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波分析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动态研究
1
作者 吴越 郝慧清 +3 位作者 郝永红 盖玉婧 李泽溦 刘彦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68,共9页
为了解自然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基于2010—2016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业综合试验场不同植被区域的土壤水分数据,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等方法,分析土壤水分对不同气象指标和植被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①红杉林、橡树林和草... 为了解自然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基于2010—2016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业综合试验场不同植被区域的土壤水分数据,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等方法,分析土壤水分对不同气象指标和植被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①红杉林、橡树林和草地的土壤年均体积含水量分别为0.154、0.113和0.254 m^(3)/m^(3),红杉林和橡树林等乔木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长年低于同等条件下草地的值,且差异在冬季更加显著.②在年际尺度上,3种植被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降水、温度均呈显著的绝对相关性.降水与草地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潜在因果性较弱,与红杉林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潜在因果性较强;温度与草地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潜在因果性较强,与红杉林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潜在因果性较弱.③在月际至半年际尺度上,3种植被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温度的因果关系很弱,与降水的因果关系较强.④土壤体积含水量峰值的出现早于当年降水和温度的峰值.上述差异化现象与不同植被的根系固水、吸水能力以及叶片的保温能力、覆盖面积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体积含水量 交叉小波 小波相干 相关性分析 植被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枣不同栽培环境下温湿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振东 陈奇凌 +2 位作者 郑强卿 王晶晶 王文军 《新疆农垦科技》 2022年第4期24-26,共3页
利用温度记录仪和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对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团2连冬枣试验区的环境温湿度数据和土壤水分数据进行自动记录,对冬枣温室内外空气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连续观测,分析温室内外空气温度、露点温度、相... 利用温度记录仪和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对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团2连冬枣试验区的环境温湿度数据和土壤水分数据进行自动记录,对冬枣温室内外空气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连续观测,分析温室内外空气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差异,为南疆设施冬枣促早栽培温湿度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温室内外 环境温湿度 土壤体积含水量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施晨晓 陈珍莉 +1 位作者 刘霄燕 王小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142-149,F0003,共9页
为海南岛的农业生产指导和气候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统计学方法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2013—2017年海南省1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及气温、降水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海南岛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并对其气候... 为海南岛的农业生产指导和气候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统计学方法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2013—2017年海南省1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及气温、降水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海南岛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并对其气候影响因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岛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以中部山区为中心,四周气温升高,西部、南部至东南沿海地区气温为全岛最高,降水基本集中在海南岛中东部地区。2)随着土壤深度加深,受到外界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基本的变化是3月后,不同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至9月后,呈下降趋势。除30~40cm土层是在10月出现最大值,其余各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均在9月出现最大值。3)0~20cm土层中土壤水分的交换较为频繁,受外界水热因子影响较大,空间分布以西北-东南为分界线,分界线以东的地区土壤含水量偏大,屯昌除外;分界线以西的地区土壤含水量偏小。4)在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土壤体积含水量受降水量的影响较气温大,而半干旱区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土壤体积含水量 变化规律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郭勒草原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模型及干旱监测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巧凤 刘桂香 +2 位作者 于红博 玉山 包玉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共11页
