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化土壤保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牛淑卿 唐春梅 +1 位作者 屈振华 田树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5-237,共3页
针对我国北方干旱现象日渐突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日趋减少,并且蒸发量大,导致土壤大量失墒等问题,提出了机械化深坑储水土壤保墒新技术。该技术是在每年的10月中旬到次年5月中旬进行实验,确定了深坑的深度以及直径,同时给出了合理... 针对我国北方干旱现象日渐突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日趋减少,并且蒸发量大,导致土壤大量失墒等问题,提出了机械化深坑储水土壤保墒新技术。该技术是在每年的10月中旬到次年5月中旬进行实验,确定了深坑的深度以及直径,同时给出了合理的深坑距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山区,采用机械化深坑储水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解决干旱问题,且保证实时耕种。同时,根据土壤保墒的农艺要求设计气动山地土壤钻孔机和拖拉机悬挂式土壤保墒钻孔机,这种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为解决北方地区土壤保墒能力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土壤保墒 深坑储水 农机农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保墒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综述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开元 李玉山 邵明安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CSCD 1991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土壤保墒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多年来一直是土壤物理学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土壤水分是植物需水的主要来源,其保蓄和储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保墒性能。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水... 土壤保墒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多年来一直是土壤物理学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土壤水分是植物需水的主要来源,其保蓄和储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保墒性能。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水的容易程度决定于土壤水分有效性。随着SPAC理论的发展,土壤与植物水分关系的概念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本文拟将土壤保墒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墒性能 土壤水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悬挂式土壤保墒机械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牛淑卿 唐春梅 +3 位作者 田树飞 屈振华 段汝和 范虎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121-124,共4页
针对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及气候的特点,干旱现象日渐突导致播种困难,提出了机械化土壤改良保墒技术并设计研发了悬挂式土壤改良保墒机械,该技术在每年秋收结束进行田间试验,播种前测试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土... 针对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及气候的特点,干旱现象日渐突导致播种困难,提出了机械化土壤改良保墒技术并设计研发了悬挂式土壤改良保墒机械,该技术在每年秋收结束进行田间试验,播种前测试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还可以改变由于长期使用旋耕机而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为保证农民实时播种、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悬挂式 土壤保墒 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果园土壤保墒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高美英 李振刚 《山西果树》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旱地 果园 土壤保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条件下土壤保墒剂的施用效果
5
作者 关大伟 刘培京 谢承陶 《土壤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土壤保墒 盐渍条件 施用效果 作物 生育性状 土壤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节水灌溉措施对水田土壤保墒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炎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7期1-2,共2页
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农田的生态环境是节水农业正常运行的需要,也是实现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对浅水加秸秆、浅水、浅湿和覆膜四种水稻节水措施在水稻收割后和耕作前的土壤含水率剖面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土壤水分测定采用烘干... 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农田的生态环境是节水农业正常运行的需要,也是实现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对浅水加秸秆、浅水、浅湿和覆膜四种水稻节水措施在水稻收割后和耕作前的土壤含水率剖面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土壤水分测定采用烘干法。结果表明,收割后水稻覆膜处理对土壤保墒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而浅水和浅湿灌溉这两种非覆膜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春耕前不同节水措施下的土壤墒情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节水灌溉措施 土壤保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果园的土壤保墒技术
7
作者 窦兴华 王秋萍 《落叶果树》 2013年第1期62-63,共2页
吉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黄河中游东岸,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年平均气温6.5—11.4℃,日温差11.5℃,日照时数2563.8小时,无霜期172天,年降水量470—600mm。无水浇条件。为有效解决春季干旱少雨、自然降水期与果树... 吉县地处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黄河中游东岸,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年平均气温6.5—11.4℃,日温差11.5℃,日照时数2563.8小时,无霜期172天,年降水量470—600mm。无水浇条件。为有效解决春季干旱少雨、自然降水期与果树需水期不协调及肥水流失严重等问题,笔者于2011年进行了果园起垄覆盖黑膜、起垄覆盖黑膜加集雨沟覆草和清耕制栽培模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垄面覆膜基础上增加集雨沟覆草,其集雨与保墒效果良好,值得在旱地果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果园 土壤保墒技术 吕梁山南端 年平均气温 黄河中游 黄土高原 日照时数 年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保墒试验
8
作者 郭景唐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81年第4期39-43,共5页
一、试验的提出 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控制管理土壤水分,在农林业生产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提高土壤水分对植物的保证率,灌溉是极为有利的措施,但全面的抗旱保墒措施是多方面的,这就是在土壤水分问题上的开源与节流。
关键词 土壤保墒 试验方法 土壤水分 抗旱保墒 混石 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天气土壤保墒节水措施
9
作者 杨云梅 《湖南农业》 2014年第5期26-26,共1页
高温少雨天气,地面蒸发量大,土壤含水量明显不足,不适宜作物正常生长.针对这种情形,为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建议因地制宜采取以下保墒节水措施.
