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酸碱性对姜荷花生长及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
1
作者 张晨璟 陆銮眉 +2 位作者 朱丽霞 余惠文 张琼 《福建热作科技》 2024年第4期25-28,33,共5页
设置5个土壤pH梯度pH 2.85、pH 3.66、pH 7.50、pH 8.24和pH 10.37,研究土壤pH对姜荷花生长及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显著影响姜荷花生长及土壤养分有效性;在土壤pH 3.66处理时,姜荷花株高、地上生物量、叶绿素b、无植株... 设置5个土壤pH梯度pH 2.85、pH 3.66、pH 7.50、pH 8.24和pH 10.37,研究土壤pH对姜荷花生长及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显著影响姜荷花生长及土壤养分有效性;在土壤pH 3.66处理时,姜荷花株高、地上生物量、叶绿素b、无植株种植速效钾、有植株种植碱解氮、植物氮及磷达到最高;在土壤pH 7.50处理时,叶绿素a、有植株种植速效钾、植物钾达到最高;而土壤有效磷在pH 8.24和pH 10.37处理时较高;土壤pH与株高、叶绿素b、碱解氮、有效磷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碱解氮与植物磷呈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姜荷花适宜生长在酸性或者中性土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荷花 土壤酸碱性 土壤养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压等量紫云英条件下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2
作者 谢志坚 徐昌旭 +3 位作者 许政良 苏全平 李水荣 秦文婧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82,共4页
在翻压等量紫云英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田翻压紫云英22 500 kg/hm2后配施化肥,与施用100%化肥(MF100)相比,施用60%~80%化肥,土壤中碱解N、速效钾含量均有增加,增幅为10%~59%;施... 在翻压等量紫云英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田翻压紫云英22 500 kg/hm2后配施化肥,与施用100%化肥(MF100)相比,施用60%~80%化肥,土壤中碱解N、速效钾含量均有增加,增幅为10%~59%;施用40%化肥,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25%~80%。翻压紫云英后适当减少(20%左右)化肥施用量,有利于早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实粒数等经济学性状的形成,提高早稻产量,但是过量减少(40%~60%)化肥用量,水稻产量显著降低,降幅达1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紫云英 化肥 土壤养分有效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施用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谢志坚 徐昌旭 +3 位作者 许政良 李水荣 苏全平 秦文婧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0-12,共3页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500kg/hm2后,配施80%化肥,底肥:分蘖肥:穗肥=5:5:0,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早稻和晚稻收获后土壤...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500kg/hm2后,配施80%化肥,底肥:分蘖肥:穗肥=5:5:0,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早稻和晚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氮分别平均增加5.6%和9.8%;而底肥:分蘖肥:穗肥=3:4:3更有利于提高有效K含量,分别平均增加8.9%和13.2%;配施60%化肥,按底肥:分蘖肥:穗肥=5:5:0施肥显著增加早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K含量,增幅为27.1%;肥料全部用作分蘖肥时降低晚稻或早稻收获后土壤有效N、K含量;配施60%~80%化肥,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施肥方法底肥:分蘖肥:穗肥=0:7:3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试验条件 施用方法 土壤养分有效性 水稻产量 Mineral Application Rice Yield Soil Nutrient 施肥方法 蘖肥 早稻 穗肥 底肥 紫云英 晚稻产量 收获 含量 土壤有效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诗璇 陈松岭 +3 位作者 蒋一飞 巴闯 邹洪涛 张玉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9-947,共9页
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能够有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研究控释/普通氮肥配比与减量单施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对指导该地区的玉米种植科学施氮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不施氮肥(CK0)、... 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能够有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研究控释/普通氮肥配比与减量单施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对指导该地区的玉米种植科学施氮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不施氮肥(CK0)、普通氮肥(CK)、控释氮肥常量(CR1)、控释氮肥减量10%(CR2)、控释氮肥减量20%(CR3)、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3∶7配施(CR4)、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5∶5配施(CR5)、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7∶3配施(CR6),探讨控释/普通氮素肥料不同配比对春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氮素利用、经济收益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有利于叶片氮素积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增加产量和施肥收益;配施试验各处理产量和施肥收益显著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各处理,CR4产量最高,达到14 695 kg·hm^-2,与CK相比增产率为25.68%。配施有利于提高成熟期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14.18%-40.70%、88.32%-113.23%,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低于CK,表明施用控释氮肥能够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施用控释氮肥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CR3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CR1,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21.79%、14.17 kg·kg^-1和23.68 kg·kg^-1。配施处理与CK相比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8.23%-19.11%,氮肥表观损失率降低了35.04%-40.01%,减量处理与配施处理的氮肥表观平衡指标无显著差异。综上,配施处理优于本试验其他处理,其中CR4的产量、施肥收益、各氮肥利用指标均显著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CR6,氮肥表观平衡指标与CR5无显著差异且优于其他处理。因此,东北春玉米最佳施氮方式为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3:7配比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产量 控释氮肥 土壤养分有效性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AM真菌提高矿区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机理 被引量:25
