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午岭林区林地和开垦地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郑粉莉 唐克丽 +3 位作者 王文龙 白红英 张科利 查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29-36,共8页
利用大型坡面径流场和小流域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子午岭林区林地开垦前后土壤侵蚀特征,其结果为林地土壤侵蚀很轻微,侵蚀强度小于15t/(km^2·a),径流模数小于2400m^3/(km^2·a)。地形和降雨特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不甚明显,植被和土... 利用大型坡面径流场和小流域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子午岭林区林地开垦前后土壤侵蚀特征,其结果为林地土壤侵蚀很轻微,侵蚀强度小于15t/(km^2·a),径流模数小于2400m^3/(km^2·a)。地形和降雨特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不甚明显,植被和土壤成为影响土壤侵蚀的决定性因子。而当林地被开垦后,土壤侵蚀由自然植被覆盖下的自然侵蚀转变为人为加速侵蚀,侵蚀模数达1000t/(km^2·a)以上,径流模数在27480m^3/(km^2·a)以上。降雨和地形特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非常明显。土壤加速侵蚀量与10min 或15min 最大雨强(Ⅰ_(10)或Ⅰ_(15))的关系最为密切,坡面汇流增加,谷坡侵蚀产沙系数为2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林区 林地与开垦地 土壤侵蚀特征 降雨侵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不同耕作制度下的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鸿斌 赵兰坡 +1 位作者 王杰 王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8,40,共4页
通过田间调查和土壤肥力指标分析,探讨了松辽平原玉米连作黑土在不同的耕作制度下所形成两种不同构型剖面土壤侵蚀特征。结果发现,“平面型”剖面构型比“波浪型”剖面构型的土壤结构优良,土壤物理肥力水平较高;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造成... 通过田间调查和土壤肥力指标分析,探讨了松辽平原玉米连作黑土在不同的耕作制度下所形成两种不同构型剖面土壤侵蚀特征。结果发现,“平面型”剖面构型比“波浪型”剖面构型的土壤结构优良,土壤物理肥力水平较高;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造成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而坡地土壤侵蚀又是造成土壤质量退化的主要原因。不同的耕作制度下,土壤的抗侵蚀性有较大的差异,“平面型”剖面的侵蚀率平均为2 88,“波浪型”剖面的侵蚀率平均为3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制度 松辽平原 特征研究 黑土 玉米带 土壤侵蚀特征 土壤质量退化 指标分析 土壤肥力 田间调查 土壤结构 肥力水平 土壤物理 侵蚀 平面型 侵蚀 剖面 构型 浪型 原因 平均 连作 坡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土壤侵蚀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11
3
作者 惠振德 孙虎 李晓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据历史文献和遥感技术及实地考察资料,对陕南地区的土壤侵蚀特征,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并针对影响土壤侵蚀发展趋势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 土壤侵蚀特征 时空分布规律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燥红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特征——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道杰 崔鹏 +2 位作者 王军 朱波 王玉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7,共4页
云南小江流域土壤侵蚀十分严重,为揭示其侵蚀机理及探索有效治理方法,对其典型土壤——燥红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开展了人工降雨产流产沙试验,并运用水分测定仪(TRA SE 6050X 1 TDR)对土壤水分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灌草地蓄水拦沙... 云南小江流域土壤侵蚀十分严重,为揭示其侵蚀机理及探索有效治理方法,对其典型土壤——燥红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开展了人工降雨产流产沙试验,并运用水分测定仪(TRA SE 6050X 1 TDR)对土壤水分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灌草地蓄水拦沙能力最强,坡耕地(坡式梯地沿等高线开挖垄沟种植花生)次之,裸坡地最弱;同种利用类型土壤不同土层传输水分和吸收水分能力不同;在较大雨强(0.61 mm/m in)且充足降雨条件下,小江流域燥红土地表产流特征经历了以超渗产流为主、超渗产流和饱和产流同时进行、以饱和产流为主的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红土 土地利用类型 人工降雨 土壤水分变化 土壤侵蚀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水库建设区土壤侵蚀特征及水土保持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歆 代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101,共5页