土壤含水量是农牧业干旱监测系统的重要因子,对草原植被的生长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IS MOD16A2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月产品数据及测墒站实测土壤含水量,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基于蒸散发... 土壤含水量是农牧业干旱监测系统的重要因子,对草原植被的生长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IS MOD16A2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月产品数据及测墒站实测土壤含水量,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基于蒸散发亏缺指数(evapotranspiration deficit index,ETDI)的土壤体积含水量(soil volumetric moisture,SVM)反演模型SVM=-48.851×ETDI+54.669,该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3.27%,达到了区域土壤含水量快速反演的应用水平。基于国家标准确定该模型的干旱等级阈值,分析近15年(2000-2014年)锡林郭勒草原的干旱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草甸草原的土壤含水量在14%上下波动,基本为无旱,只有2007和2009年发生轻旱;典型草原、沙地植被和总体的土壤含水量在11%上下波动,基本为轻旱,只有2007和2009年发生中旱;荒漠草原的土壤含水量在8%上下波动,基本为重旱等级,只有2002、2003和2012年为中旱。近15年锡林郭勒草原平均约66%的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无旱和重旱面积呈增加趋势,轻旱和中旱面积呈减少趋势,但变化均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草原 土壤体积含水量 干旱监测 蒸散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土表层含水量高光谱遥感的最佳波段选择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昌佐 王纪华 +4 位作者 王锦地 赵春江 刘良云 王鹏新 景娟娟 《遥感信息》 CSCD 2003年第4期33-36,共4页
在自然状况下 ,对裸土进行人为干湿处理 ,利用 ASD PRO FR2 5 0 0地物光谱仪测得土壤在 35 0 nm~ 2 5 0 0 nm反射光谱并适时采取表层土 ,利用烘干法测得土壤体积含水量。依据土壤湿度与土壤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得出土壤含水量... 在自然状况下 ,对裸土进行人为干湿处理 ,利用 ASD PRO FR2 5 0 0地物光谱仪测得土壤在 35 0 nm~ 2 5 0 0 nm反射光谱并适时采取表层土 ,利用烘干法测得土壤体积含水量。依据土壤湿度与土壤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得出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光谱反射率的非线性方程。利用该方程和光谱反射率值进行土壤水分反演 ,通过对反演结果的误差分析 ,结合光谱反射率与体积含水量的指数回归分析 ,笔者认为采用 1 95 0 nm~ 2 2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段 地物光谱仪 反射光谱 指数回归分析 土壤体积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涂晓云 赵洋毅 +3 位作者 王克勤 欧阳田甜 李志成 和娴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4,共12页
【目的】探究典型中亚热带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时间(年、干湿季)与空间(土层)异质性特征,分析森林群落演替进程中引起土壤不同土层体积含水量异质性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林水资源管理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基... 【目的】探究典型中亚热带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时间(年、干湿季)与空间(土层)异质性特征,分析森林群落演替进程中引起土壤不同土层体积含水量异质性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林水资源管理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云南玉溪磨盘山的典型森林,包括演替初期的云南松林(PF)、演替中期的云南松阔叶混交林(PBMF)和顶级群落常绿阔叶林(EBF),应用时域反射法与经典统计学分析法,于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测量样地0~60 cm土层内每1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探析森林土壤水分的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结果】1)在气候干湿分明、干旱频繁的中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储水量在时间上呈中等变异且与降水变化趋势一致。随演替进行,年均土壤储水量为EBF最大,MPBF次之,PF最小。EBF与PBMF全年土壤储水量较PF分别平均增加31.24%和15.22%。2)3种演替阶段森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增大,0~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平均比50~60 cm土层低45.22%,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3)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林分密度、树高、胸径、土壤密度、土壤砂粒含量均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面积指数、郁闭度、土壤孔隙度、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面积指数、土壤孔隙度、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联程度最高。【结论】云南玉溪磨盘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的年、干湿季和0~6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19.86%、17.31%、14.06%和20.58%,均表现出中等强度异质性,随演替进行森林土壤储水能力不断增强。叶面积指数、土壤孔隙度、砂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含量是土壤不同土层体积含水量产生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体积含水量 森林演替 时空异质性 磨盘山 中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沙柳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 被引量:13