关键词 节水措施 土壤保墒 干旱天气 农作物生长 土壤含水量 适宜作物 蒸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技术可有效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立国 熊波 +3 位作者 李传友 张莉 闫子双 宫少俊 《农机科技推广》 2013年第5期47-49,52,共4页
北京市通过深松机械化技术在夏玉米种植中的具体应用试验研究,总结出深松技术能改善耕地质量、增加农田蓄水量的相关结论,为深松节水机械化技术在京郊农田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一、试验方法1.土壤质... 北京市通过深松机械化技术在夏玉米种植中的具体应用试验研究,总结出深松技术能改善耕地质量、增加农田蓄水量的相关结论,为深松节水机械化技术在京郊农田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一、试验方法1.土壤质量含水量试验方法经典烘干法。在每个试验小区随机选取三次重复,测量深度为100cm。2.土壤水分人渗性能试验方法双环入渗法。内环30era,外环60cm。每个试验处理三次重复。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试验方法采用HITACHI型高速离心机进行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技术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HITACHI 机械化技术 试验方法 试验数据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抗旱保苗及土壤蓄水保墒效应的层次递进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姜春霞 单宇茜 +3 位作者 杜宇昕 杜瑞卿 刘恩科 张冬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184-1189,共6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的抗旱保苗蓄墒的耕作方式,通过设置耕作时期、耕作方法、深耕(深松)间隔期三因素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对玉米苗期0~30 cm土壤含水量、玉米出苗状况、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并采用层... 为了筛选出适宜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的抗旱保苗蓄墒的耕作方式,通过设置耕作时期、耕作方法、深耕(深松)间隔期三因素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对玉米苗期0~30 cm土壤含水量、玉米出苗状况、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并采用层次递进分析法,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的抗旱保苗蓄墒的耕作方式。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0~30 cm土壤含水率、玉米出苗率、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都有极显著影响;多重比较、层次Q型聚类、综合判别分析法将15种耕作方式分成三大类,分类正确率达100%,筛选出最好的耕作方式是:秋隔年深松+秋旋耕、秋隔年深松+春旋耕,其中,秋隔年深松+秋旋耕、秋隔年深松+春旋耕处理0~3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4.8%、15.0%,出苗率分别为93.3%、93.0%,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分别为418、415 mm,分别较秋旋耕(秸秆不还田)、春旋耕(秸秆不还田)、连旋带播的平均值提高了1.9、2.1百分点,4.4、4.1百分点,44.3、41.3 mm。综上所述,秋隔年深松+秋旋耕、秋隔年深松+春旋耕增加了0~30 cm土壤含水量,提高了0~200 cm土壤贮水量,改善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有利于玉米的出苗,可作为该区旱地农业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蓄水保墒效应 层次递进分析法 层次Q型聚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西部地表覆盖保墒的抗旱造林技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力刚 李峰 +1 位作者 王炜烨 刘文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4,共8页
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性能,是提高干旱半干旱区造林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以黑龙江西部为背景,选取覆膜、覆秸秆和覆沙3种地表覆盖措施,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探讨半干旱区地表覆盖保墒的抗旱造林技术。结果表明:3种地表覆盖措施不同程度提高... 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性能,是提高干旱半干旱区造林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以黑龙江西部为背景,选取覆膜、覆秸秆和覆沙3种地表覆盖措施,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探讨半干旱区地表覆盖保墒的抗旱造林技术。