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评估与风险管理
1
作者 塔文妍 刘雅莉 +3 位作者 张静 李耀明 古丽努尔·买买提依明 纪宝明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3-2344,共12页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一带一路”核心区,草地的土壤保持服务对防止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和沙漠化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草地类型、降水、土壤质地等数据,利用修正土壤流失方程评估1980至2020年新疆草地土壤保持服务的时空分布格...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一带一路”核心区,草地的土壤保持服务对防止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和沙漠化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草地类型、降水、土壤质地等数据,利用修正土壤流失方程评估1980至2020年新疆草地土壤保持服务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识别热点区域,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因素,通过供需风险体系分析其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980—2020年新疆草地土壤保持服务呈增加趋势,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和温性草原的土壤保持能力较强;热点区集中在北疆,冷点区为准噶尔盆地和南疆;土壤保持服务的空间异质性主要受坡度和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土壤保持供需风险等级为安全,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南疆和北疆的温性荒漠类草地。基于研究结果探讨了维持和提升草地土壤保持服务的管理措施,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沙漠化,构筑西北生态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 土壤保持服务 土壤侵蚀 供需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黄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数据集(2001-2015年)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成永 曹广超 +5 位作者 陈克龙 巴丁求英 刘宝康 王润科 石亚亚 鄂崇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2-808,共7页
甘肃黄河流域是一个生态问题和发展问题交织在一起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是防止水土流失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产品MCD12Q1、降水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土壤数据... 甘肃黄河流域是一个生态问题和发展问题交织在一起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是防止水土流失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产品MCD12Q1、降水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土壤数据库HWSD v1.1,运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计算得到了甘肃黄河流域的土壤保持服务年度数据集。该数据集,空间范围为33°6′29″N-40°0′6″N、97°23′38″E-108°42′38″E,时间跨度为2001-2015年,可为制定土壤保持服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评估生态安全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实体数据集获取网址为http://www.ncdc.ac.cn/portal/metadata/a918f7ed-5988-44ea-80ad-ee14acab89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黄河流域 土壤保持服务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风险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曼 崔敏华 刘焕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2,共10页
土壤保持能力是疏勒河流域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对流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运用InVEST模型,对2000—2018年疏勒河流域土壤保持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并建立土壤保持服务供需风险框架,分析其供需风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 土壤保持能力是疏勒河流域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对流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运用InVEST模型,对2000—2018年疏勒河流域土壤保持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并建立土壤保持服务供需风险框架,分析其供需风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土壤侵蚀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2000年的3.73亿t减少到2018年的3.30亿t,流域侵蚀程度总体好转,其中,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减少14%;2)土壤保持总量呈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2010—2015年的降幅最大,共减少1.01亿t,降幅达29%,流域上游的土壤保持情况变化较为明显,主要受植被、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而中下游地区生态本底较差,土壤保持量较少且变化尚不明显;3)在供需风险方面,风险等级以危险和供给不足为主,2000—2018年,极度濒危和濒危的高风险地区面积由33%下降到12%,而风险等级为安全的面积变化较小。整体而言,疏勒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风险等级水平下降,供需状况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保持服务 供需风险 疏勒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平衡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晓峰 贾子续 +4 位作者 冯晓明 马嘉豪 张欣蓉 周继涛 符鑫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22-2733,共12页
土壤保持服务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明确土壤保持服务供需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对于实现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管理和资源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量化了2000—2018年黄土高原土壤保持服务供给量... 土壤保持服务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明确土壤保持服务供需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对于实现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管理和资源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量化了2000—2018年黄土高原土壤保持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并分析其时空演变及供需匹配特征,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不同因子对土壤保持供需平衡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黄土高原土壤保持服务供给量、需求量以及供需比均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增幅分别为57.13%、11.9%、150%。供给量和需求量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供需比高值位于黄土高原东北部和西南部,低值位于西北部。(2)黄土高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以低低型空间匹配为主,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区。(3)黄土高原土壤保持供需主要受到坡度、NDVI、降水、DEM以及人口密度的影响。其中,坡度、NDVI、降水和DEM表现出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人口密度既有正向促进作用又有负面抑制作用,但促进作用强于抑制作用。该研究对优化调控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保持服务 供给与需求 地理加权回归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框架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壤保持服务分区 被引量:19