7
作者 冯伟 杨文斌 +2 位作者 李卫 党宏忠 梁海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99,共5页
为探讨半干旱区沙柳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采用AV-3665R型雨量计、ECH2O-5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深层水量渗漏测试记录仪同步监测毛乌素沙地东北缘沙柳固定沙丘2013年降雨、0-200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200cm以下渗漏量,分析沙... 为探讨半干旱区沙柳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采用AV-3665R型雨量计、ECH2O-5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深层水量渗漏测试记录仪同步监测毛乌素沙地东北缘沙柳固定沙丘2013年降雨、0-200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200cm以下渗漏量,分析沙丘土壤水分变化、降雨入渗特征及降雨对土壤水的补给作用。结果表明:5-11月累计降雨399.4mm,其极显著影响0-200cm深度土壤水分变化(P<0.01);且0-200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较低[(4.26±0.23)%]时53.8mm(历时71h)降雨开始后310h,土壤体积含水量较高[(6.16±0.57)%]时88.6mm(历时62h)降雨开始后70h湿润锋到达200cm;试验期间降雨对土壤水有一定补给作用,其中(15.9±7.1)mm降雨蓄存在于0-200cm深度土壤中,占同期降雨的(4.0±1.8)%,200cm以下深层渗漏水量为3.1mm,占同期降雨的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固定沙丘 土壤体积含水量 降雨 湿润锋 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设计与效果检验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佳强 赵煜飞 +1 位作者 任芝花 高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4-257,共14页
土壤湿度资料对气候变化、农业干旱监测、农业气象预报与服务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剔除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中的异常数据,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全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首先,以2014年全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为基础,根... 土壤湿度资料对气候变化、农业干旱监测、农业气象预报与服务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剔除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中的异常数据,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全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首先,以2014年全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为基础,根据资料中异常数据的特征将异常数据分为四类。其次,从界限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等方面提出:异常极值检查、异常增大检查、异常减小检查、异常恒定检查四类方法。最后,利用2014—2015年全国观测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集产品(V2.0)对各检查方法应用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四类检查方法均可判断出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中的疑误数据;(2)四类检查方法的判定结果在时间连续性及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3)该质量控制方法可减小观测数据与CLDAS数据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我国气象资料处理业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 逐小时资料 土壤体积含水量 质量控制 CLD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黄土丘陵区苜蓿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19
9
作者 蔡进军 张源润 +7 位作者 潘占兵 董立国 许浩 王月玲 季波 马璠 韩新生 李生宝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9,85,共6页
土壤水分是影响半干旱区植被生长和生态修复的限制性生态因子,开展土壤水分变化研究对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产实践活动的指导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苜蓿在时空尺度上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 土壤水分是影响半干旱区植被生长和生态修复的限制性生态因子,开展土壤水分变化研究对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产实践活动的指导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苜蓿在时空尺度上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类型苜蓿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年际变化规律大致相同,生长季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土壤水分消耗期(3—5月)、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6—7月)和土壤水分积累期(8—10月);(2)以不同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异系数为标准,可将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划分为三个层次:0—20cm土壤水分速变层、20—80cm土壤水分活跃层和80—180cm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3)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坡向变化规律为西坡>北坡>南坡>东坡,不同年份规律大致相同,但有小范围的波动,坡位变化规律为坡上<坡中<坡下,不同年份间的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土壤体积含水量 时空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土壤呼吸对水分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保安 贾宏涛 +3 位作者 朱新萍 胡毅 韩东亮 王宁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1-1049,共9页
