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被恢复模式对黑土贮水性能及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2
1
作者 柴亚凡 王恩姮 +2 位作者 陈祥伟 王庆彬 周一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4,73,共6页
采用双环法对黑龙江省克山农场5种主要的人工林植被类型(水曲柳林、樟子松林、落叶松林、美青杨林和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的贮水性能和渗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林地土壤1m土层范围内饱和贮水量在5347.0... 采用双环法对黑龙江省克山农场5种主要的人工林植被类型(水曲柳林、樟子松林、落叶松林、美青杨林和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的贮水性能和渗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林地土壤1m土层范围内饱和贮水量在5347.01~5762.91t/hm^2之间,水曲柳和落叶松林地最大,其它3种林地间则差异较小;滞留贮水量在543.43~916.13t/hm^2之间,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落叶松林〉水落混交林〉美青杨林〉水曲柳林〉樟子松林;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为14~33mm/min,水落混交林最高,依次分别为落叶松林、美青杨林、水曲柳林、樟子松林;稳渗速率在1~8mm/min之间;30min累计人渗量水落混交林和美青杨树林地要远高于其它林地,水曲柳和落叶松林地次之,樟子松林地最小。采用的4种人渗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各种林分土壤的人渗过程,平均相关系数r在0.9272~0.9536之间,而考斯加可夫模型和Philip模型的拟合值更接近于实测值,更适用于描述本研究区森林植被下的土壤人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植被恢复 土壤贮水能力 土壤人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