5
作者 彭建 武文欢 +1 位作者 刘焱序 胡熠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849-3861,共13页
土壤侵蚀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中国北方典型的土壤侵蚀区。针对以往生态功能分区分析框架复杂多样、权重设定人为主观等问题,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系统分析框架,从气候背景-土... 土壤侵蚀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中国北方典型的土壤侵蚀区。针对以往生态功能分区分析框架复杂多样、权重设定人为主观等问题,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系统分析框架,从气候背景-土壤保持-植被条件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神经网络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以1280个小流域为基本单元进行土壤保持服务分区,按照分区单元的聚集度对多种方案进行优选,并依据区域共轭性原则最终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土壤保持服务区和11个土壤保持服务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持服务 RUSLE模型 RWEQ模型 SOFM神经网络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地区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及归因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成永 曹广超 +5 位作者 陈克龙 巴丁求英 刘宝康 王润科 石亚亚 鄂崇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3-150,共8页
黄河上游地区,横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其土壤保持服务是黄河流域防止水土流失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趋势线法和本文定义的因子影响度等指标方法... 黄河上游地区,横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其土壤保持服务是黄河流域防止水土流失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趋势线法和本文定义的因子影响度等指标方法,使用遥感、降水等数据,识别了黄河上游地区2001—2015年间土壤保持服务变化分区,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探寻了主导影响因子并量化了影响度。结果表明:(1)土壤保持服务下降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东北部的半干旱、干旱气候区,集中分布在积石峡至河口村的黄河沿岸,上升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部、南部的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集中分布在山地和高原。(2)降水是影响下降区土壤保持服务的主导因子,植被覆盖和降水分别是明显和略微上升区的主导因子。(3)面对未来降水的不确定性,提高植被覆盖度是提升土壤保持服务的根本策略,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主导因子影响强度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制定分区分类策略措施提升土壤保持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地区 土壤保持服务 主导因子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和土壤保持服务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冯晓玙 黄斌斌 +1 位作者 李若男 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351-6361,共11页
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系统响应特征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气候变化评估多以全球或区域大尺度研究为主,不适合局地小尺度。以2015年为基准,根据局地特征改进了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模拟了未来不同温... 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系统响应特征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气候变化评估多以全球或区域大尺度研究为主,不适合局地小尺度。以2015年为基准,根据局地特征改进了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模拟了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模式下三江源地区自然植被分布,同时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及土壤保持功能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2080年的不同排放情境下,三江源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增长主要发生在生长季(5-9月)和半湿润地区,其中,高排放情境的增幅最大(42.21 mm和4.93℃);(2)三江源地区潜在自然植被主要由草地转化为森林,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保持服务在不同排放情境下均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增加的趋势,与水热规律一致,其中高排放情境的增幅最大,低排放最小;(3)利用三江源地区原生裸地演替特点和多年NPP改进的CSCS模型,模拟精度提高了24%。研究成果为局地小尺度生态系统气候响应特征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规律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的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 潜在自然植被 植被覆盖度 土壤保持服务 三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景观格局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金茜 柳冬青 +2 位作者 钱彩云 巩杰 李红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4-1172,共9页
以子流域为空间单元,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和交易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进行土壤保持服务评估,并借助景观指数计算软件(FRAGSTATS)表征景观格局特征,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探讨土壤保持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关联关系,同时从景观格局角度出发... 以子流域为空间单元,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和交易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进行土壤保持服务评估,并借助景观指数计算软件(FRAGSTATS)表征景观格局特征,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探讨土壤保持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关联关系,同时从景观格局角度出发,开展土壤保持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土壤保持服务较高的子流域具有景观类型组成相对单一、景观各类型间非均匀分布、存在优势斑块、景观分离度低的格局特征;2014年甘肃白龙江14个子流域表现出土壤保持服务与景观格局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占子流域总数量的37.84%;模型对比方面,空间滞后模型(SLM)优于非空间线性模型(OLS),表明甘肃白龙江各子流域的土壤保持量在空间上具有实质性的空间依赖.