为了揭示干旱半干旱区高寒湿地不同水分梯度对土壤呼吸规律的影响,以及土壤温度与含水量对土壤呼吸影响的差异性,以新疆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在2014年植物生长季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不同水分条件(常年... 为了揭示干旱半干旱区高寒湿地不同水分梯度对土壤呼吸规律的影响,以及土壤温度与含水量对土壤呼吸影响的差异性,以新疆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在2014年植物生长季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不同水分条件(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常年干燥区)下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土壤呼吸日变化、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水分条件下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常年干燥区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分别为1.97、7.39、8.83μmol/(m2·s),均出现在13:00—15:00;土壤CO2日累积排放量季节性变化明显,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三者的最大值分别为0.12、0.45、0.40 mol/m2,地表积水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提高了土壤碳稳定性.2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和常年干燥区的Q10(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差异性极显著(P〈0.01),其大小表现为常年干燥区(1.54)〈常年积水区(2.22)〈季节性积水区(3.36),各水分区域6月典型日的Q10最大,表现为常年干燥区(2.56)〈季节性积水区(4.30)〈常年积水区(4.75),说明水分条件显著影响Q10.3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土壤呼吸受地下5 cm处土壤温度(T)与0~5 cm土壤体积含水量(W)的综合影响,季节性积水区土壤呼吸速率与二者之间满足最佳拟合模型Rs=-1.113+0.041W-0.366T+0.008WT,常年干燥区则满足最佳拟合模型Rs=1.470+0.023W-0.027T+0.002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体积含水量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带间土壤水分动态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卫 冯伟 +5 位作者 杨文斌 石星 段磊 李显玉 乌志颜 梁海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通过对低覆盖度(15%~30%)行带式赤峰杨固沙林不同部位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定位观测,探讨了行带式分布格局下固沙林不同部位的土壤水分特征和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行带式这种特殊的分布格局下,在垂直于林带的方向上,土壤水分分... 通过对低覆盖度(15%~30%)行带式赤峰杨固沙林不同部位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定位观测,探讨了行带式分布格局下固沙林不同部位的土壤水分特征和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行带式这种特殊的分布格局下,在垂直于林带的方向上,土壤水分分布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别。根据土壤水分空间分布规律发现,低覆盖度行带式分布格局的固沙林林带内存在水分利用带和入渗补给带;在0-40cm深度水分利用带和入渗补给带土壤水分含量受降雨量影响上下波动剧烈,但入渗补给带和带间6m处水分利用带土壤水分含量对于降雨的响应较18m处利用带更加敏感;40-160cm深度,土壤水分含量受降雨量和林带蒸腾耗水影响,入渗补给带对水分利用带的土壤水分具有一定的补给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带式固沙林 土壤水分动态 土壤体积含水量 配置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15
12
作者 冯伟 杨文斌 +4 位作者 党宏忠 李卫 韩辉 宋晓东 张学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5期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樟子松固沙林合理栽植密度,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樟子松固沙林水量动态平衡、衰退原因及林分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科尔沁沙地南缘3种密度(400,600和800株/hm2)的33a樟子松固沙林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了生长季降雨、0—200c... [目的]探讨樟子松固沙林合理栽植密度,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樟子松固沙林水量动态平衡、衰退原因及林分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科尔沁沙地南缘3种密度(400,600和800株/hm2)的33a樟子松固沙林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了生长季降雨、0—200cm土壤含水量、200cm以下渗漏量,分析了3种密度下土壤水分特征及差异。[结果](1)3种密度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0—30cm为降雨影响剧烈层,60cm以下受>40mm降雨影响,降雨结束后均表现蒸渗型水分消退特征,之后转换为蒸散型;(2)0—200cm土壤体积含水量大小为:400株/hm2>600株/hm2>800株/hm2,且差异显著(p<0.05);(3)200cm以下均有水分渗漏,其中800株/hm2最低,为0.4mm。[结论]丰水年3种密度林分基本能够维持水量平衡,但正常降水或极端降水年份会增加土壤蓄存水消耗,可能出现水分亏缺或衰退现象。建议生产中樟子松固沙林适宜密度应控制在400株/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土壤体积含水量 水分渗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14
13
作者 冯伟 李卫 +1 位作者 杨文斌 吴丽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107,共7页