结果表明:3种地表覆盖措施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平均提高幅度分别达58.93%,32.91%和24.97%,且以降水较少的春季最为明显;3种覆盖措施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了13.9,11.7和10.6百分点,与对照差异显著。对应地表覆盖处理下的樟子松,2008—2013年间的年均高生长量提高了23.35%,5.08%和9.64%;通过对3种地表覆盖材料及相应处置费用的市场经济核算,其造林成本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4%,9.3%和9.2%。采用隶属函数值法,以造林成活率、造林初期6 a的年均高生长量和初期造成成本提高幅度为指标,对各处理措施进行评价和排序,其结果为:覆膜>覆沙>覆秸秆>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土壤保墒 抗旱造林技术 黑龙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式土壤钻孔施肥一体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虎军 牛淑卿 +2 位作者 唐春梅 田树飞 屈振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0-76,共7页
我国西北部风沙较大,干旱半干旱地区雨雪难以有效存储,土壤板结,现有旋耕机械难以打破犁底层。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悬挂式土壤钻孔施肥一体机,主要由摆动式机架、提升机构、螺旋钻孔装置和自动定量施肥装置组成。螺旋钻孔装置能够... 我国西北部风沙较大,干旱半干旱地区雨雪难以有效存储,土壤板结,现有旋耕机械难以打破犁底层。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悬挂式土壤钻孔施肥一体机,主要由摆动式机架、提升机构、螺旋钻孔装置和自动定量施肥装置组成。螺旋钻孔装置能够在干旱地块钻呈矩阵式排列的深孔,排土呈定向半圆形河堤状分布以汇集雨雪入孔,自动定量施肥装置实现了深孔定量施肥的同工位作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钻孔分布均匀,排土样态规整,排土样态破坏率1.6%,排肥外漏率4.3%,是旱作技术土壤钻孔机效率的5.47倍,能够最大程度收集雨雪及改善土壤肥力,实现了土壤保墒保肥机械化作业。研究为后续其他类型土壤保墒改良机械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深孔 施肥 定向排土 土壤保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推广秸杆还田土壤改良的建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铁军 《河北农机》 2017年第12期1-1,共1页
小麦秸秆禁烧工作已经进行十多个年头了,每年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禁烧效果不大,其关键在于秸秆还田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农民们为了自身局部利益不得不一把火把遗留田间的秸秆焚烧掉。这样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致使农田里... 小麦秸秆禁烧工作已经进行十多个年头了,每年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禁烧效果不大,其关键在于秸秆还田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农民们为了自身局部利益不得不一把火把遗留田间的秸秆焚烧掉。这样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致使农田里的有机质也被焚烧干净。土壤中有机质的缺少,势必会造成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下降,这样的生产模式是不可持续的。1当前农业生产之现象: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成趋势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当前形式下,应转变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 秸杆还田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秸秆禁烧工作 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焚烧 环境污染 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后果园保墒技术
15
作者 杨亚丽 岳琳 《西北园艺(综合)》 2019年第1期23-23,共1页