景观类型多样性及其均匀程度是影响甘肃白龙江子流域土壤保持量的重要景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壤保持服务 空间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土壤保持服务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邵志豪 牟凤云 +2 位作者 黄淇 李秋彦 汪孝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土壤保持服务能够削弱和改善土壤侵蚀,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减少区域水土流失。首先,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和交易的综合评估(in... 土壤保持服务能够削弱和改善土壤侵蚀,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减少区域水土流失。首先,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和交易的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估算研究区土壤侵蚀量;其次,选用精度更高的土壤侵蚀估算模型评价研究区土壤保持服务;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影响研究区土壤保持服务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RUSLE模型估算结果与研究区实际土壤侵蚀模数差值为201.02 t/(km^(2)·a),精度较低,InVEST模型估算结果与研究区实际土壤侵蚀模数差值为33.11 t/(km^(2)·a),精度较高;研究区土壤保持总量为13.01×10^(8)t,其中土壤保持能力较强的区域在研究区东北以及西南方向,而研究区西部、中部和东南部土壤保持能力较弱;影响土壤保持服务的气候因素主要为降水和气温,影响土壤保持服务的景观指数主要为蔓延度指数、景观分离度、分离度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研究结果可为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 INVEST 多元线性回归 地理探测器 土壤保持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保持服务:概念、评估与展望 被引量:57
10
作者 刘月 赵文武 贾立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2-440,共9页
土壤保持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是防止区域土地退化、降低洪涝灾害风险的重要保障。针对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土壤水蚀,基于土壤侵蚀、运移和输出过程,对土壤保持服务的概念、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土壤保持服务是... 土壤保持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是防止区域土地退化、降低洪涝灾害风险的重要保障。针对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土壤水蚀,基于土壤侵蚀、运移和输出过程,对土壤保持服务的概念、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土壤保持服务是指生态系统防止土壤流失的侵蚀调控能力及对泥沙的储积保持能力。土壤保持服务的评估往往是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以潜在土壤侵蚀量(裸地时土壤侵蚀量)与实际土壤侵蚀量之差,作为指标衡量。由于生态过程具有尺度依赖性,对土壤保持服务的有效评估,需要采用多尺度方法。土壤保持服务与人类需求紧密相关,在未来土壤保持服务研究中应强调连接土壤保持服务与人类福祉,对土壤保持服务产生、流动、使用的全过程及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动态与人类福祉变化的关系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水蚀过程 土壤保持服务 人类福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景观破碎化对土壤保持服务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万旭 梁加乐 +2 位作者 卞娇娇 曾杰 潘思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9-601,共13页
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分别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当量因子法测度了黄河流域多尺度景观破碎化和土壤保持服务的时空特征,并且综合运用热点分析工具、普通最小二乘法和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探索了2000—... 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分别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当量因子法测度了黄河流域多尺度景观破碎化和土壤保持服务的时空特征,并且综合运用热点分析工具、普通最小二乘法和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探索了2000—2015年黄河流域多尺度土壤保持服务时空演变特征及景观破碎化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机制。结果如下:(1)黄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低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上游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沿线地区以及流域下游河南和山东,另外省会城市以及周边地区同样是土壤保持服务低值区,土壤保持服务具有显著的尺度依赖性;(2)研究期间黄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变化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周边地区,不同尺度下土壤保持服务变化冷热点差异显著;(3)回归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因子与土壤保持服务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自然本底因子中海拔和林地面积比重与土壤保持服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景观破碎化指数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差异性显著。未来黄河流域不同分区土壤保持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不仅需要考虑自然本底和经济社会驱动因子,还应考虑多尺度景观格局破碎化以及空间溢出效应,跨区域协同治理对于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和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破碎化 土壤保持服务 黄河流域 跨区域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流模拟与特征分析——以泾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婷 周自翔 白继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33,共13页
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为例,基于SWAT模型模拟泾河流域2003—2018年产沙量,将土壤保持服务划分为减轻泥沙淤积、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废弃三部分,分析子流域土壤保持服务盈亏状态;并以减轻泥沙淤积服务为例,从坡面、河道、... 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为例,基于SWAT模型模拟泾河流域2003—2018年产沙量,将土壤保持服务划分为减轻泥沙淤积、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废弃三部分,分析子流域土壤保持服务盈亏状态;并以减轻泥沙淤积服务为例,从坡面、河道、子流域尺度刻画其空间流动路径并计算流量。结果表明:年际变化上,减轻泥沙淤积、保护土壤肥力和减少土地废弃服务均呈波动增加趋势;空间上,植被覆盖好、地形平坦区域的土壤保持服务量较高;各子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盈亏状态受地形约束明显,地形平坦区域多数年份处于盈余状态,地形复杂区域多数年份处于亏损状态;土壤保持服务中的减轻泥沙淤积服务属于定向服务流,依赖土壤侵蚀-搬运-沉积路径自然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土壤保持服务 供需平衡 SWAT模型 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定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关系及服务流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玉丹 李晶 +1 位作者 周自翔 王一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8-145,共8页