5
作者 悦飞雪 李继伟 +2 位作者 王艳芳 石兆勇 刘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25-1334,共10页
【目的】矿区土壤贫瘠、有效养分含量低,而生物炭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能够改善土壤养分,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和养分的利用。因此探究生物炭和AM真菌对矿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可为矿区污染土壤生态恢复和新型... 【目的】矿区土壤贫瘠、有效养分含量低,而生物炭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能够改善土壤养分,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和养分的利用。因此探究生物炭和AM真菌对矿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可为矿区污染土壤生态恢复和新型肥料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温室盆栽试验的土壤采自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江春矿区,以玉米"弘单897"为试验材料。试验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原状土壤对照(CK)、添加生物炭(B)、接种AM真菌(M)、添加生物炭和接种AM真菌(BM),每处理重复8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玉米于矿区土壤中培育2个月后收获,测定根系生长、生理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施用生物炭和接种AM真菌均能够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色值(SPAD值)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接种AM真菌对促进玉米生长、改善生理特性和磷吸收的效果优于生物炭,而生物炭提高土壤pH值和玉米对钾吸收的效果较好。生物炭和AM真菌联合处理玉米的总根长、根部和地上部干重分别较CK增加了84.22%、176.67%和45.84%,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较对照提高35.42%、56.44%和88.31%,叶色值比CK提高了22.77%,菌根侵染率较CK提高234.20%,菌丝密度可达到4.37 m/g,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分别达到4.32 g/kg和1.60 g/kg,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4.23%、43.26%、98.63%和33.93%。【结论】生物炭和AM真菌单独或复合处理均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和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生物炭和AM真菌联合处理可促进玉米生长、改善生理特性、促进养分吸收、提高土壤养分效果,可作为退化土壤生态修复和农业生产安全的一项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丛枝菌根真菌 煤矿区 玉米生长 土壤养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和离子交换性能影响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冉继伟 齐昕 +4 位作者 武栋 黄敏 蔡泽江 黄亚萍 张文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49-1459,共11页
为准确评估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影响,通过收集2000—2020年发表的文献,获得不施生物炭(空白无添加)和单施生物炭648组匹配数据、不施生物炭和生物炭配施化肥430组匹配数据。采用数据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 为准确评估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影响,通过收集2000—2020年发表的文献,获得不施生物炭(空白无添加)和单施生物炭648组匹配数据、不施生物炭和生物炭配施化肥430组匹配数据。采用数据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分析了不同方式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氮磷含量(总氮、NH_(4)^(+)-N、NO_(3)^(-)-N、Olsen-P)、交换性盐基离子(K^(+)、Ca^(2+)、Na^(+)和Mg^(2+))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生物炭(单施或与化肥配施)土壤氮磷含量增加14.0%~128.1%、盐基离子含量增加22.5%~270.2%。对不同方式施用生物炭的效果比较可知,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单施生物炭对土壤盐基离子提升效果更高。进一步分析显示,当生物炭原料pH≥8时,单施生物炭显著增加土壤Olsen-P含量达10.3%~58.5%;制备温度>500℃时,单施生物炭对土壤盐基离子含量的增加幅度为33.9%~384.7%;生物炭施用量<10t∙hm^(-2)时,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土壤Olsen-P含量增加幅度(374.1%)高于单施生物炭(2.1%);在pH<6.5土壤施用生物炭提高土壤氮磷及交换性钙含量,其中单施生物炭土壤Olsen-P含量和CEC的增幅分别达45.0%和17.9%。因此,施用生物炭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有效性和离子交换性能,降低环境风险。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目的选择生物炭单施或配施化肥,同时综合生物炭特性、施用量和土壤属性条件,有效利用生物炭提升土壤肥力是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养分有效性 交换性盐基离子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酸对桉树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德任 朱原立 +2 位作者 李书玲 徐圆圆 杨梅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9-587,共9页
采集桉树纯林和桉树与降香黄檀混交林0~30 cm土层的林间土壤,分别参照2种林分土壤中酚酸质量浓度(X),采用外源添加不同浓度酚酸(0.5X、1.0X和2.0X,蒸馏水为对照)处理土壤,分析酚酸对2种林分土壤养分有效性、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采集桉树纯林和桉树与降香黄檀混交林0~30 cm土层的林间土壤,分别参照2种林分土壤中酚酸质量浓度(X),采用外源添加不同浓度酚酸(0.5X、1.0X和2.0X,蒸馏水为对照)处理土壤,分析酚酸对2种林分土壤养分有效性、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酚酸浓度增大,2种林分土壤中NO_(3)^(-)-N、PO_(4)^(3-)、K+、Ca^(2+)、Mg^(2+)有效性下降,在2.0X浓度下NH_(4)^(+)-N、Cu^(2+)有效性降低,且酚酸对纯林的抑制作用更强;纯林土壤中Fe^(3+)、Mn^(2+)有效性下降,混交林土壤中Fe^(3+)、Mn^(2+)有效性在1.0X浓度下升高,2.0X浓度下降低。2种林分土壤中脲酶活性在1.0X浓度下升高,2.0X浓度下降低;酚酸对土壤中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纯林强于混交林,对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混交林强于纯林。2种林分土壤中细菌、真菌数量显著下降;纯林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混交林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之间相关性较强,且对酚酸处理下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差异具有显著影响。与纯林相比,不同质量浓度酚酸处理能够提高混交林土壤中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放线菌数量,促进土壤养分循环,从而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 桉树 降香黄檀 土壤养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山对巨桉人工幼林土壤酶活性和有效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礼清 罗承德 +1 位作者 宫渊波 张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92,102,共5页