作为年降水量大约在600mm,且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多年呈现冬春连旱的渭北苹果产区,很有必要做好雪后解冻果园的保墒工作。具体操作如下。1覆秸秆果园地面覆盖秸秆或杂草,可使土壤的温度变化幅度变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 作为年降水量大约在600mm,且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多年呈现冬春连旱的渭北苹果产区,很有必要做好雪后解冻果园的保墒工作。具体操作如下。1覆秸秆果园地面覆盖秸秆或杂草,可使土壤的温度变化幅度变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方法是:将玉米秸秆等覆盖材料用粉碎机粉碎或用铡刀铡成约5cm的小段,根据果园具体情况进行全园或局部覆盖(树盘或树行覆盖)。覆盖的秸秆要离开主干30cm以上,以便随时检查树干,免受病虫鼠兔为害。覆盖厚度为15~20cm。覆盖后将3~5kg/亩氮肥撒在秸秆上,也可在地面喷蔗糖液,以满足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对氮素的需要。可根据情况在秸秆上压土,以防风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墒技术 果园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土壤水分蒸发 玉米秸秆 地面覆盖 微生物分解 年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物对水稻旱管栽培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易杰忠 李克武 王松松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共3页
旱管稻不同覆盖物比较试验表明 ,采用地膜覆盖 ,土壤保墒性能强 ,水稻植株生长健壮 ,易达到早发、早够苗、成足穗的目的 ,有利于旱管稻产量的提高。覆盖秸秆保墒效果较差 ,且影响分蘖期地温上升 ,影响水稻产量。覆盖经腐熟过的秸秆 ,在... 旱管稻不同覆盖物比较试验表明 ,采用地膜覆盖 ,土壤保墒性能强 ,水稻植株生长健壮 ,易达到早发、早够苗、成足穗的目的 ,有利于旱管稻产量的提高。覆盖秸秆保墒效果较差 ,且影响分蘖期地温上升 ,影响水稻产量。覆盖经腐熟过的秸秆 ,在水稻生育期间可以腐烂利用 ,达到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物 水稻 旱管栽培 产量构成 土壤保墒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走式起垄覆膜机操作技术规程
17
作者 郑亮 宋卫堂 张今旗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6期19-27,共9页
起垄覆膜栽培模式是一种将地面修整成垄台,并将地膜覆盖于垄台之上,在垄台上种植作物的栽培方式。起垄覆膜栽培条件下,通过起垄增加土壤表面积,改变土壤光、热、水条件,地膜覆盖技术起到土壤保墒作用,为栽培植物创造良好的水分和热量条... 起垄覆膜栽培模式是一种将地面修整成垄台,并将地膜覆盖于垄台之上,在垄台上种植作物的栽培方式。起垄覆膜栽培条件下,通过起垄增加土壤表面积,改变土壤光、热、水条件,地膜覆盖技术起到土壤保墒作用,为栽培植物创造良好的水分和热量条件。自走式起垄覆膜机操作轻便,启动性能好,油耗低,寿命长, 工作可靠,可灵活配置多种农机具,适应蔬菜种植的多种需求。本操作规程以无锡悦田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T10 系列自走式起垄覆膜机为例,旨在提升作业机具的利用效率,提升蔬菜栽培起垄覆膜作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技术 起垄覆膜 自走式 作业机具 蔬菜栽培 作业质量 土壤保墒 热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园常用的抗旱保树措施
18
作者 邢光耀 《山西果树》 2004年第5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苹果 抗旱保树措施 肥水穴贮 疏花疏果 果园覆草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土壤保墒增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山西省土地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白日军 张强 《山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3期87-91,共5页
山西省地处沙漠化扩展的边沿,土地荒漠化治理任务艰巨。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突出的保水性能,国际上已广泛应用于荒漠化治理中。针对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现状,综述了功能高分子材料在改善山西省土地荒漠化中的应用前景和应用技术。
关键词 功能高分子材料 山西 土地荒漠化 防治 应用 现状 高吸水性聚合物 液态地膜 无纺布植生带 固体水 土壤保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耕作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明 李友军 吴金芝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73-75,97,i005-i006,共6页
对近几十年来少耕、免耕、深松及覆盖等保持耕作技术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少耕、免耕、深松及覆盖等保持耕作技术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小麦根... 对近几十年来少耕、免耕、深松及覆盖等保持耕作技术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少耕、免耕、深松及覆盖等保持耕作技术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发育,有利于小麦返青、拔节,提高小麦产量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蒸发 根系生长发育 耕作技术 小麦产量 少耕 免耕 覆盖 深松 返青 拔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