针对重庆地区水库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土壤侵蚀问题,通过分析水库范围内侵蚀环境特征,将影响区域划分成工程建设区、库岸区、施工道路等不同侵蚀地貌单元,并结合具体的地形环境对不同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应性进行探讨。分析认为,水库工... 针对重庆地区水库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土壤侵蚀问题,通过分析水库范围内侵蚀环境特征,将影响区域划分成工程建设区、库岸区、施工道路等不同侵蚀地貌单元,并结合具体的地形环境对不同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应性进行探讨。分析认为,水库工程区应以确保开挖基岩和边坡稳定性的工程措施以及针对弃渣和裸露坡体防蚀的临时措施为主;库区沿岸应布设防止冲掏的护岸林草;施工道路应在施工期采取围栏拦挡,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覆盖。从实际来看,各区域的工程性和临时性水保措施实施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特征 水土保持 水库工程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与多营力复合侵蚀的研究重点 被引量:54
6
作者 郑粉莉 张加琼 +3 位作者 刘刚 范昊明 王彬 沈海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4-319,共6页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为该区复合土壤侵蚀研究及其有效防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大量野外调查和理论研究以及文献资料,概述了复合土壤侵蚀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结果]东北黑土...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为该区复合土壤侵蚀研究及其有效防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大量野外调查和理论研究以及文献资料,概述了复合土壤侵蚀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结果]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点主要为:多营力复合侵蚀的季节更替和空间叠加作用,农田沟蚀严重,坡面汇流引起的土壤侵蚀更加突出,雨滴打击作用和壤中流形成是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力。当前复合土壤侵蚀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冻融作用对风蚀和水蚀的影响,风水复合侵蚀,东北黑土区多外营力复合侵蚀研究。[结论]复合土壤侵蚀的研究重点为:①多种外营力相互作用的坡面复合侵蚀过程机制;②冻融作用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机制;③量化冻融作用、融雪、降雨径流和风力侵蚀对坡面侵蚀和沟蚀的贡献;④多外营力作用的流域尺度泥沙来源诊断;⑤复合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发;⑥复合土壤侵蚀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评价;⑦东北黑土区复合土壤侵蚀防治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坡耕地 土壤侵蚀特征 复合侵蚀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丘一区地理概况及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
7
作者 史景汉 刘汉喜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23-27,共5页
黄丘一区位于北纬36°41′~40°23′、东经108°39′~120°09′之间,面积70748km^2,是黄河多沙粗沙主要产区。研究该区土壤侵蚀特性和综合治理后的土壤侵蚀变化,对于制订水土保持规划和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黄丘一区位于北纬36°41′~40°23′、东经108°39′~120°09′之间,面积70748km^2,是黄河多沙粗沙主要产区。研究该区土壤侵蚀特性和综合治理后的土壤侵蚀变化,对于制订水土保持规划和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有关自然综考及调查资料,对该区地理概况及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土壤侵蚀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山丘区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土壤侵蚀特征差异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丰佳 潘明九 +4 位作者 何玺泓 王文龙 余智芳 顾晨临 陈晓刚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9-220,共12页
山丘区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会对地表产生较大强度的扰动,导致严重的土壤侵蚀,亟待对不同区域内工程产生土壤侵蚀特征差异进行研究,并建立区域差异化的土壤侵蚀防治措施体系。分别对西北黄土丘陵区典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14项、南方... 山丘区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会对地表产生较大强度的扰动,导致严重的土壤侵蚀,亟待对不同区域内工程产生土壤侵蚀特征差异进行研究,并建立区域差异化的土壤侵蚀防治措施体系。分别对西北黄土丘陵区典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14项、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10项及青藏高原山地丘陵区典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10项,总计34项线路工程于研究区域内标段产生的土壤侵蚀进行资料分析与实地监测相结合的研究,阐明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区土壤侵蚀类型、侵蚀强度以及防治措施等差异。