土壤保持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保持服务成为其首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利用SWAT模型和GIS对无定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平衡和空间流动路径进行探究分析,揭示无定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 土壤保持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保持服务成为其首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利用SWAT模型和GIS对无定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平衡和空间流动路径进行探究分析,揭示无定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空间匹配特征及其空间流转机制。结果表明:(1)无定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给量与需求量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两者都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均与降水具有较强的相互对应关系。其中,2001年8月、2013年7月、2017年7月供给量及需求量达到了2000—2020年所有月份中的较大值,供给量均超过2.5×10^(8) t,需求量则均超过了3.5×10^(8) t。相应地,月均降水量在这3个月也达到了较大值。(2)2000—2020年无定河流域亏损月份多于盈余月份,且亏损量呈增加趋势。中上游地区为盈余状态,供略大于需,中下游地区表现为亏损,且需远大于供;(3)对减沙服务空间流动路径模拟,在此基础上获取了各子流域减沙服务流量及受益量。2000—2020年流域内减沙服务流量波动性增多,尤其2020年在下游地区增长明显;减沙服务受益量在流域内具有累加效益,研究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新的视角,对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防治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河流域 SWAT模型 土壤保持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区生态系统服务分布图编制——以北京市延庆区土壤保持服务为例
14
作者 张丹红 王效科 +1 位作者 黄斌斌 张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65-4775,共11页
地图是直观展示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格局的手段,是确定重要生态保护目标和区域的主要方法。结合制图学理论方法及国家、行业相关制图规范,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分布图编制的目标、原则、流程和制图方法。以编制北京市延庆区1∶25万土壤保... 地图是直观展示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格局的手段,是确定重要生态保护目标和区域的主要方法。结合制图学理论方法及国家、行业相关制图规范,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分布图编制的目标、原则、流程和制图方法。以编制北京市延庆区1∶25万土壤保持服务分布图为例,分析了地理基础确定、地理要素取舍以及土壤保持服务分级等关键制图方法,提出了土壤保持服务分布图的编制规范。研究结果表明,编制的图件能够详尽的展示土壤保持服务的分布特征,精细的反映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人文要素的关系。通过详实的图面信息可进一步判别土壤保持服务分布重要区域,这将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制图 土壤保持服务 制图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草)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和土壤保持服务变化研究——以文县为例
15
作者 张强 陆荫 杨青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6期113-116,165,共5页
以陇南市文县为研究区域,基于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保持变化,分析了退耕还林(草)政策对区域土壤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期间,耕地、林地、草地之间存在双向流转,其中,退耕还林还草区域多为山地旱地,山地旱地转为草地的面积占... 以陇南市文县为研究区域,基于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保持变化,分析了退耕还林(草)政策对区域土壤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期间,耕地、林地、草地之间存在双向流转,其中,退耕还林还草区域多为山地旱地,山地旱地转为草地的面积占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74.05%,山地旱地转为林地的面积占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23.26%;②各地类的土壤保持服务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出:林地>草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特征;③2000~2015年文县的土壤保持服务有明显提升,物质量总量增加了9.38×10^(6)t,总价值增加了6.09亿元。根据此研究结果评价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对土壤保持服务的影响,显示退耕还林(草)工程有效提高了文县土壤保持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为今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制定土壤侵蚀治理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保持服务 文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P核算视角下高寒地区天峻县土壤保持功能现状研究
16
作者 蒋梦梦 杨海镇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土壤保持功能是生态系统重要的调节服务功能之一,定量评估天峻县土壤保持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工作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基于通用的水土流失方程(RUSLE模型),从物质量与价值量两个角度,对... 土壤保持功能是生态系统重要的调节服务功能之一,定量评估天峻县土壤保持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工作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基于通用的水土流失方程(RUSLE模型),从物质量与价值量两个角度,对天峻县土壤保持功能进行评估和研究。结果表明:(1)天峻县土壤保持量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呈现出西北—东南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天峻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的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域设施用地、建设用地、湿地、其他土地;(3)2023年天峻县土壤保持总量为3.28×10^(5)t/a,土壤保持总价值为20.48×10^(5)元。其中,土壤保持肥力价值11.77×10^(4)元;减少泥沙淤积价值189.94×10^(4)元;减少土地废弃的经济价值30.63×103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P RUSLE模型 土壤保持服务 土壤保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流域土壤保持和水质净化服务及其权衡与协同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灿均 门宝辉 +1 位作者 申耀铎 庞金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740-5752,共13页