为分析半干旱区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动态响应特征,采用AV-3665R雨量计、ECH_2O-5土壤水分传感器、深层渗漏水量测试仪自动监测樟子松固沙林2013—2014年降雨、0—200 cm土壤含水量、200 cm以下渗漏量。结果表明:樟... 为分析半干旱区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动态响应特征,采用AV-3665R雨量计、ECH_2O-5土壤水分传感器、深层渗漏水量测试仪自动监测樟子松固沙林2013—2014年降雨、0—200 cm土壤含水量、200 cm以下渗漏量。结果表明:樟子松固沙林5—10月累积降雨均显著(p<0.01)影响0—200 cm层土壤水分变化,其中5—6月降雨对150 cm以下土层影响较小、9月后降雨对土壤水分补给作用显著;小于45.2 mm降雨对150 cm以下土层无直接补给作用;大于53.8 mm降雨对200 cm层土壤水分有补给作用,且表层初始含水量较高时,降雨入渗快、历时时间短、补给作用大。降雨量、土壤表层初始含水量对降雨后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特征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樟子松固沙林 土壤体积含水量 降雨入渗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枣树根灌需水量与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文艺 杜虎林 史学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2-99,共8页
为研究塔里木河下游枣树根灌需水量与灌溉制度,在不干涉当地灌溉习惯的前提下,于2012-2013年在塔里木河下游红枣生态经济林开展灌溉试验,采用TDR测定红枣生长期不同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结果表明,各灌溉周期前期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消退集... 为研究塔里木河下游枣树根灌需水量与灌溉制度,在不干涉当地灌溉习惯的前提下,于2012-2013年在塔里木河下游红枣生态经济林开展灌溉试验,采用TDR测定红枣生长期不同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结果表明,各灌溉周期前期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消退集中于20cm土层,后期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消退集中于80cm土层,40-60cm是土壤体积含水量的稳定层,可保证红枣正常生长;红枣生长期的实际日耗水量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整个红枣生长期实际耗水量为639.26mm;参照当地管理者灌溉习惯和根灌条件下土壤体积含水量消退特征,制定红枣根灌灌溉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体积含水量 耗水规律 灌溉制度 根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侧柏林土壤呼吸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涂志华 庞卓 +4 位作者 赵阳 余新晓 陈丽华 贾国栋 郑力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5,共8页
以北京西山地区的典型侧柏林为研究对象,于2009—2010年采用LI-8100土壤CO2通量自动观测系统全天候观测样地的RS(土壤呼吸速率),分析其在典型日、月际、季节、年内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异特征,并通过单一和二元混合模型分析T(土壤温度... 以北京西山地区的典型侧柏林为研究对象,于2009—2010年采用LI-8100土壤CO2通量自动观测系统全天候观测样地的RS(土壤呼吸速率),分析其在典型日、月际、季节、年内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异特征,并通过单一和二元混合模型分析T(土壤温度)、VWC(土壤体积含水量)对RS的影响.结果表明:1典型日RS的昼夜变化规律不明显,峰值出现在12:00—14:00;RS的月际、季节、年内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形日均值,日均值变化范围在0.03-7.84μmol/(m2·s)之间;T的典型日、月际、季节、年内变化均呈单峰形;VWC变化规律不明显.2Q10(土壤温度敏感系数)季节性变化差异显著,最大值(3.56)出现在冬季,最小值(1.31)出现在春季;2009年、2010年、2009—2010年观测期间Q10平均值分别为2.01、2.03和2.10.3T和VWC对RS的变化解释能力分别为82.8%、20.5%,而T和VWC复合模型对RS的解释能力为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林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敏感系数(Q10) 土壤温度(T) 土壤体积含水量(VW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傅建平 兰再平 +2 位作者 孙尚伟 刘俊琴 刘志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66,共6页
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地表滴灌栽培的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滴头流量恒定为4L/h的条件下,采用土壤湿度传感器,试验并测定不同灌溉时长和停灌后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过程,揭示土壤体积含水量与不同滴灌时长和停灌后... 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地表滴灌栽培的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滴头流量恒定为4L/h的条件下,采用土壤湿度传感器,试验并测定不同灌溉时长和停灌后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过程,揭示土壤体积含水量与不同滴灌时长和停灌后不同时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在连续滴灌6 h过程中,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过程大都呈现由快速上升到缓慢上升到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2)连续滴灌1.5、2.5和5.5 h,可分别使土壤20cm深处距滴头水平距离20、30和4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连续滴灌2.5和4.5 h,可分别使土壤40 cm深处,滴头正下方和距滴头水平距离2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3)在不同时长的灌溉后,当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停灌时就达到峰值时,停灌后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当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停灌后6 h才达到峰值时,达到峰值后则呈现持续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4)连续滴灌2、3和5 h,可分别使土壤20 cm深处距滴头水平距离20、30和4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停灌后48 h内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连续滴灌3、4和6 h,可分别使土壤40 cm深处,滴头正下方、距滴头水平距离20和3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停灌后48 h内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滴灌 土壤体积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降水状况下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博 穆彪 谷晓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49,共4页