为了解传统营林方式炼山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根据巨桉生长特性和当地气候环境,在四川盆地典型巨桉人工林地研究了春季炼山后夏季、秋季和次年春季土壤水解酶、氧化还原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效养分质量... 为了解传统营林方式炼山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根据巨桉生长特性和当地气候环境,在四川盆地典型巨桉人工林地研究了春季炼山后夏季、秋季和次年春季土壤水解酶、氧化还原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炼山后的各个季节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小于未炼山林地.夏季炼山林地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与未炼山林地无显著差异,秋季炼山林地土壤转化酶活性明显较低,但次年春季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高于未炼山林地。炼山后夏季0~20cm土壤和秋季〉20~40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但秋季0~20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此外,炼山后的巨桉林地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有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关系较未炼山林地更加紧密。可见,炼山对巨桉人工幼林土壤酶活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当年炼山后的夏季和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山 巨桉人工林 土壤 土壤养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8
9
作者 孙双红 陈立新 +2 位作者 李少博 段文标 刘振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8,共9页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混交林在进展演替过程中(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顶级群落)土壤各发生层(A1、B和C层)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活性有机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混交林在进展演替过程中(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顶级群落)土壤各发生层(A1、B和C层)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活性有机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进展演替中A1层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B和C层。而在A1层中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发展阶段较形成阶段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是随着演替阶段的进行呈递减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与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相关,而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全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也表现出显著相关。此外,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达到显著相关,与溶解性有机碳不显著相关。而蔗糖酶与3种活性有机碳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特征可以作为一个综合指标,来指示小兴安岭地区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混交林 土壤酶活性 演替阶段 土壤养分有效性 活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的施用效果 Ⅲ.对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烟株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罗建新 周万春 +2 位作者 肖汉乾 方红 张延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8-561,共4页
为了探明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对土壤养分有效供应强度和根系生长的影响,2001—2002 年在湖南长沙进行了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能够有效地促进烟株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烟株的单丛鲜根重增加 77.2%... 为了探明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对土壤养分有效供应强度和根系生长的影响,2001—2002 年在湖南长沙进行了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能够有效地促进烟株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烟株的单丛鲜根重增加 77.2%,直径大于 1 mm 的根数增加 38.8%;同时,施用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还能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供应强度,使土壤养分的有效供应更符合烟株对养分的需求,烟叶中 N,K 的累积量分别提高 29.2%和 33.5%,保证了烟株在营养生长期有充足的氮素营养供应,促进营养生长;在打顶后则有充足的钾素营养供应,促进烟叶的正常落黄成熟,有利于提高烟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 土壤养分有效性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源黑炭还田对水稻土生产力和固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江伟 周春菊 +3 位作者 赵旭 徐浩江 王慎强 邢光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25-1332,共8页
为揭示秸秆源黑炭连续还田对太湖平原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生产力和固碳作用的影响,设黑炭施加量为0(CK)、4.5和9.0thm23个处理,通过2 a 4个完整稻麦轮作季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稻秆来源黑炭每季还田下的稻麦作物产量.养分吸收状况及土壤理... 为揭示秸秆源黑炭连续还田对太湖平原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生产力和固碳作用的影响,设黑炭施加量为0(CK)、4.5和9.0thm23个处理,通过2 a 4个完整稻麦轮作季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稻秆来源黑炭每季还田下的稻麦作物产量.养分吸收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土壤w(TOC)(TOC为总有机碳)和w(全N)随黑炭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每季黑炭施加量为9.0thm2时,土壤w(TOC)和w(全N)可分别提高46.7%~113.0%和9.3%~28.3%.黑炭施入土壤后能够提高稻麦作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籽粒产量增加11.4%~60.5%,秸秆产量增加15.0%~56.8%.黑炭处理下稻麦作物体内N、P、K、Mg和Ca的累积量显著提高,这一现象与每季结束后土壤w(全N)以及土壤有效元素含量〔w(有效P)、w(有效K)、w(有效Mg)和w(有效Ca)〕的增加相吻合.黑炭施入可显著提高土壤pH和CEC(阳离子交换量),尤其是黑炭施加量为9.0 thm2时,pH最高可达6.79,CEC最高达到12.7 cmolkg.连续三季施入黑炭后,土壤容重比不施黑炭处理降低8.0%~12.2%.试验结果表明,秸秆来源黑炭施入太湖平原稻麦农田可起到固碳增汇、增加土壤碳库容量的作用,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黑炭 土壤固碳 养分吸收 籽粒和秸秆产量 土壤养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