滦河流域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但流域内仍存在水土流失、河流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基于实测资料及loadest模型等工具率定InVEST模型参数,定量评估了滦河流域各生态区2005、2010和2015年土壤保持和水质净化服务及其时... 滦河流域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但流域内仍存在水土流失、河流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基于实测资料及loadest模型等工具率定InVEST模型参数,定量评估了滦河流域各生态区2005、2010和2015年土壤保持和水质净化服务及其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和基于网格的Moran′I指数分析了两项服务的作用机理和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分异,并探讨了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二者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年、2010年、2015年滦河流域年均土壤保持强度为136.45 t/hm^(2),时间上呈现出先强增后微减的特点,空间格局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增加;流域总氮(TN)、总磷(TP)年均输出量分别为1526.73 t/a和82.89 t/a,输出量逐年增加且集中在流域中下游,流域整体水质净化能力有所减弱。流域内水体中TN、TP浓度与泥沙入河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土壤保持和水质净化服务关系整体上由协同向权衡转变,空间上的差异性表现为林地、草地集中区域(生态区A)多以协同关系为主,而农牧带交错地区(生态区B)多以权衡关系为主。建议未来滦河流域开展生态建设和管理工作时应统筹考虑土壤保持和水质净化服务,因地制宜协调二者关系,通过增强流域水土保持功能带动水质净化服务的提升,并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促进流域的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持服务 水质净化服务 滦河流域 权衡与协同关系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儿山水青冈林土壤保持生态服务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桂雪萍 蒙芳 +8 位作者 谭一波 田红灯 欧芷阳 何琴飞 郑威 何峰 庞世龙 彭玉华 叶建平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第2期240-246,共7页
开展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林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对保护区水土保持措施制定和独特单一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猫儿山不同海拔水青冈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和广... 开展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林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对保护区水土保持措施制定和独特单一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猫儿山不同海拔水青冈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和广西生态服务评估方案相关方法,结合2016年全国及广西社会公共数据,评估了猫儿山110.20hm^2水青冈林2016年土壤保持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林分单位面积年平均固土价值为1076.59元/(hm^2·a),年平均保肥价值为2986.25元/(hm^2·a),单位面积年平均土壤保持生态服务价值为4062.84元/(hm^2·a)。林分年固土价值为118614.32元/a,年保肥价值329084.50元/a(其中年保持氮量价值、保持磷量价值、保持钾量价值和保持有机质价值分别为4814.53、1393.48、95347.99、227528.49元/a),林分土壤保持生态服务总价值为447698.81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青冈林 土壤保持生态服务价值 土壤固土服务价值 土壤保肥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市退耕还林前后土壤保持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雅如 康慕谊 宋富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3,共7页
为研究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选取退耕还林前的1995年、退耕还林初期的2000年以及退耕还林后期的2007年作为研究时点,采用USLE模型测算退耕还林前后延安市的土壤侵蚀量变化,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从不同时... 为研究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选取退耕还林前的1995年、退耕还林初期的2000年以及退耕还林后期的2007年作为研究时点,采用USLE模型测算退耕还林前后延安市的土壤侵蚀量变化,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从不同时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2个方面对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从1995—2007年,延安市的土壤保持总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2)1995、2000、2007年延安市农林牧业土壤保持功能价值总量分别为1 076.84亿、911.04亿、1 341.59亿元,在此3期的价值量评估中,土壤肥力保持的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98%以上;3)1995—2007年的10余年中,延安市耕地和草地的土壤保持功能价值量互为消长,疏林地(包括灌木林地)的土壤保持功能价值较平缓,而有林地的土壤保持功能价值在1995—2000年较为平缓,2000—2007年则大幅提高;4)有林地单位面积的土壤保持功能价值量最大,其次是疏林地、草地,最小的是耕地。上述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带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增强研究区土壤保持功能起到了明显作用,促进了研究区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市 退耕还林工程 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价值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汉江流域中下游生态分区演变特征及驱动能力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华秋 李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6-266,共11页
[目的]对汉江流域中下游生态分区演变特征及驱动能力进行研究,为汉江流域中下游区域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聚类以及相关性分析的方法,以水环境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为切入点进行了多年生态系统服务变化... [目的]对汉江流域中下游生态分区演变特征及驱动能力进行研究,为汉江流域中下游区域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聚类以及相关性分析的方法,以水环境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为切入点进行了多年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分区特征的分析,并进行各生态分区转移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与环境变量关联特征的研究。[结果]①2010,2015和2020年生态分区主导区域分别为第3,3,2类区域,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70.54%,72.92%和45.53%。与第3类区域相比,第2类区域水源涵养量以及土壤保持强度均更大。②相关性分析表明,降雨量变化与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强度变化相关性均较显著;而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田与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相关性较为显著。③在生态分区发生转变区域的解释变量贡献率研究中,降雨变化量解释率较大的区域比例较高且主要位于中部及南部,土地利用变化解释率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域西侧及西北侧。[结论]降雨量变化相较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以及生态分区变化的影响较大,通过明确生态分区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可在未来以针对性的土地利用类型布局优化或绿色、灰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水源涵养服务 土壤保持服务 冗余分析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