属化学工业、金属制品、冶炼等行业的比例较大,且重金属、苯系物为主的再利用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类为主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和总石油烃是典型污染物;在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实施前后,包含苯系物、多环芳烃类和总石油烃等污染物的出现频次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而有机农药类和多氯联苯(总量)的出现频次有所减少;污染场地用途大部分是敏感用地类型中的居住用地,且这类场地的原行业类型为化学工业、金属制品等特征污染物危害较大的行业.研究显示,利好政策和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场地的修复管控工作,以多环芳烃类为主的半挥发性有机物是我国未来场地土壤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再利用类型为敏感用地类型场地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土壤再利用 污染物管控指标 行业类别 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