结果表明:(1)无论是工程整体产生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还是工程各侵蚀单元分别产生的土壤侵蚀模数,施工期内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大小均依次为西北黄土丘陵区>南方红壤丘陵区>青藏高原山丘区,自然恢复期内则依次为西北黄土丘陵区>青藏高原山丘区>南方红壤丘陵区;(2)同类型山丘区内输电线路工程中,不同土壤侵蚀单元内产生的土壤侵蚀模数在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大小均依次为塔基区>施工道路>牵张场>跨越场;(3)施工期内各类山丘区中年均土壤侵蚀量大小均依次为西北黄土丘陵区(52.88 t·km^(-1)·a^(-1))>南方红壤丘陵区(33.31 t·km^(-1)·a^(-1))>青藏高原山丘区(22.58 t·km^(-1)·a^(-1)),自然恢复期内则依次为西北黄土丘陵区(31.14 t·km^(-1)·a^(-1))>青藏高原山丘区(11.81 t·km^(-1)·a^(-1))>南方红壤丘陵区(6.39 t·km^(-1)·a^(-1)),其大小排序与输电线路工程整体于各时期产生土壤侵蚀模数大小排序一致;(4)依据不同侵蚀单元内施工环节特点、土壤侵蚀特点以及措施综合布设、分区防治管理要求,总结形成山丘区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典型土壤侵蚀防治措施体系。研究成果可为建立全国范围内山丘区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土壤侵蚀防治措施及施工技术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丘区 架空输电线路工程 土壤侵蚀特征 差异研究 降雨 植被覆盖度 青藏高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的特征与行为方式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2,57,共5页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普遍,其侵蚀面积之广,侵蚀强度之大仅次于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表现出类型多样而独特,强度极度超常,全层性流失,基岩物理风化迅速,母质侵蚀突出,丘陵体为侵蚀主体等特征;土壤侵蚀行为方式也颇具特色,表现为...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普遍,其侵蚀面积之广,侵蚀强度之大仅次于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表现出类型多样而独特,强度极度超常,全层性流失,基岩物理风化迅速,母质侵蚀突出,丘陵体为侵蚀主体等特征;土壤侵蚀行为方式也颇具特色,表现为坡面产流快,土壤冲刷广泛,风化与侵蚀交替进行,流域水力侵蚀频率不高但集中,土壤侵蚀的垂直分带性,土壤侵蚀的季节变动性,土壤侵蚀与流域泥沙搬运不同步等现象;这些特征和行为方式与这里的紫色砂泥岩的广泛出露,复杂的地表物质结构和地貌组合,季节变动明显的季风气候和人类农业耕作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特征 行为方式 川中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环境土壤侵蚀特性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55
10
作者 陈晓平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36,共6页
针对喀斯特山区环境及土壤侵蚀发生的独特性,以滇东南峰丛洼地区域典型侵蚀研究区所作的观测试验为基础,探讨了喀斯特山区环境土壤侵蚀现状特征、侵蚀分级、类型、成因等问题,分析拟定了适宜于喀斯特区的侵蚀分级指标。研究表明:喀... 针对喀斯特山区环境及土壤侵蚀发生的独特性,以滇东南峰丛洼地区域典型侵蚀研究区所作的观测试验为基础,探讨了喀斯特山区环境土壤侵蚀现状特征、侵蚀分级、类型、成因等问题,分析拟定了适宜于喀斯特区的侵蚀分级指标。研究表明:喀斯特区土壤侵蚀已处于极严重的潜在危险程度,侵蚀以中、强度为主,侵蚀形式多样,组合各异,侵蚀成因源于特殊的喀斯特自然因素与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土壤侵蚀特征 抗蚀年限 成因 人为因素 侵蚀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王川大规模农垦中土壤风蚀初研
11
作者 肖洪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6-30,75,共6页
正在大规模农垦中的秦王川为一较强风蚀区。旱地改水地过程中完全清除了砂砾覆盖层的新垦区土壤抗蚀能力极差,土壤侵蚀机理与强度产生了本质性变化,90%左右的土壤物质有遭受风蚀和参与大气的远程输送的潜在威胁,风的阵性波动和风... 正在大规模农垦中的秦王川为一较强风蚀区。旱地改水地过程中完全清除了砂砾覆盖层的新垦区土壤抗蚀能力极差,土壤侵蚀机理与强度产生了本质性变化,90%左右的土壤物质有遭受风蚀和参与大气的远程输送的潜在威胁,风的阵性波动和风热条件组合吻合于耕播过程构成较强的侵蚀力。土壤日均侵蚀深度0.03mm,月侵蚀量12.24t/hm2。侵蚀过程表现为蚀积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与风速变化的关系并无明显规律,人类不合理的灌溉耕作过程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因子 土壤侵蚀特征 秦王川垦区 风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德站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七十年成果丰硕
12
作者 郭玉梅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简称“绥德站”)于1952年成立,70年来绥德站持续开展径流泥沙观测,目前已积累266站年径流泥沙资料、834站年降雨资料和791场年径流场资料,成果数据通过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进入国家数据... 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简称“绥德站”)于1952年成立,70年来绥德站持续开展径流泥沙观测,目前已积累266站年径流泥沙资料、834站年降雨资料和791场年径流场资料,成果数据通过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进入国家数据库,积极为社会各界服务。围绕水土流失与水沙规律、水土保持措施等,开展了600多项专题研究,总结出黄丘一副区土壤侵蚀特征、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提出了水土保持“三道防线”治理模式和沟道坝系相对稳定理论,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预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科学 水土保持措施 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河水利委员会 土壤侵蚀特征 径流泥沙 冰川冻土 三道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