利用贵州省12个土壤水分观测站的小时土壤水分及降雨数据,对持续干旱、连续阴雨天气背景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一次降雨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并根据仁怀、镇远、罗甸、荔波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水分变... 利用贵州省12个土壤水分观测站的小时土壤水分及降雨数据,对持续干旱、连续阴雨天气背景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一次降雨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并根据仁怀、镇远、罗甸、荔波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水分变化图,对降雨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水分 土壤体积含水量 垂直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灌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坚实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燕永新 黄高宝 于爱忠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3-59,共7页
在5 a田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研究了秸秆翻压(TIS)、免耕不覆盖(NT)、免耕立茬(NTSS)、免耕秸秆覆盖(NTS))处理对冬小麦田土壤含水量、土壤质量密度、土壤紧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时期内,在同... 在5 a田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研究了秸秆翻压(TIS)、免耕不覆盖(NT)、免耕立茬(NTSS)、免耕秸秆覆盖(NTS))处理对冬小麦田土壤含水量、土壤质量密度、土壤紧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时期内,在同等外界水分的条件下NTSS和NTS处理均较T、TIS和NT处理明显地增加了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且NTS的保水作用更加显著;与其他处理相比长期免耕秸秆覆盖处理(NTS)能有效控制0~30cm土壤质量密度,增加了0~40 cm土层的土壤坚实度,改善了土壤结构,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体积含水量 土壤质量密度 土壤紧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土壤剖面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洪光宇 王晓江 +4 位作者 张雷 李卓凡 高孝威 武永智 王平平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6-9,共4页
以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TRIME—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析了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0—180am范围内,林龄为38年的样地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高于30年和1... 以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TRIME—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析了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0—180am范围内,林龄为38年的样地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高于30年和15年样地,30年和15年样地差异不显著。(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林龄为38年和30年的样地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在80—100cm和20-40cm间达到最大值,为8.21%和7.85%,15年样地则呈现降低的趋势。土壤体积含水量最大值随着林龄的增加有向深层次运移的趋势,并且最小值均出现在140~180cm范围内。(3)随着杨柴灌木林林龄的增加,0—20cm土壤层水分呈现减小趋势,20~100cm土壤层水分基本呈现增大趋势,100—180cm土壤层水分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柴 土壤体积含水量 垂直变化 土层深度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风沙区高强度开采对剖面土壤水分的影响
20
作者 陈超 林杉 +2 位作者 胡振琪 台晓丽 杨坤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风沙区高强度开采对剖面土壤水分的影响,通过采用中子仪对高强度开采过程中表层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降雨前后开采对风沙区垂直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开采活动对不同区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正在开采的...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风沙区高强度开采对剖面土壤水分的影响,通过采用中子仪对高强度开采过程中表层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降雨前后开采对风沙区垂直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开采活动对不同区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正在开采的研究区受影响程度要大于采后的开切眼区,且边缘区大于盆底区;开采活动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影响程度也不同,对表层土壤的影响大于深层土壤;开采结束后,土壤水分有一定的恢复,且表层土壤恢复较快,深层土壤受影响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区 土壤体积含水量 超大工作面 高强度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